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艷
《美國自然人文地理》教學的實證研究
——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內容依托教學的影響及問題探索
趙秀艷
通過課堂觀察和半結構化訪談采集的相關數據,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考察依托式外語教學在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中實施時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以及存在的問題。研究發(fā)現,實施內容依托式教學教授“美國自然人文地理”,一方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改變了學生錯誤的英語學習觀,另一方面也存在著認識態(tài)度、課堂活動、評估手段等一系列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內容依托教學;英語專業(yè);美國自然人文地理
隨著近幾十年高校大學外語教育的迅猛發(fā)展,高校英語專業(yè)面臨著空前的競爭和挑戰(zhàn)。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英語專業(yè)教育主要開設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課程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語言技能。近幾年,語言學家和語言教育工作者在不斷的探求中逐漸確立了語言教學與內容教學融合在一起的依托內容教授語言的方法,簡稱“內容依托教學”,英語稱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
本研究基于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美國自然人文地理》內容依托教學實踐的個案,采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在我國現有條件下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實施依托“美國自然人文地理”進行語言教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內容依托教學”(以下簡稱CBI)是指把教學的重點從學習語言本身轉移到通過學習學科知識來學習語言[1][3]。CBI具有以學科知識為核心、使用真實的語言材料、學習新信息、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不同學生群體的需要等四個主要特征[2],它圍繞學生需要獲得的內容或信息組織教學,以達到內容教學和語言教學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4]。目前,CBI主要有主題依托模式、專業(yè)內容依托模式、輔助式語言教學模式等模式或變體[4]。為了使內容依托教學更直接、有效地運用于實踐,Stoller等提出了“6-T”方法[5],分別代表主題(themes)、課文(texts)、話題(topics)、線索(threads)、任務(tasks)、過渡(transitions),對指導內容依托教學的教材建設和實際教學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前,中國的內容依托教學還處于理論介紹和摸索階段,但已涌現不少與之相關的論文。其中,常俊躍對在高校英語專業(yè)用英語開設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的影響進行了系統(tǒng)的定性分析[6];袁平華和俞理明探討CBI在我國大學非英語專業(yè)教學環(huán)境中的教學效果,著重考查了CBI對大學英語學習者學習動機和學習成績的影響[7];??≤S和董海楠關注了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CBI的教學問題[8];常俊躍和劉莉探究了CBI的模式及其對大學雙語教學的啟示[9]。夏洋和常俊躍分析了CBI的可行性和教學效果[10];??≤S和高璐璐研究了“主題式”CBI對學生聽、說、都、寫語言技能的影響[11]。??≤S和劉曉蕖等分析了CBI對英語專業(y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影響[12]。由此來看,針對高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具體實施內容依托教學的課程,系統(tǒng)分析其對學生知識面和英語學習觀念等的影響以及具體教學問題的為數不多。
《美國自然人文地理》課程每周2學時,一共14周。采用自編教材,教材內容既考慮美國自然、人文地理的知識體系,又注重學生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的逐步提高。課上,教師基本用英語授課,利用多媒體設備、PPT、視頻與音頻資料等介紹美國自然與人文的基本概念、知識、趣聞趣事,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進行問題驅動,讓同學做陳述、討論等。課下,教師針對課堂講授內容,要求同學自主閱讀相關材料,消化吸收并進行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和見解或進行相關寫作;期末采用閉卷形式,既考查學生對美國自然人文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考查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情況。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在通過《美國自然人文地理》課程的教學情況,考察CBI在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實施的情況,主要探討兩方面問題:(1)CBI教學對學生主要產生了哪些影響?(2)CBI教學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二)實驗設計
研究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前測,對實驗班進行了中測,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抽樣進行了后測;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模式,通過課堂觀察和半結構化訪談采集有關數據,通過三角印證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數據分析中運用了Excel計算機統(tǒng)計軟件。
(三)實驗對象
改革實驗在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2007級進行,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生主要來源于遼寧省,部分來源于其他省份;學生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生源質量與英語基礎相對均衡。
(四)數據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在實驗前(2007年9月)、中(2007年11月)、后(2008年1月)分別進行了測試。測試試題經過項目組成員再三斟酌,測試效度較高、難度相當,其重點在于考查學生對于美國地理、人文知識以及與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實驗中,研究人員撰寫觀察日記11篇,選取中測成績在60分以下、60~79分、80~100分不同程度的學生12名進行訪談,并對所有材料進行整理分析。
(一)“美國自然人文地理”教學對學生的影響1.對學生《美國自然人文地理》知識面的影響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前測(美國文史地)平均成績對比
表2 實驗班中測與后測(美國自然人文地理)平均成績對比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抽樣后測(美國自然人文地理)各項平均成績對比
表1顯示,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美國人文知識面相當;表2顯示,實驗班學生在中測中取得了中等的成績,在后測中成績達到了良好成績;每個班級的后測成績都比中測成績高出10分左右。表3顯示,實驗后,實驗班的各項成績遠遠高于對照班中的抽樣學生。這說明《美國自然人文地理》教學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并隨著教學深入而不斷提高。
2.對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影響
調查發(fā)現,絕大部分學生對課程內容感興趣,樂于自主地閱讀相關材料、學習詞匯,并在日常學習中關注相關的知識。CBI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多樣的教學方法,如任務型教學法、交際法,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任務及活動的積極性。教學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或合作的能力,展示了學生設計、構思、組織安排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Α>拖馛同學說:“我愿意為了把Presentation做的好而去查閱更多的英文資料?!庇纱丝梢姡懊绹匀蝗宋牡乩怼碧岣吡藢嶒灠鄬W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3.對學生英語學習觀念的影響
