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的變調教學

      2010-08-15 00:54:30馬婷婷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0年6期
      關鍵詞:語流陽平聲調

      馬婷婷

      (襄樊學院 文學院,湖北 襄樊 441053)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的變調教學

      馬婷婷

      (襄樊學院 文學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聲調是漢語區(qū)別于其他語言的標志之一,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公認的重點和難點,變調更是難點中的難點。聲調的重要性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言輸出上,在語言輸入中也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聽力練習中影響學生辨別聲調的因素,提出了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變調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認為變調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應采用分階段教學法:初級階段應以記憶和在不同教學模式和語言環(huán)境下反復模仿練習為主,同時輔之于對比辨析練習;中高級階段則應在培養(yǎng)了一定語感的基礎上結合詞匯意義辨別,使學生從理性認識上把握變調。

      對外漢語教學;聽力教學;變調教學

      在留學生漢語學習過程中,漢語聲調是他們最感陌生和不易掌握的,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糾偏,很容易就形成“洋腔洋調”。多年來,“專家們殫精竭慮,希望能找到解決聲調教學困難、提高聲調教學效果的妙策”[1],但效果仍然不理想,于是,聲調教學成為對外漢語教學中公認的重點和難點,學者們仍為之不懈努力。聲調教學的難點在于聲調本身的調值和在語流中調值不同的矛盾,于是變調教學便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大家通過各種實驗方法調查不同國家留學生的聲調偏誤類型及成因,并獻計獻策以改變留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洋腔洋調”現(xiàn)象。人們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轉移到聲調和變調“如何教”的問題上。但聲調的重要性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言輸出上,在語言輸入中也非常重要。學生發(fā)音的時候音調不準,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音節(jié)和語流中不能準確地區(qū)分近似的音和調,根源是聽辨的能力不強”[2],那么,學生在聽力練習中該怎樣辨音?依據(jù)什么標注自己所聽到的聲調呢?探討如何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提高留學生的聽調、辨調能力,分析聽力練習中影響學生辨調的因素,找出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變調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一、影響辨調的因素

      留學生學習階段不同,聲調訓練的時間長短不同,對聲調的熟悉程度就不同,因此各階段影響學生聽辨聲調的主要因素也不同。通過在教學中觀察和總結,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聲調本身的因素,包括難辨調同其它聲調某個發(fā)音特征的相似性和語流音變中調值或調型的相似性;另一方面是非聲調因素,包括學生對單字調掌握的熟練程度、建立聲調和意義之間聯(lián)系的速度、詞匯量的大小、語感等。

      1.聲調本身的因素

      (1)難辨調同其它聲調發(fā)音特征的相似性

      難辨調同其它聲調發(fā)音特征的相似性是指普通話四類聲調的單字調在某一個發(fā)音特征 (聲調升降起點的高度、升降的幅度、持續(xù)的時間長短等)上彼此之間存在著相似性。

      諸多學者通過對母語為非聲調語言的不同國家的漢語學習者出現(xiàn)的偏誤類型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學習者面臨的一個共同偏誤是:陽平和上聲相混、去聲和陰平相混。大家找出了很多原因,諸如“‘母語的負遷移’、‘目的語規(guī)則的泛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等’”[3]。這些原因的根據(jù)是不同國家聲調偏誤的個性描寫,但是這些個性描寫凸顯了一個共性,就是所有的母語為非聲調語言的漢語學習者共同出現(xiàn)的偏誤——陽平和上聲相混、去聲和陰平相混。這說明留學生出現(xiàn)這種聲調偏誤的根本原因不是上述的諸多原因,而是“陽平”和“上聲”、“陰平”和“去聲”這兩組聲調的發(fā)音特征本身存在著相似性。其中“上聲的單字調是 214,學習者很難把陽平和帶有升尾的上聲區(qū)分開來,因為陽平 35在語流中起點較低,而‘升’不同于‘降’,它需要一個較緩慢的過程,這樣和上聲的單字調 214越發(fā)相像,留學生把二者搞混簡直是理所應當了”[4]。因此,難辨調同其它聲調發(fā)音特征的相似性是辨音練習中難辨調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這個因素對漢語初級階段的學習者的影響要大于中高級階段的學習者。

      (2)語流音變中調值或調型的相似性

      語流音變中調值或調型的相似性是指聲調在語流中發(fā)生音變后調值發(fā)生變化,調值接近其它調類,與其它調類調型相似。

      馬燕華通過對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第三聲聽辨的調查分析,認為“陽平與上聲最易引起聽辨混亂”的主要原因是“雙音節(jié)中的第三聲,無論是在前音節(jié)還是后音節(jié),實際調型都和第二聲很相似”[5]。上聲在上聲之前調值為 34,是高升調,調值和陽平的本調接近,調型同陽平一樣也是高升調。而陽平在語流中“既可以讀成 25或 24,也可以讀成 325或 425,和上聲的調型非常相似。”[6]“一般來說,陽平的起點和上聲的起點很接近?!盵7]由此可見,陽平在語流中的調型和上聲非常相似,兩者也就很容易混淆。這個因素對漢語學習者辨調的影響一直貫穿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過程。

