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競芳
(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科學系,河南濮陽457000)
試論唐詩中的釵飾及其所折射的文化內涵
郭競芳
(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科學系,河南濮陽457000)
唐詩,是中國詩歌之巔峰;釵飾,是中國服飾燦爛奪目的華彩樂章。唐詩對女性頭飾繪景擬情,令人擊節(jié)稱賞,豐富了詩歌內容,增添了詩歌韻味。同時,我們可以將釵飾放在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中加以闡釋,去認識釵飾詩、釵飾史、釵飾藝術及其文化內涵,進而去了解唐代女性的生活境況、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狀況,從而更直接地洞察大唐盛世的獨特風貌。
唐詩;女性;釵飾;文化內涵
釵是我國古代女性用來綰發(fā)的一種首飾,其基本形制是上端為連在一起的釵頭,下端為分作兩股的釵腳,釵腳插于發(fā)中而釵頭留于發(fā)外。從古至今,釵飾是女性裝飾美的重要體現(xiàn),是女性在追求美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唐代,朝政通達,經(jīng)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中外文化交流頻繁,不同風格的藝術形式、藝術流派爭奇斗艷。婦女們更加重視頭部的裝飾,其佩戴的頭飾大多取材貴重,工藝精美,圖案美觀精致,色彩明快協(xié)調,呈現(xiàn)出典雅雍容、華麗而開放的風格。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五十韻》:“時世高梳髻,風流澹作妝。戴花紅石竹,帔暈紫檳榔。鬢動懸蟬翼,釵垂小鳳行。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泵鑼懙木褪瞧娇捣患伺膬x容和她們佩戴的美麗頭飾。釵飾的設計制作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深刻體現(xiàn)了民族文化的個性特色,唐代女性發(fā)釵無論在裝飾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儼然是文化標本之集合,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情結。因而,釵飾上的傳統(tǒng)意趣應該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的不同需求提供了豐富的選擇。釵飾所帶來的美感,平添了女性的嫵媚高雅,更重要的是,其圖形紋飾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寓意及藝術,處處體現(xiàn)出濃郁的中國文化情結,滲透著傳統(tǒng)文化意趣。唐詩中展現(xiàn)了品類繁多的女性釵飾,雖然唐詩的描寫不能等同于具體的實物和嚴謹?shù)氖妨嫌涊d,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
唐代釵飾,也包括由釵飾演變而來的一種同類首飾——步搖。這類首飾底座通常是釵的形式,只是在釵首上綴有活動的花枝,走起路來隨步搖曳,故名。漢·劉熙《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盵1]在唐代,步搖是極為流行的一種飾物。白居易《長恨歌》:“云鬢花顏金步搖?!鳖櫅r《王郎中妓席五詠·箜篌》:“玉作搔頭金步搖?!庇捎诓綋u在實質上還是一種發(fā)釵,因此又被稱為步搖釵?!缎绿茣芳囱裕骸疤鞂毘?……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2]7687和凝《宮詞百首·十二》:“步搖釵是辟寒金?!?/p>
