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良華 張來軍
【摘 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是理想的語文課堂。筆者從兩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自主、互助”式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即開放課堂,彰顯學生,自主探究;多元評價,合作互助,和諧創(chuàng)新。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 興趣 習慣 創(chuàng)新
理想的語文課堂,應(yīng)該是一首詩歌,用師生情感的流動變化奏出這首歌美妙的旋律。理想的語文課堂,應(yīng)該是一片云,用行云流水般的自由去構(gòu)建語文課堂張揚的人文精神。
語文教師更應(yīng)該是一個樂手,他撥動孩子的心弦,彈奏出課堂美妙的音符,給師生雙方以身心的愉悅。一個人即使有很多缺點,只要你讓他的個性、特長得以充分張揚,那么,他就很容易借個性的光芒驅(qū)除心靈的黑暗,綻放創(chuàng)新的一面。讓語文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zhàn),是我心中理想的課堂,也是我永遠的追求。在參加了濰坊市組織的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后,我更加確認了這一目標。為此,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努力在課堂教學模式上下功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對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現(xiàn)已初有成效,特感受如下。
一、開放課堂,彰顯學生,自主探究
傳統(tǒng)的重結(jié)論、輕過程的教學方式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憑借課改標準,加之我們的實踐,這兩年來,我們緊走昌邑市“大語文”之路,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
1.讓學習成為興趣
人為情生,事為理存。教學語文,就是要有情有理。一堂40分鐘的語文課,若要使師生的感情與作者通過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感受同行,就需要教師胸有成竹地去合理引導,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并引導共鳴,需要教師視學情而譜出教情。
看一看文本中的作者之情吧。如《落花生》一文,作者能由貌不出眾的花生身上領(lǐng)悟到做人要像花生那樣內(nèi)在秀美、默默無聞、造福人類。再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處處告訴我們母愛的鼓勵和父愛的提醒是對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是啊!我們的語文教學,長期以來不是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著“課堂教學藝術(shù)”嗎?我們能不能從他們的理論中得到一點啟發(fā)呢?一堂語文課,就應(yīng)該像一曲生活的音樂,要有強烈的感情,要有個性,要能讓學生沉醉其間。
2.讓閱讀成為習慣
(1)掌握方法,自能讀書
課堂40分鐘是個常數(shù),如果教師講得多,分析得多,留給學生的讀書時間就少了,甚至會出現(xiàn)學生學完課文還讀不通課文的現(xiàn)象。因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讀書狀態(tài),加深理解和體驗。這樣學生便真正成了學生的主人,知識的主人。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針對“同一首詩,為什么父母會有截然相反的評價”這一牽一問而動全篇的問題,同學們展開了積極的探究性閱讀。發(fā)表個人理解和感受時,有的說,“巴迪年僅七八歲就能寫詩,母親看到兒子這么小就有佳作,當然興奮不已,因此稱贊‘精彩極了”;有的說,“從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他焦急地等待父親回來,是多么希望得到父親的表揚,為下文父親的評價作鋪墊,形成反差,同時看出巴迪是一個十分上進的孩子”;有的說,“父親的評價不切實際,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有的說,“父親十分民主,他說‘哪條法律規(guī)定巴迪一定要成為詩人是希望孩子能自然發(fā)展”……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教師一定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見解,發(fā)展求異思維。這樣,學生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就會敞開心扉,學生就能真正做到知識的主人。
(2)鼓勵閱讀,形成習慣
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shù)升華。另外,還可結(jié)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實踐性。推薦讀物,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wěn)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提高閱讀的自覺性。
當然,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fā)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zhì)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對取得一定成績的同學,我會及時鼓勵,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當他們在獲得成績后,會堅持進行大量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形成了濃厚的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
二、多元評價,合作互助,和諧創(chuàng)新
對新課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實踐越豐富,越會感到新課程確實帶給我們一個明媚的春天,它有著巨大的魅力,有著生機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伴隨著一步步走進新課程,尤其是走進當前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我們不由得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評價方法進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個大家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甚至被津津樂道為“改革”的種種做法,以新課程的理念加以審視,我們?nèi)缱槡?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們與時俱進;反思使我們對新課程充滿感情;反思使我們對語文評價體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為此,在平日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實施多元化評價,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作業(yè)書寫,無論是平日測驗,還是課堂表現(xiàn),我都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為他們建立了成長記錄檔案,收集關(guān)于每一個學生成長的痕跡。這樣,既詳細地記錄了每一個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又全方面地測出了每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與此同時,我為每一個小組都精心制作了一顆幸運樹,只要小組中的成員有了進步,都可以在自己小組的幸運樹上掛上一顆幸運星,學期結(jié)束時,這將是每一個小組競選的憑證。實踐證明,這一做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他們在合作互助中體驗了成功,體驗了真情,更學會了做人。
我所進行的多元化、綜合性的評價體系是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的,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根本,是以對學生實施人性教育為宗旨的。從全面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的要求出發(fā),對每一個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多元化的評價,使學生客觀、全面地了解自己,體驗成功,看到不足,明確的努力方向,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又能從評價中得到改革教育教學的反饋信息,從而真正實現(xiàn)“導教”、“導學”的目的。
總之,我所探索的“自主、互助”式課堂教學并無固定的模式,只要能提高課堂效率,狠抓課堂落實,讓老師從以前關(guān)注自己的教為主轉(zhuǎn)變到關(guān)注學生的學為主,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建一種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合作互動的快速高效的課堂體系就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