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旭輝
古傳張家少林六合門拳術探究
文/葛旭輝
張家少林六合門拳術是河南省鄭州市柴郭村張家家傳拳術,創(chuàng)始人張甲寅(1796—1860),于清代嘉慶年間在會友中巧遇嵩山少林寺內白衣殿武僧湛勤(人稱“神手張勤”,鄭州十八里河小劉人),與之切磋比武落敗,遂請湛勤到家中拜為師父,后將湛勤所傳少林寺六合拳與家傳武術糅合,創(chuàng)出了自成一家的張家少林六合門拳術,成為一支獨立的武術流派,并在張家世代相傳中完整地保存下來。
張家少林六合門拳術傳承至今近二百年,一直作為張家家傳武術秘不外傳,所以一直保持著古代傳統(tǒng)拳法的風格和特色,在中國傳統(tǒng)拳大量失傳、殘缺的今天是極為珍貴的。
原“少林寺陸合手”(少林寺六合拳),即兩人對打拳,是嵩山少林寺歷代武僧教頭培養(yǎng)眾僧練習實戰(zhàn)打法的傳統(tǒng)對打形式,演練起來十分緊湊、精練,正如少林寺第二十八世大和尚、著名武僧貞緒法師在遺著拳譜中所寫:“少林拳法六合妙,絕在攻防使雙招,一招防敵二招攻,招招緊連似虎追,擊上虛勢顯下招,破下虛勢現(xiàn)上梢,聲東擊西乘虛取,百戰(zhàn)百勝方知妙?!睆埣伊祥T拳術在原有基礎上做了改進,最為明顯的就是張家六合門拳術的拳與掌的握法與現(xiàn)在的少林拳的握法是不一樣的。人不認拳認,人不親拳親,是否一家人,一看握拳便知。此拳傳人不多,是因為歷代宗師不輕易傳人,收徒也非常嚴格,徒弟要經過反復考驗才能拜師學藝,師傅授藝也必須是言傳身教、口傳心授,因此留下來的文字圖片資料相當有限。
所謂六合者,分為內外三合。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講究明三節(jié)、齊四梢、閉五行、六合合,要求心到意到,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心、意、氣渾然一體。
張家少林六合門拳術包括:1.拳術,六合小洪錘(六路)、六合門青龍出海、六合門五虎拳(六路)、六合門陸合手(六路)、六合門七十二仙人反背。2.刀術,六合單刀、六合雙刀(六路)、六合春秋大刀(六路)。3.棍術,眉齊棍對打(六路)。4.槍術,傳槍過锏對打、十三名槍、二十四淺名槍等。
張家少林六合拳特點樸實無華,剛健有力,步法靈活,來去神速,擰腰探膀,扁遠擊長。1.特點。拳打一條線,根據(jù)實戰(zhàn)需要在一條線上起、落、進、退、反、側、收、縱、墊、還;側身應敵,以目注目,對中心,看三條線,用余光掛住其他部分。面部要保持自然,技擊不露形,露形不為能。2.手法、足法。手起撩陰,足打膝分,膝起望懷,肘發(fā)護心。手之出入不離口,足之進退緊隨手,足隨手起,手隨足落。手到足不到,打人不為妙;手到步不移,定然打去遲。拳要擊人,步要過人,拳不空發(fā),手不空回(出手打,回手抓),手則滾出、滾入。一崩手,二截手,五虎鉆塔碰心頭,來勢兇猛卸半步,轉身腳下把他偷。3.身法。打法定要先上身,腳手齊到才為真,身隨步走,步隨身換,隨走隨變。拳打妙術在移閃,動靜呼吸六合連,虛實變化動中觀,見景生情在自然。
張家少林六合門拳術內容豐富、內外兼修、實戰(zhàn)性強,且張家六合門拳術師承明晰、傳承有序,只是傳人不多,因此亟待扶持發(fā)展、培養(yǎng)新人?,F(xiàn)在張家少林六合門拳術傳人正在努力挖掘整理資料,把中華武術中的這一瑰寶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