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萍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浙江杭州 310012)*
高校女生密集型院系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呂芳萍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浙江杭州 31001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男女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的比例日漸與自然比例相當,在高等教育領域,女生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目前對高校女生這一特殊群體,尤其是對女生密集型學院或系科如何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還缺乏深入有效的研究。在高校女生密集的院系,實施性別差異化的個性教育,既關系到教育領域的性別平等,也關系到女生的成長與社會文明的進步。
高等教育;性別意識;女性教育
女性人力資源開發(fā)日益成為各國關注的重要課題。肇始于上世紀初的女童教育思潮,成為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推力。目前,男女接受各級各類教育的比例日漸與自然比例相當,在高等教育領域,女生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表 1 2006-2008年全國高等教育女生比例①
2008年,浙江省83萬名全日制普通本??圃谛I?女生比例已占 51.8%;在 77所普通高校中,女生比例在 50%以上的高校有 48所,其中比例最高的一所高校在校女生比例占 90.8%。②
與這一顯著的變化相比,對高校女生這一特殊群體,尤其是對女生密集型學院或系科如何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還缺乏深入有效的研究。從宏觀上看,男女平等就是男女享受平等的入學機會和受教育權利;從微觀上看,男女平等應該是按照性別的差異,實施積極的差異教育和管理。差異的才是平等的,在女生密集型院系,這樣的差異性需求更迫切、更現(xiàn)實。但是,在當前解決了宏觀意義上的男女平等后,這些微觀層面的“平等訴求”卻被忽視了,這其實是隱含的、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新的不平等現(xiàn)象。
本研究選取浙江省內 9所高校的在校女大學生作為調查樣本,其中女生比例占 50%以上的高校 5所,比例最高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女生占 69.9%;女生比例在 50%以下的高校 4所,比例最低的水利專業(yè)女生占 10%。共發(fā)放問卷 1 000份,回收有效問卷 905份。數據分兩組,一組是文科類院校中外語、中文、學前教育等“基本是女生”的院系,一組是理工科類院校中電子、水利等“基本是男生”的院系。根據對調查結論的分析和女生密集度不同的高校之間的對比,我們就女生密集型院系女生的一些思想和心理特點得出了以下結論(下文中非特別注明皆指女生密集型院系的數據)。
1.女生認知能力與成才欲望很高。一直以來,傳統(tǒng)文化賦予女性的重要特質是外貌漂亮、性格溫柔,而不自覺地將女生與能力、成就對立起來。但對現(xiàn)代女大學生而言,她們的進取心、認知力、成功欲同樣很高。這一點是不同院系女生的共同表現(xiàn)。調查顯示,平均有 82.24%的女生期待著別人的認同,62.64%的女生認為大學期間一定要具備“掌握本專業(yè)知識、學會一項特長、獲得獎學金、考研”等其中的一項;分別有 35.87%、38.27%的女生愿意學習“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開闊視野”的課程。在與同學的橫向比較中,有47.98%的女生表示最在乎“能力”方面不如其他同學,有 37.86%的女生表示最在乎“學習”方面不如其他同學。另外有 74.36%的女生“愿意參與班集體管理”。這些都表明女生在主觀上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成才欲望。事實上,女生群體在客觀上的認知表現(xiàn)也往往優(yōu)于男生。以浙江省為例, 2008-2009年,全省高校省級優(yōu)秀畢業(yè)生中女生比例分別為73.16%、73.08%,而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中女生比例也分別為 77%、73%。
2.女生存在普遍的自我焦慮。焦慮主要來自于現(xiàn)實的學習和未來的就業(yè),更深一步說應該來自于社會壓力而產生的自我焦慮。調查顯示,在女生密集的院系,有 38.44%的女生表示“學習壓力”成為在校期間最大的煩惱,有 33.82%的女生認為“就業(yè)壓力”是在校期間煩惱的根源?;趯蜆I(yè)及自我定位的焦慮,只有 29.48%的女生表示人生目標是“明確”的,而 22.83%的女生表示人生目標是“迷茫”的,39.31%的女生表示“走一步算一步”;而在非女生密集的院系,表示人生目標明確的學生占 34.43%。另據調查顯示,女生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意識,有 59.25%的女生表示同學之間“競爭激烈”,其中有 19.36%的女生認為決定同學競爭的主要因素是“同性密集”。這種競爭,其實是社會競爭在校園的反映,同時女性密集也在客觀上加重了女生的焦慮。
3.女生的心理更隱晦復雜。87.57%的女生表示人際關系的好壞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有67.63%的學生遇到煩惱時會找朋友溝通。這說明女生群體對于人際交往的意愿很強烈。但是,因為同性密集,許多女生仍存在一些隱秘的心理,并影響到了彼此的交流與相處。在論及同學關系時,只有 41.04%的學生認為關系“非常和諧”,有50%的同學認為關系“一般”,有 2.6%的女生與同學“溝通困難”,還有 6.36%的女生表示與同學之間“面和心不和”。在宿舍里,只有49.71%的女生表示與室友“非常和諧”,而這一比例在女生非密集型院系高達 72.64%。在對自我的評價中,有 14.16%的女生表示很在意“衣著、外貌、男朋友”,而在女生占少數的院系,對此的選擇比例只有 6.3%。當感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其他同學時,有 19.65%的女生會“感到痛苦”,甚至有3.18%的女生會“詛咒對方”。許多女生不是排斥而是喜歡有異性學生同校學習,有46.24%的女生承認異性同學的存在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而在女生占少數的院系,對此的選擇只有39.23%。在業(yè)余時間如宿舍臥談時,有 19.36%的女生談論“異性”,而這一比例在女生占少數的院系為 10.11%。這些調查結果,有些偏離了我們的常規(guī)認識,說明對于女生這一特殊群體,尤其是對于女生密集的院系,我們還缺少深入的研究。
