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援道入儒 外道內(nèi)儒
      ——汪曾祺品人散文中的立人理想

      2010-04-07 10:43:54劉長華
      關(guān)鍵詞:汪氏

      劉長華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長沙410081)

      援道入儒 外道內(nèi)儒
      ——汪曾祺品人散文中的立人理想

      劉長華①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長沙410081)

      汪曾祺品人散文是散文史上值得關(guān)注的存在。其文學世界里的主人公群體主要是由“熱愛”與“天真”兩類文化性格組成,從中充分傳達出作者一種“印象”和“直覺”的品人觀。這是汪氏“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的立人理想的體現(xiàn),和傳統(tǒng)“儒道互補”的內(nèi)涵不同,從中隱含了其對訴諸西方資源改造國民的反思與拒絕,并包涵了其尋根思想之精義,具有一定文學思想史的考察價值。

      汪曾祺;品人散文;立人理想

      眾所周知,沈從文的立人思想鮮明而有特色。其立人思想的具體內(nèi)涵就是將湘西文化中的“自然”“生命”等特質(zhì),即金介甫所說的“心理健康與尊嚴”。[1]灌輸給被封建正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都市文明“閹寺”了的國民,以實現(xiàn)民族精神的現(xiàn)代性“重造”。他的弟子汪曾祺在立人思想這一文化陣地上也是有過作為的,并且不是簡單接手沈氏衣缽,而是另辟道路,標識出了自己的獨異與清晰。本文擬從當前研究相對薄弱以至于付之闕如的領(lǐng)域——汪氏的品人散文入手展開探討,以期獲得某些認知。

      一 、人物審美性格:“熱愛”與“天真”

      汪曾祺被人冠以“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自是其身上所表露出的文化性格、生活情趣等與傳統(tǒng)密切相連的鮮明氣質(zhì)?!捌吩迦宋铩北闶沁@些特點之中的突出表征。在汪氏的創(chuàng)作世界里,品人之類的篇什所占比重是不下半數(shù),關(guān)涉的對象涵蓋了古今中外、尊卑老幼,主人公的出場方式有追憶,有紀實,有道聽途說,有據(jù)史征引……一切表明品人是汪氏的用力、用心之所在。既為“品人”,其重心無疑主要是落在被品之人的審美性格之中,譬如魏晉時人品人時,他們關(guān)注的是人物的“清”與“神”之氣質(zhì)。[2]汪曾祺在品談沈從文時曾說:“沈先生不長于講課,而善于談天。談天的范圍很廣,時局、物價……談得較多的是風景和人物”,“沈先生談及的這些人有共同特點。一是對工作、對生活充滿興趣熱愛到了癡迷的程度;二是為人天真到像一個孩子,對生活充滿興趣,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這些人的氣質(zhì)正是沈先生的氣質(zhì)?!?《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汪曾祺在品談沈從文,文中的沈氏又在品談別人,儼然臺上臺下都是戲,這充分地見證了兩人的精神血緣。事實上,上述兩類人物恰在汪氏筆下出現(xiàn)最多,特性也最明白。這也就成了汪氏散文中最為“凸顯”的個性。

