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雙語詞典翻譯:本質思考與學科定位*

      2010-08-07 03:00:24
      辭書研究 2010年3期
      關鍵詞:詞目語體詞典

      陳 偉

      (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上海 200083)

      (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 上海 201306)

      根據(jù)詞目語言與釋義語言是否是同一種語言,詞典可以分為單語詞典、雙語詞典或多語詞典。雙語詞典與單語詞典的差異,并非只是所涉及語言數(shù)量不同,而根本在于兩者在釋義、結構層面都有著質的差別。就釋義而言,雙語詞典“本質特征是對譯,即兩套符號的對應”[1]。具體而言,獨立研編型“雙語詞典”基本目的就是“在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與另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之間找出意義相等的對等詞”[2]或“通過翻譯對等詞把兩種語言的詞匯聯(lián)接起來”[3],這在本體觀上與“翻譯”是同質的;而雙解型“雙語詞典”則是“基于單語詞典、用另一種語言進行的全部或部分翻譯”[4],這直接落位于“翻譯”的坐標軸系。因此,雙語詞典編纂工作本質上就是翻譯工作,沒有翻譯,就沒有雙語詞典;歷史也證明,雙語詞典發(fā)展史本質上就是一部雙語詞典翻譯史。那么,雙語詞典翻譯具有怎樣的本質特征呢?它在翻譯學學科中類屬狀況如何呢?這是雙語詞典翻譯研究的一個元理論問題,其定性直接決定著雙語詞典翻譯方法論及雙語詞典評論觀,是雙語詞典翻譯建構自身學科體系的基石。

      一、雙語詞典翻譯研究的雙重必要性

      雙語詞典編纂工作的蓬勃發(fā)展從實踐層面確立了雙語詞典翻譯研究的必要性。雙語詞典編纂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有著悠長歷史。歷時地分析,雙語詞典編纂的歷史甚至早于單語詞典,例如迄今公認的第一部英語單語詞典誕生于1604年,而第一部英拉(丁語)詞典則早在1450年就已經(jīng)面世;1582年意大利人利瑪竇與羅明堅合作編纂的葡華華葡詞典《平常問答詞意》,則是耶穌會士編纂的最早的一部中西雙語詞典。

      到了現(xiàn)當代,雙語詞典編纂駛上了快速發(fā)展的軌道。以我國英漢語文詞典為例,自190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國人自編的第一部英漢詞典《英華新字典》以來,截至1993年就有1103部英漢詞典出版,而1989-2000年僅12年時間內,就有600余部英漢語文詞典問世。[5]當前,雙語詞典編纂與出版更是迎來了高潮,這一方面與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是辭書市場競爭的結果,西方主流詞典出版商紛紛通過國際合作方式進軍我國雙語詞典市場。鑒于雙語詞典編纂工作的本質就是翻譯,當前雙語詞典編纂的興盛迫切要求雙語詞典翻譯研究構建學科化的理論體系。

      當下的雙語詞典翻譯研究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局限于詞典學視角;二是流于經(jīng)驗性感悟。爬梳史料甚至發(fā)現(xiàn),伴隨早期雙語詞典編纂活動的理論探討幾乎是缺失的。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隨著雙語詞典編纂工作進入正規(guī)化發(fā)展歷程,相應的理論研究才漸有力度。自董果良(1950)與鄭易里(1951)分別在《翻譯通報》上發(fā)表《“俄華經(jīng)濟技術辭典”中的財經(jīng)名詞》與《編纂〈英華大辭典〉的經(jīng)驗》起,不少研究成果相繼問世。很多研究者,例如吳克禮(1978,1983)、張可任(1986)、黃建華(1988,1998)等,基于自身的雙語詞典編纂體驗,試圖從不同角度,對雙語詞典翻譯的特點、原則、標準、方法等進行一定的理性思考和探討。遺憾的是,大部分研究都是零散的、經(jīng)驗式的技巧評點與總結,缺乏對雙語詞典翻譯深層次的本體研究與學科思考。更為重要的是,缺失了翻譯學視角的學科體系定位。這就是說,雙語詞典翻譯涉足雙語詞典學與翻譯學的交叉域,而當下研究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雙語詞典學理論與翻譯學理論的對話,經(jīng)驗層次上的翻譯批評或翻譯技巧評論,大多只是單純語言層面的對誤評判,而并非翻譯學理論所投射的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

