•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漢語自稱代詞研究舉隅

      2009-10-28 07:01馬濱珺
      現(xiàn)代語文 2009年9期
      關鍵詞:古漢語

      馬濱珺 馬 璐

      摘 要: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之間有明顯的繼承關系,很多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在當今仍有極強的生命力。古漢語中對人的稱謂與現(xiàn)代漢語中對人的稱謂不盡相同。古代漢語中的自稱代詞,內涵豐富,應用靈活,不僅能表達出說話人的自稱,而且能表達出說話人的身份、地位,還能表達出說話人的情感態(tài)度。

      關鍵詞:古漢語 自稱代詞 舉隅

      一、引言

      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通過古代典籍記載得以保存和流傳下來的。具備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對了解我國古代豐富燦爛的文化,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是必不可少的。古漢語是漢民族的歷史語言,和現(xiàn)代漢語之間有明顯的繼承關系,很多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在當今仍有極強的生命力?!叭绻麤]有圓滿的結構把它聯(lián)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被遺忘的知識。”[1]這句話生動地說明了學習過程中系統(tǒng)掌握知識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漢語發(fā)生了諸多變異,但仍有其相承性。古漢語較之于現(xiàn)代漢語而言,知識點明確、條理清楚、容量不龐雜,如果能系統(tǒng)地掌握文言基本知識體系,隨著文言文閱讀量的增加,就會迅速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社會語言學認為,當社會生活發(fā)生漸變或激變時,語言也毫不含糊地隨社會生活而變化,這就是“共變”現(xiàn)象[2]。1930年,朱自清在《中學生》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說:“我主張大家都用白話文寫作,但文言文必須讀;詞匯與成語,風格與技巧,白話都有借助于文言文的地方?!盵3]學習文言文,可以了解古代的社會狀況、文化藝術、生活情景和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可以學習古代遣詞造句和文章的構成方法;還可以感受到古漢語的表現(xiàn)力。因此,對古漢語自稱代詞進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更準確地理解文言文,有利于提高繼承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能力。

      二、自稱代詞及其類型

      自稱代詞,亦稱第一人稱代詞,指說話人稱呼自己的代詞。古漢語中對人的稱謂與現(xiàn)代漢語中對人的稱謂不盡相同。古代漢語中的自稱代詞內涵豐富,運用靈活,不僅能表達出說話人的自稱,而且能表達出說話人的身份、地位,還能表達出說話人的情感態(tài)度。

      古漢語自稱代詞在語用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帝王常用的自稱為“朕、孤、寡人”等

      1.“朕”在西周以前是口語詞

      秦代之前,一般人均可用“朕”作自稱,春秋以后逐漸在民間口語中消失,在先秦時則為尊貴之人通用。如:

      (1)帝高陽之苗裔兮,朕(我:屈原)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

      (2)殷湯問曰:“然則物無先后乎?”夏革曰:“……朕所不知也。”《列子·湯問》

      秦始皇以后,“朕”專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稱謂。自始皇二十六年后,“朕”一直作為帝王的專稱。

      (3)“天子自稱曰朕。”太后聽政時也自稱朕。《史記·秦始皇本紀》

      2.“孤”在秦以后屬王侯自稱。如:

      (4)勸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司馬光《資治通鑒·孫權勸學》)

      (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與天下。(陳壽《隆中對》)

      3.“寡人”在唐以前是諸侯、士大夫的謙稱。如:

      (6)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楚國使者自稱)處南?!?《左傳·齊桓公伐楚》)

      (7)寡人(梁惠王)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8)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戰(zhàn)國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

      唐以后,只有帝王才可稱“寡人”。以上例句中的自稱代詞雖使用頻率不高,但使用范圍很明確。

      (二)表明職務的自稱有“臣、太守、太史公、司馬、本府、下官”等

      古漢語中,說話人也常用自己的職務作為自稱代詞,既能表明自己的身份,還能表達出或委婉或自豪或謙稱的語氣。如:

      (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10)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戰(zhàn)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11)雖殺臣,不能絕也。(《墨子·公輸》)

      (12)臣有兩手,唯堪兩匹,所獲多矣。(《洛陽伽藍記·王子坊》)

      (13)太守與客來飲于此……(歐陽修《醉翁亭記》)

      (14)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司馬遷《報任安書》)

      (15)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琵琶行》)

      以上用職稱作為說話人的自稱代詞,不僅使語言表達豐富多彩,而且含蓄風趣。所以,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本部門”“本常委”等用法。

      (三)顯示特征的自稱有“老夫、老婦、刑余之人”等

      (16)老夫情懷惡,嘔泄臥數(shù)日。(杜甫《北征》)

      (17)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18)臏辭謝曰:“刑余之人不可?!?《史記·孫臏》)

      以特征自稱,不僅表達得形象、恰切,而且還表現(xiàn)出了說話人直率的性格。

      (四)表明身份的自稱有“客、妾、女、兒、士、草民”等

      (19)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馮諼自稱)無好也?!?《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20)妾(劉蘭芝自稱)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

      (21)兒(焦仲卿自稱)以薄祿相,幸復得此婦。(《樂府·焦仲卿妻》)

      (22)若士(唐雎自稱)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戰(zhàn)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不同身份有不同的自稱,此類自稱用法舉不勝舉,但它們表達的都是客氣、禮貌、親切的語氣。

      (五)以姓名或字號作標志的自稱代詞

      (23)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杜甫《北征》)