      “熱愛”一詞,汪氏將它對應(yīng)為“生活”。首先,這種“熱愛”對應(yīng)的是入世情懷。雖然汪氏的品人散文中沒有描述過業(yè)儒形象,甚至對“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某些行為有所詬病,但這一切并不妨礙他對入世者的稱頌。在《筆下處處有人》中,汪氏就以遮掩不住欣賞的口吻說:“宋士杰是一個好人。他好在,一是辦事傲上。在舊社會,傲上是一種難得的品德。一是好管閑事?!薄兜刭|(zhì)系同學》中寫道:“我的地質(zhì)系的同學,年齡和我不相上下,都已經(jīng)過了七十了。他們大概是離、退休了。但是我知道,他們會是離而不休、退而不休。他們大概都還在查資料、寫論文,在培養(yǎng)博士生、碩士生,不會是聽鳥養(yǎng)花,優(yōu)游終老的。”所以,于文末汪氏感慨系之:“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多好的知識分子”。入世情懷還可形象地表述為“鐵橋”和尚沖破清規(guī)戒律,對世俗生活的珍愛和與女人間的歡娛情愛(《三圣庵》)。其次,這種“熱愛”表現(xiàn)為仁愛心腸。汪氏對沈從文品與寫的份量最多,質(zhì)量也是最為上乘之一,以至于標識了新文學領(lǐng)域里的某種高度。在對沈的品評中不乏這樣的語句:“沈先生教書,但愿學生省點事,不怕自己麻煩”,“他的書,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給人看的”(《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甚至在汪氏看來,仁愛之心是沈從文寫作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首先要有一顆仁者之心,愛人物,愛這些女孩子,才能體會到她們的許多飄飄忽忽的,跳動的心事?!?《沈從文和他的〈邊城〉》)戲劇家譚富英在病危時,拒絕貴藥,并說:“這藥留給別人用吧!”至此,汪氏不禁噓欷:“重人之生,輕己之死。如此高格,能有幾人?”(《馬·譚·張·裘·趙》)。哲學家金岳霖的一些行為很耐人尋味,“他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別的教授孩子比賽,比輸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給他的小朋友,他再去買?!?《金岳霖先生》)金先生“變相”地“慈愛”小孩。汪氏的父親“為人很隨和,沒架子。他時常周濟窮人,參與一些有關(guān)公益的事情。”(《我的父親》)最后,這種“熱愛”就是筆下人物對業(yè)務(wù)的全身心投入?!恶R·譚·張·裘·趙》中不僅盛贊他們技藝的精湛,而且嘉言了他們的治藝之精勤:馬連良“在做角色準備時是很認真的。一招一式,反復琢磨?!濒檬⑷直煌羰蠑埲胗洃浬钐?“睡得很晚,晚上他一個人盤腿坐在床上抽煙,一邊好像想著什么事,有點出神,有點迷迷糊糊。不知道為什么,我以后總覺得盛戎的許多唱腔、唱法、身段,就是在這么盤腿坐著的時候想出來的?!比缟先宋飳WI(yè)務(wù),不是孤芳自賞,而是益于世道人心的。

      “熱愛”是一種積極心態(tài),是基于個人與社會之間關(guān)系的應(yīng)對。在巨大的生存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中,個人與自我關(guān)系的處理是重要節(jié)點,也是鴻蒙以來人們一直思考的課題。汪氏的意見是正如上文所提“熱愛”的同時,卻不能失卻“天真”?!疤煺妗北闶撬麑μ幚韨€人與自我關(guān)系問題上的回答。

      具體說來,這種“天真”應(yīng)涵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真實做人,不為世俗名利所束縛。汪氏筆下的人物往往機心稀薄、俗念淺少,而且這些人物占據(jù)了其品人散文的主角。乃師沈從文就是“赤子其心”。金岳霖是“很有趣的”,所以不恃身份和小孩逗樂。楊慎在“保山是仍然保持詩人氣質(zhì),放誕不羈的?!翑y倡伶以隨’?!?《楊慎在保山》)潘天壽的脾氣很“倔”,“文革”中他也“不識時務(wù)”,亦是如此(《潘天壽的倔脾氣》)。這些人物為人處世都坦蕩真如,沒有戴著面具糊人、騙人,更遑論包藏禍心害人,符合人的真正本質(zhì)。第二,它是指以藝術(shù)生活來滋潤人性。藝術(shù)家、作家、文人、學者等是汪氏談得最多的,他們與錯綜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斗爭和社會利益沖突之間的交集,人性在藝術(shù)中得到了轉(zhuǎn)移與升華。與之同時,有些人雖然不是文化人,但他們的性情充滿藝術(shù)色彩,散發(fā)著奇譎遐思,也是汪氏所“津津樂道”的。比如他回憶:“我父親這個孩子頭兒帶著幾個孩子,在碧綠的麥垅間奔跑呼叫,為樂如何?”(《我的父親》),“我的祖父本來有點浪漫主義氣質(zhì),詩人氣質(zhì)的”(《我的祖父祖母》),比如他寫家鄉(xiāng)曾經(jīng)“拉皮條”的“薛大娘”給“蒲三爺”拉攏女人,拉的就是她自己?!把Υ竽锊慌氯酥懒?她覺得他干熬了十一個月,我讓他快活快活,這有什么不對?”(《一輩古人》),這完全不同于世態(tài)常情。

      不難看出,如上的“天真”都充分標識了對人性、對自我的尊重。當然,最好是“天真”的“熱愛”,“天真”被納入或化合在“熱愛生活”的范疇之內(nèi)。這正如汪氏在《金岳霖先生》中的文末所寫:“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輪上東張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擠人,熙熙攘攘,誰也不會知道這位東張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闭軐W家予人的符號意義就是“超凡脫俗”,而汪氏將其設(shè)計為帶著一臉好奇,深入市井,汲食人間煙火,意象本身是荷負著象征功能的,“為人天真”與“熱愛生活”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的寓言,這正是汪氏所希冀的理想人性。

