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東省圖書館所藏元刻善本易書提要

      2010-01-17 07:06李關(guān)勇
      周易研究 2010年4期
      關(guān)鍵詞:刻本朱子周易

      李關(guān)勇

      中國分類號:G256.22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3-3882(2010)04-0067-03

      山東省圖書館素以“易學(xué)專藏”、“海源閣專藏”、“地方文獻(xiàn)”、“佛經(jīng)專藏”、“金石拓片專藏”等著稱于世,其中的“易學(xué)專藏”,是一座海內(nèi)外屈指可數(shù)的《易經(jīng)》文獻(xiàn)寶庫,包括古今中外對《易經(jīng)》的注釋、論說、考訂和圖解,以及專著、古易、易緯、易占等類書籍,其特點(diǎn)是數(shù)量多、質(zhì)量精。本館“易學(xué)專藏”來源于兩部分:一是本館歷年入藏的易學(xué)書籍,約700種6000余冊。二是盧松安先生捐贈的“易廬易學(xué)”藏書980種1064部3534冊。計有抄、稿本約157種、元刻本2種,明刻本84種,清刻本及少量石印本、影印本、鉛印本共約1410余種,日本版古籍30余種。易學(xué)收藏,蔚為壯觀。山東省圖書館所藏易書版本最古者為《周易會通》及《周易本義集成》,均為元刻本。筆者于工讀之余,作一考訂,以就教于方家。

      一、《周易會通》

      《周易會通》十四卷,原名曰《周易經(jīng)傳集程朱解》,全名曰《周易經(jīng)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十四卷,附:《朱子啟蒙五贊》、《朱子筮義》,元董真卿撰,元元統(tǒng)二年董饌閩中刻本??蚋?0.4厘米,寬13厘米。每半葉十一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二十二字,小黑口,四周雙邊。版心無字?jǐn)?shù),亦無書耳。前有元泰定五年董真卿序,元統(tǒng)二年董僎跋。有“孝陸”朱文印、“趙錄績印”白文印、“趙氏模鬯閣收藏圖籍書畫印”白文印等印章。

      董真卿,字季真,元饒州德興人。幼穎悟,潛心學(xué)問,尤邃于《易》。其父董鼎,字季亨,別號深山,受學(xué)于其族兄董夢程,而夢程自幼受學(xué)于家父、朱熹高足董銖,后又受道于朱熹高足黃干,故為朱熹三傳弟子,著《書蔡氏傳輯錄纂注》六卷,其采拾諸家極博,不守一師之說,有功于《尚書》。元大德八年,董真卿受父命,隨胡一桂讀《易》于武夷山中。胡一桂,字庭芳,徽州婺源人。受《易》于其父方平,方平師從沈貴瑤、董夢程學(xué)《易》,貴瑤、夢程受朱熹之《易》于黃干。宋景定五年,一桂年十八,遂領(lǐng)鄉(xiāng)薦,試禮部不第,退而講學(xué),遠(yuǎn)近師之,號雙湖先生。所著書有《周易本義附錄纂疏》、《本義啟蒙翼傳》、《朱子詩傳附錄纂疏》、《十七史纂》。

      真卿之家傳、師傳均為朱熹嫡傳,雖其父治《尚書》,其師精于《易》,然其治朱子之學(xué)途徑同。真卿潛心于《易》,欲以“會通”為職志,以程頤《伊川易傳》、朱熹《周易本義》為主,兼容并蓄其師胡一桂之《周易本義附錄纂疏》、天臺董楷之《周易程朱先生傳義附錄》等著述,博采諸家,終成一完備之易著。