王守元指出:“學生對如何學外語有先入之見,即‘小理論’;這些‘小理論’五花八門,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糊涂認識或錯誤觀念……要想有效的開展外語教學必須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學習觀念?!保?3]本研究中的實驗班也不乏具有“小理論”的學生,他們“一開始花大量的時間查單詞,但是還是不明白內容,不會說也不會寫”。他們認為“自己口語很差,不好意思開口表達”,而對于簡單的內容又“懶得說”,他們的依賴心理很強,總“希望老師把重點內容畫出來”。
《美國自然人文地理》教學中,教師按照CBI的理念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學生逐漸接受了教師提出的“詞匯和語法只是語言知識,并非語言使用技能,而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使用技能進行有效交流”,“如果過分的注重保護 ‘自我’,肯定會阻礙外語學習的進步”以及“成功者往往認為學習的成敗關鍵在于自己”等正確的英語學習觀。
(二)“美國自然人文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于課程的認識和態(tài)度的問題
大部分學生認識到了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了解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的必要性,但仍有個別學生只將考試作為學習的主要目標,他們認為《美國自然人文地理》課程與英語專業(yè)四、八級考試相關甚少;有的認為“沒必要單獨開設,課程趣味性不足,沒有必要學得很細”。對于這樣的學生,學習《美國自然人文地理》無疑是一種負擔,而此課程的學習又擠占了傳統(tǒng)英語課(基礎英語)的時間,不免使他們產生焦慮、厭學的心理。這就要求要引導學生不以考試為“指揮棒”,引導學生擴大知識面,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培養(yǎng)自己應對挑戰(zhàn)、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材與教學內容的問題
雖然大部分學生都對實驗中使用的教材和教師提供的視聽資料表示滿意,但仍有一部分學生認為,過多的地理名詞、內容,比較復雜的語言給他們帶來了困難和壓力。其原因在于教材用英文涵蓋了大量的美國自然人文學科知識,給剛升入大學的新生帶來了挑戰(zhàn);某些課文及補充材料知識性強、趣聞性弱,不能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教材中語言和知識的平衡點不易把握[14]。這就要求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時要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盡量補充難度適宜、趣聞性強的材料。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授課時重點突出、條理清晰,要注重啟發(fā)學生自學、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3.課堂教學活動的問題
本次實驗安排周課時較少,授課教師發(fā)現,由于課堂內容多,部分內容不能充分展開,也不能有效地開展相關活動,很容易導致一言堂。盡管教師試圖采用多樣的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利用相關話題、資料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但基礎階段仍缺乏適合學生水平并真正具有交際性、實踐性的課堂活動,學生普遍反映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得不明顯。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在于:學生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語言的運用不夠重視,自身缺乏口語練習,有的學生比較內向等。這就要求授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有限課堂時間,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設計與課程密切相關的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豐富課堂教學。
4.評估問題
實驗中,學生所取得的考試成績良好,但是評估方式仍不盡如人意。盡管評估方式包括提問、PPT展示,但最終的考試還是采用了筆試;考試雖然涵蓋了語言詞匯知識和地理知識的內容,對讀和寫進行了關注,但筆試缺乏對聽、說以及交際能力的考查。這樣的評估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語言技能的水平和提高程度。除此之外,書面考核的內容也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提高,與自然人文相關的試題尤其是問答題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某些學生學習外語所固有的錯誤觀念使情況更加嚴重。研究人員正在考慮使用小測試來減少期中、期末兩次大考的壓力,并將問答習作留作學期論文進行等。
CBI立足于學科內容知識,將語言學習融入學科知識的學習中,符合自然語言的習得規(guī)律[7]。在高校英語專業(yè)的教學環(huán)境中實施CBI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并使學生成為自覺的語言學習者和應用者。但CBI教學還存在著一些重要問題有待解決,這涉及到學生對CBI的認識、教材內容、教學活動、評估方式等。教學中,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從而發(fā)揮CBI的優(yōu)勢,提高CBI的效果。
[1]Brinton,D.,Snow M.&Wesche,M.Content-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M].New York:Newburry House,1989.
[2]Leaver,B.&Stryker S.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for Foreign LanguageClassrooms[J].ForeignLanguageAnnals,1989,(22/3).
[3]Met.Learning Language through Content:Learning Content through Language[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1,(4).
[4]Richards,J.C.&T.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Stoller,F.L.&Grabe,W.(1997).A Six-T’s approach to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NY:Longman,1997.
[6]??≤S.《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實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語開設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的影響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9).
[7]袁平華,俞理明.以內容為依托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1).
[8]常俊躍,董海楠等.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內容依托教學問題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5).
[9]??≤S,劉莉.“內容依托”教學模式及對大學雙語教學的啟示[J].江蘇高教,2009(1).
[10]夏洋,??≤S.英語專業(yè)初始階段“美國歷史文化”課程教學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2).
[11]??≤S,高璐璐.英語專業(yè)初始階段系統(tǒng)開設“主題式”內容依托課程對學生英語語言發(fā)展的影響[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9(1).
[12]??≤S,劉曉蕖,鄧耀臣.內容依托式教學改革對英語專業(y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分析[J].中國外語,2009(3).
[13]王守元.海外語言學習觀念研究綜述[J].外語界,1999.
[14]馮雅.內容教學法在外語教學中的模式和方法述評[J].現代語文,2007(4).
G642.421
A
1673-1999(2010)08-0168-03
趙秀艷(1979-),女,碩士,大連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116044)英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美國文學、英語教學?;痦椖浚?007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內容依托式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編號:07BYY029)的部分成果。
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