      二 、品人藝術(shù)風格:“印象”或“直覺”

      在《短篇小說的本質(zhì)》一文中,汪氏如是說:“懸定一個尺度,很難。小說的種類將不下于人格;而且照理兩者的數(shù)量(假如可以計算)應(yīng)當恰恰相等;鑒別小說,也如同品藻人物一樣的不可具體說。但我們也可以像看人一樣的看小說,憑全面的、綜合的印象,憑直覺?!蓖羰显诓唤?jīng)意間闡發(fā)了“品人理論”,是其品人實踐的積淀與升華。盡管只言片語,但“微言大義”,因為從方法論的意義角度來看,甚至可以說在整個新文化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于一般意義上的現(xiàn)當代作家品人實踐中勝出?;趥鹘y(tǒng)基因和整合沈從文等人的文學批評所給予的影響,按照“印象”或“直覺”的總體要求,汪氏在具體實踐和行文表達中滲透著鮮明的品人藝術(shù)個性。

      第一,涵泳著生活情趣是其品人內(nèi)在意向?!坝∠蟆被颉爸庇X”對象的生命本質(zhì)就在于講究情趣或?qū)徝馈N簳x時期“品藻人物”之風大興,就是以超越現(xiàn)實苦難、政治壓抑、功利追求為趨向的;“京派”文人力倡“印象主義”文學批評,亦是部分出于對社會批評等大行其道的反撥。不過,這些行為于外在形態(tài)上顯得抽象、玄妙。汪氏不落故常,繼承他們對美追隨的同時,卻將藝術(shù)的腳根踏在生活大地上,真正生動地詮釋了“詩在生活”的理念。他的品人觸角延伸在日常生活里的百姓人家,如《閑市閑民》、《美國女生——阿美利加明信片》、《我的祖父祖母》、《一輩古人》、《繼母》、《道士二題》、《羅漢》等就是典型例證。與之同時,他筆下的文化名流、知識精英都是生活的兒女,血液中流淌凡人性情。聞一多先生上課抽煙,開講時說:“痛飲酒,熟讀《離騷》,乃可以為名士?!?《聞一多先生上課》)。語言學家唐蘭和照顧自家生活的女孩產(chǎn)生感情,向其寫情詞(《唐立廠先生》)。作家林斤瀾不顧口忌,美食是來著不拒,同時也“吃喝很平民化的”(《林斤瀾!哈哈哈哈……》)。在《金岳霖先生》中,金岳霖一舉一動完全散發(fā)著無比的生活氣息,讓人感到熱情與快樂。就是有些“問題人物”如于會泳,是“不講人情的”,但汪氏將其冠冕堂皇的政治嘴臉通過某些細節(jié)加以反諷的方式讓人忍俊不禁。汪氏品人從涵泳著生活情趣的內(nèi)在意向出發(fā),使得這些人物在其文字里“活”出了“神采”或“風骨”,生活的親切、詩意的享受以及特別是人性的健康都得到了充分的傳達。我們想,此才是汪氏所看重的。

      第二,“于新奇而不獵奇處見精神”是其品人的出彩技巧。人生是一軸長卷,歲月浩蕩,變幻萬千,所以,汪氏說“品藻人物”是“不可具說”的?!安豢删哒f”中卻往往說出了神韻。汪氏憑藉個性與自由的性情,總能抓住被品之對象身上的某一閃點或某些側(cè)面,從中開掘出耐人尋味的韻采。唐蘭本是研究古漢語,他卻自告奮勇地教詞選,他教詞的特點就是:“講是不講,不講是講”(《唐立廠先生》);吳宓在講“紅樓夢”時候給女同學搬座位,表現(xiàn)出了“賈寶玉精神”(《吳雨僧先生二三事》);孔子在汪氏眼里不是一個峨冠博帶的“正人君子”形象,而是詩意盎然的“詩人”,因為他“編選了一本抒情詩的總集——《詩經(jīng)》”,并在《論語·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所表現(xiàn)出的“瀟灑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是很美的?!?《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劉文典講莊子,開場白就是:“《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不難看出,其中的“韻采”就表征為被品人物身上某些亮點的“脫穎而出”。如是而為在“無目的”中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方面,被品人物在一些“點”或“面”中顯得更為有血有肉,別有風采,一方面被品人物因這些陌生化效果在讀者心中留刻下的痕跡更鮮明。這些人物性格正如上文所說本來就涵泳著“生活情趣”,這就是所謂的“于新奇而不獵奇處見精神”。

