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愷利
茂密的叢林,高聳的參天大樹,遮天蔽目的綠蔭,吸收了自然無限精華。不難發(fā)現(xiàn),依舊有新的生命破土而出,以落葉為滋養(yǎng),拔地而起,追求屬于自己的光和熱。
前人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構(gòu)筑了堅固的臺階,通向輝煌和燦爛。跨越前人筑成的臺階,越過已有的古老傳說,終會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唐宋八大家,蘇門獨占三。父親的成就之偉大在于為兄弟二人種下了希望的種子。父親是一座豐碑,以此為起點,恰恰成就了二人在文壇中的地位。唐詩的繁盛似乎使宋人無法超越,但熟讀唐詩三百,能吟詩能做詩后,宋人融會貫通,竟留下了婉約派的哀婉和豪放派的大氣。珠峰的高度令人生畏,每次登峰的新高似乎使人卻步,但登山運動員積累經(jīng)驗,鼓足勇氣,勇敢地向上邁步。于是有了記錄一次次被刷新和挑戰(zhàn)更高峰的誓言。顯而易見,前人的成就不僅沒有成為包袱,反而化作了動力信心,提供了方向指引。站在巨人肩上舞蹈,展現(xiàn)出了更動人的風(fēng)景。
放眼歷史,許多人甘于在前人的“陰影”中自怨自艾,止步不前。更有甚者,將前人的成就奉為不可動搖的黃金準繩,徹徹底底地認同前人,與“弄潮兒”“堅定”地斗爭。“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其家室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見宗廟之美”,子貢不假思索地否定了“子貢賢于孔子”的言論,他認為孔子是不可逾越的高度,連比及都只是奢望。他是孔子的學(xué)生,也只能以孔子的學(xué)生留名。硝煙彌漫,頑固派堅守“祖宗之法不可變”,固步自封。在八股文的條條框框之中,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將土地拱手讓人,留下了無數(shù)的恥辱。前人的思潮在一定時間內(nèi)是經(jīng)典,但它存在的本身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如果一味追捧,不懂批判地繼承之后進行創(chuàng)新,只會帶來人生的平庸,社會的落后和留給后人無限的惋惜。
學(xué)習(xí)生涯,接觸到了浩如煙海的文人典籍和科技成果,領(lǐng)略了無數(shù)名人雅士的智慧、精神,贊揚和信服的同時,莫把先人的成就當信條,勿將前人的成就當做包袱。懷有一顆“質(zhì)疑”的心,跨越前人已筑成的臺階,我們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點評
自然界,高聳的參天大樹吸收了自然無限精華,但它的身旁,依舊有新的生命以大樹的落葉為滋養(yǎng),拔地而起。而我們?nèi)祟?,也?yīng)該將前人的輝煌成就當做堅固的臺階,通向輝煌和燦爛,就像蘇軾與蘇轍,在父親這座豐碑前,仍能讓自己成為詩壇、文壇中璀璨的明星;就像宋人,熟讀唐詩三百,融會貫通。唱出了婉約派的哀婉和豪放派的大氣。他們站在巨人肩上舞蹈,展現(xiàn)了更動人的風(fēng)景。與此相反的是子貢,將孔子看成是不可逾越的高度。最終只能以孔子的學(xué)生留名;同樣,頑固派堅守“祖宗之法不可變”,其結(jié)果是獨留百年恥辱。既然如此,我們莫把先人的成就當信條,勿將前人的成就當做包袱,而要跨越前人已筑成的臺階。文章思路自然,論述敘析,得出的結(jié)論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