唐詩中所出現(xiàn)的釵飾,依質地主要有金屬質和玉石翡翠質兩類。
在金屬釵飾中,金釵是最為昂貴的一種,其華美之質尤堪配風情萬千的美人,故唐詩中多有描寫。韓愈《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倍拍痢冻珮菓蛸洝罚骸盁o端有寄閑消息,背插金釵笑向人。”銀釵雖次于金釵,但在普通人家相當普及。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lián)浔窍?,銀釵照日如霜刃”,描寫了詩人觀看端午龍舟競渡的盛況,女子們頭上的銀釵在陽光照耀下尤為亮眼。次于銀釵的便是銅釵。王建《失釵怨》:“貧女銅釵惜于玉,失卻來尋一日哭。嫁時女伴與作妝,頭戴此釵如鳳凰?!笨磥磴~釵于貧女也是彌足珍貴的,如王建《寒食》:“紗帶生難結,銅釵重欲垂?!?/p>
玉釵在唐代也極為流行。上官儀《和太尉戲贈高陽公》:“翠釵照耀銜云發(fā)?!鄙騺缙凇独顔T外秦援宅觀妓》:“玉釵翠羽飾,羅袖郁金香?!边€有以翡翠制成的釵飾。李九齡《春行遇雨》:“采香陌上誰家女,濕損釵頭翡翠翹。”李商隱《無題》:“釵茸翡翠輕。”
唐代釵飾也常常以兩種材料合成,如溫庭筠《菩薩蠻》:“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碑斒呛辖鹩穸伞_€有以珊瑚、水晶、琥珀、琉璃等材料制成的釵飾。薛逢《醉春風》:“坐客爭吟云碧句,美人醉贈珊瑚釵?!薄缎绿茣の逍兄尽酚涊d,唐末“世俗尚以琉璃為釵釧”[3]857?!缎绿茣ぼ嚪尽罚骸笆伺抻谢ㄢO,以金銀琉璃涂飾之?!盵4]524安徽合肥西郊五代墓則出土有銀鑲琥珀雙蝶釵。
貧寒人家的女子無錢購買釵飾,只能以荊枝插發(fā)。李山甫《貧女》:“平生不識繡衣裳,閑把荊釵亦自傷。”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議婚》:“綠窗貧家女,寂寞二十余。荊釵不直錢,衣上無真珠。”
唐以前的釵飾大多只是簡單的兩股,到唐代,釵飾在形制上更為繁復,在釵首往往有各種不同的花式。較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鳳凰釵,又稱鳳釵,釵首是鳳凰式樣。王建《舊宮人》:“先帝舊宮宮女在,亂絲猶掛鳳凰釵?!睏钊萑A《新妝詩》:“鳳釵金作縷,鸞鏡玉為臺。”徐凝《鄭女出參丈人詞》:“鳳釵翠翹雙宛轉?!毖噔O,以燕子式樣為釵首的釵飾。李賀《洛姝真珠》:“寒鬢斜釵玉燕光。”溫庭筠《張靜婉采蓮曲》:“燕釵拖頸拋盤云?!毖噔O有白燕、紫燕等種類。李商隱《燕臺四首·冬》:“白玉燕釵黃金蟬?!眳侨凇兜勾卧崱罚骸白涎嗫题O珍?!比糕O,雀形的釵飾。元稹《何滿子歌》:“翠蛾轉盼搖雀釵?!崩钯R《貝宮夫人》:“雀釵翹揭雙翅關?!濒~釵,魚形的釵飾。吳融《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篦鳳金雕翼,釵魚玉鏤鱗?!遍愡x《虞美人》:“小魚銜玉鬢釵橫?!贝送?,還有其他一些動物形制的釵飾。韋應物《長安道》:“頭上鴛釵雙翠翹?!睖赝ン蕖兑寡缰{》:“長釵墜發(fā)雙蜻蜓?!表n偓《忍笑》:“水精鸚鵡釵頭顫,舉袂佯羞忍笑時?!?/p>
唐代釵飾的插戴方法亦頗為多樣。有橫插法,如王建《織錦曲》:“橫釵欲墮垂著肩?!倍拍痢兑妱⑿悴排c池州妓別》:“金釵橫處綠云墮?!庇行辈宸?,如李賀《洛姝真珠》:“寒鬢斜釵玉燕光?!眲⒂礤a《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十一》:“歸來看理曲,燈下寶釵斜?!卑l(fā)釵一般都是采用對稱的插法,如王建《宋氏五女》:“素釵垂兩髦。”敦煌壁畫樂廷瓌夫人行香圖中就有對插步搖釵的婦女。而出土的發(fā)釵實物,也往往是成對的。唐代女性妝飾之盛是前所未有的,她們頭上所插的發(fā)釵數(shù)量也極多。長孫佐輔《宮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向?!笔┘缥帷妒諍y詞》:“燈前再覽青銅鏡,枉插金釵十二行。”《新唐書
·車服志》中對命婦的花釵數(shù)亦有規(guī)定:一品花釵九樹、二品八樹、三品七樹、四品六樹、五品五樹[4]523。
