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yǎng)院,山東 臨沂 276032)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針對一些嚴重危害小兒生長發(fā)育障礙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在新生兒期癥狀出現前進行早期篩查,以期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預防智力低下,避免機體組織器官發(fā)生損害的目的。是防止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措施之一[1,2]?,F我院開展的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包括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CH)、苯丙酮尿癥(PKU)、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三種,其中CAH是2009年新增加的檢查項目。我院自2003年開展篩查以來,采取專人負責的方式來確保各個環(huán)節(jié)質量的控制,取得滿意效果。共篩查新生兒4956例,最初由于經驗欠缺,新生兒第一針采血成功率為96%,甚至有個別的新生兒推遲采血時間,不但給新生兒帶來痛苦,亦增加經濟支出,經過不斷地總結摸索,幾個月后采血合格率達到100%,第一針采血成功率達到99%以上,現將個人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篩查新生兒4956例,男嬰2676例,女嬰2280例,疑似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16例,經復查確診1例,疑似苯丙酮尿癥1例,經復查確診1例。
1.2.1 采血時間
生后72h~7d,吃足6次奶,母親用抗生素需停藥1d,小兒用抗生素需停藥3d后,有特殊情況延遲采血者,最遲不得超過28d。此時檢查CH是為了避開2~3d的TSH生理性升高,避免假陽性。PKU是一種由于患兒體內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導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從而造成大腦不同程度的損害。故必須在充分哺乳的基礎上,才能檢查,最低吃足6次奶。否則在無蛋白質負荷下或因蛋白質攝入不足,血中苯丙氨酸濃度不會上升而造成假陰性結果[3]。
1.2.2 操作步驟
將新生兒平放在操作臺上,面向護士,選擇右側足跟外側小隱靜脈分支或足跟內側足底內側靜脈,左手稍用力按摩足跟,使局部充血紅潤,右手持棉簽蘸取75%酒精,消毒范圍在5cm以上,待干,手持采血針斜刺入皮膚達2mm左右,第一滴血棄之不用,間隔數秒后,用濾紙一面輕觸血滴,使血液自然滲透在濾紙上,勿兩面都吸,如果血量不夠,勿在同一點上反復吸,血斑直徑達1cm,取3個血斑,血斑之間注意間隔一定的距離,不能相互融合,晾干血片注意血斑處自然懸空,勿碰觸其他物品,2~4h后放入塑料袋密封,置于2~8℃冰箱冷藏,每10日上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
采用足跟外側斜刺法,血量多,血斑滲透均勻,一針采血成功率高。
做好宣傳解釋工作,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出生人口素質。與家長的溝通解釋工作比較容易,但是由于新生兒父母文化水平差異,其遵醫(yī)行為不一,個別新生兒哺乳次數、哺乳量不夠,尤其夏季,新生兒特別容易脫水,造成采血困難,護士從新生兒一出生就每天下病房做健康教育,督促指導喂養(yǎng),大大提高了一次采血成功率。
采血前認真填寫新生兒疾病篩查登記表、采血卡。采血卡包括編號、胎齡、母親姓名、新生兒性別、出生時間、體質量、采血時間、間隔時間、地址、電話等等,電話注意留2個,一個固定電話和常用手機號碼。血片陰干后置專用冰箱冷藏,新生兒母親有傳染性疾病者,采血卡需注明并單獨放置。
采血是新生兒疾病篩查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血片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檢查結果,還為早確診贏得時間。所以要求護士責任心要強,工作認真細致,在多年的工作中我體會到,采血前認真指導喂養(yǎng),采血時先按摩足部,促進血液循環(huán),斜刺入皮下組織,不易損傷腱膜和骨膜。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特別是夏季明顯,大大減少了新生兒的痛苦。
[1]劉仲寅,梁燕梅,鄭杏珊.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方法與采血針改良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8,22(2B):432-433.
[2]許春芳,任廷琪.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采血成功率的再探討[J].護理研究,2006,20(8C):2216.
[3]姚英姿,譚志偉,楊孜,等.新生兒苯丙酮尿癥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