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霞
(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北京 100081)
從身份認同的角度看林黛玉的悲劇性命運*
宋明霞
(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北京 100081)
林黛玉作為《紅樓夢》中金陵正十二釵之冠,賈母的外孫女,林如海和賈敏之女,美麗脫俗、才華橫溢,本應享盡世間榮耀,生活無憂無慮,最后卻以悲劇收場,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她自身的性格因素,也有環(huán)境因素所造成。而尋求身份認同的失敗則是導致其悲劇性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正是由于身份認同的失敗,導致了她最終的悲劇結(jié)局。
身份認同;林黛玉;悲劇
林黛玉是榮國府老壽星賈母的外孫女,林如海和賈敏之女,與賈寶玉為姑表兄妹,字“頻頻”,詩社別號“瀟湘妃子”?!都t樓夢》中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介紹了林黛玉的身世?!斑@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yè)已五世。……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是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如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辟Z雨村評價他的學生林黛玉時說:“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并不凡,方得其女,今知為榮府之孫,又不足罕已。”林黛玉的出身和家族史,以及她年幼所受到的文化教育,決定了她性格氣質(zhì)的形成,決定了她今后的人生道路。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這是“靈竅偏能驚薄命”的林黛玉在想到自己的命運時,敏感地注意到的擺在他眼前的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這種社會現(xiàn)實是促使黛玉“淚盡夭亡”的悲劇的重要原因。林黛玉的身世是孤苦飄零的。寄居榮國府的生活,“風刀霜劍”般的生活重壓,使這種孤苦飄零的色彩更加濃重。
林黛玉其悲涼孤獨、多愁善感的性格,完全是由環(huán)境形成,卻又與當時的環(huán)境處處顯得格格不入。她出身在一個世襲侯爵的“書香門第”,因為自幼父母雙亡,便以一個親戚的身份長期寄居在賈府里;她的自尊心極強,卻處在依人為活的境況下,使得孤高自許的她更加敏感和多疑地注視著周圍,唯恐有人對她懷著歧視和輕蔑。
她在賈府中的生活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理解她,更多的人認為她是一個說話尖酸刻薄、愛使小性子的人,因此她除了青梅竹馬的寶玉外,就剩下一個每天陪著她的紫鵑。然而,寶玉是多情種子。他對于任何一個未出嫁的女孩子都關(guān)心著,他雖然最關(guān)心黛玉,與黛玉最好,卻也不能排解黛玉的孤獨;紫鵑畢竟是個丫頭,雖然她一心為黛玉著想,但她并不能成為黛玉傾訴的對象。最終黛玉就只有把自己的孤獨與苦悶寄情于詩歌創(chuàng)作。
黛玉的一生,像是為戀愛而生,也是為戀愛而死,她的生命除了戀愛,就似乎什么都沒有了。沒有戀愛生活,就沒有林黛玉的存在。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戀愛之外,人生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也看不到除戀愛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客觀的世界。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著咀嚼著這里邊的一切,從這里面釀造出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緒、嗜好,以及她精巧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詩歌,以后就在這里面毀滅了自己。
雖然林黛玉把愛情視作自己的全部生活,但她同時又認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傳統(tǒng)婚姻的合理性。這就造成了她的自由戀愛同父母之命的婚姻之間的矛盾。由此,她必須對自己戀愛自由的愛情采取回避態(tài)度,這就更加深了林黛玉孤獨的一面,使她感到更加痛苦。
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愛情,在當時,是對代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的一種勇猛沖擊,因此,它就必然要被封建宗法制度以及各種封建勢力所扼殺。在這被扼殺的過程中,林黛玉“淚盡夭亡”,也就不是偶然了。
造成林黛玉悲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嚴酷的環(huán)境造就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對賈寶玉愛情觀的失望以及戀愛的失敗等。愛情最終的失敗使她對于尋求自身身份認同的愿望未能實現(xiàn),是造成其悲劇結(jié)局的主要原因。
在林黛玉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敏感和自尊。她的氣量顯得如此狹小。但是這一切,總是由于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個解不開的隱痛,這就是她依附他人為活的命運。要擺脫她的這種命運,光靠賈母對自己的寵愛是遠遠不夠的。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嫁給寶玉,使自己成為賈府真正的主人。但黛玉畢竟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孩兒,在各種勢力糾結(jié)不清的賈府中,想要取得這場戰(zhàn)斗的勝利,是不太現(xiàn)實的。她天真地以為,只要得到賈寶玉的愛情,有賈母對自己的寵愛,嫁給寶玉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于是,她便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與薛寶釵的愛情斗爭中。她忘記了更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愛情是沒有話語權(quán)的,對婚姻有絕對話語權(quán)的是封建家長。她一方面哀嘆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嚴酷,另一方面又無法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不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那么,她想嫁給寶玉——既成全了自己的愛情,又成為賈府真正的主人,找到自己合理身份的愿望——便成了奢望。
賈母,她作為賈府的封建大家長,對子女的婚姻大事有著絕對話語權(quán),有了賈母的支持,這場斗爭就算勝利了一大半。為了寶玉的未來著想,賈府的家長們一致認為,世故老練的寶釵更適合寶玉。一方面,寶釵能游刃有余地游離于賈府的主子奴仆中間,另一方面她有著較為雄厚的資產(chǎn),況且她也同樣喜愛著寶玉。于是,黛玉的夢想便只能破滅,她只能作為一個外人寄居在賈府之內(nèi),不僅失去了愛情,也最終沒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做賈府真正的主人。
通過從身份認同的角度來看林黛玉的悲劇,我們看到了身份認同在林黛玉整個生活中所占的重要性。林黛玉所做的一切,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找到自己合理存在的身份,而正是由于這種尋求身份認同的失敗,使得她最終不得不以悲劇收場。在那個時代,林黛玉所代表的是一個相對比較叛逆、率真的形象,她的所言所行對于當時的正統(tǒng)思想來講是比較難接受的,是同她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這就給她在尋求身份認同時帶來了很大的阻力,而她的這些表現(xiàn)又是由于她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造成的,所以,林黛玉的悲劇其實在她一出場就是注定了的。
[1]曹雪芹.紅樓夢[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靜軒.紅樓夢人物畫傳[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潘知常.說《紅樓》人物[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5]謝鵬雄.紅樓夢女人新解[M].濟南:齊魯書社,2006.
[6]段江麗,孫玉明,曹立波,沈治鈞,蔡義江,張慶善.紅樓夢中人[M].北京:中華書局,2008.
(責任編輯 趙 君)
I207.411
A
1008-469X(2010)03-0026-02
2010-03-09
宋明霞(1983-),女,河北張家口人,中央民族大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