發(fā)釵精美的樣式仍不能滿足唐代女性對美的追求,于是便有了在釵飾上再戴花的做法。杜牧《山石榴》:“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崩罱▌住洞涸~》:“折得玫瑰花一朵,憑君簪向鳳凰釵?!表n偓《中庭》:“中庭自摘青梅子,先向釵頭戴一雙?!?/p>
根據(jù)史料記載和唐代社會的實際情況,筆者將唐代婦女大致分為宮廷女性、貴族女性、妓優(yōu)、貧窮家女、商人婦等五個階層。結合唐代釵飾的特點,以及唐詩中對釵飾的描寫,我們便可了解不同階層女性的消費水平以及她們的生活處境,以探討其中蘊涵的文化內涵。
(一)宮廷女性和貴族女性的釵飾及其文化內涵
唐代宮廷和貴族女性不必參加社會勞動,有時間也有條件梳妝打扮。她們奔放的熱情、過剩的精力需要以更多清新活潑的發(fā)式來表現(xiàn),因此,她們在頭發(fā)的妝飾上下足了工夫。她們或仿效胡婦,挽回鶻髻,著回鶻裝,顯得干練灑脫,別有一番異國風情;或重新發(fā)掘經(jīng)典舊發(fā)式,如梳墮馬髻而顯得弱不禁風,惹人垂憐;或繼續(xù)創(chuàng)新,使人耳目一新,如梳拋家髻;或竭力裝飾發(fā)髻,簪上佩鮮花而梳花髻;或在高髻上插發(fā)釵、步搖、梳篦等而梳寶髻。王建《宮詞一百首·六十二》就有真實記錄:“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叢綠鬢虛?!笨傊?,她們的目的就是使自己與眾不同,出類拔萃,贏得欣賞。
1.宮廷女性的釵飾
宮廷女性身居九重,衣食無憂,她們的釵飾也可體現(xiàn)出這種情形?!堕L恨歌》中描寫楊貴妃的妝扮是“云鬢花顏金步搖”“翠翹金雀玉搔頭”。又是金制的步搖釵,又是金雀釵,足見其奢華。和凝《宮詞百首·十二》:“怪得宮中無獸炭,步搖釵是辟寒金?!睋?jù)《酉陽雜俎》載:魏明帝時,昆明國獻嗽金鳥,常吐金屑如粟。宮人爭以金為釵珥,謂之“辟寒金”,并相嘲弄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盵5]172說明辟寒金是一種相當昂貴的材料。王涯《宮詞三十首·其二》:“春來新插翠云釵,尚著云頭踏殿鞋?!笨磥砗髮m中的女子不僅講求釵飾的質量,還要追求流行的式樣。然而這些華貴的釵飾并不能排解她們幽閉寂寥的生活,《新唐書·宦者上》:“開元、天寶中,宮嬪大率四萬?!盵6]7346《資治通鑒》稱:唐末時,“六宮貴賤不減萬人”[7]8932。在這佳麗如云的后宮中,能夠“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可謂是鳳毛麟角。如長孫佐輔《宮怨》中的女子,曾經(jīng)得到“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向”的恩寵,但是一朝失寵,只能慨嘆“無情春色尚識返,君心忽斷何時來”。
2.貴族女性的釵飾
貴族婦女錦衣玉食,揮霍無度,只看她們的釵飾便能知曉。于氵賁《古宴曲》:“十戶手胼胝,鳳凰釵一只?!币恢恍⌒▲P釵的價值竟然需要那么多人的辛苦勞作才抵得上,可見,當時鳳釵的價錢是相當昂貴的。但是貴婦們所擁有的又豈止一只鳳釵,她們奢華的生活可想而知?!缎绿茣分杏涊d了這樣一件事:“永寧王相國涯居位,竇氏女歸,請曰:‘玉工貨釵直七十萬錢?!踉唬骸呤f錢,豈與女惜?但釵直若此,乃妖物也,禍必隨之。”[8]5118王涯的女兒買一只玉釵就要花去七十萬錢,而王涯未買的理由并不是嫌貴買不起,而是覺得它是妖物。在唐代,七十萬錢是怎樣一個概念呢?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一》:“今日傣錢過十萬。”十萬是元稹于元和四年官監(jiān)察御史時一個月的俸祿,七十萬則相當于一位中下層官吏七個月的俸錢。于遨《靈應錄》:“陳太者,先家貧,販紙為業(yè)。有一僧謂陳曰:‘爾有多少口,要幾許金便得足?’陳曰:‘弟子幼累二十口,歲約一百絡粗備。”[9]176一百絡即十萬錢。也就是說,王涯女兒要買的玉釵可以讓七個二十口的貧寒人家生活一年。雖然這些女性平日肆意揮霍,但閨中的寂寞卻讓她們無可奈何。戴叔倫《相思曲》:“恨滿牙床翡翠衾,怨折金釵鳳凰股?!痹跐M腔的怨情無處發(fā)泄時,她們折斷金鳳釵,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了深閨少婦的相思之苦,可謂愁腸百轉,堪稱一首“哀感頑艷”的上乘之作。