      第三,優(yōu)雅而靈動的品人姿態(tài)。品人是主體對客體的情感投入和凝結(jié),表露著主體的情感色彩、文化身份、言說姿態(tài)。汪氏拓印在品人文字里的是優(yōu)雅與靈動。首先,被述說者較少與苦難生活、卑劣人性有交集。中國近現(xiàn)代是由苦難所主宰的歷史,訴說苦難和批判人性是最重要的詩學。而汪氏筆下似乎都沒有苦大深仇感,亦不怨天尤人,而是浸潤在“生活情趣”中,追求情調(diào)、與人為善,就是“于會泳”這些人物,汪氏也將他們的生存悲劇歸為有些荒誕而又強勢的政治使然。所以,汪氏品人的行文思路、文字表達中就沒有那種執(zhí)著苦難而產(chǎn)生的凝滯、困厄之感。其次,述說時的情感處于“出”與“入”之間?!霸购蕖北蝗藲w納為典型的中國現(xiàn)代情緒。[3]在傳統(tǒng)的沉重負累和現(xiàn)代性的迅猛推進之間掙扎便是文化轉(zhuǎn)型期的現(xiàn)代中國的最根本特征,現(xiàn)當代作家因而很少具有公正緩和的語氣來寫作。汪氏品人亦是帶著強烈的情感,用著真實的感情說著想說的話,所以,筆下人物才生動傳神。不過,汪氏比一般作家更“入乎其內(nèi),又出乎其外”,[4]情感的流露都寓含在對人物的描述和品味之中,都由他們的行動和思想折射出來,汪氏的抒情溫文敦雅。最后,述說時的用語既妥貼又充滿靈動。既為品人,予人評價就理屬必然。裘盛戎的藝術(shù)表演是:“粗豪和嫵媚是辯證的統(tǒng)一。”(《裘盛戎二三事》),潘天壽是“倔脾氣”(《潘天壽的倔脾氣》),聞一多“熾熱而又嚴冷的目光審視著現(xiàn)實”能表達著他的“內(nèi)心世界”(《聞一多先生上課》),鐵凝的作品很“清新”(《鐵凝印象》)……如上結(jié)論完全是“知人之言”,審美眼光和思辨能力達成完美統(tǒng)一。

      三 、立人理想:援道入儒和外道內(nèi)儒

      汪氏為何選擇“熱愛”與“天真”這兩種類型的人物性格特征為其審美表象?為何又只看重“印象”或“直覺”是其品人的主要方法?這一切都導源于他“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的立人思想。

