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斌
引言
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民眾對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tài)度,它是較多群眾關于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tài)度、意見和情緒等表現的總和。網絡輿情指網民基于網絡主題的情緒、意見、態(tài)度等的集體反映。
百度高校貼吧自2003年年底創(chuàng)立以來,深受網民歡迎。在2008年,該貼吧高踞全國高校第二,是學生乃至教師經常訪問的網絡社區(qū),諸多頗有爭議的熱點或焦點在此呈現或演化,具有校園輿情風向標的意義。
百度高校園貼吧輿情的特點
毫無疑問,在全國高校停開BBS之后,百度高校貼吧已風靡至今,深受師生認可,是高校重要的校園網絡社區(qū),成為師生網絡人際傳播的第一處所,深刻地影響著其對校園事務認可和決斷。通過長期對貼吧的關注,結合輿論學相關理論進行分析,綜合起來可以看出百度高校貼吧的輿情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輿情營造的主體與主題校本化。與很多社區(qū)不同的是,貼吧創(chuàng)造的社區(qū)往往是一個話題非常封閉的社區(qū),如高校貼吧,其不僅表現在主體的校本化,即吧友絕大部分是本校生,而且表現在主題校本化,即90%以上的事件與學校有密切的關系。雖然理論上貼吧可以有更開放的討論主題,但是多數貼吧的成員更愿意圍繞一個封閉的主題來展開交流,這就促進了互動的深度的不斷挖掘,營造輿情事件。
輿情誘發(fā)的事件類型廣泛。高校貼吧輿情誘發(fā)的事件首先為學生利益事件,如獎助學金遴選、入黨、評優(yōu)評先、學生干部、就業(yè)等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事件,其次是教師利益事件,例如工資、職稱評定、對學校發(fā)展的看法等,再次是師生集體關注的事件,如本科教學評估、行政行風、后勤、校園建設、校園重點人物、重大活動事項、突發(fā)事件等。
真情演化的機制復雜。一般來說,事件輿情的開始是某個吧友個體事件的獨立的體會的普通帖,然后經諸多吧友點擊或跟帖,較短時間內飆升人氣,形成“熱貼”,進而吧主將該帖置頂或設為“精華帖”;然后引發(fā)更多普通吧友的跟帖或回復或點擊,吧社區(qū)的群體感受的訴求噴涌而起,同時吧友線下對該事件反思與聚議或同時在線的頂帖,至此輿情形成,并對現實事件產生不斷的影響;隨之,在一段時間內,貼吧輿情訴求與現實訴求同步與異步發(fā)展,引導該輿情事件現實中處置方式的變化;進入到輿情再激發(fā)對事件深層次的反思的階段,如實際已經解決仍然引起網絡關注,或處置的方式引起爭議,或曝料,引發(fā)對事件更熱度關注,促使輿情訴求方向轉變;雖后,輿情及其事件的平息與湮滅,該事件主體參與表達,澄清表達本意,或事件妥善處置,或突發(fā)事件或重大事件出現分散關注度,或隨時間延續(xù),最終該事件輿情漸微乃至湮滅。
輿情形成中的群體極化與群體渙散。高校貼吧的吧友來自該校的各個院系專業(yè),分布于各個年級,各類層次,每個朋友加入的貼吧動機各不相同,首次進人貼吧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初期階段,基本處于吧主或重要吧友的從屬意識下,進行著無意識的頂帖或跟帖,多為簡略的淺層次的表達,無法引起樓主關注或形成社區(qū)影口向力,但是諸多此類吧友此類網絡行為就會形成群集效應,造成群體極化,該層級吧友是輿情事件形成的重要幫手。在進入畢業(yè)階段或遭遇貼吧暴力體驗或厭倦貼吧方式或追求新的網絡訴求方式;吧友進人有ID而匿名的形式逃匿期,然后逐步脫離貼吧,該層級吧友易造成群體渙散,是輿情及其事件的平息與湮滅的另類力量。
高校百度園貼吧輿情目前的問題
目前,高校貼吧輿情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輿情形成事件的主體對主題表述的情緒化。個體的情緒體驗在表述中為尋求更多關注,往往擬出一個極具“點燃性”的題目來承載主題內容,對主題內容表述恣意行文,盡量渲染悲情色彩,從而使該事件的輿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觸”即“燃”,一“燃”即“火”。一個熱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表達,就可以成為點燃一片輿情的導火索。
輿情事件的解讀的消極化與無限極化。吧友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種種挫折,對社會問題及校園問題片面認識等,都會利用貼吧得以宣泄,借助輿情事件這一載體,從感性視角盡情發(fā)泄,甚至漠視事件本身的處置。長期以來,由于吧友身份隱蔽,并且缺少有效的規(guī)則限制和有效監(jiān)督,貼吧自然成為師生情緒的空間,因此在貼吧上很容易對輿情事件進行消極解讀,甚至群體消極情緒進行無限的輿情事件的極化消極效應,極度影響現實中該輿情事件的最終處置。