      2.非聲調因素

      (1)對單字調掌握的熟練程度

      對單字調掌握的熟練程度是指漢語學習者第一眼看到聲調時能否快速準確地定調。

      在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雖對聲調的理論有所了解,對聲調發(fā)音特征有一定的理性認識,但具體到個人聽說或聽讀仍然處于一種模糊的感性認識狀態(tài),對單字調的聽辨和發(fā)音還是一種模糊認識,因此不能準確有效發(fā)音,也就是對單字調發(fā)音的正確率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狀態(tài),有時能夠準確快速地唱調,有時需要在內心里稍微揣摩一下方能定調,甚至會出現(xiàn)嘴里念著降調,而手上卻做著上揚動作的情況。這些情況主要出現(xiàn)在語音學習的前幾個星期,這時對單字調掌握的熟練程度成了影響留學生辨調的主要因素。但在此后的學習階段,留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唱讀各個聲調,自然就會通過對比類推的方式辨音,對單字調的讀音能夠準確把握,該因素也就很少影響留學生聽辨音了。

      (2)建立聲調和意義之間聯(lián)系的速度

      建立聲調和意義之間聯(lián)系的速度是指漢語學習者在聽到同聲韻不同調的音節(jié)時聯(lián)想到音節(jié)所表示詞匯意義的速度。如果學習者能夠快速地聯(lián)想到所聽音節(jié)代表的詞的詞匯意義就可以根據(jù)語境來辨調。聯(lián)想所用時間越短,越容易正確辨調;反之,則會造成辨調失敗。這一點和漢語學習者的詞匯量的大小緊密相關。

      在聲調教學中,王漢衛(wèi)強調聲調訓練應與意義相結合的基本原則,認為“聲調教學時充分與意義結合可以提高聲調教學的效果”[8]。我們信從他的觀點。

      (3)語感

      “語感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判斷語言運用的‘正/誤’、‘優(yōu)/劣’、‘常/殊’等的語言能力。”[9]語感強調的是“感”,突出的是“悟”,從大量的高強度的感性認識中悟出真諦。

      周健認為,“語言能力的核心是語感能力”[10],語感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其在變調教學中的表現(xiàn)便是通過大量的聲調聽說練習之后,逐步形成一種不自覺的辨調意識,從而正確辨調。一般情況下,語感越強,辨調的正確率越高。留學生中,漢語水平越高,接觸的漢語的聲韻調越多,其把握語感的能力也越強。

      二、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變調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聽力教學中的聲調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聽調辨調,進而辨義,而其中的變調教學則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如何辨別語流音變中聲調的類別。那么我們就要針對前文分析的辨調的影響因素,引導留學生克服其中的阻礙因素,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提高聽辨聲調的能力,進而反過來指導自身的聲調發(fā)音,以提高對外漢語聲調教學效果。

      由于影響因素的不同,對不同水平留學生的影響力也不同,因此主張采用分階段教學法的方式,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采用不同的辨調教學方法。

      1.初級階段的教學方法及策略

      由于初學漢語的學生最開始對聲調把握的準確度不高,不能快速準確地聽調,相應地也無法準確地辨調,且初學者的漢語詞匯量不多,無法通過詞義和語境來推測音節(jié)的聲調,似乎沒有什么更好的學習策略。其實,最好的也就是最簡單的。林燾說,“從根本上說,語音學習只不過是一種模仿活動,是一種口耳訓練。多聽、多模仿是提高語音水平的唯一途徑。”[6]在初級階段的前期,多聽、多模仿便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初級階段的中后期,則要在模仿記憶的同時,加強同聲韻不同調的單字調對比練習,使學生盡快盡早地辨別相似聲調。

      但是,初級階段的學生在記錄上聲變調時,僅靠多聽、多模仿的學習方法不夠,還要多記。呂必松先生說過:“學生學好聲調,一是靠模仿,二是靠記憶?!盵11]初級階段的學生在做語流聽辨聲調的練習時,遇到“上聲 +上聲”的變調情況,如“老板”,對該詞熟悉的同學可能會判斷出該讀作 35調值的是“老”,是上聲的變調,應記錄為上聲;但不熟悉該詞只能根據(jù)所聽聲調的實際發(fā)音來記錄調類,這樣就會跟正確答案不一致。這時學生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明明聽到的是升調,而結果是上聲呢?如果根據(jù)實際調值來判斷聲調會產生錯誤的話,那么到底該根據(jù)什么來辨調?遇見不知詞義的陌生音節(jié)又該怎樣辨別呢?如“鼓掌”是乙級詞,學生要在初級階段后期才學習該詞,如果學習初期涉及到該詞的聲調聽辨怎么辦?該音節(jié)到底是上聲變調情況還是“陽平 +上聲”呢?我們認為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按照自己聽到的實際調值來記錄調類,如果最后結果跟自己的記錄不同,則要在字典中查找該音節(jié)所代表的詞的詞匯意義,并記下來,通過積累詞匯、擴大詞匯量的方法減少下次辨別該音節(jié)的錯誤機率。

