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桂鳳
(東北財經(jīng)大學體育部,遼寧大連 116025)
在選課新機制下高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惑和發(fā)展的趨勢
畢桂鳳
(東北財經(jīng)大學體育部,遼寧大連 116025)
在20世紀90年代,田徑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必修課。然而伴隨高校體育教育改革,選項課全面鋪開,高校田徑教學瀕臨萎縮。通過對部分高校體育師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專家座談,就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選課機制;田徑教學;困惑與發(fā)展
遼寧省、北京市共20所普通高等學校,時間為2009年5月-2009年12月。
問卷調(diào)查法:對遼寧12所高校學生發(fā)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667分,回收率97.25%,對北京8所高校學生發(fā)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698份,回收率87.25%。
訪談法:采用電話和走訪對20所高校和40名體育教師(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講師10人、助教10人)進行訪談。
通過問卷與訪談了解高校開設田徑選項課和田徑教學現(xiàn)狀。遼寧省普通高校開設田徑課的學校只有1所,占5%,并且是一學期教學計劃。不開設田徑課的學校有12所,占60%,設有田徑課但選課人數(shù)不足開課人數(shù)有3所,占15%。實際不開田徑課有16所,占80%。
40位體育教師只有6人贊同開設田徑課,占15%。而34位體育教師贊同取消田徑課,占85%。1865名學生中,不喜歡選田徑課的學生有1174人,占71.4%,其主要原因:一是教學過程單調(diào)、枯燥,二是考試方式定量化、標準高,三是怕苦怕累,四是健身鍛煉價值不大。只有105人喜歡選田徑課,且多數(shù)為男學生。有586人認為應當取消田徑課,占31.42%。
從調(diào)查與訪談結果可以看出,高校田徑教學比重日漸縮小,處于十分困難境地,無論從教師教學角度還是從學生學習角度,把田徑貫穿于其他運動項目之中,取消田徑課教學已成事實。
3.2.1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滯后
目前體育工作者只是看到傳統(tǒng)田徑課中存在的問題,田徑教學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仍停留在改革前,學習多采用“注入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始終滯后于學生的需求,沒有啟發(fā)學生求知欲望,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應變性。對如何改進田徑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手段的研究較少,在教學中缺乏針對性的教研活動。
3.2.2 考試標準高,方法單一
在與專家及體育工作者訪談中發(fā)現(xiàn),田徑項目中對學生運動能力的評定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實踐達標的標準是以時間和高度及遠度來決定的。對有的學生來講再認真學,認真練也無法達到及格。而對少數(shù)學生來講不用多學,不用多練也能得到高分。在與學生交談中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對田徑課考試感到畏懼。正是因為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自身能力提高狀況的考察,致使學生不得不選擇其他運動項目。
3.2.3 教學內(nèi)容缺乏趣味性
當前高校田徑教學內(nèi)容仍沒有擺脫傳統(tǒng)式田徑教學中過于追求競技運動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只重視跑、跳、投等技術動作的教學。并且練習內(nèi)容單調(diào),運動量、強度較大。忽視學生基本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與學生交談中發(fā)現(xiàn)不喜歡選田徑課的學生認為田徑運動枯燥,難度太大、技評與達標動作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nèi)容簡單重復,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學生的個性特征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與那些高雅、輕松、有趣的項目相比,缺乏健身的趣味性,久而久之使學生對田徑課產(chǎn)生厭倦和恐懼。
3.2.4 健身價值宣傳力度不夠
跑、跳是人的本能。人們從小學開始接受田徑課學習,但對田徑運動的鍛煉價值知道得卻很少,甚至一點都不了解。在座談中發(fā)現(xiàn),我們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只注重技能、技術教學,很少向學生講解田徑某項運動鍛煉價值以及運動中應注意的事項。忽視了田徑項目的健身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對田徑課運動失去信心。
3.2.5 田徑項目自身制約
中長跑運動是周期性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中會出現(xiàn)“極點”現(xiàn)象,運動后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因而導致學生害怕上田徑課。而其他運動項目,完成動作所需的時間短、但需要一定的爆發(fā)力、反復練習,體力消耗較大,容易疲勞。運動中枯燥、單調(diào),沒有激情。而球類項目講求運動中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交流、運動場變化多,需做各種應變反應,一旦進入狀態(tài),即使體力消耗大,練習中也不覺得枯燥、單調(diào)。
田徑教學的改革關鍵是對教材、教學方法、手段、課堂組織形式的改革,要改變教學主導思想,使其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要擺脫舊的教學模式,采取啟發(fā)式教學模式、課內(nèi)外一體化模式、情景教學模式,以及小群體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訁⑴c田徑運動。同時學校要采取必要措施,重視教師的繼續(xù)教育。教師的教學研究滯后已制約教學,以往的知識結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高校的教學改革的需要。教師缺少學習機會,缺少知識的更新,缺乏突破已有的思維定式的勇氣和改變教學習慣的做法,教學改革難以取得成效。所以高校要給予體育教師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使教師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田徑教學的改革才能有實質性的內(nèi)容,才能吸引學生。
