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效果的研究,一直是素質教育研究者關心的主題,從二十世紀以來,素質教育教學研究人員不斷的鉆研教師特征、教學方法和教師行為,擬找出哪些因素是和學生的學習成就最有關系,供教師在教學上自我調整時參考。要達成不同的教學目標,要以整體教學法、分段教學法與漸進教學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素質教育教學效果。體育教師必須研究教學方法,才能據(jù)此做出正確判斷與靈活運用這三種方法。教師與學習者不僅要在技能的間建立連結與遷移類化,更必須積極運用所學的技能,才能表現(xiàn)個人特點,積極開發(fā)潛能,形成正確知識經(jīng)驗。
因此,筆者以籃球跨步投籃為素材,探討素質教育環(huán)境下不同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進而探討不同教學法對籃球跨步投籃的保留效果與遷移效果的差異。
跨步投籃是投籃技術的一,指持球隊員利用跨步擺脫對手的封鎖后而進行的投籃動作,包括一步與二步跨步,三步以上即屬犯規(guī)動作??绮酵痘@的投籃方法有:肩上推投與低手托投兩種方式,其動作過程為跨步同時從教學者拋球后接球而跨步(左腳起跳,右腳落地)躍起投籃。
整體教學法,也稱為完整教學法,指要將所要學習的教材,從頭至尾,做全面的反復學習,直到完全熟練為止。例如教學擲標槍時,從持槍、助跑、轉體至擲出的全部動作,一次學習完成。對于籃球教學而言,是指籃球教學者拋球給學生,學生助跑躍起在空中接球,立即跨一步后躍起采用推投或托投方式的連續(xù)動作。
漸進分段教學法是指讓學生先學第一段即運球,再學第二段即跨步,一步、二步皆可,然后運球與跨步聯(lián)合學習。待學會后再學習第三段,即籃球投籃動作。當籃球投籃動作學會后再將運球、跨步與投籃聯(lián)合學習,直到全部動作學完為止。對于籃球教學而言,漸進分段教學步驟為第一次教助跑,第二次教拿球跨步,第三次教助跑和拿球跨步,第四次教投籃,第五次教拿球跨步和投籃動作,第六次教助跑、拿球跨步和投籃動作。
籃球逆進分段教學法指將學生所欲學習籃球的整體動作,分成四段,即運球、拿球、跨步與投籃四段。第一次先教最后一段,第二次教最后一、二段,第三次教最后一、二、三段,第四次教全部聯(lián)合技術。
從××市××中學2009-2010年度入學的高中一年級新生24個班共500人中,選出完全不會跨步投籃的男生共90人為研究對象。就技能水平而言,他們屬于初學階段,并未具備任何籃球技能,以男生為限制,且自愿參與實驗。就選定研究的籃球跨步投籃技能而言,只針對籃球基本項目跨步投籃分三組實施整體教學法、漸進分段教學法和逆進分段教學法。
表1:受試者籃球技能學習效果
由表1受試者籃球技能學習效果顯示:就籃球跨步投籃學習技能而言,整體教學法組、漸進分段教學法組與逆進分段教學法組的后測成績分別為:2.4312±1.6121、3.2345±1.5632、2.6210±1.5861。因此,根據(jù)實驗比較得出其三種不同教學法的效果次序如下:漸進分段教學法組最優(yōu),逆進分段教學法組次之,整體教學法組又次之。
為了比較三種不同教學法對籃球跨步投籃學習效果的差異,其變異數(shù)分析如下:
表2:受試者籃球跨步投籃學習效果的變異數(shù)分析
由表2統(tǒng)計結果得知:F值并未達到查表值的顯著水平。故受試者的籃球跨步投籃技能在三組不同教學法間,并未存在顯著差異(p>0.05)。亦即:三種不同教學法對于學生跨步投籃技能的學習雖以漸進分段教學法學習效果最佳,逆進分段教學法次之,整體教學法最劣;但此三種方法的中,并未存在顯著差異,亦即這三組教學法間變異情形不大。因此,不需作“事后比較”。
表3:受試者跨步投籃技能保留效果
由表3受試者跨步投籃技能保留效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就三組不同教學法組學生的籃球跨步投籃技能保留效果而言,整體教學法組、漸進分段教學法組與逆進分段教學法組的測驗成績分別為:2.5497±0.6287、3.2312±0.7399、2.8878±0.7701。因此,在籃球跨步投籃技能保留效果方面,其三種不同教學法的優(yōu)劣次序如下:漸進分段教學法組最優(yōu),逆進分段教學法組次之,整體教學法組又次之。故跨步投籃技能保留結果與后測實驗結果,其教學法的次序一致。
為了比較三種不同教學法對籃球跨步投籃保留效果的差異,變異數(shù)分析如下:
表4:受試者籃球跨步投籃保留效果的變異數(shù)分析
由表4統(tǒng)計結果得知:F值并未達到查表值的顯著水平。故受試者的籃球跨步投籃技能在三組不同教學法間,并未存在顯著差異(p>0.05)。亦即:三種不同教學法對于學生跨步投籃技能的保留效果,雖以漸進分段教學法最佳,逆進分段教學法次之,整體教學法又次之;但此三種方法之中,并未存在顯著差異,亦即這三組教學法間變異情形不大。因此,不需作“事后比較”。
