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30年來周作人研究綜述

      2010-04-11 11:42:34何亦聰
      河南社會科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周作人散文思想

      何亦聰

      (蘇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近30年來周作人研究綜述

      何亦聰

      (蘇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周作人是中國現代重要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爭議比較大的一個人物。新中國成立以來,周作人在學術界的視野中銷聲匿跡了30年,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才重新得到人們的重視,并迅速煥發(fā)了光彩。以10年為界,討論周作人研究的成果和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以期能對將來的周作人研究有所助益。

      周作人;思想;散文

      周作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周作人自身的政治問題,無論是在文學史還是在思想史上,他的存在都被有意忽視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內地政治氣氛的改變,周作人也重新進入了學術界的視野,短短30年間,周作人研究經歷了一個從小心翼翼到逐步放開直至神采煥發(fā)的過程。如果按照時間大致劃分,80年代以來的周作人研究可以分為三個時期,80年代是一個時期,90年代是一個時期,新世紀以來是又一個時期,每個時期都各有其特點。當然,這種劃分也不是絕對的。

      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在文學研究、思想研究方面步入解凍期。在20世紀80年代,周作人的一些文集和選集陸續(xù)得到了整理出版,如上海書店出版的5本影印文集,鐘叔河主持、岳麓書社出版的一部分自編文集,以及《知堂序跋》、《知堂書話》等。張菊香、張鐵榮合著的《周作人年譜》及其合編的《周作人研究資料》是此一時期最重要的成果。80年代發(fā)表的有關周作人的各類文章超過了100篇,接近1949年以前所有關于周作人之單篇文章的總和;研究專著則有李景彬的《周作人評析》、趙京華的《尋找精神家園——周作人文化思想與審美追求》等。

      8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主題:文藝思想研究、附逆的思想根源與動機之研究、散文研究、周氏兄弟對比研究。1980年,李景彬在《新文學論叢》上發(fā)表了《評周作人在文學革命中的主張》一文,從人道主義思想的角度探討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學”觀念,堪稱周作人文藝思想研究的開風氣之作。但或許由于尚處在80年代的初期,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多少顯得有點放不開手腳,就理論、觀點而言,這篇文章并不新穎。相比較而言,羅鋼在1987年發(fā)表的《周作人的文藝觀與西方人道主義思想》一文在理論素養(yǎng)方面就顯得更為成熟。作者將周作人30年代以前的文藝思想劃分為留日時期、“五四”前后和20年代3個時期,并指出:“在不同的階段,周作人與西方人道主義文藝思想的聯系顯示出不同的特征,但其間又存在著一以貫之的思想線索?!盵1]錢理群的《歷史的毀譽之間——簡論周作人的文藝批評理論與實踐》是一篇比較全面地論述周作人在文學批評方面的理論主張與成績的文章,在文中他明確地指出周作人的文藝批評旗幟上寫著兩行大字,“自由—寬容”和“個性—表現自己”[2],這個見解比較簡練地概括出了周作人文藝批評理論及其實踐的主要特色。

      關于周作人,最容易引起爭議與關注的話題似乎始終是他的附逆。對于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說法和解釋,比如“家累”或者“親日”等,但在80年代,也有一些研究者試圖尋找出周作人附逆的思想與性格根源,如黃裳在《關于周作人》中即指出周作人的附逆與其復雜的心態(tài)有關。趙京華的《尋找精神家園——周作人文化思想與審美追求》一書是較早從對周作人自身個性和思想的理解出發(fā)來探討其人生軌跡的一本學術著作。此書值得肯定之處在于其宏闊的視野,作者所關注的并不僅僅是周作人一人,而是“五四”以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史,書中常采取比較的研究方法,如對比魯迅和周作人的人生道路等。

