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格式塔心理美學視閾下的譯語再創(chuàng)造

      2011-02-09 08:15:13魏泓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3期
      關鍵詞:譯語語篇譯者

      魏泓

      (淮北師范大學外語教育學院,安徽 淮北,235000)

      一、格式塔心理美學

      格式塔心理美學(Gestalt Psychology)是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其創(chuàng)始人是德國的M.韋特海默(1880~1944)和 K.考夫卡(1886~1941)等。格式塔是德文 Gestalt 的音譯,意指有機而連貫的整體。格式塔心理學也稱為完形心理學。它著重于事物各部分組成的整體性效果;這種效果是經(jīng)過人的感知活動的審美參與,把那些外在的、獨立的、個別的局部在人的內(nèi)部心理活動中實現(xiàn)完形,進而呈現(xiàn)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它強調(diào)知覺對整體的審美效能;知覺并不是先感知到個別部分,而是先注意到整體,先感知到整體的現(xiàn)象,而后才注意到構成整體的各個成分?!昂喡缘卣f來,所謂格式塔心理學,就是一種反對元素分析而強調(diào)整體組織的心理學理論體系?!盵1](252)格式塔美學認為:心理現(xiàn)象是一種有組織的完整形體,有機之整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體。事物的性質(zhì)是由整體決定的,而不是各個部分性質(zhì)之和;整體不先于部分而存在,但它制約著各個部分的性質(zhì)和意義?!罢w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識不等于感覺元素的集合,行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環(huán)?!盵2]例如,聽音樂時,我們聽到的是整首曲子的旋律、節(jié)奏,而不是形成這個曲子的單個音符;讀柳中原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我們感受到的是超然物外的幽僻、孤獨、寒冷的情調(diào)。讀陸游的詩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我們所感覺到的是:春天到來的喜悅;流光易逝的感喟。這整體的意境是由四個意象“小樓”“深巷”“春雨”“杏花”襯托出來,這些富有情趣的意象相互作用、有機構成一個靜謐幽邃、萬紫千紅的整體意境。如果我們將其中的某一個意象單獨取出來看,就談不上有意境。這種整體的意境、氛圍、韻律、輪廓就是格式塔質(zhì);格式塔質(zhì)是格式塔心理學的核心概念。1890年,奧地利心理學家埃倫菲爾斯(1859~1932)在他的論文《論格式塔特質(zhì)》中首先提出“格式塔特質(zhì)”一詞。格式塔質(zhì)指得就是整體特性;這就是知覺思維的完形、重構功能,這種功能產(chǎn)生的新質(zhì)便是“格式塔質(zhì)”?!案袷剿|(zhì)”不屬于任何具體的部分,卻和各個部分都有聯(lián)系,可以涵蓋各個部分,并且賦予它們新的含義。格式塔質(zhì)具有統(tǒng)一性、穩(wěn)定性、不可分性等多種性質(zhì)。這些格式塔質(zhì)相互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格式塔意象,它們結合的“聚合效應”總是大于該格式塔意象內(nèi)各個部分或各種性質(zhì)的效應之和。格式塔意象是具有完備格式塔質(zhì)的意象,而格式塔質(zhì)蘊含于格式塔意象之中。

      格式塔心理美學反對把整體分析為孤立的部分,再用孤立的部分來說明整體的研究方法和觀點。它特別強調(diào)“動態(tài)的”觀點和“自上而下”的研究[1](331)??傊?,格式塔心理美學重整體的審美效能,重知覺的動態(tài)作用,重各部分之間的綜合。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論思想,是對傳統(tǒng)認識問題方法的一次巨大革命,被應用到許多領域。格式塔的整體觀和格式塔質(zhì)對譯語再創(chuàng)造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指導意義,譯者應以整體觀為參照,以格式塔質(zhì)為指歸。

      二、譯語與語篇

      什么是“譯語”?譯語是翻譯中運用的語言,就是翻譯語言、譯文語言。譯語既要使用合乎規(guī)范的目標語來表達語篇內(nèi)容,又要保留源語及其文化內(nèi)涵,這樣翻譯出來的語言必然呈現(xiàn)出第三類語言的混雜特質(zhì)?!白g文中既有大量目標語語言、文化、文學的成分,也有一些來自源語語言、文化、文學的異質(zhì)性成分,兩者有機交織在譯文之中,因而使譯文表現(xiàn)出了糅雜的特點?!盵3]譯語是超越于源語與目標語之上的糅雜語言。它不是源語,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純粹的目標語,而是基于源語與目標語之上進行語效整合的結果。譯語是個動態(tài)的范疇,廣義的概念。