4.女生對學校教育供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無論是學生構成還是教育資源,甚至學校管理方式,女生密集型院系的學生都有不同于女生占少數院系學生的要求。有 71.97%的女生認為,大學里男女學生比例相當最為合理。對于教師的性別與年齡,女生的偏好沒有明顯差別,但女生密集型院系對“中老年女教師”的喜歡比例比非女生密集院系高出一倍,這可能是因為部分中老年女教師已在學術和行政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從而成為女生學習的榜樣。對于學校提供的課外活動,女生的選擇依次為文化娛樂(38.70%)、野外活動(33.47%)、體育活動 (12.55%)、學習競賽(9.41%),這說明女生還是比較傾向于平和、寬松的活動。對于學校的管理,女生意見最大的依次為缺少與外界的交流(27.50%)、學?;顒硬环蠈W生 特 點 (18.24%)、班 主 任 管 得 太 少(18.09%)、思想工作不夠深入細致 (17.64%)等等。因此,52.87%的女生希望學校有寬松、活潑、自由的氛圍,有 36.35%的女生希望學?!案娱_放、加強對外交流”。
雖然目前高等教育的教育結構和專業(yè)體系日益完善,但是,對于女生密集型院系而言,如果從更有利于女生成長成才這一要求出發(fā),仍存在著許多盲區(qū)和欠缺。我們的高等教育供給沒有主動地、有意識地考慮女生密集型院系的特點和女生群體的需求。
1.教育內容過分偏向男性化。一直來,高等教育領域的討論很少涉及高等教育對象的性別區(qū)分。事實上,對教育性別的忽視并不是教育理論的缺陷,而是自古以來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使然?,F(xiàn)實中,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形態(tài)已存在多年,高等教育一開始也是為男性的成長成才服務的,男子可以上大學,女子只能上女子學院。在這樣的歷史土壤中,教育似乎一開始就是針對男性的,高等教育的理論和歷史大多來自男性的經驗,高等教育的課程、教材、內容也大多基于男性的需求而設置的。大部分高校表面上進行的是男女平等的無差別教育,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上,都男女學生“一視同仁”,因此女生不得不與男生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yè)學習同樣的課程,使用同樣的教材、接受同樣的教學、受到同樣的熏陶,沒有人關注學生的性別差異和不同需求。這樣的“平等”,實際上掩蓋了女生的特殊需求,造成了一種新的“不平等”。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行動綱領》第 74條指出:“課程和教材仍帶有很大程度的性別偏見,很少照顧到女孩和婦女的具體需要?!薄案骷壗逃ぷ髡邔π詣e問題缺乏認識,強化了歧視性傾向,從而加強了現(xiàn)行的男女兩性不平等,損害了女孩的自尊?!雹坂嵭氯卦凇缎詣e與教育》中也指出:“高校中課程設置、專業(yè)設置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性別歧視又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女性在學業(yè)、事業(yè)等方面的發(fā)展?!盵1]140比如,有些理科的教材內容遠離女性的生活經驗,使她們學習和接受起來相對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女生在這方面的學習自信,有的甚至自動退出了在這一領域的發(fā)展追求。
2.學校教育資源的分配和獲得不利于女生。受歷史傳統(tǒng)影響,高等學校的教育資源總是朝著有利于男生的傾向設置。在教師配置方面,雖然目前高校教師性別比例日趨均衡,但男性主導高等教育管理的局面仍然存在,如浙江高校中女教職工比例為 44.4%,而高校中層干部中女性只占21.47%,校級領導中女性干部只占 10.3%,管理層級越高女性比例越低。從總體上說,男性仍控制著高等學校的行政資源和學術資源。女性教師在高校中的數量和地位必然會對女生性別意識的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在硬件設施方面,從學生宿舍到娛樂設施,往往以考慮男生的需求為主,適合女生運動的體育設施、娛樂場所相對較少,學校花大量投資修建的運動場館,男生對其的占有和利用率遠遠高于女生,女生很難得到與男生同樣或者同量的教育資源利用機會。許多高校都可見到這樣一道風景線:圖書館看書的大都是女生,在球場上打球的大都是男生。女生對于體育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男性活動的興趣和需要被無形中忽視或壓抑了。
3.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過于劃一。目前,高校的學生管理模式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雖然多有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的著眼點大多在于方法、手段、載體、形式等方面,很少考慮性別方面的獨特需求。總體上而言,學生管理和教育仍延續(xù)傳統(tǒng)的男女劃一、以男為主的模式,在學生鍛煉、娛樂、休息、飲食乃至宿舍衛(wèi)生、安全管理等日常生活方面,較少考慮女生的性別需求。在實踐教育環(huán)節(jié),包括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是男生負責策劃、決策,女生負責配合、后勤,女性的能力和優(yōu)勢沒能被完全地開發(fā)、培養(yǎng)和運用。在學生社團與學生自治組織中,女生參與尤其是領導的機會較少,有些學校還缺少代表女生權益、反映女生要求的學生組織。針對女生更為隱秘的心理狀態(tài)和更容易產生的心理困擾,大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心理輔導機制和手段。這一整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在無形之中宣揚和傳播著男性價值形態(tài)和標準,壓制了女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我們調查女生密集型院系女生的認知和情感傾向,研究高等教育中的性別差異和不平等現(xiàn)象,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減少甚至消除基于性別的不平等,為女生群體創(chuàng)造更好的發(fā)展空間。對于女生密集型院系而言,應該以更為靈活開放的思路,采取更為務實有效的措施,為女生的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和充分就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