      80年代最早對周作人的散文進行研究的是許志英,他在《論周作人早期散文的藝術成就》一文中從知識、趣味、詩意三個方面探討了周作人散文的藝術特色,但是這種把握和理解一方面限于表層,另一方面限于“早期”,作者對周作人的散文創(chuàng)作理念顯然還缺乏更加深入和整體性的了解。80年代前期對周作人散文的研究有兩種通?。旱谝环N即如上面所述,限于表層和早期,將沉重的思想內涵從周作人的散文中剝離出來,僅僅視周作人為一個散淡、詩性的小品文家;另一種則是從政治傾向來評判周作人的散文發(fā)展路向,認為周作人中后期的散文是“閑適的”和“消沉的”。這樣兩種通病阻礙了研究者對周作人散文與思想的進一步理解,直到舒蕪的《周作人概觀》一出,此種情況才有所改變。1986年,舒蕪在《中國社會科學》的第4、5期發(fā)表了長文《周作人概觀》,這篇文章是改革開放后周作人研究進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舒蕪通過這篇文章對周作人在各個方面的成就、價值進行重新估價,其探討范圍涉及散文創(chuàng)作、翻譯、文學理論和批評、思想革命、新詩、二周關系與比較、周作人的思想轉變與精神結構等方面。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舒蕪率先肯定了周作人后期小品文的獨特價值。隨后舒蕪又連續(xù)發(fā)表了《周作人后期散文的審美世界》、《周作人的散文藝術》兩篇文章,更加細致而具體地探討了周作人散文創(chuàng)作的全貌。舒蕪的這些文章都代表著80年代周作人研究的最高水平。

      周氏兄弟對比研究始終是周作人研究的一大熱點。80年代關于周氏兄弟對比研究的文章比較多,如錢理群的《魯迅、周作人文學觀發(fā)展道路比較研究》、何德功的《周氏兄弟早期對文學功用的認識與日本文壇》等,這些文章多著眼于兄弟二人思想道路與政治道路的不同,相反,舒蕪的《不為茍異——關于魯迅、周作人后期的相同點》則著眼于兄弟二人后期的“同”,這個“同”體現在許多細微的方面,舒蕪的研究顯示出他獨特的眼光和深厚的功力。

      總體而言,20世紀8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已呈現出多彩的面貌,但研究框架還顯得有些“大”和“單一”,也就是說,還有許多細節(jié)有待探究。

      可以說,20世紀9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是80年代研究的深化和細化。在周作人作品的整理出版方面,鐘叔河主持、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10卷本《周作人文類編》,共收入文章2954篇,周作人的絕大部分散文創(chuàng)作都已收錄在內。90年代發(fā)表的各類關于周作人的文章超過了200篇,比80年代有所增加;最為重要的是,90年代出現了一批重要的周作人研究方面的專著,這些專著的出版標志著周作人研究整體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9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展開:傳記寫作、散文研究、周氏兄弟對比研究、附逆問題的探討、婦女觀和兒童觀之研究。每個主題的研究都出現了水準極高的代表性專著或論文。

      傳記寫作方面,共出現了四本相關傳記:倪墨炎的《中國的叛徒與隱士:周作人》、錢理群的《周作人傳》、李景彬和邱夢英合著的《周作人評傳》、雷啟立的《苦境故事·周作人傳》。其中,以倪墨炎和錢理群所寫的兩本傳記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倪墨炎所寫傳記以材料的翔實見長,作者試圖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勾畫和評判傳主的一生,這種努力卻也在無形中拉開了作者和傳主之間的距離。錢理群的《周作人傳》則更加注重將傳主放置進20世紀上半葉知識分子的思想歷程中去進行對比和理解,對周作人思想的許多方面和細節(jié)都進行了深入的發(fā)掘。

      散文研究方面,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成就無疑是劉緒源所著的《解讀周作人》一書。與舒蕪對周作人散文的研究一樣,劉緒源充分肯定了周作人中后期散文的藝術成就,但不同的是,劉緒源在書中對周作人散文研究方面的許多具體的細節(jié)問題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如將周作人的散文特色與梁實秋、林語堂、豐子愷等進行對比以凸顯其成就之大,又如將周作人散文創(chuàng)作分為雜著、小品、書話三種類型分別探討。在《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與文體》一書中,黃開發(fā)也對周作人的散文創(chuàng)作進行了類別劃分,但是與劉緒源的劃分不同,黃開發(fā)的劃分一方面注意到“體例”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與其創(chuàng)作的時期更有關聯。按照黃開發(fā)的劃分,周作人1949年以前的散文創(chuàng)作主要可分為情志體、抄書體和筆記體三種?!度嗽诼猛尽芬粫蹩此坪跏菍ⅰ八枷搿焙汀拔捏w”分別進行了探討,但事實上卻是把二者融合在了一起。此外,這一時期研究周作人散文的論文還有胡紹華的《周作人的佛禪意識與小品散文創(chuàng)作》等。