      翻譯就是譯語的創(chuàng)造過程。翻譯的整個過程就是從源語到目的語再到譯語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絕不是簡單的機械的過程,而是格式塔視閾下的動態(tài)的復雜的譯語再創(chuàng)造過程。事實上,翻譯的過程是從源語到語篇然后再到譯語的過程。翻譯的理解過程是從源語到語篇到語境,再從語境到語篇最后到源語上的過程;翻譯的表達過程是從譯語到語篇到語境,再從語境到語篇最后落實到譯語上的過程。把源語置于語篇、語境之中加以理解,把語篇置于語境之中加以研究,把譯語置于語境、語篇之中加以創(chuàng)造。這種一體化的聯(lián)系對譯語的再創(chuàng)造是至關重要的。譯語、語篇、語境是一體的,猶如人的細胞部分、軀體、精神,是一個統(tǒng)一和諧的生命體。語篇是語言存在的實體;譯語創(chuàng)造的過程與結果都和語篇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在實際翻譯中,譯者往往面對的是語篇?!胺g是語篇,翻譯是一個語言形式及語言過程相結合的語篇過程?!Z篇必須被看成翻譯研究的主要目標?!盵4]譯語再創(chuàng)造要在語篇整體的視角下進行。如果不能把握好語篇整體特性,那么再造的譯語就易于與源語貌合神離,那么譯語語篇就會和源語語篇相去甚遠。

      什么是“語篇”?奈達(Nida)認為:語篇(discourse)包括一句完整的話,或者是完整的詩、短文、談話、演講或書;語篇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語篇的種類幾乎是無限的[5]。胡壯麟的定義是:語篇是廣義的,既包括話語(discourse),也包括篇章(text),它可以是一個詞、短語、小句、一副對聯(lián)……[6]。胡壯麟在同書同章中還給出了一個更為嚴謹?shù)亩x:語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李運興的定義是:所謂語篇,即在交際功能上相對完整和獨立的一個語言片斷;內(nèi)容相對完整的文章或著作節(jié)選可稱為語篇[7]??梢姡瑯嫵烧Z篇的關鍵是語篇內(nèi)在要有機地組合在一起,要具有相應的整體性。語篇應具有交際過程中的完整性、一致性。語篇本身是一個有機整體;整體性原則是語篇最基本的原則。語篇由各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具有整體性的聯(lián)系;語篇整體大于它各部分的總和,它具有各部分各要素所不具備的整體屬性。語篇不是簡單語言成分的疊加,而是言、象、意及其結構的高度整合??傊Z篇在形成之后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整體特性;這種整體特質(zhì)不是單獨的詞、句、段所能表現(xiàn)出來的。這種整體屬性就是格式塔心理美學的格式塔質(zhì)。語篇是一個富含意蘊與魅力的格式塔。

      “語言交際總是以篇章的形式出現(xiàn)?!盵8]譯者要把握語篇的整體性來力求創(chuàng)造出最接近源語的譯語。對語篇及語篇整體性的把握是個動態(tài)的認知的過程。語篇是個多維的動態(tài)的格式塔,譯者要從宏觀與微觀上多層次多角度地去把握其格式塔質(zhì)。譯者要把握語篇外語境與語篇內(nèi)語境;把握其情景語境與文化語境,把握其銜接、連貫及內(nèi)在結構,從而真正的把握語篇的整體意象與各種特質(zhì)。譯者要基于語篇整體來創(chuàng)造譯語,仔細體會源語在語篇、語境中的含義,根據(jù)整體性戰(zhàn)略眼光來進行語言的轉(zhuǎn)換。譯語再造不是簡單的局部到局部的過程,而是整體到局部之間的運作。譯語語篇是譯語通過復合性過程構建起來的,其生成之后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譯語語篇是個重建的格式塔,是與源語語篇相比照相對應而獨立存在的。譯語語篇形成之后就具有獨立于各部分之外的整體性,并會從整體上折射出格式塔質(zhì)。

