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均萍,陳湘波
(合肥工業(yè)大學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電工學課程是理工類非電專業(yè)學生學習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面向的對象主要是機械學院、儀器儀表學院、管理學院、材料學院等專業(yè)的學生,學生人數(shù)多,水平也參差不齊。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xiàn)象,具體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我校采用的教材為秦曾煌主編的《電工學》(第六版)[1],包括《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上下兩冊,分兩學期上,每學期總學時均為56(其中講課為40學時,實驗為16學時),上課與實驗學時比為5∶2,相比之下,講課學時明顯偏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內容講清、講透比較困難。雖然筆者認為上習題課可以很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基本內容,掌握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但由于學時少,就很難實現(xiàn)該想法。另外,“電子技術”中特別是模擬電子技術部分,經(jīng)常要用到“電工技術”中的電路部分的知識,如果學生上冊沒有學好,學起來就比較吃力,同樣由于學時少,教師沒有時間給學生復習以前的內容,因而就出現(xiàn)上述難學難教的兩難局面。
由于是非電類專業(yè)的課程,不少學生對電類課程也不夠重視,覺得考試前一周突擊能夠及格就行。有的學生擔心教師點名影響平時成績被迫去聽課,去了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干與此課程無關的事情;有的學生為獲取形式上的平時成績,作業(yè)隨便應付,或抄習題解答,或抄別人作業(yè)。學生總希望教師把所有內容都講到、講透,實際上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學時有限,教師只能講難點、重點,大部分內容得靠學生課后消化,尤其是“電子技術”光靠上課聽聽、考前突擊是絕對不行的。
鑒于上述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電工學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實踐證明,教學方式改進后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成績以及課程質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們在電工學教學上基本上是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黑板板書為輔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加大課堂講授的信息量以提高教學效率,減少了在黑板上畫圖的時間,有效地解決前面所說的“內容多、學時少”的問題。采用多媒體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采用自己制作的電子教案,如果從網(wǎng)上隨意下載一份課件或是拷貝其他教師的課件,不加修改就拿到課堂上去用,教師講課不免有可能照本宣科,學生上課就像看電影一樣,教學效果肯定不好。筆者的經(jīng)驗是將自己多年來的備課筆記做成幻燈片,幻燈片最好做成動畫,一條一條地放出來,并且放映的速度要合適,以保證學生的思維能跟上,并能適當?shù)赜浌P記。課件的內容要條理清楚,不同的內容可用不同的顏色加以區(qū)別,必要時用聲音加以提醒。課件在每章結束后拷貝給學生,作為課程結束后的復習資料。
現(xiàn)在的多媒體教室,在投影屏旁邊都有一塊黑板,教師不能坐在講臺上放幻燈片,最好使用移動鼠標,把自己從電腦臺前解脫出來。隨著你站在屏幕旁的講解,用移動鼠標控制幻燈片一條條地放出來,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更加輕松、和諧。對于一些公式的推導、例題和難點內容的講解,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先推導一遍,再將幻燈片放給學生看;或者,一邊推導公式和例題的上一步,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出下一步,這樣,可以使學生自己真正吃透所學內容,也能起到強化的作用。從下課后和學生的交談情況來看,這樣上課的效果是很不錯的。
在課件制作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象生動的特點,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比如,在介紹二極管、三極管等基本元器件時,可在課件制作時插入一些實物圖片,讓學生看后先有一個感性認識,以免只認識書上符號,而不認識相應的實物。然后再介紹它們的原理和應用,應用最好能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如講發(fā)光二極管時,給學生列舉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顯示器上的電源指示燈、充電器上的指示燈以及商場外的霓虹燈等,告訴學生這些指示燈實際上是由不同顏色的發(fā)光二極管構成的。這樣寓教于樂,也提高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在講授三極管載流子的運動規(guī)律等內容時,可以利用一些好的Flash動畫演示,讓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本來抽象復雜的內容,這是傳統(tǒng)的板書無法達到的。
每次上課時,首先簡略地溫習一下前次課的內容,然后再引出新的內容。每節(jié)內容結束后在課件上加上幾道與本節(jié)內容有關的練習題,教師可以不定期地利用下課前5~10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后交上來。通過這樣的練習,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對上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得知學生的出勤率,由于是大班上課,如果教師通過點名獲知出勤率就要浪費很多時間,更難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授課內容。采用這種方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學生的到課率也大大提高。另外,練習的成績也可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滿足不了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利用計算機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軟件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教學手段的補充已得到廣泛應用。Multisim是電工電子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EDA軟件之一,它提供了數(shù)以萬計的電子元器件和各種精確的儀器儀表,只要搭好電路,接上相應的儀表,運行仿真就可以測試到精確的數(shù)據(jù)、觀察到直觀的波形[2],使學生在課堂上就如同置身于實驗室一樣。例如,在講授單管放大電路靜態(tài)工作點設置不合適對輸出波形的影響時,可以通過模擬運行聯(lián)接好的電路,讓學生從虛擬示波器上很直觀地看到靜態(tài)工作點合適時的正弦波和靜態(tài)工作點不合適時的失真波形,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使用仿真軟件仿真電子電路的基本步驟,為學生后續(xù)的電子技術課程設計打下基礎。