      周氏兄弟研究方面,最重要的成就是孫郁的專著《魯迅與周作人》和錢理群的演講錄《話說周氏兄弟》。孫郁在《魯迅與周作人》中將周氏兄弟二人視為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兩座并肩聳立的高峰,從各個方面對二人的同與不同進行了微妙的對比,最后指出“事實是,魯迅也好,周作人也好,均是常態(tài)中國人生中的叛逆,不過一個趨于掙扎、搏擊,另一個空手道般地隱于苦難的大澤,其形態(tài)雖不同,根柢大致拴在一個基點上”[3]?!对捳f周氏兄弟》乃是由錢理群在北大講堂上的演講錄音整理而成,因此較之一些正規(guī)意義上的學術專著要顯得更為通俗平易且富有激情,這反映出作者學術風格的變化:一方面是學術的平易化,另一方面是學術的感性化。這兩個方面都與作者作為教育者的身份及其嚴肅的道德感、責任感分不開。

      附逆問題的探討方面,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相關的文章,如于浩成的《周作人遇刺真相》、陳嘉祥的《周作人被刺真相》、常風的《記周作人先生》、陳思和的《關于周作人的傳記》等,但最有價值的見解則是來自黃開發(fā),他的《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體》將周作人的附逆與其雙重的悲觀聯系起來,并對周作人附逆以后人格的分離狀態(tài)進行了描述和分析,這樣一種研究方法表明了研究者對被研究者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舒蕪的《女性的發(fā)現——周作人的婦女論》一文率先將周作人的婦女觀引入研究視野中來,作者本著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啟蒙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來充分肯定周作人的婦女論,顯示出一種深沉的悲憫之情。周作人與兒童文學之間的關系在此一時期也得到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論文是韓進的《從“兒童的發(fā)現”到“兒童的文學”——周作人兒童文學思想論綱》與方衛(wèi)平的《西方人類學派與周作人的兒童文學觀》,前者著眼于綜合的面,后者立足于具體的點,都對周作人的兒童觀及其與兒童文學之關系作出了或全面或深刻的探討。

      相對于80年代,9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已經顯示出成熟的面貌,各種空白都已經得到填補,各種不足都已經得到不同程度的彌補。這一切都預示著,新世紀的周作人研究將更加多姿多彩。

      也許與研究生隊伍的迅速擴大有關,新世紀的周作人研究首先在數量上占據了絕對的優(yōu)勢,2000年以來至今公開發(fā)表在報刊上的各類關于周作人的文章已逾700篇,這個數字超過了20世紀所有研究周作人的文章加起來的總和,此外有關周作人的研究專著也出版了多種,如止庵校訂、2002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共收書36種的《周作人自編文集》,鐘叔河主編、2009年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14卷本《周作人散文全集》等。同時,網絡上也逐漸出現了各種有關周作人的探討和爭論,河北教育出版社還特別開辟了一個以探討周作人為主的“夜讀知堂”論壇,這些來自網絡的文字和聲音或許良莠不齊,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周作人研究在新世紀的發(fā)展。

      新世紀的周作人研究不限主題,幾乎在各個方面都有相關的探討,但若以主要成績而論,其中有三大特點最值得重視:一是研究的進一步細化,二是在思想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三是對周作人精神世界與思想軌跡的還原。

      周作人的翻譯研究從這一時期才開始得到應有的重視。王友貴的專著《翻譯家周作人》代表了這一方面的最高成就?!斗g家周作人》所論非僅限于周作人的翻譯,而是試圖從對周作人的文學翻譯的研究入手,來探究周作人在人生、思想和文藝等方面所走道路和所做選擇的一些動因,這無疑對以往的周作人研究做出了很有益的補充。此外周作人翻譯研究方面的論文還有龍海平的《周作人早期的翻譯理論》、劉軍的《周作人與日本文學翻譯》、楊莉的《周作人翻譯思想的形成及其影響》等。

      文學思想研究方面,出現了關峰的專著《周作人文學思想研究》,這本書分別從文章觀、個性主義、文體觀、文學的立場等方面探討了周作人的文學思想,作者顯然意識到周作人的文章和思想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在研究中有意地將對二者的探討結合起來。此外這一方面的相關論文還有黃善明的《論“五四”后周作人文藝思想之轉變》、莊錫華的《傳統文化與周作人文學思想的重識》等。