      三、格式塔美學觀下的譯語再創(chuàng)造

      譯語創(chuàng)造時,譯者要先把源語語篇的各個部分進行完形,充分把握其整體特點。格式塔心理美學的最主要代表是魯?shù)婪颉ぐ⒍骱D?,他在《藝術與視知覺》中一再強調(diào):“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體或統(tǒng)一結構,就永遠也不能創(chuàng)造和欣賞藝術作品?!盵9]譯者要用格式塔美學觀來欣賞原語篇,把握其整體性來進行譯語的再創(chuàng)造。譯者要分析原文的文體類型和風格,把握原文主題及作者的意圖,翻譯時選用恰當?shù)臅r態(tài)、語氣和語態(tài),以求創(chuàng)造出最佳的譯語、達到最好的整體效果。

      李運興指出:“譯者必須把翻譯的篇章當作一個整體來對待。因為篇章不是語句的機械疊加,而是一種有機的、動態(tài)的組合。”[7]語篇不是詞、句、段的簡單堆砌,而是各個部分互相交融、滲透、凝成的多維的格式塔。語篇建基于部分之上,但它形成之后會含有超越于各個單個部分的整體特質(zhì)。整體中的各個部分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依存于整體的個體;離開了整體語境,局部便失去了應有的意義。部分的具體意義是在具體的整體語境中產(chǎn)生的。部分和整體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共同構建成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語篇大廈。

      瑪麗·斯內(nèi)爾—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認為篇章是一個格式塔。篇章不是一系列獨立的句子,也不是語法和詞匯的單元,而是復雜的多維的、超越部分總合的結構——格式塔[10]。她建議篇章轉(zhuǎn)換時要對文本作整體分析,分析文本的文化背景、整體語境;轉(zhuǎn)換時,要從宏觀到微觀,從文本到詞匯的翻譯;翻譯時不能只注意單個的部分,要注意翻譯語境中一系列的關系。

      篇章是飽含意思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翻譯操作的最終決策層級。譯語再創(chuàng)造時,譯者心中應有一個語篇的整體藍圖,根據(jù)這個宏觀藍圖來統(tǒng)觀全局,用全局的眼光來指揮局部、重建局部、修正局部。否則,翻譯時可能會割裂原文的整體性,破壞原文的格式塔質(zhì),從而影響整個譯文的質(zhì)量與效果。紐馬克(Newmark)認為:“從譯者的角度來看,主要的描寫單位可構成這樣一個級層體系:篇章、段落、句、小句、詞組、詞、詞素。抽象地說,哪個級層都不比另外的級層更重要,而在實踐中,篇章是最后的仲裁,……”[11]譯者在把握原文整體特性的同時,要對微觀部分給予足夠的關注,理清文章發(fā)展的脈絡、層次以及句與句間的連貫關系。譯者應用格式塔整體觀進行譯語再造,用語篇的整體論視角來選詞、組句、成段、謀篇;從大處(篇章和段落)著眼、小處(詞和句)著手,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來進行譯語再創(chuàng)造。以下示例。

      (一) 基于語篇選詞

      例1 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①

      譯文:All of us should mind our trail, As if beside the deepest vail.

      All of us should act with care, As if on ice that scarce will bear.

      這是《詩經(jīng)》中《小雅·小宛》的詩句。寥寥幾句話就造成了一個整體的意境:緊張不安。它勾勒出人們?nèi)缗R深淵、如履薄冰的生動畫面。它讓人們聯(lián)想出大氣不敢出,腳步不敢邁,只有心在怦怦跳動的那種緊張狀態(tài)的具體場景。譯者對原文的整體性深有所悟,于是刻意從用詞的聲音和意義兩個層面來創(chuàng)造整體意象,以增強感染力。譯者選用了含有小心翼翼的詞mind, care, bear, scarce,并特意用了/ei/何/ee/這兩個讀起來就有顫抖性效果的音,讓人想到thrill, fear等詞的音,從而聯(lián)想到“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形象??梢?,語篇的格式塔質(zhì)會直接影響到翻譯選詞。

      (二) 基于語篇組句

      例2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e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e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①

