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春 燕
(湖州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不但是傳授知識的殿堂,而且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目前,大學課堂教學普遍面臨一些困難,一是大多數學校的教學計劃修訂之后,專業(yè)課程學時壓縮;二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增加了教學內容更新的頻度;三是教師中年輕人多, 而且對教學的精力投入不夠;四是一些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1](P7-10)。但這些困難不能成為降低課堂教學質量的理由。相反,應該更加重視課堂教學質量,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學教師要獲取較高的教學質量,除了具備基本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外,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和自身的人格魅力等非直接教學因素同樣重要。本文擬從這些方面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展開分析。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但是,大部分教師只注重語言、方法對知識的傳授作用,忽視了情感互動對學生的影響,從而使課堂氣氛單調、刻板,教學效果欠佳。很多教師在課堂上盡心盡力,講得口干舌燥,但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收獲甚少。為何?原因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積極的師生情感互動。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情感互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認知信息傳遞和教材內容中的情感因素以及自身情感內容,使教師與學生的情緒情感達到最佳狀態(tài), 使師生間情感彼此影響,互相感染,從而形成雙向的、積極的情感交流過程。即通過師生情感互動,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活躍、民主、和諧的教學心理環(huán)境,實現(xiàn)師生思維過程互動、信息互動、人格互動的最優(yōu)化教學過程。一位心理學家曾指出:“出色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功能是任何先進的傳播媒介取代不了的,只有依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大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情感互動是多側面、多層面的,對課堂的調控也是因素眾多且極為復雜的。因此,師生情感互動所發(fā)揮的作用會因學科性質、教學目標、教學風格和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但不管情況如何,只要把握以下幾點,就能保證大學課堂教學中師生情感互動達到最佳效果。
首先,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師生情感互動的理論意義和教育教學價值。其次,要明確大學課堂教學基本目標的定位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風格的目標、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的目標和增強學生社會適應性的目標三者并重),發(fā)揮其導向的作用,這是實現(xiàn)師生情感互動的前提條件。第三,加強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建立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發(fā)展。第四,遵循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心理需要,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向、多元的信息互動體系, 以滿足學生對知識、情感、意志、個性互動的需要。第五,恰當運用教學監(jiān)控策略,把握情感互動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效應,使情感互動與認知互動、思想互動、人格互動有機結合,而四者有機結合的過程就是提高大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
對于一名年輕教師,備課將意味著要付出太多不為人知的艱辛勞動。若是一門新課,一般須提前三四天開始準備每次課,備課的目標就是能做到脫稿,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心里踏實,帶著自信和良好的心情面對學生,才有可能在課堂種產生良好的師生情感互動。
備課過程中,尤須重視課堂設計,因為它對能否取得良好的師生情感互動具有重要影響。課堂設計范圍較廣,包括課堂情境、氣氛的設計;語言、動作的設計,尤其是導言的設計和重點部分的突出等。宏觀方面就是要安排好本次課應先進行什么、后進行什么、如何進行;微觀方面包括課堂氣氛,或者一些小細節(jié)、小知識點的講解技巧等等。譬如在講解師范畢業(yè)班《中學化學競賽指導》課程的習題時,筆者總會提前安排幾名學生,要求學生下次課上臺進行習題分析,進行換位教學,然后當堂抽查若干名學生,要求給出評課意見,最后再由筆者進行知識講解的補充和評課總結。如此安排一次課,不僅讓學生學到了應有的化學知識,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自覺性和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師范生互相學到了一些講課技巧與方法,這種課堂設計方式受到了學生的極大歡迎。再如,在講解《無機化學》下冊的元素知識時,總會在備課時不厭其煩地上網查資料、準備很多有趣的課外知識,這些知識雖然在講解之前連自己都不了解,但是總會在上課之前學習好,并將其傳授給學生,從而擴大學生們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在接觸一個新班時,不妨設計一些具有親和力或者能夠吸引學生、能讓學生對教師本人產生好感的情景或言語……出色的課堂設計,會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和回報。課堂設計技巧難以一言概括,需要教師根據不同課程和個人情況用心琢磨。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贊可夫指出:“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扎實的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的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而達到的”。現(xiàn)代心理學證明,情緒就其功能而言,對人的行為活動具有增力或減力效能。情緒調節(jié)著學生對教學的態(tài)度和積極性,發(fā)揮情緒的積極功能,就能有效的調動起情緒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情緒被稱之為“激情”,個人的情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感染他人,使他人產生同樣或與之相聯(lián)系的情感,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學中教師的那種充沛的精力、激情高昂而又不失幽默風趣的語言都將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激情感染力,進而起到增強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的作用。而這種情緒的傳染效應是互動的,這種互動勢必對課堂中師生的情感互動起到積極的作用,一旦良好的情感互動產生,融洽、活躍的課堂氣氛也必將取得,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有研究表明,當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時,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2](P54-57),[3] (P88-91),[4] (P224),因此,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要比教師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若教師能運用激情式教學,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互動,那么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并不難。比如,在課間,建議學生放松,和學生一起欣賞音樂;在備課環(huán)節(jié)的課堂設計中,可在合適的地方安排一些“題外話”、幽默笑話或根據課堂情況和學生討論人生、大學生活等等;同時,在課堂中,一方面要維持課堂的紀律、樹立自己的威信,但同時也希望學生把課堂當成只是一個學習、討論的地方而不要太拘束,向學生傳達“我不喜歡傳統(tǒng)概念中的乖乖學生”、“非常希望并鼓勵大家活潑、活躍”的思想。自己有了如此意識,學生自然不會緊張,從而精神舒暢,思維活躍,在愉快中學習、在思維中深入、在探索中提高。