在田徑教學中,適當增加理論教學內(nèi)容要比實踐教學效果好,通過理論直觀教學,使學生了解田徑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在教學中增加田徑運動的健身性知識,使學生正確的認識田徑運動是發(fā)展人體最基本活動能力,以健身為目的的運動項目,不受場地、器材、年齡、季節(jié)等限制,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它以個性活動為主,便于練習者安排時間。使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真正認識到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
高校體育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標,體育教學工作的重點不應該放在技術達標上,而是應當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改革后的考核,應圍繞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努力的程度及適當運動技能和技術進行。特別是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身提高幅度、學習態(tài)度作為重要指標,以減輕學習的壓力,使學生的體育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個人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所必需的途徑,真正認識到“健康第一”的重要性。
要改變以競技為主的單一教學方法,就必須將教學內(nèi)容、方法、手段、形式等進行改進,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娛樂性,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就會大大的提高。通過提高學生興趣,可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興致高潮中增加競技性練習。如在短跑教學中,可用接力跑或反應跑等練習來活躍課堂氣氛,以提高學生反應與奔跑能力。又如在投擲項目教學中,可將球類項目融入教學中,進行分組比賽,使競技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提高學習興趣性。同時也可使一些身體條件差的學生參與,克服其對田徑運動練習的恐懼感。
競技體育可分為專項性競技體育和群眾性競技體育。從體育游戲、群眾性競技體育和專門性競技體育的本質特征看,群眾性競技體育的競技性和功能都比專門性競技體育弱,而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在田徑教學中開展,規(guī)則應有一定的應變性和靈活性,其場地、器材、設施不必十分嚴格。也可因地制宜而定規(guī)則,通過群眾性競技比賽,使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學會競爭,在競爭中學會運用技巧和智慧,戰(zhàn)勝對手、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同時通過群眾性競技比賽,大力地宣傳田徑運動鍛煉價值,不僅能增強體質,為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走向社會繼續(xù)參加體育鍛煉提供科學的鍛煉方法。
[1]陸根秀,王新福.高校體育課成績評價的調(diào)查與評價體系[J].上海體育學報,2003,26(2).
[2]鄒師,馮火紅.我國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類型與特色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1):70-73.
[3]董亞玲,張振豐.高校田徑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 [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35-36.
[4]王銳.大學生體育選項課選項特征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1):98-99.
[5]林少娜.影響大學生體育選項因素的調(diào)查與研究[J].四川體育科技,2003(1):67-68.
The Confusions about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in Chin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under the Ne w Course Elective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Bi Guife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116025,Liaoning,China)
Track and Field was a required course in P. E. in our higher education in 1990s. When 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elective system was carried our in our P. E. ,the track and field course was at stake. In view of the currrent common questions ,this paper points out a new teaching concept for this course in P. E. reform by talking with some P. E. teachers in som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sending questionnairs to the students and holding expert lectures.
new course elective system;track and field teaching;confusion and development
G807.4
A
1672-1365(2010)05-0117-02
2010-03-09;
2010-04-16
畢桂鳳(1964-),女,遼寧大連人,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