1.教育理念上,確立以性別公平為核心的差別教育理念。教育公平既指向全體學生,即要求保障女生與男生一樣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也指向個體,即要求教育承認兩性的差異,在實施差異教育中保證女生與男生一樣獲得充分地發(fā)展。也就是要求教育者確立性別意識,從性別差異的角度,去認識女生的學習規(guī)律,并對其進行因“性”施教,使女大學生在揚長補短中獲得成長?!叭绾卧诮逃袑崿F(xiàn)社會公平的原則,為男女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展和成才的良好條件,是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和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課題之一。”[1]334同時,這更應該成為高校女生密集型院系的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
當然這種在教育上強調男女性別差異并非是強化對女生的歧視。認識女生在學習中的差異、為女生提供不同的性別差異化教育,恰恰是承認性別差異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內容。建國以來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校教育,從教育管理部門到學校領導、教師幾乎都沒有注意到教育中的性別差異問題,普遍缺乏性別意識和進行性別意識教育的自覺性,沒有從性別角度分析和認識男女學生學業(yè)成績差異的主客觀原因,更沒有針對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提高女性主體意識。[2]高校必須重視對領導、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性別意識教育:一要增強高校領導的性別意識,把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男女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校園環(huán)境。二要增強高校教師的性別意識,使他們自覺地剔除教育教學中的性別歧視內容,自覺地寓性別教育于日常教學之中。三要增強高校管理層的性別意識,使他們在招生、專業(yè)設置、課程設置、教學管理、擇業(yè)指導等管理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造有利于女生與男生共同成長的校園環(huán)境。在教師繼續(xù)教育中,必須把性別公平意識納入繼續(xù)教育范疇,使對性別公平的追求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內容。
2.教學內容上,增設適合女性就業(yè)和發(fā)展的課程。女性接受教育的目標指向,在于發(fā)展和就業(yè)。而女性的發(fā)展與就業(yè),有著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大學教育應該針對女生密集的特點,增設女性教育的課程內容。而課程和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載體。“從根本上講,應該用男女平等的觀念審視、清理、批判以往所有的知識領域,建構男女平等的知識體系,改造學術和教育中忽視性別的傳統(tǒng)?!盵3]因此,在保證女性受教育權利和機會平等的同時,必須將適合女性發(fā)展和就業(yè)的教育內容納入課程和教材建設之中,著眼于全面提高女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職業(yè)素質,逐步建構系統(tǒng)化的女性課程。比如,在女生密集的院系,可開設一些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女大學生成才學、職業(yè)女性形象設計與現(xiàn)代禮儀、女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輔導、女性衛(wèi)生與保健等適合女生的選修課或講座課。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研究機構在編制高等教育課程目錄和編訂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女性群體的成長成才需要,加快性別課程建設的進程,并考慮在女生密集的院系里將其納入必修課程范疇。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有意識的教育和有傾向性的教學,積極喚醒女生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性別意識,使她們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權利、權益、需求及責任,正確認識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確立實現(xiàn)自身全面發(fā)展的自信。
3.教學方式上,尋求合乎女生群體要求的模式。教師首先要承認男女學生的差異,但認識差異不等于存有偏見。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刻意強調女性的性別角色,人為地給她們打上“女性是男性的附屬”、“這一學科不適合女生學習”等傳統(tǒng)的烙印,而應通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宣揚性別公平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承認兩性的差異,并在女生密集的院系中采取更為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比如,對某些學科,采取分班教學的方式更有利于女生學習,因為男女混合教學容易使女生在這些學科的共同學習中表現(xiàn)出不自信。
教學方式來自于教學期待,而教學期待來源于教學評價。在女生密集型院系,教師和管理者對學生的評價也需要確立性別平等意識。如果高校領導或教師潛意識里還有“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tǒng)思想,他們對女生的評價往往會折射出性別偏見,而這一偏見就會衍生出不利于女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必然也會產生出不利于女生的人才培養(yǎng)結果。因此,要重建女生密集型院系的學生評價體系,使女生在這里也能找回自信,并獲得個人的發(fā)展。