      董氏著述,有其不滿于時者。其在《周易會通·自序》中云:“四圣之書與天地并,其書廣大精深,未易窺測,先儒傳注逮程朱子至矣盡矣。詎非宋《易》乎?然文有古今之異,義有理象之殊。”古易、今易并行,“天下萬世師尊之無異辭矣,但其經(jīng)文體統(tǒng)傳義主張各有攸當(dāng),不能合為一書,讀《易》者猶病焉”。天臺董楷曾有會編之作,“據(jù)王弼本分為高下字行,以別四圣二賢之《易》,已不能盡行,于《系辭》諸篇至近歲始出,不旋腫有廢其例者矣”。董氏師胡一桂所著《周易本義附錄纂疏》,“僅撮其要于諸儒之列,而天臺本未及見也”。董氏隨師學(xué)《易》于武夷山中,“會通”之思須臾于心。在讀“朱子《本義》至《系辭上傳》題下之注,及從伯父槃澗先生所錄師訓(xùn),通論一經(jīng)之大體,凡例無經(jīng)可附而自分《上系》、《下系》云者,與《本義》、《語錄》葉韻之說”時,忽有所得,遂以其師著述體例為本,自成一家,即以孔子之傳附伏羲、文王、周公之經(jīng),鑒于“今《易》乾卦義例,其合傳之經(jīng)則彖、象、文言混而不分,其附經(jīng)之傳則卦象、彖爻紊而無序”,故標(biāo)列而次第之,使經(jīng)傳相統(tǒng)屬而不相雜,“有經(jīng)可附者附之,無經(jīng)可附者則總附于六十四卦之后”,如此,則朱子之意而程子之傳可合而觀之。此外,“以四圣之《易》各標(biāo)經(jīng)傳于其首以別之,雖不分卷而先后之序已明,程朱傳義夾注其下,名曰‘集解,而以‘程子、朱子曰別之,既不異書,則理象之旨咸在?!断缔o》以后,程子無傳,姑以經(jīng)說補(bǔ)之”。天臺董楷所編,程子朱子皆有語錄,“程子語錄盡用天臺董氏所纂,又遍閱程子諸書及其他纂錄之文,復(fù)采其未備者增益之。而朱子語錄除董錄外,多用其師所編,亦復(fù)博覽文公諸書及其他纂錄之文,采其未備者增益之,大約各以順經(jīng)文為序,雜碎之說居先,通論經(jīng)文者次之,旁及他爻他卦及朱子語中淪程傳本義處又次之,稱程子語、朱子語以相識別,而總謂之‘附錄,而以程子、朱子語別之”?!爸T家之說,惟音訓(xùn)以呂氏為主,悉附經(jīng)文”,其他可互相發(fā)明者,全用胡氏纂疏,“各廣以聞見之所及,翼于語錄之次,名日‘纂注,而以某氏日別之”,管窺所得,董氏將之附于卷末,合而名之日“周易經(jīng)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其書自序、凡例后有:程子門人姓氏、朱子門人姓氏、引用群賢姓氏、《周易》經(jīng)傳歷代沿革、《程子易傳序》、《程子易序》(附上下篇義)、《朱子古易后序》、《朱子易學(xué)啟蒙序》、程子說易綱領(lǐng)、朱子說易綱領(lǐng)、朱子易本義圖、雙湖胡先生本義附圖。卷后附錄朱子啟蒙五贊、朱子筮儀??芍^畢具。其后定名為“周易會通”,正如“凡例”中曰:“是編雖以程朱子二家全書為主,然于理之所聚而不可遺,理之可行而無所礙者,歷代諸家之說莫不究攬,故總名之?!泵鳁钍科嬉蚍Q此書為集易學(xué)之大成者?!端膸烊珪偰俊分兄赋觯骸捌渥円捉?jīng)文,則不免失先儒謹(jǐn)嚴(yán)之意,可不必曲為詞耳?!?/p>