      二、雙語詞典翻譯的異質特性

      根據(jù)學科學理論,一個知識體系獨立成科的首要條件是這種系統(tǒng)的知識所研究的對象與其他知識系統(tǒng)不同,即有著自己獨特的、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特性與任務。[6]黃忠廉、李亞舒也指出:“一門學科成立與否,關鍵要看是否擁有獨特的研究對象?!盵7]可見,確立雙語詞典翻譯不同于現(xiàn)行翻譯學任何分支學科的研究對象,是雙語詞典翻譯研究系統(tǒng)化、學科化的先決條件。雙語詞典翻譯是一種特殊類別的翻譯,其異質特性主要體現(xiàn)為:

      1.翻譯活動的層次性

      與一般翻譯活動不同,雙語詞典翻譯活動具有層次性,一般包括兩個維度,即詞目翻譯與例證翻譯。在“雙解型”雙語詞典中,有時還包括完整的釋義翻譯、用法翻譯等。

      詞目翻譯就是以源語釋義為依據(jù),把詞目詞翻譯為目標語的“對等詞”或“等值詞”。詞目翻譯單位一般涉及五類:詞素單位(如anti-)、音節(jié)/位單位(如cancan/一種舞蹈)、符號單位(如 Cm/化學元素鋦的符號)、詞的單位(如apple)、詞組或短語、習語單位。例證翻譯就是把包含詞目詞的源語例證翻譯為目標語。例證翻譯單位一般涉及三類:詞組、短句、句子。[8]

      2.翻譯客體的異質性

      “翻譯的本體論主要是從客體的角度研究翻譯,研究翻譯中思維與存在的關系。”[9]雙語詞典翻譯的特殊性更多地體現(xiàn)為其客體的異質性,具體包括:

      (1)翻譯客體屬性的對立性

      翻譯活動的層次性表明,雙語詞典翻譯包括兩種類型的翻譯客體,即詞目與例證。根據(jù)詞典學理論(Gak,1970;Landau,1984;黃建華,1998;Hartmann,2001),詞條結構中詞目的功能屬性對應于語言的“語言”層面,例證的功能屬性則對應于“言語”層面?!罢Z言”是語言的“深層結構”,具有抽象性、穩(wěn)定性;“言語”是語言的“表層結構”,具有私人性、流變性;前者決定后者的語義規(guī)定與語法規(guī)則,而后者則是前者的具體化。顯然,這對具有對立屬性的翻譯客體,其翻譯處理原則、標準、方法、理念及譯品的功能、價值取向、評判尺度等都可能完全不同。例如Gak認為,詞目翻譯應力求嚴格的意義等值,而例證翻譯則應表達詞目詞在通用或典型語境中必然或可能有的含義和用法。[10]

      (2)翻譯客體語體的駁雜性

      出于不同交際功能,語言會在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樣態(tài),這就是語言的語體。語言具有語體性,當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時,便形成藝術語體;用于科技活動時,便形成科技語體等。不同語體具有各自異質的語言特征,在選詞、造句、修辭、結構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從而形成各自特殊的風格,例如藝術語體,依靠塑造形象表現(xiàn)社會生活,因而語言形象生動、感情充沛、想象豐富;再如科技語體,旨在通過縝密的實驗論證來揭示客觀世界,因而語言準確凝練、冷靜客觀、邏輯嚴密。從翻譯角度來說,對于不同類型語體的翻譯客體,不但要做到語義上的對等、得宜,更要使譯文風格適切于原文的語體風格,做到風格表現(xiàn)上的對應、得體。

      雙語詞典翻譯的客體語體十分駁雜。就詞目而言,雖然其意義是靜態(tài)的,具有抽象性,但詞目不僅包括日常生活交際所形成的基本語體詞,更包括社會各領域因專業(yè)需要而形成的專業(yè)語體詞,例如法律術語、廣告術語、新聞術語等。就例證而言,其涉及語體更為復雜,為了揭示詞目詞的典型用法,詞典可能選配不同領域的例證,甚至引用出自名家、大師的書證或具有文化特色的諺語、習語等??腕w的這種駁雜性特征加大了雙語詞典翻譯的難度,正如黃建華所說:“雙語詞典涉及的百科知識廣泛,生物、化學、醫(yī)藥、航海、體育……等等無一不牽涉,光是糕點、菜肴、牛羊等各部位的名稱翻譯起來就叫人頭痛。”[11]