(二)妓優(yōu)的釵飾及其文化內涵
妓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多種含義,隋陸法言《切韻》:“妓,女樂也?!蔽簳x開始,“妓”多指美麗的女樂。對于女妓,唐人沒有太多的指責與蔑視,他們以審美的眼光評價女妓的美麗,欣賞女妓的歌舞,感慨女妓的苦難。尤其到了中晚唐,詩人對女妓的歌詠多為傷妓、懷妓、悼妓之作,這是有一定的時代原因的,這源于她們與文人墨客交往頻繁,自身成為詩人們吟詠的對象,并且她們是古代音樂的繼承者與傳播者。作為特殊的一群人,她們有著不同于閨閣婦女的教育與生活經(jīng)歷,也有著不同于閨閣婦女的心態(tài),她們過著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但也有著不能自主、任人玩樂的無奈與苦難,她們是“痛并奢侈著”。從唐詩中對她們的形象刻畫,我們便可以了解到她們的生活處境以及其文化內涵。
唐代歌妓出于容色事人的職業(yè)需要,穿戴用度堪與富貴人家的女子相媲美?!垛O小志》記載:周光祿諸妓掠鬢用郁金油,敷面用龍消粉,染衣用沉水香,月終每人賞金鳳凰一只[10]52。鄭谷《貧女吟》:“東鄰舞妓多金翠,笑剪燈花學畫眉?!笨梢?,無論是家妓還是娼妓,她們在裝飾品上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崔萱形容豪家歌妓:“豈知一只鳳釵價,沽得數(shù)村蝸舍人?!卑拙右住杜c牛家妓樂雨夜合宴》:“玉管清弦聲旖旎,翠釵紅袖坐參差。”然而她們那華美的釵飾僅僅是為了配合燈紅酒綠的生活,她們不可能享受到與這釵飾相稱的尊貴生活,這些女性還是在命運的深淵中苦苦掙扎。江淮名妓徐月英的一首《敘懷》便真實地反映了她們的處境:“為失三從泣淚頻,此身何用處人倫。雖然日逐笙歌樂,長羨荊釵與布裙?!?/p>
(三)貧家女的釵飾及其文化內涵
中唐以來,由于時局的改變、社會的動蕩,人民生活較以前更加困苦,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詩人們在顛沛流離中與勞動人民有了更多更直接的接觸,便將筆墨轉向對他們的記述,于是一大批社會底層的貧民女性形象出現(xiàn)在唐詩中,成為許多中晚唐詩人文學創(chuàng)作、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一大亮點,相關詩篇莫不閃爍著思想光輝和藝術魅力,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現(xiàn)實意義。
王建《失釵怨》:“貧女銅釵惜于玉,失卻來尋一日哭。嫁時女伴與作妝,頭戴此釵如鳳凰。”只一支銅釵,就已經(jīng)令這女子相當滿足了,甚至作為出嫁時的盛妝,而它的丟失簡直比富貴人家遺失幾十支金翠珠釵還可惜。一支發(fā)釵對于貧寒女子來說是十分珍貴的,但若遇到家計不足,她們往往要割愛賣掉發(fā)釵來貼補生活。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囊虛把釵釧,米盡坼花鈿。”另一些女子連釵飾都沒有,只能以荊枝權當發(fā)釵。河北士人《代妻答詩》:“蓬鬢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議婚》:“綠窗貧家女,寂寞二十余。荊釵不直錢,衣上無真珠。幾回人欲聘,臨日又踟躕。”陳東原在《中國婦女生活史》中就言及唐代貧女之難嫁:“重門第的觀念雖可稍殺,勢利的眼光,則深入人心。貧窮家女,乃不易嫁?!盵11]92荊釵為飾的貧女在議婚時就被排斥,命運是何等不公!
(四)商人婦的釵飾及其文化內涵
