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在之前的班主任工作中,多數班主任都以“說教”為班級教育的主要模式,總是教師在那滔滔不絕地講、說,學生則似懂非懂地聽。事實上,教師的說教難以在小學生頭腦里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還會逐漸對此感到厭倦,常常是左耳聽,右耳出??梢?這種班級教育模式已經不適應素質教育理念與要求了,創(chuàng)新班級教育的模式勢在必行。
一、明確活動要求,促使學生一天天進步
1.要以生為本。班主任在建設特色班集體的過程中,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用誠摯的師愛架設橋梁,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成功,為其終生發(fā)展服務。
2.選擇恰當的管理方法。班主任要根據本班實際、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個性差異制定自己的“治班方略”。實踐證明,交往與溝通是建立與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為此,筆者經常主動地接近學生,與他們談話、聊天,參與學生的活動,常從學生的角度去換位思考,關心他們,從而拉近了師生距離,提高了教師威信,增強了感召力,從而使班級管理日見成效。
3.班級活動要有特色,體現新穎性?;顒釉O計要引起學生興趣,滿足學生的要求,落實教育目的。在班集體活動中,要注重展示學生的才華,變“說教”為“明辨”。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興趣和愛好特長,因此,班級的特色教育就要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并鼓勵其各揚所長,使他們的興趣愛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這樣,班集體就會生動活潑、充滿朝氣,成為學生們成長的樂園。
4.班級活動效果要好,要體現參與性。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從活動的設計開始到活動的結束,都要體現全體學生參與,教師應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要創(chuàng)設班級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使每一個學生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夢想,并努力付諸實踐。
二、在班集體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一同成長,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在一切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自身的思想觀念、認識水平、時代感,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只有運用先進的創(chuàng)新理念引導學生迅速捕捉時代信息,站到學生的前面,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創(chuàng)新,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從而自覺搞好“特色班集體”的創(chuàng)建工作。
建立健全特色班集體的創(chuàng)新管理,就是建立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這是形成“特色班集體”的基礎,也是重視創(chuàng)新所必須堅信的一條信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筆者采用了先進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與每一位學生平等相處,把“講堂”變成開放、民主的“學堂”,和學生一起學習,一同成長,促使學生不斷追求進步,實現較好的發(fā)展。那么,如何在班級活動中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呢?筆者是這樣做的:
1.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現代型人才,他們應具備現代意識和健全的人格,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可以從班級管理開始。
首先,讓學生在班隊活動課中進行競爭演講,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班干部,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度,給每一位班級成員創(chuàng)設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其次,制定和落實班級常規(guī)工作責任制:衛(wèi)生區(qū)、值勤崗、每周值勤班長、財產保管、文體活動等工作責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及時評價。由此,通過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主題教育活動。
(1)用科學發(fā)明家的故事激勵學生。愛聽故事是少年兒童的天性,于是,筆者讓學生人人準備一個發(fā)明家或科學家的故事,并召開主題故事會,用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發(fā)明家的故事激勵學生向他們學習,使之從小熱愛科學、向往科學、善于動腦、敢于創(chuàng)新。
(2)開展“今日我當家”活動,將班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溝通。在活動中,讓學生在家里做一天家務,體驗和感受父母的辛勞,同時有計劃地支配生活費。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在班會上進行交流,最后評選出最佳小能手。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生活,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勞動能力,從而增強了教育的合力。
3.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依法治班。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要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
如筆者結合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南街小學的評選“優(yōu)秀生”活動,推選班上進步較為明顯的學生,而不是以綜合成績?yōu)闃藴?以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與此同時,還制訂了“三個一樣”制度,受到了其他教師、家長的廣泛歡迎,即學生在家在校一個樣;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上班主任課與非班主任課一個樣。由此,加強了學生的自我調控、自我管理能力。
三、在班集體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
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是新世紀對當代人的要求,要將這種意識和精神轉化為人的一種能力,是要通過集體生活才能實現的,自然從小學生抓起是最有效的。
調查發(fā)現,來自不同家庭的獨生子女,他們在群體生活中的合作意識較差,這是不容置疑的現實。但不會合作的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不會合作的人就難以融入21世紀的主流社會。為此,筆者努力在班級活動中創(chuàng)設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會的設計、班會的主持、班級的管理,人人獻計獻策,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和才干,在參與中、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合作是多方面的,如在各學科的學習中,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式
思考,合作式質疑問難,互幫互學,使學生樹立起團結精神,并形成初步的協作能力。
四、增強特色班集體的驅動力
一個特色班集體,其自身應具備很強的驅動力,它能帶領、指引全班同學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班主任則要隨時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契機,不斷豐富班級文化的內涵,讓特色班集體走得更堅實,同學們也紛紛表示,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班級爭光。事實證明,他們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對待班級的好事或壞事,要處理得好,關鍵在于抓住契機,讓特色班級文化具體化,從而形成班級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總之,創(chuàng)建特色班集體,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揚起學生的理想風帆,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只要在學生的心靈中播種理想,就會收獲行為,播種行為,就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會收獲品德。使每一個學生健康、全面地發(fā)展、成長起來,應是每一個班主任矢志不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