      此本為元元統(tǒng)二年董僎閩中刻本。董僎,董真卿子,未見著錄。其于董真卿序后有跋曰:“《周易》經(jīng)傳自漢諸儒以來,紛紜不一,欲速好徑者,則混淆而莫分,嗜古復(fù)初者,則離析而難讀,家君授受之際,頗欲更定編集,以程子朱子《易傳》、《本義》合為一書,而未能決,乃筮之,遇師之坤,于是尊經(jīng)以統(tǒng)傳而不失于古,訂傳以附經(jīng)而且便于今,合程朱傳義之全,采諸家注釋之要,饌幸供檢閱參校之職,久已成書,不敢私于一己,負(fù)笈閩關(guān),謀鐫諸梓,庶幾家傳而人誦之,時元統(tǒng)二年歲在甲戌九月朔旦,男饌百拜專記?!贝税蠟槎ㄔy(tǒng)二年董僎閩中刻本之依據(jù)。

      據(jù)《中國善本書目》稿本,此本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北京市文物局、曲阜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吉林省圖書館。后三家各存一卷。此元本后有明洪武二十一年務(wù)本堂刻本,上海圖書館、臺灣故宮博物院有藏,《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著錄。明洪武刻本《目錄》后有牌記:“洪武戊辰年建安務(wù)本堂重刊”。元本當(dāng)為其母本。后有清康熙十九年通志堂刻本,徐乾學(xué)刻《通志堂經(jīng)解》收《周易會通》十四卷,有納蘭容若序,董真卿自序,董饌跋。納蘭容若序日:“乃敢析合經(jīng)傳,集四圣二賢及歷代諸儒之說以備一書,其亦勇于自任者矣。雖林黃中、袁機(jī)仲之說,雙湖詆為惑世誣民者,季真或有取焉,其亦善于言《易》者矣?!贝送ㄖ咎帽静恢唧w出自何本,然其母本必然為此元刻本。通志堂本后有《四庫全書》本、《搞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嚴(yán)靈峰《無求備齋易經(jīng)集成》本等。據(jù)《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總目》,《薈要》本據(jù)通志堂本繕錄,據(jù)元董饌本、明楊士奇本校對?!稛o求備齋易經(jīng)集成》本據(jù)通志堂本影

      印。

      此本鈐有趙錄績?nèi)接 Zw錄績,字孝陸,安丘人。工詞曲,嗜藏書,精版本目錄之學(xué),為王獻(xiàn)唐所推重,稱山左版本目錄第一人。其藏書見于著錄者凡七百余種,其中善本二百二十四種,最著者有宋刻本《真西山讀書記》等九種,而《周易會通》赫然在列。錄績卒后,其藏書散出。抗戰(zhàn)勝利后,其家人以善本書籍一批售于山東省圖書館,《周易會通》十二冊入藏焉。惜是書上函六冊殘。

      二、《周易本義集成》

      《周易本義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輔撰,龔煥校正,元刻本。存七卷(卷六至卷十二)??蚋?9.7厘米,寬13.5厘米。每半葉十行,行十七至十九字不等,小字雙行,二十三至二十六字不等,細(xì)黑口,或粗黑口,四周雙邊,三魚尾。黃麻紙,鈐“路”、“大荒燼余”印。

      熊良輔,字任重,號梅邊,元南昌人,舉元仁宗延祐丁巳鄉(xiāng)貢,后試禮部不第,歸訓(xùn)徒鄉(xiāng)塾,研究《易》旨。除《周易本義集成》外,又有《風(fēng)雅遺音》、《小學(xué)入門》行世。