      首先,其筆下的人物審美品格正是“儒”、“道”文化內(nèi)蘊的映射和凝結(jié)。第一,“熱愛”一詞的意義在汪氏散文中正和儒文化構(gòu)成對稱。通過梳理,我們知道,汪氏所意指的“熱愛”主要包含了“入世情懷”、“仁愛心腸”、“投入業(yè)務(wù)”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返觀儒家文化的價值體系,包含如下取向:講求進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力主人道,“仁者,愛人”;倡導鉆研,“業(yè)精于勤”。汪氏筆下的“熱愛”所涵括的范疇完全與它們構(gòu)成契合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這也就清楚地表明儒家文化是汪氏的價值訴求之一。第二,汪氏賦予“天真”一詞是與道家文化內(nèi)涵緊密相聯(lián)。道家文化視功名如鄙屣,反對繁文縟節(jié),在山水自然中舒放著藝術(shù)心態(tài),于為人處世上確保著全真性情。從“真實做人”、“藝術(shù)心態(tài)”這兩種類型的人格氣質(zhì)在汪氏筆下主人公身上的所呈現(xiàn)的生動與趣味來看,它們正是從道家文化中生發(fā)而成,彰顯著道家文化的某些魅惑與神采,汪氏對道家文化亦有“所欲也”的“內(nèi)心需要”因此一覽無余。第三,“熱愛”與“天真”的交融在汪氏的品人世界里圓滿地表征著“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的立人思想。儒家、道家文化在汪氏這里不是對立的,而是和諧統(tǒng)一的。這正如他自己所說:“作家的思想是一個復合體,不會專宗哪一種傳統(tǒng)思想”(《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叭濉薄暗馈眱烧呔烤谷绾巍皬秃稀?無疑,這又是一個豐富多維的話題,汪氏選擇的路徑即我們所歸納的: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這是因為總體看來,在汪氏所品之人物,機心稀薄、俗念淺少,保持著道家的“真”或“奇”的風貌;或者表面上冷眼看人間,儼然道家作派,內(nèi)心深處卻燃燒著一股濃濃的愛意,愛惜羽毛、堅守人格、關(guān)愛民瘼、體恤他人……換言之,他們要不是以“天真”的心靈在“熱愛”生活,要不就是因為“熱愛”而顯示出非同尋常的“天真”,一切僅僅是程度深淺而已。上升到思想史角度來觀照,汪氏是以道家的“守真”、“性靈”來沖淡儒家因執(zhí)著社會和過分追求功利而導致的主體異化、物化之苦,同時,以儒家的進取心、責任感為旨歸來矯正道家的絕對個性主義和自由散漫?!澳捍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一句話被汪氏在文章中反復引述,他很欣賞曾子所表達的“瀟灑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句中所描述的意境正是“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思想的最感性、最有說明力的詮釋。其次,汪氏品人姿態(tài)行為本身就體現(xiàn)了“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的人格思想?!帮L格即人格”??鬃悠啡藭r,言語公允執(zhí)中,是其“中庸”思想的反映;魏晉時人崇尚“貴無”主義,故品人時放言無忌或好作玄秘;魯迅是戰(zhàn)斗情懷,品人時因此有時在深刻中不免尖刻。汪氏的品人藝術(shù)特色給人印象就是:既生動有趣又不粗俗淺薄,既有厚實的內(nèi)容又不失形式的靈動,行文的散漫靈動是其品人姿態(tài)最直觀顯現(xiàn)。這些正是“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的人格理想如實外化,也無形中注解了散文最能展露作者真情實感的通行說法。而且正是從“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出發(fā),所以,汪氏才會說:“我對生活,基本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人類是有前途的,中國是會好起來的”,“我沒有那么多的失落感、孤獨感、荒謬感、絕望感。”所以,他“愿意把這些樸素的信念傳達給人”。(《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

      汪氏“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的立人思想,更讓人們能辨別他與沈從文之間的歧異。通過對這種形象所闡發(fā)出來的思想進行解讀,將獲取汪曾祺在文學思想史上幾個新的認識:

      其一,它隱含了汪氏對整體歷史語境援引西方資源對國民性改造的反思與拒絕?!皣裥浴备脑焓?0世紀的大課題,各種階層都有過他們的方案甚至舉措。知識界的主導思路就是西方的人文主義。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與張揚就是這種人文主義的關(guān)鍵內(nèi)容。問題是,這種個性、這種自我很容易滑向絕對利己主義,造成人際的緊張、內(nèi)心的枯寂,魯迅“先知”般洞察到了這點,所以呼喚“大獨”。不過,這僅也是一種烏托邦,幾千年來被集體意識完全所麻痹的民族不可能一夜之間覺醒。魯迅小說里因而出現(xiàn)了啟蒙被消解、意義輪回的主題與敘述心態(tài)上的焦灼。既然西方的人文主義難以避免給人心靈帶來“失落感、孤獨感、荒謬感、絕望感”(《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那么,如何補救或者規(guī)避,同時又不重蹈傳統(tǒng)對個性的壓抑與泯滅的老路?其實,這種悖論與困惑一直是新文學若隱若現(xiàn)的抒寫線索和悲劇基調(diào)。從魯迅、巴金、丁玲、路翎等到當代的李存葆、路遙、賈平凹等人一些作品都有所體現(xiàn)。汪氏選擇的是“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思路,即我們所歸結(jié)的“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其目的也正如上文所說的“以道家的‘守真’、‘性靈’等來沖淡儒家因執(zhí)著社會和過分追求功利而導致的主體的異化、物化之苦,并以儒家的進取心、責任感為旨歸來矯正道家的絕對個性主義和自由散漫”。這種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自然也就暗含了整體歷史語境援引西方資源對國民性改造的反思與拒絕,這種立人思想就是所謂汪氏的“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而不是文藝復興特別是后期資本主義視野下的人道主義。汪氏這種立人思想在整個新文學坐標系中獨一無二。