      (3)翻譯客體語境的殘缺性

      翻譯始終是受著各種權力話語左右和操控的行為,而來自語言內部的控制就體現(xiàn)為語境的制約。一般翻譯的客體通常為完整語篇,例如文學作品,它是一個動態(tài)、完整的組合體系,不僅表現(xiàn)為一個具有自律性與他律性雙重性質的意義集合體,而且整體上籠罩著一種模糊性很強的行文氣質與情感格調,文學作品翻譯正是以這一完整語境為參照系的。

      雙語詞典翻譯客體的語境則沒有如此完整:詞目主要都是獨立的詞、詞素等;例證雖然主要表現(xiàn)為完整句子,但卻缺失了文本語境的通觀,即“詞典的翻譯是沒有上下文作為大背景的翻譯”[12],因而在用詞、造句、風格定位以體現(xiàn)語言的“言語”屬性時,就毫無例外地受到制約。

      三、當下翻譯學學科分類的一個空白

      雙語詞典編纂的長期實踐及理論基礎說明,否認雙語詞典翻譯的“翻譯”本性已屬枉然,它本質上就是翻譯學這一主學科下的一種翻譯類型。然而問題是,我們無法在當下翻譯學的范疇內為它找到一個明確歸屬。雙語詞典翻譯必須理清它的上屬學科、分支學科及鄰近學科狀況,即在人類知識網(wǎng)中定位出其學科位置,這樣才能上升為科學,相關研究才能夠系統(tǒng)化、理論化,從而促進雙語詞典翻譯實踐的規(guī)范化。

      對翻譯活動進行分類是翻譯學本體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學者都對此作過系統(tǒng)探討。例如Savory將翻譯分為完美翻譯、等值翻譯、綜合翻譯、科技翻譯[13];Wilss根據(jù)文本符號學的性質,將文本概括為文學作品和專業(yè)文章兩極[14]。我國學者黃振定認為,嚴格的翻譯分為兩大類:著重為了獲取思想信息的翻譯和以整體文化文學鑒賞為目的的翻譯,即如按照題材籠統(tǒng)劃分的科技與文學翻譯[15];張今把文字翻譯分為文學與非文學翻譯[16];張澤乾則按照語體和職能,把翻譯區(qū)分為“以明負載為特征的科技語言翻譯、以暗負載為特征的文學語言翻譯及介于二者之間的社交語言翻譯等各種類型”[17]。

      綜上所述,劃分翻譯的主流方法就是根據(jù)文本題材類型或語言功能,產(chǎn)生文學翻譯與科技翻譯(或非文學翻譯)的二分。結合雙語詞典文本的異質特性不難發(fā)現(xiàn),雙語詞典翻譯首先不能歸結為文學翻譯;但如果依據(jù)題材類型,又不能歸結為嚴格意義上的科技翻譯。如果按照張今的分類,雙語詞典翻譯似應歸結在廣義的非文學翻譯范疇中,但又流于寬泛,反映不出該領域的內涵特征?!皩嵤虑笫堑胤诸?是對翻譯實踐的尊重,總結出的科學翻譯類型也就符合客觀規(guī)律。”[18]要界定雙語詞典翻譯的類屬,必須從詞典文本信息的本質與功能入手。

      四、詞典文本信息的本質與功能

      黃忠廉、李亞舒在《科學翻譯學》中明確提出“科學翻譯”的概念:“科學翻譯學是研究文學翻譯之外的一切以傳達實用信息為主的翻譯活動?!盵19]他們認為,以往通稱的“科技翻譯”是狹義的,僅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而“科學翻譯”中的“科學”可以擴大為“包括以情感為主的非文藝領域的一切實用領域”,并明確指出,“科學信息指的是實用信息,傳達的多是客觀性內容,或以客觀內容為主” 。[20]

      1.詞典文本信息的本質:實用信息

      首先看一下“詞典”一詞的定義,例如《新牛津英語詞典》指出:

      詞典是處理一種語言的單個詞(或這些詞的一些特殊類別)的書本,顯示詞的拼法、發(fā)音、意義、用法,以及同義詞,詞的派生與歷史,或至少顯示上述某些方面;為便于查閱,單詞按一定次序排列,許多語言都按字母順序安排;在大型詞典中,所提供的信息附以文學的例子。

