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福 廣西防城港市中醫(yī)醫(yī)院(538021)
養(yǎng)顏口服液的制備及臨床應(yīng)用
楊家福 廣西防城港市中醫(yī)醫(yī)院(538021)
按照處方工藝制備養(yǎng)顏口服液,建立性狀、鑒別、含量測定等質(zhì)量標準,并用養(yǎng)顏口服液治療粉刺、風瘙癢、痱子152例,同時以龜苓膏、濕毒清膠囊為對照進行64例觀察。結(jié)果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兩組療效無顯著差異(P>0.05)。
養(yǎng)顏口服液;制備;療效觀察
1.1 處方組成 珍珠層粉、龜甲、金銀花、土茯苓、生地黃、甘草等。
1.2 制備 取金銀花、土茯苓、生地黃、甘草四味,用50%乙醇作溶劑,按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1]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濃縮,備用。取珍珠層粉加入蒸餾水,攪勻,加入適量濃鹽酸,邊加邊攪拌,至無氣泡產(chǎn)生,全部溶解為止;加入數(shù)倍蒸餾水,不斷攪拌,取出上清液,棄去,不斷洗滌數(shù)次,用草酸試劑測定上清液無鈣離子,將洗滌出的上清液棄去;取洗滌過的母液抽濾,收集膠狀物,加入適量的鹽酸,加熱回流24h,放冷,取出母液;將母液加熱,驅(qū)去氯化氫氣體,濃縮,備用。取龜甲加水煎煮兩次,每次2h,合并煎液,濾過,濃縮,備用。合并上述3種濃縮液,加入適量蒸餾水,煮沸,放置過夜,濾過,濾液備用;取蔗糖300g制成單糖漿,取山梨酸1.5g用適量乙醇溶解,加入上述濾液中,調(diào)節(jié)pH 4.5~5.5,加水至1 000ml,攪勻,分裝,即得。
2.1 性狀 本品為深棕色的液體,味酸甜,微苦澀。
2.2 鑒別
2.2.1 氨基酸 取本品10ml,濃縮至約5 ml,加80%乙醇5 mL,攪勻,濾過,取濾液滴于濾紙上,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烘干,顯紫紅色。
2.2.2 金銀花 取本品20ml,加醋酸乙酯20ml,振搖提取,分取醋酸乙酯層,蒸干,殘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綠原酸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1]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含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層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熒光斑點。
2.2.3 土茯苓 取土茯苓對照藥材2g,加50%乙醇10ml,浸漬3h,濾過,濾液蒸去乙醇,加水5 ml,醋酸乙酯10ml,振搖提取,分取醋酸乙酯層,蒸干,殘渣加
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1]試驗,吸取對照藥材溶液及上述2.2.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含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層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硫酸乙醇溶液(1→10),置105℃烘5~7min。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3 檢查 相對密度應(yīng)不低于1.12;pH值應(yīng)為4.5~5.5;其它應(yīng)符合合劑項下有關(guān)規(guī)定[1]
[16]Britain-Myanmar Defense Agreement, August 29 1947, http://treaties.fco.gov.uk/docs/pdf/1948/TS0016.pdf.
2.4 含量測定 精密量取本品2ml,照氮測定法[1]測定,本品每10ml含總氮量不得少于6.0mg。
3.1 一般資料 按照臨床診斷及癥候分類,選擇病例216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0例,年齡(26.32±17.71)歲,最小年齡4歲,最大年齡70歲,中醫(yī)辨證屬肺經(jīng)風熱證或腸胃濕熱證之粉刺患者58例,屬風熱血熱證之風瘙癢患者64例,痱子患者30例;對照組6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5例,年齡(28.46±18.81)歲,最小年齡3歲,最大年齡65歲。中醫(yī)辨證屬肺經(jīng)風熱證或腸胃濕熱證之粉刺患者26例,屬風熱血熱證之風瘙癢患者27例,痱子患者11例。
3.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服養(yǎng)顏口服液,每次10ml,tid;對照組粉刺及痱子患者用龜苓膏,每次半碗(150g),tid;風瘙癢患者用濕毒清膠囊,每次3粒,兒童用量酌減,tid。粉刺患者觀察4周,風瘙癢患者觀察2周,痱子患者觀察7d。用記分法評定治療效果。
3.3 診斷標準
3.3.1 粉刺 ①肺經(jīng)風熱證:顏面潮紅,粉刺欣熱、疼痛,或有膿皰,苔薄黃,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②腸胃濕熱證:皮疹紅腫疼痛,伴有便秘溲赤,納呆腹脹,苔黃膩,脈滑數(shù)。
3.3.2 風瘙癢 ①起病時只有瘙癢,沒有任何原發(fā)性皮疹。②陣發(fā)性瘙癢,往往以晚間為主,難以遏止。③可有抓痕、血痂、色素沉著、濕疹化、苔蘚樣變等繼發(fā)性皮損。④風熱血熱證之風瘙癢一般以年輕者多,病屬新起,如被褥太暖可以引起發(fā)作或使瘙癢加劇,苔薄黃,脈滑或滑數(shù)。
3.3.3 痱子 依據(jù)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有關(guān)痱子的診斷標準[2]。
3.4 療效標準 ①治愈:粉刺消失,皮膚光滑,或瘙癢消失,或痱子消失,見證總積分減少91%以上。②顯效:粉刺明顯減少,或瘙癢明顯減輕,或痱子大部分消失,見證總積分減少61%~90%。③好轉(zhuǎn):粉刺減少,或瘙癢減輕,或痱子減少,見證總積分減少31%~60%。④無效:粉刺不減少或增多,或瘙癢不減輕,或痱子不減少或有新發(fā),見證總積分減少30%以下。
3.4 治療結(jié)果 見表1、表2。
表1 各組治療前后見證總積分比較
表1 各組治療前后見證總積分比較
治療組 對照組例數(shù)/例 治療前 治療后 例數(shù)/例 治療前 治療后粉刺 58 13.43±3.09 4.57±2.80 26 13.00±3.69 5.08±2.17風瘙癢 64 5.47±1.36 1.60±1.17 27 5.37±1.71 2.15±1.50痱子 30 8.57±1.97 1.50±0.96 11 7.17±2.70 1.81±0.85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金銀花、土茯苓、地黃、甘草四味,其所含成分大部分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考慮到用乙醇提取可減少藥材中淀粉、蛋白質(zhì)等雜質(zhì)的浸出,保證成品的澄明度,故采用乙醇滲漉提取。要將珍珠層粉提純出珍珠液,首先要提純出殼角蛋白,殼角蛋白中不能存在鈣離子,因此利用珍珠層粉可以溶解于酸的性質(zhì),用濃鹽酸加入即可清除。
本品為復方制劑,所含的化合物比較復雜,主藥珍珠層粉主含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含氨基酸的處方藥還有龜甲等,故考慮只作總氮量測定。本品含有機物較多,樣品消化時需增加硫酸6ml、40%氫氧化鈉溶液30ml。對本品處方中的地黃、龜甲也作了初步鑒別探索試驗,結(jié)果都不夠理想,有待不斷修訂完善。
本制劑組方合理,臨床觀察確有養(yǎng)陰清熱、涼血解毒之效,其對肺經(jīng)風熱證或腸胃濕熱證之粉刺,對風熱血熱證之風瘙癢及痱子有治療作用,服藥后癥狀改善明顯,臨床應(yīng)用未見不良反應(yīng),值得推廣應(yīng)用?!餣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5:附錄11,31,9,49.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1994:158.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3.056
1672-2779(2010)-23-0070-02
201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