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環(huán),林 琳
(1.長春工程學院,長春 130012;2.長春師范學院,長春 130000)
分裂的主體無盡的欲望
——《裸體吃中餐》的拉康式解讀
劉玉環(huán)1,林 琳2
(1.長春工程學院,長春 130012;2.長春師范學院,長春 130000)
運用拉康理論研究《裸體吃中餐》中魯比主體確立過程,認為人獨有的認同欲望使魯比的主體確立,但由于欲望是對他者的欲望,所以這種欲望使得魯比主體確立的過程也是其主體分裂離異的過程——這是人成為人必須付出的代價。
拉康;主體;欲望;《裸體吃中餐》;魯比
《裸體吃中餐》是華裔美國女作家吳梅 1998年發(fā)表的小說。本文運用拉康理論研究小說中魯比的主體確立過程。根據拉康主體理論,主體參照他者而確立,所以主體是他者的產物,每個人的主體都是分裂的。人在實在界是物我不分的完滿的非存在。鏡像階段,人認識到他者的存在和自身的破碎。為恢復實在界的完滿,人具有不斷認同他者的欲望。這種欲望使人的主體確立,同時也使其分裂離異。因為欲望指向他者,所以主體總是渴望他者的關愛與認可,向他者瘋狂索取而仍感匱乏。在想象界,主體認同母親形成異化主體,此時主體欲望母親,因母親不能永遠在場而感到匱乏。在象征界,主體認同語言建立語言主體,同時欲望母親的欲望。欲望源自匱乏,而此匱乏對應于符號中所指的不在場。能指壓抑所指,欲望無法滿足,主體永遠匱乏。魯比主體確立的過程也是分裂離異的過程,這是每個人必然的歸宿,獨立完整的主體是不存在的。
實在界等于本我,是不能思不能說沒有名稱的東西,是主體最終的支配力量,人一切欲望的根本目的都是重返實在界實現與母合一的完滿。
處于實在界的魯比是物我不分、原始混沌的完滿存在,代表階段是母女共住四人間的時期。
對魯比來說,四人間就像母親的子宮,母親和孩子的四張床首尾相連,這一形狀象征著圓滿。此時沒有父親的參與,母親永遠“在這里”,孩子們感覺不到匱乏。魯比長大后對觸摸的渴望是對實在界的懷念,她希望再次得到母親的觸摸,重返四人間與母無分離的狀態(tài)。
此時,魯比還不會語言,只能通過圖像接收和闡釋世界,自我和世界都是流動的沒有清晰界限的圖像,因為她無法區(qū)分這個意象在哪里停止,那個意象在哪里開始。母親去上班后,魯比躲在桌下觀看父親的腳步、顧客的往來。這時她還不懂得家里貧窮,不懂得別人的父母在一起居住,不懂得別人的衣服骯臟——最為根本的是:不懂得母親是一個外在的他者。
實在界的魯比就像伊甸園中的人類,一切需要都得到滿足。離開實在界后,她總想返回但又無法返回,這是不能挽回的喪失或匱乏的原初概念。
經過想象界的欺騙和象征界的閹割后,魯比頻頻回首,希望恢復實在界的完滿。
佛羅里達之行表明魯比對實在界的留戀。對于魯比,佛羅里達是伊甸園的隱喻,是母親的家園。那里風景優(yōu)美,生活和諧。可是,魯比和貝爾如果去佛羅里達,就會違背父法?!柏悹杽倓偝鲩T,那邊弗蘭克林就會抱怨說自己被妻子拋棄了?!甭眯械牧鳟a暗示了重返實在界的不可能。
小說結尾,魯比搬入女子公寓。女子公寓是女人的世界,象征母親的子宮。此時魯比決定不買窗簾,不掛窗簾是對男性凝視的漠視。被凝視是凝視的反射,魯比總是感到被白人男性凝視,表明魯比也在凝視對方,通過對方的目光定義自身。不掛窗簾表明魯比拒絕了對方的凝視,拒絕了象征界給自己的定位,通過搬入女子公寓實現對實在界的象征性回歸。
對于魯比,實在界是完滿的伊甸園,但此時她還只是生物性的存在;要想成為主體,必須跨出伊甸園。
想象界是自我虛幻的假象,是個體化的秩序,其核心是鏡像階段。從鏡像階段開始,人認識到外在他者母親的存在和自身的破碎,為恢復實在界的完滿,誤認母親形成虛幻自我;欲望母親,因渴望母親永遠在場而焦慮。
鏡像階段是對自己先行總體性的鏡像占有,是本體上的異化,此時魯比認同兩種鏡像。
第一個是周圍他人的目光和反應構成的鏡像,即像母親一樣的“喂養(yǎng)者”。父母對魯比飯菜的好評、工友對母親的羨慕、母親對魯比的依賴——這些推動魯比認同這一鏡像,形成自我感,即自己能像媽媽一樣喂養(yǎng)他人。進大學后,魯比繼續(xù)扮演“喂養(yǎng)者”的角色,深夜給同學做飯。在他人目光之鏡中感知到自己,這使魯比獲得自我意識,但卻錯誤地把“喂養(yǎng)者”這一形象看做是統(tǒng)一自我之所在。
第二個鏡像是照片中的母親。魯比總是攜帶母親的訂婚照,通過看照片實現對母親的想象性認同。她認為照片中才是真實母親,認為現實中母親由于父親失職而被扭曲。其實照片中母親衣服是借的,背景是假的,皮膚是涂的胭脂。這張欺騙了弗蘭克林的照片(弗蘭克林決定結婚依據的是照片而不是貝爾本人)又欺騙了魯比,她認同鏡像形成虛幻自我,同時自身與虛幻自我之間形成矛盾,造成自我的分裂。自身幼小無力,而虛幻自我卻能滿足母親的一切欲望。照片中的母親本身就是假象,暴露了魯比認同此形象而建立的主體的虛幻本質。
在想象界,魯比認同鏡像形成虛幻自我;同時失去自身,踏入失樂園。
拉康認為,個人欲望為他者所決定,主體的存在依賴他者承認。
鏡像初期,魯比認識到母親作為他者的存在,這種分離意識使魯比焦慮。此時魯比欲望母親,認為只要得到母親承認就能消除他者的存在,恢復實在界的完滿。這種欲望需要不斷重復直到被他者認可,對他者承認的渴望令魯比主體分裂。在認同“喂養(yǎng)者”這一鏡像時,魯比得到他者承認:母親夸獎她,依賴她,魯比感到自己能滿足母親的所有欲望,認為通過認同母親自己已經消除了喪失和匱乏。但人不可能永遠得到承認,比如魯比通過“看”認同母親,她需要在母親目光的回眸中看到自己的欲望被承認。想象界后期,魯比對母親的“看”卻遭到否定的回視。魯比在地下室看園中的母親,“母親揮手,目光好像和船上的人告別”。地下室凌亂隱秘,象征著想象界;母親否定的目光推動魯比離開想象界。