      譯文A:我們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一個偉大戰(zhàn)場上集會。烈士們?yōu)槭惯@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再次集會是為了把這個戰(zhàn)場的一部分奉獻給它們作為最后安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應該而且非常恰當?shù)摹?/p>

      譯文B:今天,我們在這場戰(zhàn)爭的一個偉大的戰(zhàn)場上集會,是為了把戰(zhàn)場的一角奉獻給那些為捍衛(wèi)國家生存而在這里英勇犧牲的烈士,作為他們的永久安息之地。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應該的、是義不容辭的。

      單個的字句不按照語篇意思和其中的邏輯與思維模式組織起來,就難以傳達出整體的交際效果;語篇的意義不是語句的簡單疊加。原文的整體風格是親切、莊重、通順、流暢,原文主謂推進聯(lián)句成篇的規(guī)律是:同一個主位,而不同的述位;原文用詞造句所體現(xiàn)出來的感覺是自然親切、典雅端莊。譯語A的主位是我們、烈士們、我們、我們,這和原文并不一致,因此沒有原文那樣通順連貫;譯語A的遣詞組句也沒有原文那么雅重、親切。譯語B的主位和原文是一致的,思維邏輯上和原文一樣順暢;在組句上,譯語B和原文一樣鏗鏘有力,流暢自然。相比較之下,譯語B的整體風格和表達方式上都與原文相契合。

      (三) 基于語篇的譯語謀篇與譯語創(chuàng)造

      The First Snow

      例3 The first snow came. How beautiful it was,failing so silently all day long, all night long, on the mountains, on the meadows, on the roofs of the living,on the graves of the dead! All white save the river, that marked its course by a winding black line across the landscape; and the leafless tress, that against the leaden sky now revealed more fully the wonderful beauty and intricacies of their branches. What silence, too, came with the snow, and what seclusion! Every sound was muffled; every noise changed to something soft and musical. No more tramping hoofs, no more rattling wheels! Only the chiming of sleigh-bells, beating as swift and merrily as the hearts of children.②

      譯文A:一場雪

      第一場雪飄落,多么美啊!晝夜不停得下著,落在山崗,落在草場,落在世人的屋頂,落在死人的墓地。遍地皆白,只有河流像一條黑色的曲線穿過大地;落光葉子的大樹映襯在淺灰色的天幕下,越發(fā)顯得奇特壯觀,還有那錯落有序的樹枝。下雪時多么寂寥,多么幽靜!所有的聲音都變得沉濁了,所有的噪聲都變得輕柔而富有樂感。沒有得得的馬蹄聲,沒有轔轔的車輪聲,只能聽到雪橇那歡快的鈴聲有如童心在跳動。

      譯文B:初雪

      初雪飄臨,如萬花紛謝,整日整夜,紛紛揚揚,真美極了。雪花兒無聲無息,飛上山顛,撒向草原,漂至世人的房脊,落在死者的墳塋。莽莽原野,銀裝素裹,唯有長河逶迤,像一條黑色的長龍蜿蜒爬行于皚皚雪原??萏倮蠘?,枝丫盤錯,光禿禿地直刺灰蒙蒙的天宇,此刻越發(fā)顯得蒼古遒勁,奇特壯觀。

      白絮飛舞,大自然靜謐寂寥,超然悠遠。所有的聲響都趨于沉寂,一切喧囂都化作了輕柔的樂曲。得得的馬蹄聲聽不到了,轔轔的車輪聲也消逝了,唯有雪橇的鈴聲回蕩在空中,歡快的節(jié)奏猶如童心在跳動。

      原文讀后給讀者留下一幅清晰明凈的原野初雪圖的格式塔意象。原作的格式塔質(zhì)是:動中有靜,靜中有聲,語言洗練,文筆流暢,結構靈活,節(jié)奏明快。正因為鮮明深刻的格式塔意象和特質(zhì),原文讀后令讀者過目難忘,回味無窮。翻譯時,譯者既要注意整體意象與特質(zhì)的構建,又要細致入微地去重建局部,并要使整體與部分像原文一樣和諧統(tǒng)一,讓譯文重塑出一個美麗靜謐而又有聲有色的格式塔意象。