受試者學習結束后經(jīng)過五周的籃球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的統(tǒng)計結果如表5:
表5:受試者籃球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測驗結果
由表5受試者學習結束后經(jīng)過五周的籃球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就三組不同教學法組學生的籃球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而言,整體教學法組、漸進分段教學法組與逆進分段教學法組的測驗成績分別為:2.3587±0.7985、3.1076±1.5421、2.6598±1.0123。因此,在籃球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方面,其三種不同教學法的優(yōu)劣次序如下:漸進分段教學法組最優(yōu),逆進分段教學法組次之,整體教學法組又次之。故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的測驗結果與后測結果、保留效果的教學法的次序一致。
為了比較三種不同教學法對籃球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的差異,所作的變異數(shù)分析如下:
表6:受試者籃球跨步投籃遷移效果的變異數(shù)分析
由表6統(tǒng)計結果得知:F值小于查表值的顯著水平。故受試者籃球跨步投籃技能的遷移效果在三組不同教學法間,并未存在顯著差異(p>.05)。亦即:三種不同教學法對于學生跨步投籃技能的遷移效果雖以漸進分段教學法學習效果最佳,逆進分段教學法次之,整體教學法又次之;但此三種方法的中,并未存在顯著差異。因此,不需作“事后比較”。
由以上分析可以獲得以下結論:
(1)對初學者學習籃球跨步投籃技能而言,由平均數(shù)觀察:漸進分段教學法與逆進分段教學法皆優(yōu)于整體教學法,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p>0.05)。
(2)對于初學者在籃球跨步投籃技能保留效果,間隔四周實施后測,所得到的保留效果并無顯著差異(p>0.05)。但自平均數(shù)觀察,三種不同教學法以漸進分段教學法組最優(yōu),逆進分段教學法組次之,整體教學法組又次之。
(3)對于初學者在籃球跨步投籃技能遷移效果方面,所得到的結果并無顯著差異(p>0.05)。但自平均數(shù)觀察,三種不同教學法以漸進分段教學法組最優(yōu),逆進分段教學法組次之,整體教學法組又次之。
(4)對初學者的跨步投籃技能習得效果比較,具有分段性質的學習,效果較優(yōu)。這與分段學習具有的分解學習及細部學習的特性,更具有技能熟練的成效有關。
(5)就本研究中籃球技能學習效果而言,可運用漸進分段教學法及逆進分段教學法于跨步投籃技能的教學中。
總之,通過多元化、個性化的跨步投籃技能教學,以三組受試者分別接受三種不同教學方法,對跨步投籃的學習效果進行比較,對于在體育教學上如何開發(fā)學生體育潛能、形成正確知識經(jīng)驗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同時為體育教學注入了強勁的活力。
[1]任秀安.淺析新課程標準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模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5.
[2]劉建中.成都市大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期待視野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6.
[3]尹清民.三步上籃五步教學法——同胡思諾等老師商榷[J].體育教學,2001,6.
[4]楊孟武,張偉光.如何提高初學者行進間投籃效果[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1,4.
[3]張育峰.完整教學法在中學籃球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07,6.
[8]聶永利.根據(jù)運動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組織體育教學[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