輿情發(fā)展態(tài)勢認可度的群體差異性較大。大學生群體的青春期特征決定在校園空間必然存在一個各種訴求充分表達的空間,同時,社會轉型期、高校發(fā)展轉型期、個人發(fā)展轉型期交織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潛在的矛盾,個體容易出現情緒化沖動與表達,誘發(fā)潛在輿情事件。在沒有其他表達空間的前提下,目前高校師生比較認可貼吧的訴求表達的方式,但是學校管理者對校園輿情習慣于自下而上的匯報,即使出現輿情也多是回避或堵塞,更為關鍵是對網絡化訴求表達鄙夷與不信任。二者的認識差異導致在輿情事件中對事態(tài)的趨向與強度認可度極不同步,其結果易造成輿情事件蔓延至鄰近高校,連鎖反應,造成區(qū)域范圍內高校群體性學生事件。
高校百度園貼吧輿情問題的策略性建議
對于貼吧輿情的問題,高校管理者應當了然于心,能做出及時反饋,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通過以上分析,充分考慮高校百度貼吧及高校管理的實際,結合輿論學,社會學,傳播學的相關原理,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策略性建議。
首先,校園管理者要保持信息的,公開通暢。社會學規(guī)律表明,當權威信息缺失時,就給小道消息傳播提供了契機。因此,當貼吧奧情危機出現時,要最大程度地爭取現實群體的支持,利用校園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建立校園重大事件懇談會制度,通過該平臺既向師生傳遞權威而且實事求是的信息,又滿足了個體利益的表達內在訴求,同時加強各群體的交流與溝通,易化解潛在的沖突與矛盾,促進相互理解與支持,營造解決輿情事件的良好的現實情境。
其次,發(fā)揮重點吧友的“輿論領袖”作用。就目前我國一些較有影響力的論壇的參與情況看,培養(yǎng)論壇的“輿論領袖”,利用這些“輿論領袖”來引導網上輿論,已成為普遍做法。這些“輿論領袖”有見地、有代表性的發(fā)言一般被版主用醒目的字號和色彩加以強調,放在網頁的突出位置,以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高校要積極組織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主體意識和大局意識的,語言與文字表達能力較強師生與普通吧友一道,營造良好貼吧輿論空間,平等平心地進行網絡表達與交流,尊重網絡訴求,應用網絡大眾傳播的規(guī)律因勢利導地進行引導貼吧的輿論。
再次,強化各級吧主及管理員的“把關人”角色。任何信息傳播,都是信息選擇的過程,其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把關人”。貼吧把關人包括各級吧主、百度貼吧管理員等,在信息選擇、引導輿論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貼吧把關人應是信息提供者、信息引路人、信息規(guī)范者和監(jiān)督人,設置好有關話題或議題,吸引終端上的個人參與到公共話語空間,通過自由熱烈的網絡交互,及時的事實報道,再加上詳盡的背景材料,對不同空間的話語進行整合,在交流中引導大眾輿情,促成正確輿情的形成。在把關中,切忌簡單粗暴地刪帖,要注重運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引導藝術,使網民產生理性和情感上的認同與共鳴。
最后,做好日常監(jiān)測和突發(fā)事件監(jiān)測。日常監(jiān)測是指將貼吧輿情監(jiān)測作為高校管理部門的一項日常工作不間斷進行,隨時掌握貼吧輿情的導向、特點和趨勢。突發(fā)事件監(jiān)測是指當發(fā)生校園群體性突發(fā)事件時,對貼吧相關輿情的監(jiān)測。由于突發(fā)事件中的矛盾雙方往往處于對立狀態(tài),社會影響大、給決策者思考的時間短,原有信息溝通渠道的不再暢通,各種“小道消息”有機可乘,若不及時準確獲得最新信息并加以判斷處理,產生的后果非常嚴重。
結束語
高校百度貼吧輿情問題僅是目前網絡輿論問題的一個側面,其有效解決更有賴于現實社會的民主化進程不斷前行,網民普遍自律的形成,網絡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以及高校日常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的不斷深入與完善。(本文為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網絡社區(qū)輿情管理問題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為2008-GH-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