      文藝民俗學研究方面,常峻的專著《周作人文學思想及創(chuàng)作的民俗文化視野》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成績。這本專著試圖將周作人的民俗文化觀、民俗學方法論與其文學思想結合起來,探討前者對后者的影響,視角獨特,材料豐富,顯示出跨學科研究的廣闊視野。此時期這一方面的相關論文還有張永的《周作人民俗趣味與京派審美選擇》等。

      上述諸方面反映了周作人研究在新世紀的進一步細化。思想研究方面,在此一時期,周作人作為中國現代重要思想家的地位似乎已經確立下來,研究者所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如何去論述周作人作為思想家之重要性,而是周作人的思想中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內涵,這一方面,哈迎飛的研究無疑是最為耀眼奪目的。200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哈迎飛的《半是儒家半釋家——周作人思想研究》,這可以說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第一本完全以周作人思想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其篇幅既長,視野亦闊,資料翔實,引文豐富,不空發(fā)議論,探討一個思想命題必追根溯源、條分縷析,其用功之深、思考之廣,令人驚嘆,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這本書都當得起“厚重扎實”四個字評語。此外這一方面的重要論文還有關峰的《周作人傳統思想三題》、符杰祥的《“知識”與“道德”的糾葛——周作人的學術思想及其研究的方法論問題》等。

      如果說哈迎飛關于周作人思想研究的特點是條分縷析、追根溯源,那么新世紀周作人研究的另外一個重要趨向就是對周作人精神世界的還原及對其一生思想脈絡變化的勾勒,顯示出這一趨向的代表人物是止庵。他最值得關注的成果是2009年年初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周作人傳》。止庵的《周作人傳》雖說是傳記,但更像是一本“思想評傳”。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顯然存在兩種有意的努力:一是試圖讓傳主自己來說話,寫作者卻極少就具體細節(jié)問題發(fā)議論,因此其中引文豐富,而且條條引文都正取自周作人思想之穴要;二是要努力勾勒出傳主一生思想之發(fā)展軌跡,因此其中對于周作人思想發(fā)展和轉變的描述,尤多真知灼見。止庵的研究方法顯然與哈迎飛截然不同,一方面,他是從周作人自身入手闡述其思想變化,而不是采取一種外在視角如宗教;另一方面,止庵不是將周作人的思想分割成一個個命題或片段來單個研究,而是要把握周作人一生思想之全貌。止庵的這種不同,當然與其所著是傳記有關,但無疑也開創(chuàng)了周作人思想研究的另一條路子。

      綜上所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周作人研究可以說已經具有了深厚的學術積累并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就,如果說其中還有什么欠缺的話,那么或許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周作人中后期的思想關注不足。周作人從1933年開始大量的“抄書體”寫作,幾年后又轉入“筆記體”,就行文和表達而言,是越來越隱晦曲折,但其中未必沒有隱藏著一些重要的思想和觀念,如何將這些重要的思想和觀念理出來并加以闡發(fā),可作為今后周作人思想研究中一項極重要的工作。二是對周作人與某些西方和中國古代思想家之源流關系缺乏足夠的研究,比如周作人與弗來則、王充、李贄、俞樾在思想上的某些傳承關系及其區(qū)別。相信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這些不足都將得到彌補,在不久的將來,周作人研究定會呈現出更加紛繁多彩的面貌。

      [1]羅鋼.周作人的文藝觀與西方人道主義思想[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7,(4):42—63.

      [2]錢理群.歷史的毀譽之間——簡論周作人的文藝批評理論與實踐[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1):212—223.

      [3]孫郁.魯迅與周作人[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I206.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7-905X(2010)02-0152-03

      2010-01-20

      何亦聰(1985— ),男,河南濮陽人,蘇州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周作人散文思想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chuàng)作之影響考察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38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紙上的故土難離——雍措散文論
      阿來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周作人之死
      北廣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五峰| 渭南市| 且末县| 芜湖县| 丽水市| 文安县| 玉田县| 界首市| 安吉县| 锦屏县| 阳朔县| 瑞安市| 桓台县| 体育| 固阳县| 芒康县| 乐昌市| 高平市| 四平市| 勐海县| 平远县| 息烽县| 溆浦县| 荥经县| 大化| 乐东| 山丹县| 德清县| 政和县| 博罗县| 剑川县| 沙雅县| 保定市| 额尔古纳市| 镇雄县| 达日县| 行唐县| 任丘市| 凤冈县| 唐海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