認識到自己不能滿足母親所有欲望,于是魯比為了重新成為母親的欲望對象而接受語言進入象征界。
象征是支配個體的超然秩序,人只有進入象征界才能通過語言與社會文化體系相聯系,從自然人變?yōu)槲幕恕?/p>
在象征界,先在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人的主體,語言符號能指所指的分裂導致進入語言的主體的分裂。
象征秩序中,真我被能指鏈構建為一個陳述主體時,便在能指鏈下消失了。此時,魯比成為陳述主體“一個女人”,定義不等于魯比這個活生生的人,這種非同一性使魯比自身遭到壓抑。同時,進入象征界是一種閹割形式,因為象征界的語言差異原則使魯比認識到自己所不是的那一面而獲得性別感,失去與母認同的完整幻象,開始分裂的歷程。魯比不能再追求女孩,而必須接受象征界的定位“一個女人”;哥哥不能再夢想娶母,而必須認同父親。聚會時魯比和哥哥姐姐三人哭的就是與母認同幻夢的破滅,這是自身分裂的開始。
進入象征界意味著主體的建立,然而同時也意味著主體面臨進一步的分裂。魯比的主體處在能指與所指的軸上,是分裂的存在。
在象征界,魯比欲望母親的欲望,這種欲望無法實現。
欲望的本質是匱乏,母親欲望父親以彌補自身的匱乏。魯比想在男人身上找到母親欲望的秘密,卻無法找到。其實母親欲望的不是男人,而是菲勒斯。菲勒斯是超驗能指,是一個能給主體完整感卻不能被主體擁有的能指,由于其不可獲得,用閹割情結使人人都形成無意識匱乏。人人都試圖進入菲勒斯并與之融合,以消除“自我”和“他者”之間的分離,但任何事物都不能與其共同處于中心位置。于是,菲勒斯的位置引起了永無止境的匱乏,即“欲望”。母親的欲望就是不要匱乏,成為中心。魯比認為只要她成為母親欲望的東西就能與母融合,但她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成為菲勒斯,只能追逐小客體:一個個男人。無法擁有母親欲望的菲勒斯,所以魯比不能實現欲望,只能永遠匱乏。
語言使魯比的主體確立,同時也使其分裂。語詞的在場是事物的缺席,不得不生活的語言之中,就是學會忍受客體的永久缺席,以及任何與所指或想望的客體連為一體或使它們在場的不可能。
總之,魯比主體的確立來自對他者的認同,認同的根本目的即返回實在界是無法實現的,所以主體逐步分裂離異。想象界認同母親建立異化主體,但他者先行導致這種認同以外在他者對自身的替代為結局;象征界接受語言形成語言主體,但能指是對人的謀殺,所以徹底失去自身。魯比的經歷表明:每個人主體確立的過程也是分裂離異的過程,這是人成為人必須付出的代價。
[1] Bressler,C.E.Literary criticism: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M].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8: 156-158.
[2] Ng,M.Eating Chinese food naked[M].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98.
[3] 何昌邑.欲望表征的缺失——對《老人與?!返囊环N拉康式解讀[J].思想戰(zhàn)線,2006(5):101-106.
[4] 邁克爾·萊恩.文學作品的多重解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46.
[5] 蘇冬涼.一個欲望主體的悲劇命運——對小說《土生子》的拉康式解讀 [J].外國語言文學,2008(3):193 -199.
[6] 王茜.拉康:鏡像、語符與自我身份認同 [J].河北學刊,2003(6):130-136.
[7] 嚴澤勝.拉康與分裂的主體 [J].外國文學評論,2001 (4):128-134.
[8] 趙洪尹.拉康的主體三層結構理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2):107-111.
[9] 張一兵.從自戀到畸鏡之戀——拉康鏡像理論解讀[J].天津社會科學,2004(6):12-18.
Split self and insatiate desire——An analysis of Eating Chinese Food Naked with Lacan's theory
L IU Yu-huan,et 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chun130012,China)
Using Lacan's theory,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 ming process of Ruby's self.The desire to identify with the other enab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by's self, but it also causes it to split at the same t ime because the desire directs to the other.This is the price a man has to pay for becoming a man.
Lacan;self;desire;Eating Chinese Food Naked;Ruby
I106.4
A
1009-8976(2010)03-0071-03
2010-04-21
劉玉環(huán)(1979—),女(漢),齊齊哈爾,碩士主要研究美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