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權 張 靜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主要內容包括人的認知過程、情感態(tài)度、心理意志、行為素養(yǎng)等。轉化學困生是每位教師都要面對,且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研究學困生心理特征,對科學應用心理學理論,對改進工作方法,提高轉化“學困生”效率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一、羅森塔爾效應:注重發(fā)展性期望與經(jīng)常性鼓勵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深受“皮格馬利翁深情傾注木頭雕像變成美女”神話故事的啟發(fā),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他來到加州一所普通學校,在給學生象征性地做了一個并沒有打出分數(shù)的智力測驗后,從中隨意選出20%學生,告知老師,這些學生在測驗中得分很高,是班上“最優(yōu)秀的”“即將開放的花朵”,學習上極具潛力,的確是可造之材。羅森塔爾又要求校長找來三位教師,說是根據(jù)日常教學表現(xiàn),他們是學校最有潛力、最優(yōu)秀的教師,希望教好這批智商比同齡孩子都要高的學生。一年以后,羅森塔爾再次來到學校調查,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成績大幅提升,IQ水平明顯增高,遠遠超過其他學生;三位老師也覺得自己很優(yōu)秀、很成功,充滿了自信和自豪,工作格外賣力。結果自然皆大歡喜,但事實上,當初無論學生或教師都是隨機挑選出來的,并沒有刻意安排。人們把這種效應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的期望、賞識、信任、贊揚和鼓勵能夠賦于學生極大的動力,讓他們充滿自信,看到美好的前景,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每位學生都是一塊等待雕琢成器的玉,給他們以鼓勵、賞識和尊重,樹立成功信心,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其次,教師要消除急功近利心理。轉化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具有其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堅持“低起點、小步子、新突破、穩(wěn)進步”的策略,因人而異制定轉化學困生的最近實現(xiàn)目標和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讓學生感受到能夠實現(xiàn)的期望和觸手可及的成功,激起內在奮發(fā)有為的強烈愿景。再者,教師積極采取措施激勵,根據(jù)學困生的特點和優(yōu)勢,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多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如上課回答提問、擔任班組干部、參加文體活動等,同時對于學困生每項成績的取得和小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因勢利導,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賞識、同學的稱羨,體驗到進步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我能、我行”的自信心。
二、護花現(xiàn)象:注重情感性教育和合理性引導
教育心理學中有個“護花”現(xiàn)象:在花園里,如果都用禁止性、懲戒性的標語來阻止游客采摘花朵,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甚而會導致更多的游客采摘花朵,但換上溫馨的提示標語后,游客的自覺性會大大提升。
這種現(xiàn)象在教師轉化學困生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皩W困生”有著一個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既自卑又自尊。雖然知道自己存在不足,容不得別人輕視,卻往往表現(xiàn)出“無所謂”甚至很“自負”的言行;雖然內心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關愛、肯定和鼓勵,卻往往人為地拉開距離,有意逃避。如果教師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經(jīng)常使用“不能”“不要”“禁止”“必須”等強勢、禁止、懲戒性語言,很容易激起“學困生”的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結果適得其反,學生表面上遵從,私下里卻背道而行,更嚴重的是也許會滋生出“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教師不妨走近學生、蹲下身子、溫情迎合、交流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自己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誠心、愛心、細心和耐心教育引導。
三、破窗理論:注重應急性處理與持久性轉化
心理學上的“破窗”理論認為:如果一座大樓的一塊玻璃破了而沒有馬上修復,那么人們會認為大樓無人照管,不久以后,大樓的所有玻璃可能就會被打破。這說明了人面對“小過錯、小事件”的消極行為的潛在危害,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同理可悟,“破窗”理論也告誡了老師在轉化“學困生”中,必須堅持及時性、連續(xù)性和持久性。
“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比較復雜,包括智力差異、教學不適、學習方法落后、學習習慣,包括心理障礙、興趣愛好、家庭環(huán)境、社會影響等等。教師要留心觀察,認真分析,找出癥結所在。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或犯下的過錯,教師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避免“惡性循環(huán)”“錯誤慣性”現(xiàn)象發(fā)生。譬如發(fā)現(xiàn)學生對剛學過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夠時,教師要及時“開小灶”進行彌補,否則會對往后的系統(tǒng)學習造成連鎖負面影響;再如發(fā)現(xiàn)學生逃課時,教師務必須妥善應急處理,否則有可能產(chǎn)生“錯誤慣性”,朝著“逃學、輟學、離家出走”更為糟糕的方向發(fā)展。當然,“反復”“反彈”是轉化學困生過程中的正常反應,他們的轉化進步往往呈螺旋狀,這樣就決定了“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連續(xù)性和持久性。教師要充分做好思想準備,保持耐心,循序漸進,誨人不倦,防止半途而廢,確保取得實效。
(責任編輯:薛劍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