      良輔早師遙溪熊凱學(xué)《易》,復(fù)得《易傳》于凱之友泉峰龔煥。熊凱,字舜夫,元南昌人。以明經(jīng)開塾四十年,時稱遙溪先生。龔煥,字幼文,一作右文,號泉峰,元龍興路進(jìn)賢人,通《五經(jīng)》,師饒應(yīng)中,以明體返躬為務(wù),居泉峰。大德壬寅,泉峰先生授徒泉山之麓,“良輔分教小學(xué),山深日長,因得肆意于《易》,取諸說而涵泳之”。復(fù)以“篇帙繁大,眾說紛錯,時有得失,乃以己意采輯成編”。此編以朱子《本義》為主,取諸家之說與《本義》意合者錄之,或與《本義》不合而得似其旨者,亦“備錄以相發(fā)明,名日《集疏》”,泉峰先生親為校正,其后間有所得則補(bǔ)之?!爸链笮梁ィ驾o以所得復(fù)求是正,而二先生病不起矣,自是遺編獨(dú)抱,不敢廢墜,重念義理無窮,學(xué)無止法,期有所得,以卒初志,且欲使二先生之學(xué)萬一可傳于后也,于是繕寫成編,凡一十三卷,藏之”,會延祐丁巳鄉(xiāng)試,良輔以《易》貢,而同志益信其說,“閔其久勤,間出工費(fèi),勉鋟諸梓”。

      此本日《集成》,因陳櫸名之。陳櫸,字孟實(shí),號實(shí)齋,元盱江人。其為此本作序,序中曰:“讀任重是編,以《本義》為主,而諸家之說附見,猶樂之有眾音也,猶音之有清濁疾徐,使之各有節(jié)奏者也,其于朱子之大成蓋洋洋乎盈耳矣,三復(fù)不能舍,敬題其編首日《周易本義集成》?!?/p>

      此本見于大陸者僅二部,一部藏于國家圖書館,為元刻明修本;另一部藏于山東省圖書館,為元刻本,缺前五卷??滴跏晷烨瑢W(xué)刻《通志堂經(jīng)解》,收《周易本義集成》十二卷首一卷,有納蘭容若序,元熊良輔自序,元陳櫸序。納蘭容若序中曰:“自《周易傳義大全》行而世無知朱子《易》之為古文也久矣?!檬菚梢徽?。良輔所采摭,自唐迄元凡八十四家中,姓氏多不著者,于以見《易》書之多,后世不可得盡見,猶賴是書以傳,亦可尚也?!背ㄖ咎帽就猓杏兴膸烊珪?,此本自通志堂本出,然則此元刻本為傳世版本之祖,洵校讎考鏡之所必資也。

      此本鈐有“路”、“大荒燼余”兩方印,可知曾為路大荒篋中之物。路大荒,原名鴻藻,字笠僧,山東淄川人。蒲學(xué)大師。年十五始治《聊齋》,初肆力于蒐集蒲松齡有關(guān)著述,后悉心于蒲氏遺著研究,為蒲學(xué)研究拓荒者。抗戰(zhàn)勝利后,任職山東省立圖書館,董理古籍。大荒酷嗜金石碑帖,每遇善本,多方購求,其所藏元本《周易本義集成》,便為其篋中寶物之一,后捐獻(xiàn)給山東省圖書館。

      責(zé)任編輯:劉保貞黎馨平

      猜你喜歡
      刻本朱子周易
      小金魚
      古人做書為什么不加頁碼
      多肉
      朱子涵 葉子衿
      《豫》卦釋義
      甜甜的“蝴蝶繭”
      《大戴禮記》版本新論
      《齊東野語》版本述略
      驢畫家
      《百年易學(xué)文獻(xiàn)菁華集成》(一)目錄(周易經(jīng)傳研究專輯)
      易门县| 达孜县| 全椒县| 林芝县| 津南区| 林口县| 临沂市| 慈溪市| 邹城市| 白河县| 乌兰浩特市| 兴业县| 汉沽区| 东乌珠穆沁旗| 合肥市| 重庆市| 若尔盖县| 武清区| 兴宁市| 德阳市| 贵定县| 门头沟区| 务川| 广昌县| 宁都县| 亳州市| 武川县| 中宁县| 秭归县| 扶余县| 黄大仙区| 永川市| 淮南市| 城固县| 漯河市| 应用必备| 什邡市| 两当县| 太湖县| 桂平市|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