唐代商人婦的物質生活是以其家庭收入為基石的,而家庭收入又與其社會地位密不可分。唐代商人有著明顯的社會差等,不同等次的商人,他們的家庭收入存在著天壤之別,商人婦的物質生活水準隨之亦頗有差。唐代上層商人與封建政權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巨額的家庭收入,其商人婦的物質生活也相當優(yōu)裕。自居易《鹽商婦》:“鹽商婦,多金帛,不事田農與蠶績。南北東西不失家,風水為鄉(xiāng)船作宅。本是揚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綠鬟富去金釵多,皓腕肥來銀釧窄。”道出了上層商人婦的居家生活。中小商人社會地位雖然很低,但擁有“流通藩息之貨,數(shù)雖寡而計日收贏”[12]343。如用心經(jīng)營,其生活還算富足。
唐代商人婦雖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她們卻飽受別離之苦。商人尤其是中小商人外出經(jīng)商,少則一兩年,多則十年以上,這給商人婦的生活抹上了長相離的悲劇色彩,“重利輕別離”成為商人的專用語。他們外出經(jīng)商后,留給商人婦的是無盡的相思與牽掛。孤居的寂寞難耐、內心的煎熬難忍從下面這首詩中能深刻地反映出來,劉采春《羅唝曲六首·其三》:“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p>
綜上所述,唐詩對婦女釵飾的描繪,豐富了詩歌的內容,強化了詩人的情趣,使得唐代女性在唐詩中鮮活起來。因此我們可以將一些釵飾放在生動廣闊的文化大背景中加以闡釋,去認識釵飾詩、釵飾史、釵飾藝術和其文化內涵,進而了解唐代女性的生活境況、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狀況。當下的唐代釵飾研究應有更廣闊的視野,與多學科結合,相得益彰,相信會更深刻更準確地展示唐代釵飾的美及其文化內涵。
[1]王先謙.釋名疏證補:第四卷(釋首飾第十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4.
[2]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第六六六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第三四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第二四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第一六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1.
[6]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第二七○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5.
[7]司馬光.資治通鑒:第二七三卷[M].北京:中華書局,1956.
[8]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第一六三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王仲犖.金泥玉屑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0]馮贄.云仙散錄:第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1]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12]陸贄.陸宣公集:第二二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責任編輯 許 昌]
I207.22
A
1000-22359(2010)04-201972-04
郭競芳(1964-),女,河南濮陽人,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科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研究。
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