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羅 九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合肥 230036)
中國十大名茶
——六安瓜片簡介
詹 羅 九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合肥 230036)
六安為中國古老茶區(qū),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清·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縣志》:“霍茶黃芽之名,已肇于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史記〉云: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但是直到唐、宋、元代,中國古代茶葉產(chǎn)品都是蒸青綠茶,且以團(tuán)餅茶稱著。明初朱元璋下令罷造龍團(tuán)鳳餅,到明中葉,才有松蘿茶、六安茶等現(xiàn)代茶品之濫觴。
關(guān)于六安茶最早的記載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陳霆《雨山墨談》。而六安貢茶,即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武夷茶罷貢之后。六安貢茶是繼陽羨茶、建州茶、武夷茶后,中國古代的宮庭御用珍品貢茶。六安貢茶是宮庭御用珍品貢茶后起之秀。
明 · 屠隆《考盤余事 · 茶箋》(1690 康熙二十九年 )列出了最為當(dāng)時人稱道的茶品,即 “虎丘茶”、“天池茶”、“陽羨茶”、“六安茶”、“龍井茶”、“天目茶”。
關(guān)于“梅花片茶”最早的記載,見清· 乾隆四十一年《霍山縣志》:“茶 本山貨屬,以茶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銀針(僅取枝頂一槍),次曰雀舌(取枝頂二葉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擇最嫩葉為之),曰蘭花頭(取枝頂三、五葉為之),曰松蘿(仿徽茗之法,但徽制截葉,霍制全葉),……?!鼻濉ぴ丁峨S園食單》(1780年代)亦有六安梅片茶的記載。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霍山縣志》中,茶之名目花色,仍稱梅花片茶,且與蘭花頭、松蘿春,統(tǒng)名之為小茶,則茶初放葉者。
關(guān)于六安瓜片茶歷史最可靠的記載是20世紀(jì)初(1905年前后)。或者說六安瓜片的知名度,晚清明初以后,才美滿中華。
如果梅花片就是瓜片,即六安瓜片歷300年矣。六安瓜片,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為中國名茶后起之秀。
① 開面采,芽三四葉,現(xiàn)時采摘嫩度提高。
② 扳片或直接采單片作為原料。
③ 嫩片老片分開殺青,生鍋熟鍋連續(xù)作業(yè),投葉少,時間短。
④ 烘焙分:毛火、小火、老火。溫度先低后高。拉老火的快節(jié)奏,抬籃走烘,一招一式,似古典舞,煞是好看。
以茶之葉片為原料(無芽無梗)和獨(dú)特的拉老火技藝 ,是六安瓜片之“二絕” 。六安瓜片工藝乃中國制茶技藝之精華,已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① 外形:單片順直勻整,葉邊背卷平展,形似瓜片,不帶芽,不含梗。干茶色澤寶綠,起霜有潤。
② 內(nèi)質(zhì):湯色清澈亮綠,清香高長,滋味鮮濃醇甘,葉底黃綠勻亮。
六安瓜片產(chǎn)品,有內(nèi)山、外山之別。金寨縣麻埠鎮(zhèn)的齊山地域,是六安瓜片的中心產(chǎn)區(qū),齊山云霧是六安瓜片之精品。蘭花香,味中有蘭花香,為佳茗之上品,可遇而不可求也。有詩云:六安瓜片天下甲,野韻〔注〕蘭香齊山茶。
〔注〕清代張英稱六安茶為“野士” 。野者,粗魯,鄙野之意。野茶為未經(jīng)人工栽培之天然物產(chǎn)。筆者言六安瓜片之野韻,乃傳承“野士”之稱也。“野者”濃郁不苦,濃郁不澀,濃郁回甘。野韻蘭香,六安瓜片茶之風(fēng)味。
S571.1
A
1006-5768(2010)01-0010-01
2009-12-16
注:本文是作者在六安瓜片茶產(chǎn)業(yè)論壇的演講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