      譯文A在結構上拘泥于原作的形式,在選詞上強調(diào)表層的一致;結構比較呆板,語言不夠流暢,節(jié)奏不如原文明快,原文的動靜感也大為遜色。譯文B能深入地再現(xiàn)原文的格式塔意象和格式塔特質(zhì)。首先,譯者把整體結構根據(jù)翻譯內(nèi)容和目的語語篇習慣作了調(diào)整:原文僅一段,而譯文分成了兩段;其依據(jù)是:前四句突出畫面靜態(tài)中的動感,后三句突出了畫面靜中的聲音(樂感)。這樣,可以使散文的層次更加分明,使整體意象更加鮮明。譯者從整體觀入手,既照顧到原文的形式,又不拘泥于原文的窠臼。如文章中第二句的感嘆句的語序就作了適當?shù)恼{(diào)整,第三句的第二部分的語序作了較大變動,這符合譯文整體效果的要求。譯者從格式塔的整體風格特點上進行語言的重建,其結果譯語語言同源語語言一樣優(yōu)美、流暢。譯文在選詞上比較靈活,著眼于整個語篇效果,并沒有受制于局部的限制和表層的語義。如第一句中的came譯成了“飄臨”,第二句中的failing 譯成了“萬花紛謝”,四個介詞on 分別譯成“飛上、撒向、飄至、落在”。譯文B考慮到源語語篇整體的內(nèi)在語義關系和外在特點,使得重建的譯語語篇恰如其分得重現(xiàn)了原作整體的風貌??梢?,心中懷有整體意象和特質(zhì),譯者就易于對粘連成篇的詞、句進行整體上的把握、調(diào)整與潤色。

      好的譯作應是譯語粘連而成的完整的藝術品?!盎艨怂棺g品的巨大成功,首先在于它在英語讀者眼里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值得欣賞,值得玩味,令人讀了還想再讀,正如曹雪芹原著在中國讀者眼里一樣?!盵12]霍克斯把握住小說的整體性,以整體的全局眼光來進行結構語義的調(diào)整,進行文體風格上的變化。整體性貫穿始終,在名字的譯法、招牌的寫法等選詞造句的細節(jié)上都表現(xiàn)出來。因此,“(霍譯文)文從字順,極為流利通暢,讀起來非常爽快,像是用英文寫的原著”[13]

      培根的《論讀書》有好幾種譯本,其中,王佐良的譯本膾炙人口,極富盛名。首先,從篇名來看,王佐良把培根的Of Studies譯成《論讀書》,而不是把其譯成《論學問》《談學問》,因為王佐良更多的是從文章的整體精神出發(fā)來翻譯的;培根的這篇文章重點討論的是讀書問題,所以篇名譯為《論讀書》是頗為貼切的。王佐良的譯文最大的優(yōu)點是把握了原作整體的語言風格,以半文半白的漢語來翻譯,整篇文章充滿了和原文切符的古雅之風??v觀整個譯文,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譯文的語言節(jié)奏和原文的語言節(jié)奏頗為合拍。譯文的語言駢散結合,節(jié)奏緊隨著原文時緩時急。整個語言洗練,哲理深邃,格言處處,妙語連珠。王佐良用古奧的、淺近的漢語文言文體,高度凝練而確切的措辭,流暢簡約的行文遣句,自然緊湊的銜接連貫,通篇渾然一體的風格重建了與原文相應的格式塔。不僅如此,新建的格式塔和原文的格式塔在整體意象、種種特質(zhì)上都同出一轍,宛若孿生姐妹。王佐良的譯文是在吃透了原文整個精神,把握住原文的格式塔質(zhì)后而寫出來的,它和原文水乳交融,如同原文一樣古色古香、含義雋久,給人以思想的教益和美的藝術享受。

      克羅齊認為:藝術作品具有整體性與不可分性;如果把藝術作品分割為各個部分,就猶如把有機體分為心、腦、神經(jīng)、肌肉等,就等于把有生命的東西弄成死尸[14]。譯語再創(chuàng)造中最重要的是:譯者要能深入把握譯語再創(chuàng)造的整體性,能悟出超出語言結構之外的格式塔質(zhì)。對源語語篇的整體認識不僅會影響到宏觀的翻譯效果,而且會影響到微觀的方方面面。譯語創(chuàng)造猶如畫家作畫,譯者首先要研究臨摹對象整體的形象和神韻,把整體特質(zhì)囊括于胸,然后揮筆潑墨,做到既能揮灑自如而又毫厘不差,這樣才會使作品栩栩如生。對語篇整體的認識是譯語再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點,只有對整體的外在形象和內(nèi)在神韻了然于胸,才能做到翻譯時不離譜、不走樣、不出軌,才能在細致入微的構建中真正創(chuàng)造出形神兼?zhèn)涞淖g語與譯語語篇。

