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尾葉香茶菜揮發(fā)油的成分研究

      2010-09-17 09:32:06南敏倫趙雪嬌赫玉芳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0年10期
      關鍵詞:尾葉香茶揮發(fā)油

      南敏倫 趙雪嬌 張 玲 赫玉芳

      吉林天藥現(xiàn)代中藥科技有限公司(130012)

      尾葉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系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又名龜葉草、狗日草、野蘇子等,全草入藥,性味苦涼,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活血之功效,主治胃炎 腹脹、經(jīng)閉、癌癥初期,蛇咬傷等[1]。在朝鮮多被用來治療傷風感冒和咽喉腫痛。尾葉香茶菜的植物資源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朝鮮、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全草高1m左右,根莖粗大,直徑0.8~1.5cm,密生須根。莖方柱形,直徑0.4~0.6cm,黃褐色,略帶紫色,微被柔毛,質脆易折,斷面具白色髓酆。對生葉片多卷縮或破碎,水浸展開后完整者為寬卵形,先端深凹,凹中有長尖尾狀頂齒,葉緣具粗鋸齒,葉基部寬楔形,下延至葉柄。偶見花和果,氣微,味苦涼[2]。近年來國內(nèi)學者對該屬的化學成分研究較多,從尾葉香茶萊中分離出二萜類苦味成分,藥理實驗證明,對體外艾氏癌細胞顯示細胞毒作用。吉林大學桂明玉等從尾葉香茶菜中分離得到4個貝殼杉型二萜類新化合物exeisanin H、I、J、K及8個貝殼杉型二萜類已知化合物。二萜類化合物為香茶菜屬植物典型特征性成分,具有抗腫瘤、抗菌消炎、抗氧化及保護心血管等作用[3-7]。還沒有人對揮發(fā)油進行研究,本研究以其全草為材料,采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法研究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目的是為開發(fā)新的藥物資源,擴大藥用部位及選育新品種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GC-MS條件

      美國HP6890A-5973氣相色譜質譜儀聯(lián)用儀,G1701BA化學工作站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HP-1(30mm×0.25mm,0.25μm)彈性石英毛細管柱;載氣為高純氦氣,載氣流量1.0mL/min;進樣口溫度280℃;分流比50∶1;升溫程序:起始柱溫60℃,維持3min,再以6℃/min升溫至300℃;離子源為EI源,離子源溫度200℃;接口溫度280℃;連接桿溫度200℃;電離電壓70eV;發(fā)射電流34.6A;掃描范圍m/z 20~500,掃描速度2000amu/s。

      尾葉香茶菜于2008年8月17日采自吉林省煙筒山大荒山,自然陰干后放蔭涼通風處。經(jīng)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嚴仲凱研究員鑒定為尾葉香茶菜(Rabdosia excisa)的全草。

      1.2 方法

      1.2.1 揮發(fā)油的制備

      尾葉香茶菜粉碎,20~80目中間的藥材粉,應用CO2超臨界萃取裝置(南通華安超臨界萃取有限公司)分離揮發(fā)性物質,得總揮發(fā)油粗品,用10倍量的水稀釋,用相同體積的乙醚萃取5次,合并乙醚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低溫揮干乙醚,得到特殊香味的淡黃色透明油狀物, 揮發(fā)油得率為0.211%,低溫4℃密封保存?zhèn)溆谩?/p>

      取一定量的揮發(fā)油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溶解,應用氣質連用儀(美國HP6890A-5973氣相色譜質譜儀聯(lián)用儀)進行成分測定,通過比對標準譜庫確定其成分。

      1.2.2 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

      圖1 尾葉香茶菜揮發(fā)油總離子色譜圖

      取提取的揮發(fā)油,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進行分析鑒定。通過通過鑒定,明確了該植物揮發(fā)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為該植物進一步有效地開發(fā)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jù),對推動該植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尾葉香茶菜是否具有其他的藥用價值的重要資源,今后有待于深入研究。本研究結果將為進一步開發(fā)該植物提供重要理論依據(jù)。

      在實驗中,我們也用了水蒸氣蒸餾的辦法提取揮發(fā)油,結果表明超臨界萃取法優(yōu)于水蒸氣蒸餾法,主要原因為超臨界萃取法萃取能力強,萃取效率高,有利于提高產(chǎn)品和資源利用率,而且提取時間短、耗能低[8]。水蒸氣蒸餾法此法雖簡單,但受熱溫度較高,有可能使揮發(fā)油的某些成分發(fā)生分解,導致提取得率較低,同時可以使淀粉粒等物質,在長時間G1701BA化學工作站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檢索NIST98譜圖庫,并分別與峰索引及EPA/NIH質譜圖集的標準譜圖進行對照、復合,再結合有關文獻進行人工譜圖解析,確定其揮發(fā)油中的各個化學成分。按峰面積歸一化法進行定量分析,分別求得各化學成分在尾葉香茶菜揮發(fā)油中的相對百分含量。