      其二,它道出汪氏的“尋根思想”之精義。汪氏屬于“尋根”文化一派,這是公論。但是,稍作深究,汪氏“尋”的是哪般“根”呢?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有說是尋“風俗”的,有云是尋“民族美德”,甚至干脆語焉不詳?shù)卣f尋“傳統(tǒng)文化”的……因為問題本身是文學思想史沒有解決的。其實,汪氏自己說得好,“寫風俗,不能離開人”(《汪曾祺·文論卷》,還說過:“在中國,不僅是知識分子,就是勞動人民身上也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有些人沒有讀過老子、莊子的書,但可能有老莊的影響?!?《回到現(xiàn)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tǒng)》)從這些話語中可以得出,尋“風俗”實際在尋“人”,尋“人”時講到了老莊,而老莊是反對俗德的。所以,汪氏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義就在于“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

      同時,需提醒的是,這種“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儒道互補”有所差異。傳統(tǒng)的“儒道互補”在后來就主要體現(xiàn)為“補儒家之偏”和“補儒家之缺”,沒有把“道家”真正意義上地放在外在情形之上,而主要是士大夫放逐于廟堂之外,落魄于江湖之中時安身立命的技巧或者一種庸俗的官宦哲學,不是建立在汪氏所處的對現(xiàn)代性人格反思的語境之上。有人在探討彼得拉克時說:“他對于古代充滿熱情的研究的情形可以而且應(yīng)該引發(fā)一種仿超意識”。[5]“援道入儒、外道內(nèi)儒”,強調(diào)了“道家”時刻以外表方式出現(xiàn),和“儒家”共生同存、不可分割,主體永遠保持著生活的樂趣,說到底就是“自由”要分足“責任”的地盤,而且是第一印象,它的主體對象是整個國民,而不是一群“進就儒,退就道”的士子。

      [1]金介甫.沈從文傳[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254

      [2]寧稼雨.《世人新語》與人物品藻的范疇演變[J].文藝理論研究,2005(6).

      [3]劉曉楓.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緒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4]王國維.王國維文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36.

      [5]馬泰·卡林內(nèi)斯庫.現(xiàn)代性的五幅面孔[M].顧愛彬,李瑞華,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28.

      Introducing Daoism into Confucian ism,Daoism Outside and Confucian ism W ithin——OnWANG Zeng-qi’s People Cultivation Philosophy in His Personality Comment Prose

      L IU Changhua
      (Literature College,Hunan Normal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China)

      WANG Zeng-qi’s personality comment prose is remarkable in the prose history.The protagonists in his literaryworld are of two cultural types:"lovable"and"naive",which show the author’s unique personality comment idea of"impression"or"intuition".Wang’s people cultivation idea of"introducing Daois m into Confucianis m,Daois m outside and Confucianism within"differs fromthe traditional"complementation of Confucianis m and Daois m"and isof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literary ideology history,in which are his ideas of introspection and refusal of refor ming people through resorting to western resources hidden and the real meaning of seeking ideological root included.

      WANG Zeng-qi;personality comment prose;the idea of cultivating people

      I206.6

      A

      1674-117X(2010)01-0104-05

      2009-04-28

      劉長華(1978-),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師范大學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衛(wèi)華

      猜你喜歡
      汪氏
      宋代徽州“登科多汪氏”原因探析
      前行不止 奮斗不息——四川汪氏動物保健有限責任公司發(fā)展之路
      宗族視野下明清歙縣瞻淇村的村落權(quán)力變遷
      尋根(2022年6期)2022-02-06 13:07:20
      論汪松壽的家譜編修思想
      新安醫(yī)家汪機辨治血證特色初探
      元代珍稀家譜《汪氏淵源錄》簡論
      汪氏蜂蜜產(chǎn)品包裝設(shè)計
      商情(2017年11期)2017-05-08 12:54:15
      理學、商業(yè)與宗族——祁門韓楚二溪汪氏研究
      元代鞏昌汪氏家族研究綜述
      汪氏被指違規(guī)制售產(chǎn)品捏造概念
      西丰县| 大方县| 伊宁市| 合阳县| 西平县| 依安县| 荔浦县| 江都市| 罗江县| 托克托县| 望城县| 鹿泉市| 五台县| 平度市| 江孜县| 喀什市| 根河市| 建始县| 定兴县| 海安县| 蒙阴县| 新龙县| 和田市| 长子县| 万州区| 新和县| 吴川市| 巫溪县| 九龙县| 广昌县| 南澳县| 三亚市| 阿拉善左旗| 万全县| 诸城市| 孟津县| 海阳市| 明光市| 高邑县| 龙南县| 荆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