      (24)文(孟嘗君名)倦于事,饋于憂。(《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25)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2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這類以名或字號自稱的代詞既委婉又親切。

      (六)廣泛使用的一般代詞自稱有“我、吾、余、予、肸”等

      1.第一人稱代詞“我”

      “我”在先秦時期普遍使用,在《詩經(jīng)》中尤為多見。不僅為平民所用,帝王、諸侯也同樣使用。漢語“我”這個概念的產(chǎn)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標志著中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如:

      (27)以爾車來,以我(平民:女主人公)賄遷。(《詩經(jīng)·氓》)

      (28)三歲貫汝,莫我(平民:勞動者)肯顧。(《詩經(jīng)·碩鼠》

      (29)今我(莊子)睹子之難窮也……(《莊子·秋水》)

      (30)公曰:“爾有母遺,繄我(君主:鄭莊公)獨無!”(《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31)況我(王侯:王琛)大魏文王,不為華侈?(《洛陽伽藍記·王子訪》)

      由此可見,先秦時期使用的一般人稱代詞沒有尊卑之分,屬通用。

      2.“吾”“予”

      使用的時間較長,從先秦至清末一直在用,使用頻率很高。而且“吾”為第一人稱的本字而非假借。如:

      (32)以吾(孔子)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論語·先進》)

      (33)吾(鄭伯)不能早用子。(《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34)吾(越王勾踐)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國語·勾踐滅吳》)

      (35)吾(鄒忌)與徐公孰美?(《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36)吾(荀況)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

      (37)吾(莊周)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38)吾(亞父范增等)屬今為之虜矣!(司馬遷《史記·鴻門宴》)

      (39)屬予(范仲淹)作文以記之。(范仲淹《岳陽樓記》)

      (40)予(張溥)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41)窮予(龔自珍)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龔自珍《病梅館記》)

      3.甲骨文、金文已見“余”字

      《尚書》和《論語》中不見“余”只用“予”;《詩經(jīng)》《孟子》中“余”少見;而《左傳》和《國語》中多用“余”。一般認為,“余”和“予”是同音詞,只是在寫法上有分別,用法則完全相同?!坝唷贝蠹s在唐以后才盛行使用,并且用于一般人。如:

      (42)余(韓愈)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韓愈《師說》)

      (43)余(王安石)與四人擁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44)余(蘇軾)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蘇軾《石鐘山記》)

      (45)余(袁宏道)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袁宏道《虎丘記》)

      (46)余(歸有光)自束發(fā)讀書軒中……(歸有光《項脊軒志》)

      (47)余(姚鼐)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姚鼐《登泰山記》)

      4.“肸(xi)”先秦時用作第一人稱代詞

      (48)肸(我)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左傳·晏嬰論季世》)

      先秦以后很少再用它作第一人稱代詞,且詞義也發(fā)生了變化。

      (七)間接的代詞自稱有“己、自”等

      “己、自”雖然在古文中不常用,但表自稱較明確。如:

      (4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50)而自(龐涓自稱)以為能不及孫臏。(司馬遷《史記·孫臏》)

      (八)表謙稱的代詞自稱有“仆、牛馬走、竊、愚、不榖、賤妾、小人、奴”等

      (51)仆非敢如此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52)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司馬遷《報任安書》)

      (53)此亡秦之續(xù)耳,竊(樊噲自稱),為大王不取也。(司馬遷《史記·鴻門宴》)

      (54)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

      (55)……與不榖(不善:齊侯謙稱)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

      (56)賤妾(婦人自稱)不幸,今日見辱問于長者。(李朝威《柳毅傳》)

      由以上可知,謙稱不僅一般人使用,王侯甚至君主也使用。謙稱結構豐富多樣,不但反映出古人遣詞的精巧,而且反映出古代封建禮教及封建道德的盛行和普及。

      綜上所述,學習并掌握古漢語自稱代詞的特點和用法,對學習文言文,提高文言文能力大有裨益。對弘揚民族精神,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極為有益。

      注 釋:

      [1]布魯納.教育過程[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3年版,第21頁。

      [2]陳源.社會語言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年版,第3頁。

      [3]朱自清.論中國文學選本[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頁。

      (馬濱珺 湖北丹江口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中文系442700;馬璐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英語系 442700)

      猜你喜歡
      古漢語
      “同中有異之美”
      《蘭亭集序》中文化意象的翻譯策略探微
      梅縣客家話對古漢語語音的傳承
      高等師范院校古漢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古漢語被動句歷史演變的研究綜述
      標話詞匯限定成分的后置
      談古漢語主語隱去對韓國語教學的啟示
      論“以”在古漢語中的介詞功用
      論古漢語詞語活用的形象性特征
      淺議詞類活用的誤用現(xiàn)象
      定襄县| 东乡族自治县| 南安市| 台州市| 琼结县| 巍山| 望江县| 遵义市| 同心县| 凭祥市| 沿河| 馆陶县| 合江县| 岚皋县| 磐安县| 武鸣县| 门源| 宁远县| 荥阳市| 赤水市| 寿光市| 资阳市| 喀喇| 盱眙县| 黄冈市| 凭祥市| 浏阳市| 类乌齐县| 阿合奇县| 时尚| 开鲁县| 合山市| 福建省| 东城区| 宁安市| 黔西县| 南丹县| 广宗县| 镇江市| 崇阳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