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付錦
(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一中學 湖北 武漢 430030)
《物理通報》2010年第1期第62頁刊登了南京外國語學校姚小琴老師的一篇關于2009年高考江蘇卷物理第9題的文章,筆者看了受益匪淺.但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現(xiàn)分析如下.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物理同仁批評指正.
原題:如圖1所示,兩質量相等的物塊A、B通過一輕質彈簧連接,足夠長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觸面均光滑.彈簧開始時處于原長,運動過程中始終處在彈性限度內.在物塊A上施加一個水平恒力F,A、B從靜止開始運動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圖1
A.當A、B加速度相等時,系統(tǒng)的機械能最大
B.當A、B加速度相等時,A、B的速度差最大
C.當A、B的速度相等時,A的速度達到最大
D.當A、B的速度相等時,彈簧的彈性勢能達到最大
定量研究:系統(tǒng)的質心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B兩物塊相對于質心做簡諧振動,為了表達的方便,假設物塊A、B均可視為質點,且質量均為m,在物塊A上施加的水平恒力為F,彈簧的原長為l0,勁度系數(shù)為κ,則系統(tǒng)的質心位于彈簧的中點上,以系統(tǒng)質心的初位置為坐標原點O,建立水平向右的坐標軸Ox,如圖2所示.
圖2
圖3
速度方程為
加速度方程
同樣,物體B的位置方程
速度方程
加速度方程
當aA=aB,解得
(n=0,1,2,…)
當vA=vB,解得
由以上分析并利用MathCAD可作出物塊A、B的v-t、a-t圖像,如圖4所示.設質量m=1 kg,勁度系數(shù)κ=1 N/m,彈簧原長l0=1 m,水平恒力
F=4 N
圖4中vA(t),vB(t),aA(t),aB(t)分別表示物塊A、B的速度和加速度,彈簧振子的周期
與理論值相同.
當t=1.11 s,3.33 s,…即
兩物塊加速度相等.
當t=2.11 s,4.33 s,…即
兩物塊速度相等.
圖4
由圖可知當兩物體的速度第一次相等時,A物體有最大速度,彈簧有最大彈性勢能,系統(tǒng)有最大機械能;當兩物體的加速度第一次相等時,兩物體的速度差最大;所以選項B、C、D正確,選項A錯誤.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已得有一桶水.所以我們對一個物理題目既要有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的定性分析,還要有能讓自己信服的定量研究,只有雙管齊下我們才能對一個題目地認識更深入透徹,講解起來才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