      根據(jù)詞典的定義,盡管詞典文本在體例、結構安排上有著不同于文學文本等的特殊目的與方法,它提供的正是“信息”:“詞典正文”是詞典信息的主體結構;“正文前信息”為正文提供背景材料,起引言作用,并引導用戶找到所期望的信息;“正文后信息”起補充正文內容的作用。具體而言,詞典微觀結構以詞目為中心,一切任務就是揭示詞目的基本信息特征,包括基本信息和補充信息兩種。以雙語語文詞典為例,基本信息一般包括詞的拼寫和讀音信息、詞的語法范疇信息、詞的語義信息、詞的語用信息、詞的變體信息及詞的修辭色彩信息,而補充信息則一般包括詞源知識、構詞知識、相關詞語知識、歷史典故知識及百科知識。[21]

      就性質而言,詞典信息可以有兩種,即語言信息與??菩畔?前者是對能指(語言符號)提供的信息,后者是對所指(所指之物)提供的信息,立足于某一專業(yè)領域的知識體系,分別以語文詞典與專科詞典為代表,綜合性詞典則是兩者兼而有之。必須指出的是,不管是語言信息還是專科信息,都是一種語義信息,反映的是客觀的學科知識??茖W性正是學科知識的屬性,因此,詞典文本信息本質上是科學的,是一種實用信息,傳達的多是客觀性內容。

      2.詞典文本信息的功能:信息功能

      “詞典的使命是為讀者解惑釋疑?!盵22]這是指宏觀角度的詞典功能。具體地,黃建華則把詞典功能劃分為四類:(1)幫助讀者領會、譯述、書寫另一種語言,或同操另一種語言的人群交流,這是雙語詞典或多語詞典的功用;(2)幫助讀者憑自己已掌握的普通詞語去理解專門術語、科技詞語等,這是各種專科詞典的功用;(3)通過提供有關語義、句法、形態(tài)或語音的信息,幫助讀者熟練掌握語言的表達方法,提高語文水平,這是單語語文詞典的功用;(4)在詞條中提供各種知識,幫助讀者擴展認識領域或增加知識的深度,這是各類百科詞典和形序百科全書的功用。[23]

      Newmark以“功能”作為參數(shù)將各類文本分為三類,即分別以表達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喚功能為主的文本。他認為,以信息功能為主的文本重事實,旨在描繪、敘述或說明有關事物的客觀情況,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就是科學類文本。[24]上述理論詞典學對詞典文本功能的描述清楚地表明,詞典文本正是通過提供各種實用的“語義信息”,以滿足使用者在語言學習或使用中的知識信息需求,它理應歸屬為以信息功能為主的文本。雙語詞典翻譯的兩大客體可以具體解釋為:基于“語言”層面的詞目,是作為人類語言的基本符號而反映人類關于世界的客觀信息,并因此而成為詞典使用者的檢索對象,獲得了典型的實用信息功能;基于“言語”層面的例證,并非一種裝飾品而承載著與生俱來的功能:補充釋義、揭示語境、辨析義項、明示語法、顯示搭配與表明語體[25]。例證所涉及的語體雖然駁雜,但其本質永遠是輔助揭示詞目詞語義內涵的“實用信息”,承載著先天的信息功能。即便是那些出自文學文本的語句,一旦設為詞典例證,就喪失了原先作為文學文本而具有的“藝術信息”的價值,成為詞典詞條中解詞釋義的一種手段,擔當起“實用信息”的功能。

      綜上,詞典文本信息本質上是客觀的,是一種實用信息,踐行信息功能,我們可以據(jù)此將其界定為《科學翻譯學》中所稱謂的“科學信息”。黎運漢對語體的分類證明了這一論斷。語體是語言功能分類參數(shù),是根據(jù)不同交際領域、目的、方式等形成的言語特點的有機統(tǒng)一體。黎運漢首先把語體分為口語語體與文卷語體,文卷語體又分為應用語體、科學語體、文學語體、政論語體與交融語體,科學語體則又細分為專門科學體(包括自然科學體與社會科學體)、說明科學體(包括自然科學體與社會科學體)與辭書體。[26]可見,依據(jù)黎運漢的思想,詞典文本的語體功能隸屬于科學范疇,但既不具有自然科學屬性,又不具有社會科學屬性,是一種特殊的、自成一體的品類。

      五、雙語詞典翻譯:科學翻譯學的一個分科

      根據(jù)以上對于詞典文本信息本質及功能的闡釋,雙語詞典翻譯可以界定為“科學翻譯”的一個類別,與社科翻譯、科技翻譯、涉外翻譯、科普翻譯等并置;而相關研究則隸屬于翻譯學,是“科學翻譯學”的一個特殊分科,圖示為:

      從學科性質角度來說,雙語詞典翻譯學顯然屬于雙語詞典學與科學翻譯學的交叉學科,同時具有雙語詞典學與科學翻譯學的學科屬性。

      雙語詞典翻譯研究是雙語詞典編纂實踐的要求,也是雙語詞典市場科學發(fā)展的學理呼喚。沒有系統(tǒng)理論指導的應用研究顯然是有局限的,雙語詞典翻譯只有樹立學科意識,擺脫自身研究的邊緣化,在認可、凸顯自身特質的基礎上,著力借鑒、比較、吸收其他應用翻譯理論,建構既合乎自身翻譯實踐、又具有學科意義的理論話語體系,以解釋現(xiàn)象,指導實踐。本文只是以“科學翻譯學”為切入點對雙語詞典翻譯活動作了一個學科界定,至于包括學科性質與目的、原則與任務、方法論、效果論等基本內容在內的學科模式,尚待學界深入探討。

      附 注

      [1][21][22]黃建華,陳楚祥.雙語詞典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25.

      [2]Zgusta L.Manual in Le xicography.Mouton:T he Hague,1971.

      [3] Hartmann R R K.The Use of Parallel Text Corpora in the Generation of Translation Equivalents for Bilingual Lexicography.Euralex 1994 Proceedings,1994.

      [4]Hartmann R R K,James G.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London:T aylor&Francis Limited,1998.

      [5]曾東京.英漢/漢英語文辭書研究.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6.

      [6]陳燮君.學科學導論:學科發(fā)展理論探索.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

      [7][18][19][20]黃忠廉,李亞舒.科學翻譯學.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8][11]黃建華.雙語詞典與翻譯.辭書研究,1988(4).

      [9][17]張澤乾.翻譯百思.∥翻譯思考錄.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10]Gak V G.La langue et le discours dans un dictionnaire bilingue.Language,1970(9).

      [12]黃建華.改進雙語詞典的翻譯.辭書研究,1998(2).

      [13]Savory T H.The Art of Translation.London:Cape,1957.

      [14]Wilss W.The Science of T 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Tǜbingen:Gunter Narr Verlag,1988.

      [15]黃振定.科技翻譯的藝術性及其藝術論.外國語,2001(1).

      [16]張今.文學翻譯原理.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23]黃建華.詞典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24]Newmark P.A Te xt of Translation.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88.

      [25]Drysdale P D.The Role of Ex amples in a Learner's Dictionary.∥The Dictionar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Tǜbingen:Max Niemeyer,1987.

      [26]黎運漢.黎運漢修辭·語體·風格論文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1.Hartmann R R K.Teachingand Researching Lexicography.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Landau S.Dictionaries:The Art and Cra ft of Lexicography.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84.

      3.吳克禮.雙語詞典詞目譯文初探.外國語,1978(3).

      4.吳克禮.從宏觀結構探討雙語詞典的譯文.辭書研究,1983(4).

      5.張可任.雙語詞典詞目的翻譯問題.中國翻譯,1986(3).

      猜你喜歡
      詞目語體詞典
      藏語傳統(tǒng)辭書詞目編排法探析
      西藏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 08:09:52
      米沃什詞典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詞典例證翻譯標準探索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語體語法:從“在”字句的語體特征說開去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0
      日語中“V1+V2型復合名詞”的分類
      ——基于《廣辭苑》從有無對應動詞形角度
      山西青年(2016年19期)2016-02-04 15:17:09
      語體轉化的量度與語體規(guī)范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漢語大詞典》漏收宋代筆記詞目補釋
      漢代語體思想淺談
      西南學林(2013年2期)2013-11-12 12:59:14
      张家界市| 平阴县| 温州市| 铁力市| 玛纳斯县| 平邑县| 林西县| 开封县| 保德县| 枣阳市| 托克托县| 玉山县| 怀宁县| 台东县| 株洲市| 井陉县| 望奎县| 富裕县| 贡嘎县| 吴堡县| 久治县| 磐安县| 监利县| 阿拉善右旗| 三门县| 儋州市| 萨嘎县| 扶绥县| 拉孜县| 永修县| 开封市| 中方县| 开平市| 攀枝花市| 儋州市| 西城区| 三原县| 安阳县| 桓台县| 大渡口区| 克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