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軍
摘要: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n堂是由無數(shù)個細節(jié)組成的,教師只有關注細節(jié),才能生成課堂中的那份精彩。課堂細節(jié)大到一次活動、一個知識點,小至一句話、一次點撥。事實上,正是在對那些容易為大家所忽略的細微之處的處理,更能顯現(xiàn)出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乃至決定一堂課的成敗。
關鍵詞:情境;促進;指導
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n堂是由無數(shù)個細節(jié)組成的,教師只有關注細節(jié),才能生成課堂中的那份精彩。課堂細節(jié)大到一次活動、一個知識點,小至一句話、一次點撥。事實上,正是在對那些容易為大家所忽略的細微之處的處理,更能顯現(xiàn)出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乃至決定一堂課的成敗。筆者有幸參與了幾次教研活動,深切感受到了細微之處見真章的道理!
一、設計合理情境,促進有效思考
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一位教師設計了如下的新課導入:
師:有6個桃子,分給唐僧和孫悟空兩個人,有幾種分法?
生:……
師:哪種分法比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種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種也不公平。因為,孫悟空干的活多,唐僧不干活。
師:八戒來了,要把6個桃子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
生:……
師:他們對哪種分法最滿意?為什么?
生1:分得同樣多的那種最滿意。
生2:分給師傅1個,豬八戒2個,孫悟空3個最合適。按貢獻分最好。
生3:這樣分豬八戒不樂意,因為他飯量最大!
此時,教師已無法控制局面……
而同樣的課題,另一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師:猴媽媽有6個桃子,要分給2只小猴子,可以怎樣分?怎樣分它們沒有意見?
生:每只小猴分3個桃子,這樣它們就沒有意見。因為它們分的同樣多。
師: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師:猴媽媽有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可以怎樣分?
生:每只小猴分2個。
師:猴媽媽有6個桃子,還可以平均分給幾只小猴子?
……
很顯然,第二位教師抓住了除法的本質“平均分”,其設計的情境更合理,學生更容易抓住關鍵有效思考,理解意義。而第一位教師用的“公平”并不等同于“平均分”,細微的一點差異卻令學生偏離了課堂方向,費時低效。因此,教師在設計情境時,不但要考慮情境的趣味性,更要注重緊扣教學中心,設計合理的情境,才能促進學生有效的思考。
二、加強探究指導,促進有效生成
如今許多課堂因為想突顯學生“主體”而不敢輕言教師“主導”,不敢抹殺每一“課堂生成”,使得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被學生的自主與課堂的生成“牽著走”,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有畏首畏尾的現(xiàn)象。所有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筆者認為:由于思維特點、認知水平、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有限的。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粗線條的放手讓學生自主就可以了,教師必須加強在關鍵處、細微處的指導和點撥,引領學生的探究活動不斷向縱深發(fā)展。
如筆者在《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一課:
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2∶5=0.4∶1,2∶3=6∶9,60∶2=150∶5三個比例,想一想:“比例中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之間存在著一種什么關系,你能發(fā)現(xiàn)嗎?”學生觀察上面的幾個比例認真思考,不一會兒有些學生作出了自己的猜想,并迫不急待地開始嘗試與同伴進行交流。這時我進行了教學調控:“你發(fā)現(xiàn)的是不是偶然現(xiàn)象呢?最好自己舉幾個例子驗證一下,以免鬧出笑話?!睂W生一個個安靜下來,在紙上寫比例并驗證自己的猜想。后來我讓學生交流并匯報,許多小組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比例中兩個外項相乘的積與兩個內項相乘的積是相等的。還有學生用自己所舉的例子進行了驗證,這時又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認為這個規(guī)律不適合所有的比例,如3∶5=7∶9中兩個外項的積就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贝蠹壹娂娍粗@個同學,教師將他所舉的比例寫在黑板上,確實3×9≠5×7,這是怎么回事呢?這下果然難倒了不少學生。幾個反映靈活的學生馬上指出3∶5和7∶9不能組成比例,但從反面證實了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正確的。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從這個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只有在教師得力的指導下,學生才能通過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學規(guī)律,有效生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善待課堂總結,促進有效提升
大部分教師在新課教學的導入、引探環(huán)節(jié)非常注重巧妙設疑,但在課堂總結部分往往缺乏這一意識。如常見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日復一日,面對這千篇一律的提問,學生的回答波瀾不驚。
其實,如果在課堂總結部分巧設疑問,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奇效,學生會興趣大增,進而思維活躍。
《軸對稱圖形》這一課:
這位教師在課的開頭部分用了一只蝴蝶引入,在課的結尾部分仍請出了這只蝴蝶。
師:這只蝴蝶看同學們學得這么認真,它給我們送來了一件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
生:(齊)想!
師:(出示一個黑體的“美”字)蝴蝶送給大家的是什么禮物呀?
生:“美”。
師:對!可是蝴蝶為什么要把這件禮物送給大家呢?
生:因為這個“美”字也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師:你說得真好!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
生: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
師:好的。還有其他原因嗎?
生:蝴蝶是在夸我們剛才創(chuàng)作的軸對稱圖形很美。
師:對!軸對稱圖形看起來很舒服、很勻稱。
生:蝴蝶是想提醒我們要仔細觀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師:大家說得多好呀!那我們就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去創(chuàng)造美!
在這一課的結尾,教師由“美”字是軸對稱圖形及時引導學生概括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這是知識上的提升;讓學生由“美”字聯(lián)想到軸對稱圖形的美,聯(lián)想到要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主動創(chuàng)造美,這樣自然地實現(xiàn)了情感上的升華。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享受數(shù)學的魅力,讓課堂總結的過程成為享受快樂的過程。
課堂中每一個細微之處都體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技巧、教學藝術和教師素質,折射出教育的大理論、大智慧。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可以生成一次精彩,每一個細節(jié)也可以毀滅一次精彩。關注細節(jié)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jié)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關注課堂細節(jié),課堂定會生成別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