      四、結語

      劉士聰根據(jù)自己的翻譯實踐和理論思考提出:必須將譯文作為一個獨立文本加以審視,審視其整體效果——看其內(nèi)容是否與原文相符,敘事語氣與行文風格是否與原文一致——是很重要的;始自詞句的翻譯最終要考慮譯文作為一個獨立文本的效果,當詞、字效果與整體效果發(fā)生矛盾時,要對前者進行相應的變通[15]。其實,劉士聰所倡導的翻譯整體觀就屬于格式塔心理美學的范疇。譯者應用格式塔美學觀來指導譯語再創(chuàng)造;它能具體的指導詞、句的選用、連接,乃至整個語篇的連貫、構成。語篇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詞、句、段組成的一個富含美感與意味的格式塔。譯語再創(chuàng)造要著眼于整個語篇的格式塔意象與特質(zhì)。譯語構建的語篇應像源語語篇一樣是個和諧統(tǒng)一的格式塔??梢?,格式塔美學的整體觀既能高屋建瓴地指揮全局,又能細致入微地指導局部,它能防止雙語轉(zhuǎn)換中機械的對應、靜態(tài)的對等與僵化的語言轉(zhuǎn)變模式。譯語再創(chuàng)造是一個認知而動態(tài)的過程,是個重建多維而開放的格式塔的復雜過程??傊袷剿睦砻缹W對整體和整體特性的強調(diào)和把握,對譯語再創(chuàng)造有著切實而深遠的指導意義。譯者要用認知的動態(tài)的觀點來進行譯語再創(chuàng)造。

      注釋:

      ① 例1、2 和其譯文選自呂俊、侯向群《英漢翻譯教程》,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293、150頁。

      ② 例3和其譯文轉(zhuǎn)引自周方珠《翻譯多元論》,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4, 289?291頁。

      [1]楊清. 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主要派別[M]. 沈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1982.

      [2]卡爾·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3.

      [3]董娜. 基于語料庫的“譯者痕跡”研究[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 136.

      [4]Neubert, Albrecht & Gregory M. Shreve. Translation as Text [M].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0.

      [5]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59.

      [6]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1?2.

      [7]李運興. 英漢語篇翻譯[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1.

      [8]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M].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 1982: 112.

      [9]顧永芝. 美學原理[M].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8: 277.

      [10]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69.

      [11]Newmark, Peter. About Translation[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1: 66.

      [12]金隄. 等效翻譯探索[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67.

      [13]張培基. 略論《紅樓夢》新英譯的習語處理[J].外國語, 1980(1):1.

      [14]克羅齊. 美學原理[M]. 朱光潛譯. 北京: 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 1983: 27.

      [15]劉士聰. 漢英·英漢美文翻譯與鑒賞(新編版)[M].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07: 98.

      猜你喜歡
      譯語語篇譯者
      四川冷門絕學系列之九 《西番譯語》:清代四川編纂的雙語詞典
      天府新論(2022年3期)2022-05-04 03:40:24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乙種本《西番譯語》藏漢對譯音義關系辨析
      西藏研究(2016年2期)2016-06-05 11:31:13
      關于量詞的日中機器翻譯規(guī)則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5年35期)2016-01-04 09:37:11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語篇特征探析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
      AIDMA 法則觀照下廣告譯語的美學等效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10
      清徐县| 龙南县| 扶沟县| 天等县| 城固县| 罗江县| 南宫市| 新源县| 利川市| 岳西县| 宽甸| 广南县| 施甸县| 青铜峡市| 内江市| 莎车县| 天台县| 广南县| 长治县| 凌海市| 加查县| 大同县| 长海县| 潜山县| 湘西| 海伦市| 新宁县| 舟曲县| 上虞市| 淮北市| 陆丰市| 江北区| 衡阳县| 东安县| 平凉市| 宜君县| 安宁市| 徐闻县| 漯河市| 日照市|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