4.教育資源上,構建適應女生群體的校園文化。課程之外的各類教育資源是隱性的課程,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必須重視教育資源在女生密集型院系的特殊配置,為女生提供享用學校教育資源的條件和獲得發(fā)展的機會。第一,在人事方面,雖然調查顯示女生最喜歡“年輕的男教師”,但著眼于彌補女性教育資源的不足,應在女生密集型院系中增加女性領導者,使女性在女生教育中發(fā)揮更多的決策作用,逐步改變“男性領導女性”的傳統(tǒng)思維。同時,在重要的學科領域和重要的課程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女教師擔任講授任務,以提高女生的性別自信。第二,在校園文體設施方面,要考慮女生群體的實際需要,增設一些適合女性的文娛設施和活動課程。在宣傳文化活動中,要有意識地宣揚女性的榜樣,宣傳女性的奮斗經驗和成功典范。第三,在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和比賽中,要充分考慮男女學生的參加比例及獲獎比例,其中對于女生密集型院系還要予以傾斜或計劃單列。第四,在校舍安排、各種教育教學設備的設置及開放等方面,都要兼顧女生群體的使用需求。第五,女生密集型院系要積極拓展外部教育資源,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開展與其他院系的交流,擴大女生群體的文化視野與人際交往。
5.思想教育上,加強以心理疏導為重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女生密集的群體,女生的情感更為細膩、心理更為隱秘。這些群體性特點,決定了女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強調灌輸,而要通過疏導、啟發(fā)等方式影響其思想和情感。心理和諧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和諧。女生密集型院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女生的心理需要、心理感受,尊重她們的心理秘密,并通過心理疏導,以促進者、輔助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女生實現(xiàn)心理互動,從而不斷提升女生群體的心理品質,使女生的自我評價更為積極,人格發(fā)展更為完整。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建設,配備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和機構,加強教育者的心理輔導技能培訓。還需要在女生密集的班級設置“心理委員”,專司了解、掌握、反映女生心理問題之職,以利于校方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及時調適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自覺地走近女生、親近女生,關注女生的內心感受和心理體驗,在與女生的互動中,舒解女生的心理困擾與負荷,引導女生開闊心胸、健全人格、健康成長。
注釋:
①參見教育部發(fā)展規(guī)劃司編:《2006年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簡況》,2007年 2月;《2007年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簡況》,2008年 3月;《2008年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簡況》,2009年 5月。②浙江省教育廳編:《浙江省2008年教育事業(yè)簡況》,2009年2月。③《聯(lián)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行動綱領》,1995年 9月 15日在北京通過。
[1]鄭新蓉.性別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張明蕓.中國女性教育的特點及其跨世紀發(fā)展趨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79-84.
[3]楊毅竹.在學校中進行性別意識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徑[EB/OL].[2009-12-01].http://www.zhjtjyw.com/group.asp? gid=38&pid=14270.
(責任編輯 吳月芽)
On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Management of Female Student-intensive Depart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LüFang-ping
(Hangzhou College of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Zhejiang Nor mal 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
W 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men and women have got almost naturally equal proportion of rights and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of all levels.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there are rising proportions of female students year by year.However,there lack in-depth researches of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is special group,especially in female student-intensive depart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In female student-intensive departments,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der-oriented individual education concerns not only gender equality in the educational field,but also the growth of female students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higher education;gender consciousness;female education
G40-058
A
1001-5035(2010)04-0112-05
2010-02-10
呂芳萍(1972-),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副研究員。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 2009年度(高校)研究課題“女生密集型院系學生管理的特點及對策”(SC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