      表1 尾葉香茶菜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及其含量

      2 結 果

      對尾葉香茶菜揮發(fā)油的GC-MS分析,測得揮發(fā)油氣相色譜共有24個峰,總離子色譜圖見圖1;共鑒定出15個化合物,利用面積歸一法計算各化合物相對含量,鑒定出化合物含量占總揮發(fā)油的74.69%,化學成分及相對含量結果見表1。

      3 結論與討論

      分析結果表明,尾葉香茶菜所含揮發(fā)油成分主要有15種。揮發(fā)油化學成分以5β,11α-11-羥基-3,20-孕甾二酮(相對含量為19.26%),5-α-12,20-孕甾二酮(17.13%),[1R-(1α,4aβ,10aα]-7-(1-甲乙基)-1,4-二甲基-1,2,3,4,4a,9,10,10a-八氫-1-菲甲醛(12.67%),4-二烯-3,11-雄甾二酮(5.08%)為主,占總揮發(fā)油成分的49.06%。在檢測的化合物中,孕甾二酮占總揮發(fā)油的36.39%,酸類化合物占13.17%,醛類化合物占13.96%。經(jīng)文獻檢索,所有化合物均首次從該植物中檢出。納智研究了疏花毛萼香茶菜的揮發(fā)油成分、姚煜研究了線紋香茶菜揮發(fā)油化學成分、高幼衡研究了顯脈香茶菜葉揮發(fā)油成分、趙玉蘭研究了藍萼香茶菜的揮發(fā)油化學成分,但是與我們研究的尾葉香茶菜的揮發(fā)油化學成分有很大的區(qū)別。的加熱蒸餾過程中易與水蒸氣、揮發(fā)油一起被蒸餾出,造成提取的揮發(fā)油中含有大量的泡沫,油水易形成乳濁液,難于分層;并且加熱時間過長可能引起其發(fā)生分解與轉化,影響其功效。為了盡量保證揮發(fā)油有效成分的完整性,運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提取揮發(fā)油可能解決上述問題,綜上所述可知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比傳統(tǒng)的水蒸氣蒸餾法有省時、能耗低、收率高、純度高等優(yōu)點,值得推廣應用。

      [1]嚴仲鎧,李萬林.中國長白山藥用植物彩色圖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367.

      [2]王迪等,尾葉香茶菜的生藥學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1998,6(5):30-31.

      [3]龐勁松,于倩,劉寶.尾葉香茶菜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7(4):94-97.

      [4]孫漢董,許云龍,姜北.香茶菜屬植物二萜化合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14.

      [5]吳桂凡.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3,21(6):1012-1013.

      [6]張崇禧,王雪.長白山地區(qū)尾葉香茶菜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成藥,2008,30(1):120-104.

      [7]桂明玉,李緒文,徐吉慶,等.HPLC法測定尾葉香茶菜中二萜類成分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06,26(4):483-485.

      [8]謝瑩,杭太俊,張正行,等.4種姜黃屬藥材揮發(fā)油中莪術醇含量比較[J].中草藥,2001,32(7):600.

      猜你喜歡
      尾葉香茶揮發(fā)油
      隴南茴香籽中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測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22
      廣西甘蔗尾葉飼料化開發(fā)利用存在的問題及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建議
      中國飼料(2021年13期)2021-12-05 11:08:31
      微生物發(fā)酵甘蔗尾葉及其混合菜粕后營養(yǎng)價值的影響
      基于NLRP3/Caspase-1信號通路研究三葉香茶菜抗小鼠CCL4急性肝損傷機制
      月兔香茶凝紫砂——談談“玉兔壺”的工藝之美與象征意義
      甘蔗尾葉青貯及其飼喂價值的研究現(xiàn)狀
      武宣縣尾葉桉種植現(xiàn)狀及發(fā)展策略
      牛扁揮發(fā)油的提取
      把自己煮成一壺香茶
      解放軍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4
      艾葉揮發(fā)油對HBV的抑制作用
      平罗县| 嘉祥县| 瑞昌市| 建阳市| 乌拉特前旗| 台安县| 沙湾县| 石棉县| 汉中市| 泰宁县| 贵州省| 彰化市| 同仁县| 和田县| 丰镇市| 文水县| 响水县| 四平市| 浙江省| 宝丰县| 诏安县| 凌源市| 句容市| 北碚区| 米林县| 清水河县| 石柱| 墨竹工卡县| 宿州市| 洛隆县| 玉溪市| 鄂温| 安仁县| 灵寿县| 莱西市| 仁怀市| 日土县| 同心县| 虞城县| 南宁市|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