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步 元
(湖州市埭溪中學 物理教研組, 浙江 湖州 313023)
實驗裝置如圖1[1],文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如下:
M——小車質量
m——沙桶質量
F合——小車受到的合力
f滑——小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a——小車的加速度;
θ——小車與水平面的夾角;
對誤差問題的分析分兩方面說明。
1.1.1 在m和M相差不大,又沒有平衡摩擦力時
①
其中mg用F代替,f滑為常數(shù)
②
當F增加時m 增加,k隨F的增加而減小。再對a-F圖象的縱軸平移,得a-F圖象如圖2。
1.1.2 若已平衡摩擦力,但m和M相差不大時
此時f滑=0,由②式得
a=kF
同樣k隨F的增加而減小。
得a-F圖象如圖3。
1.1.3 若已使m< 此時可認為M+m≈M。 得:a= kF- kf滑 即a與F成一次函數(shù)關系, 得a-F圖象如圖4。 2.1.4 若已使m< 此時滑板的傾角θ太大,使得小車的下滑力大于小車所受的f滑,即 Mgsinθ>μMgcosθ,那么: 因M+m≈M,所以: ③ a=kF+(sinθ-μcosθ)g,k為常數(shù),得a-F圖象如圖5. 2.1.5 若m≈M,摩擦力平衡過渡時 上述③式變?yōu)閍= F+(sinθ-μcosθ)g 1.2.1 當m和M相差不大,又未平衡摩擦力時 其中,f滑=μMg,因M變化,所以f滑也變,那么 ④. ⑤ 1.2.2 若已平衡摩擦力,但m和M相差不大時 此時f滑=0,由⑤得: 1.2.3 若已使m< 由③式得: 令k3= mg+(sinθ-μcosθ)Mg,得: 所以:k1< k2< k3 反映在圖像上如圖7所示。 1.2.4 若已使m< 此時可認為M+m≈M, 令k=mg-μMg, 上述關于誤差的分析方法:就是在實驗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下,利用物理原理和數(shù)學的方法得出函數(shù)方程,最終利用函數(shù)圖像非常直觀地得出誤差與變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規(guī)律:當M保持不變時,a-F圖像在m≈M時是一條曲線, m<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普通高中新課程物理實驗手冊[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48. [2] 龔鎮(zhèn)雄.普通物理實驗指導(力學、熱學)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53. [3] 課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M].北京:人教育出版社,2007:74.1.2 繩子對小車的F一定時,小車的a與小車的關系
2 結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