      2.中高級階段的教學方法及策略

      中高級階段的學生通過初級階段對聲調的熟悉,潛移默化中已經慢慢地把聲調內化成了自己的語感。語感在中高級聽力變調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語感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周健認為,培養(yǎng)語感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自然言語實踐”和“自覺語言實踐”[10]形成言語習慣來獲得,這同樣也適用于聲調語感的獲得。聲調,尤其是變調語感的獲得事實上就是通過高強度的強化操練 (包括聽說訓練)與對比練習來獲得,也就是“通過大量的聽覺接觸和口頭練習,培養(yǎng)聽覺器官和發(fā)音器官對聲調的靈敏感覺”[12]。

      中高級階段學生的詞匯量也逐漸增加,聽力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比練習聲調具有別義作用的詞來提高學生在語流中用詞義和語境辨音的能力。如“可以”和“刻意”、“可疑”的對比、“老板”和“老伴”的對比、“鼓掌”和“故障”、“注意”和“主意”的對比等,各組詞都是聲韻相同,調不同,意義差別很大,通過對它們出現(xiàn)的語境或意義來解釋變調的話就很比較容易。事實上,語流中的辨調過程就是一個辨義的過程,因為語流中聲調的調值已經和單字調發(fā)生了嚴重的偏離。王漢衛(wèi)也認為,語境中單音節(jié)詞對聲調的依賴性極小[13]。那么,這時學生根據(jù)所聽到的調值便不能正確辨音,只可根據(jù)語境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反過來辨別聲調了。

      從文章的分析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現(xiàn)代漢語語流中的詞語對聲調的依賴性越來越小,但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級階段留學生的辨音訓練是不可缺少的,有利于學生正確捕捉漢字的聲調,規(guī)范其聲調發(fā)音,此時反復模仿和記憶是最好的辦法,但同時也要注意引導相似聲調的辨別,強化聲韻相同、調不同的單音節(jié)詞的對比訓練;而在中高級階段,學生更多情況下是依據(jù)詞義和語境來推導聲調的,且經過初級階段的訓練,學生也培養(yǎng)了一定的語感,這時應在聽力教學中加強聲韻相同、調不同的雙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的對比訓練,在語感的基礎上結合詞匯意義辨調,使學生從理性認識上更準確地把握變調。

      [1] 關 鍵.聲調教學改革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4):51-54.

      [2] 楊惠元.辨音辨調跟理解詞義句義的關系——一次聽力理解的實驗[J].世界漢語教學,2000(1):82-88.

      [3] 彭玉康,胡袁圓.對外漢語聲調研究回望[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4):18-26.

      [4] 王安紅.漢語聲調特征教學探討[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3):70-75.

      [5] 馬燕華.初級漢語水平留學生的第三聲聽辨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6):110-116.

      [6] 林 燾.語音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6(3):18-21.

      [7] 吳宗濟,林茂燦.實驗語音學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60.

      [8] 王漢衛(wèi).基礎階段聲調教學四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7):46-54.

      [9] 李 泉.論語感的性質、特征及類型[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4):99-102.

      [10] 周 健.論漢語語感教學[J].漢語學習,2003(1):62-69.

      [11] 呂必松.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43.

      [12] 喻 江.聲調教學新教案[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77-81.

      [13] 王漢衛(wèi).聲調性質作用的再認識與聲調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3):43-50.

      Teaching of Tone Sandhi in L isten ing Comprehension of TCSL

      MA Ting-t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441053,China)

      Tone is an unique character of Chinese,which is considered as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art in TCSL. And the tone sandhi is the most difficult one.The importance of tone is not only reflected on the export of the language,but also on the import.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tone sandhi teach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n it,that i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arning,they should remember and imitat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and at the same time,compare the confused tones.And at the senior stage,the students should combine their language sense with the words’meaning to distinguish.

      TCSL;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Tone;Tone sandhi teaching

      G421

      A

      1009-2854(2010)06-0085-04

      2010-03-18

      襄樊學院教研項目(JY0707)

      馬婷婷(1983—),女,湖北棗陽人,襄樊學院文學院助教。

      (責任編輯:劉應竹)

      猜你喜歡
      語流陽平聲調
      河北滄惠片“陽平上”三調類方言的單字調與連調
      聲調符號位置歌
      聲調歌
      太谷方言陰平陽平教學初探
      坐著轎車學聲調
      單韻母扛聲調
      連續(xù)變調在語言中的規(guī)律研究
      養(yǎng)子
      四川文學(2016年9期)2016-09-18 23:16:32
      英語語流中詞匯識別的實證研究
      語流切分影響因子研究
      和平县| 桃江县| 宜城市| 福清市| 漳平市| 邵东县| 达州市| 遵化市| 保定市| 西乡县| 永丰县| 贵德县| 锦州市| 泸西县| 郁南县| 伽师县| 东平县| 萨迦县| 虎林市| 修水县| 喀什市| 三门峡市| 广水市| 东乌珠穆沁旗| 曲麻莱县| 班玛县| 大石桥市| 弋阳县| 浦江县| 乌审旗| 礼泉县| 安徽省| 于田县| 龙川县| 耿马| 台东县| 永福县| 西畴县| 泰顺县| 锡林郭勒盟|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