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琪
母親告訴我,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把自己的右手緊緊地貼在自己的左胸上,然后連問三聲:“我應(yīng)該怎樣去做?”
問第一聲時(shí),讓自己靜心,作出最準(zhǔn)確的是非判斷;問第二聲時(shí),讓自己勞心,計(jì)劃怎么去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問第三聲時(shí),讓自己用心,把全部的力氣和智慧都用在怎么去做成這件事情上面。
父親告訴我,做一個(gè)人,必須把自己的心分成三份:一份是良心,一份是虛心,一份是愛心。
人有了良心,就有了準(zhǔn)繩,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世界上就會(huì)少很多的丑惡,多很多的美好;人有了虛心,就有了容器,知道“三人行、必有吾師”,明白世界很小很小,心的海洋很大很大;人有了愛心,就有了光亮,就有了溫暖,就有了希望,即使在黑暗中行走也不覺得可怕,在逆境中跋涉也不會(huì)感到孤獨(dú)。
“我應(yīng)該怎樣去做?”把手貼在左胸連問自己三聲,然后把自己的心分成良心、虛心、愛心,那么,生活中黑心、痛心、惡心、寒心、悸心的事情就會(huì)很少很少。
文心摘自《檢察日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