課堂活動實際上是有生命的充滿詩意的師生交流活動,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應以和諧、親密的師生情感互動為前提。而課堂上師生間要達到一種輕松愉快的良好氛圍和互動環(huán)境,教師還必須不斷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這樣才能使精彩的課堂設計、激情式教學等提高師生情感互動的方法手段的作用發(fā)揮至極致。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師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吸引他人、潛移默化影響他人的力量。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xiàn)象,它具有非強制性、無形性、滲透性等特點[5] (P6-10),[6] (P486-489)。中國青年報曾做過一次“大學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的調查,結果學生依次評出“知識淵博、品德優(yōu)良、關心學生、富于創(chuàng)新”等選項,這些品質其實就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在高校,很多情況下,教師的人格魅力被接受的程度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教育內容本身的影響力。首先,教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做到以心換心、以德育德,以人格造就人格,那么你的優(yōu)良品德就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痕跡,起到潛移默化之功效,而且這種影響力是強烈而持久的。其次,教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依靠深厚的師生情感來維系,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能激起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會觸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會產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從而也能引發(fā)學生積極的反應——對教師的敬佩和愛戴,學生的敬愛又會強化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形成良性循環(huán),不斷升華。再次,教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旦建立,在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很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親其師便會樂其道,這時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就會感染和熏陶學生,教學也自然可取得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呢?筆者認為可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努力。
這里所提的綜合素質主要包含三點:
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師平時必須注重提高自己,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響和感染學生。教師的各種品德在學生那里總會被無意識地放大,學生總是有天生的“向師性”,所以教師必須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良好品德。
其次,要有淵博的知識。有人說,可以原諒老師的刻板、嚴厲,但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7] (P146-147)。因此,教師必須保持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不斷充實自己?!皽Y博的知識”不僅包括扎實的理論修養(yǎng)、精通所教專業(yè)和課程,還包括其他人文、科技等知識。如,若教師個人非常喜歡、擅長英語和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穿插,既讓學生有所收獲,也讓學生佩服不已;若教師喜歡醫(yī)療保健及現(xiàn)代禮儀方面的知識,并在課堂中適當交流,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能讓人格魅力更加完美和持久。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擅長點,只要恰當發(fā)揮,都將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需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會給教師在課內外與學生的交流帶來很大幫助,尤其是在處理“突發(fā)事件”或與“問題學生”的關系時更為重要,它總能化險為夷、遇難呈祥。自己的綜合能力如果能得到提高,不僅使自己顯得既有“文采”、又有“口才”,博得人心,而且能進一步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
學生觀察教師時常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點善舉,會使他們感到無比的崇敬;教師的一點瑕疵,則會使他們感到莫大的失望[8](P88-92)。教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觀,因此平時必須在學生面前塑造一個良好的行為風格。為了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形象,教師應時刻注意:
1.注意服飾禮儀,塑造良好職業(yè)形象 大學教師應富有時代朝氣,這不僅體現(xiàn)在精神風貌上,也要體現(xiàn)在服飾儀表上。教師站在學生面前,自然而然地成為“審美的客體”。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的教師,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熱情,更好地幫助教師完成教學工作。這一點,卻往往被很多教師所忽視。
2.注意在課余場合的言行舉止 良好的行為風格,不僅要在課堂中體現(xiàn),而且在課余也要保持。有些教師在公共場合過于隨便,如開會或聽報告時交頭接耳,表現(xiàn)不尊重報告人;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甚至在和學生交流時不經意夾帶著一些不文明的用語;在課余場合上貶低和隨便議論其他教師等等,這些都會令學生產生極壞的印象,影響自身形象。
3.增強自己的角色意識 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一名大學教師”“我要像個教師”,做到這點,就自然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意識到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待,增強對這份職業(yè)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人格魅力。
4.善于合理、理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師要學會駕馭自己的情感。如,不能將自己生活中的不愉快或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帶入課堂,更不能把這種情緒在課堂上發(fā)泄,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最后只會影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教師還要學會用藝術化的語言表達己見。如在對待“問題學生”時,最好不要直接批評,完全可以用藝術化的語言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人心悅誠服。在課堂教學中絕不要直接批評任何一位同學,而可根據實際情況試著“教育”一兩個不認真的學生。正是這些幽默的或者婉轉、溫柔的教育,才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佳狀態(tài);同時,還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教師的另一種人格魅力。
總之,得體的儀表、優(yōu)雅的舉止、和藹的態(tài)度、幽默的談吐,與教學技巧一樣,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樣重要。教師在平時注意加強和培養(yǎng),不僅能充分展示教師的個人風采和人格魅力,還有助于教師才能的展示,獲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情感互動的力量在于用教師的情感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在于以情動人、以情促教。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自己的積極情感做一個有感染力的人,要通過做好課堂設計、運用激情式教學等方法努力創(chuàng)造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渠道,實現(xiàn)師生情感的共鳴與互動。另外,為使師生情感互動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程度,取得最佳課堂教學效果,高尚的道德情操、淵博的知識、較強的綜合能力及良好的行為風格等教師個人魅力所應包含的素質必須得到不斷地塑造。
參考文獻:
[1] 范欽珊,鞠 平,伍貽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J].中國大學教學,2003,(11).
[2] 李鵬銀.論大學教師禮儀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4,(2).
[3] 郭文武.發(fā)揮教師情感功能 構建和諧課堂氣氛[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6,21,(3).
[4] 談振華.課堂教學理論讀本[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 李 紅.高校教師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及養(yǎng)成[J].中國教育研究與創(chuàng)新,2005,2,(10).
[6] 張長虹.淺談教師人格魅力在教學中的重要性[J].心理健康·社會心理科學,2004,4,(19).
[7] 張安華.大學課堂教育理念更新之探索[J].中國人民教師,2006,(3).
[8] 唐善茂.思想道德修養(yǎng)[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