作業(yè)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做作業(yè)可以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的難點和重點,靈活應用各個公式、定理,掌握各種解題方法[3]。但由于學時緊,書中習題不可能讓學生全做,只能挑選一些教師認為較典型的題目。即使這樣,由于學生本身要學的課程較多,加之一些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有一部分學生覺得時間不夠,也就不愿自己獨立思考完成,而是以抄習題解答或同學的作業(yè)這種方式來應付了事,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學生不能掌握所學知識內容,而且還浪費時間。
為此我們每章編了相應的練習冊,練習冊的內容由兩部分組成,前面一部分是選擇、填空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掌握情況,后面一部分是分析計算題,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的基本定理和方法來分析計算。有了練習冊,可以節(jié)省學生抄題、畫電路圖的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杜絕了學生抄習題解答的現(xiàn)象。
教師通過批改作業(yè)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和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針對學生作業(yè)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如適當?shù)卮┎逡惶昧曨}課,對學生作業(y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重點講解,對容易犯錯的地方重點強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實踐證明,凡是上課能認真聽講、課后能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學生,課程考試成績都在良以上,這也體現(xiàn)了作業(yè)的重要性。
電工學是面對全校非電類專業(yè)學生開的課程,我校采用網(wǎng)上選課的方式,每學期選課的人數(shù)達到三千多人,由于課時集中,實驗與上課同時進行,實驗也沒有單獨安排學時,因而只能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由于是選課,造成同一教學班的學生可能來自不同專業(yè),課余時間也不相同,這樣導致實驗課也必須采取選課的方式。這樣帶來的麻煩是帶實驗的教師可能不是自己的任課教師,教師無法掌握自己學生實驗的情況,因而實驗成績也不好確定。為了解決這一情況,我們主要是從改變實驗報告的形式著手。
現(xiàn)在學生的實驗報告分為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兩大部分。預習報告包括實驗目的、實驗線路、實驗步驟三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做實驗前必須填好預習報告,否則不準進實驗室,預習報告主要起到讓學生明確實驗內容,避免了學生進實驗室后心里沒數(shù)的問題。實驗報告包括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和與實驗有關的2~3個小問題,問題采用選擇或填空的形式,學生實驗完成后均可以回答。學生做完實驗后,要交給帶實驗的教師檢查實驗數(shù)據(jù),若實驗數(shù)據(jù)正確就在該學生的實驗報告上簽名。最后學生做完所有實驗后,把所有實驗報告訂好交給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根據(jù)實驗報告上的簽名可以知道學生是否做了實驗,根據(jù)實驗報告的份數(shù)確定學生做實驗的次數(shù),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問題的回答情況,確定實驗報告的等級。由以上三個方面最后確定學生的實驗成績。
根據(jù)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各專業(yè)需要,我們對每門課都制定了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統(tǒng)一的教學日歷,這樣避免了各位教師擅自刪減教學內容,保證了教學質量。以前教學日歷都是在學期結束后臨時補上,現(xiàn)在規(guī)定每學期開課第一周必須發(fā)給學生,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知道教師上課的內容和進度,提前預習,提高了課堂效率。
同一科目的考試實行“四個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試卷、統(tǒng)一閱卷和統(tǒng)一評分標準”。命題是采用教研室同一科目的任課老師集體討論的方式,試題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運用能力,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難易適中,且具有一定的深廣度和一定的覆蓋面??荚囃旰笤诮萄惺医y(tǒng)一流水閱卷,避免教師送人情分、學生糾纏加分的現(xiàn)象。最后的考試成績由卷面成績70%+平時成績10%+實驗成績20%決定。平時成績主要根據(jù)作業(yè)、課堂小練習和出勤情況確定,實驗成績根據(jù)學生實驗次數(shù)和實驗報告的好壞綜合評定。采用“四個統(tǒng)一”的考試方式后,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考試成績也公平了,真正實現(xiàn)了考試成績的公正、公平和公開。
通過從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作業(yè)、實驗和考試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我們學校的電工學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大大增強?!皩W無止境,教無定式”,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也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改進,在實踐中探索出更加符合自己學校特色和自己教學風格的方法。
[1]秦曾煌.電工學(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廷才,趙德申.電工電子技術EDA仿真實驗[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3]王強.電工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J].南京: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