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參與公訴的輕傷害犯罪被害人的經濟風險規(guī)避

      2011-02-20 03:44:59宋高初
      關鍵詞:加害人人民法院公安機關

      宋高初

      (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根據(jù)《人體輕傷鑒定標準(試行)》第2條規(guī)定,輕傷是指物理、生物、化學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于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一定程度的損害或部分功能障礙,尚未構成重傷亦不屬于輕微傷害的損傷。在我國,輕傷害行為構成我國《刑法》第234條規(guī)定的故意傷害犯罪。輕傷害犯罪被害人可以自訴人身份提起刑事自訴或以被害人身份參與刑事公訴方式來依法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責任。

      一、大多數(shù)輕傷害犯罪案件均通過刑事公訴方式進行處理

      在我國,輕傷害犯罪是一種常發(fā)性犯罪,常因各種民間糾紛引起。由于被害人的創(chuàng)傷不嚴重并常在被害前或被害過程中有一定過錯、加害人主觀惡性小并在案發(fā)后通常有較好的認錯悔過表現(xiàn),為節(jié)省司法資源、便于雙方當事人修復原本可能存在的某種親善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為《解釋》)第1條明確規(guī)定了輕傷害犯罪屬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范疇。但在目前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大多數(shù)輕傷害案件均作為公訴案件處理。如浙江省桐鄉(xiāng)市人民法院2004-2005年共受理輕傷害案件92件98人,其中公訴案件81件87人,自訴案件11件11人,自訴案件件數(shù)僅占12%,而且自訴案件大都以自訴人撤案為主,兩年間共有9件9人撤回自訴,2件2人經法院判決追究刑事責任。[1]甘肅省天水市檢察機關2001-2003年共辦理傷害案件381件,其中輕傷害案件203件,約占傷害案件總數(shù)的53.3%。輕傷害案件在法律適用上最突出的特征是“一高”、“一低”,所謂“一高”就是公訴率高,約為77.5%;“一低”就是自訴率低,約為22.5%(如果不把清水縣的情況統(tǒng)計在內,則天水市輕傷害案件的公訴率和自訴率分別為91.4%、8.6%)。在天水市五縣兩區(qū)中,秦安、甘谷、張川3個縣法院近三年來未辦理一起輕傷害自訴案件,實行的是單一化的公訴程序。[2]依法本應通過自訴程序解決的輕傷害糾紛之所以在現(xiàn)實司法實踐中大多通過公訴程序解決,其原因主要有:

      1.輕傷害案件大多是現(xiàn)行案件,被害人或者在場的其他人受“有困難找警察”等思維定勢的支配與傳統(tǒng)做法的影響,在案件發(fā)生后很短時間內通常會撥打“110”或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積極請求公安機關介入該輕傷害案件的處理,待公安機關出警后便自然認為公安司法機關應處理該起傷害糾紛。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輕傷害犯罪被害人通常也愿意請求當?shù)毓矙C關介入輕傷害案件的處理。據(jù)《解釋》第186條第4款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自訴案件的條件之一,便是自訴人能向人民法院提供“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jù)”。由于現(xiàn)行刑事法律法規(guī)對自訴人提供的控訴證據(jù)是否達到“能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程度并無明確、詳細的判斷標準,故在刑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通常認為自訴人起訴時應向法院提交的控訴證據(jù)應達到“確實”、“充分”程度,對指控證據(jù)不足的自訴案件會要求自訴人補充證據(jù)或說服撤訴、駁回起訴。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部分輕傷害犯罪可能與其他犯罪一樣日益智能化、復雜化,輕傷害犯罪被害人為消除調查取證的麻煩和規(guī)避因取證不足所導致的起訴失敗風險,通常愿意求助于當?shù)毓矙C關進行立案偵查。

      3.介入輕傷害糾紛的公安機關在現(xiàn)實生活中基于規(guī)避執(zhí)業(yè)風險的現(xiàn)實需要,通常愿意將本應通過自訴程序解決的輕傷害糾紛作為公訴案件進行處理。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對于輕傷害犯罪案件,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如公安機關不立案或將此案作為自訴案件處理而撤案,一方面可能會導致被害人通過私力救濟形式來報復社會、加害人或加害人近親屬以追求自身心態(tài)平衡;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導致被害人在原有司法不公的潛意識下①對公安機關的處理方式表現(xiàn)出強烈的懷疑或不滿,在積極通過申訴、上訪等形式謀求復查的同時極有可能在其所屬社會群體或廣大民眾中對公安機關的不立案或撤案行為進行消極評價。雖然現(xiàn)實生活中當事人基于利益等因素考慮作出的這種消極評價并不一定能得到社會民眾的認同,但極可能會引起社會民眾的關注,也可能引發(fā)消極的社會評價。上述任何一種可能性的出現(xiàn)對以維護地方社會穩(wěn)定為主要職能的公安機關而言,都是一種工作失誤。主辦人員的工作能力或品德將會受到否定性評價,也可能會受到媒體的輿論抨擊、公安機關領導或黨委的批評或人大代表的質詢,甚至可能會受到當?shù)貦嗔C構或行政機關對自己不利的任免。[3]為規(guī)避這種執(zhí)業(yè)風險,部分基層公安機關通常愿意將本可通過自訴程序解決的輕傷害犯罪案件作為公訴案件立案偵查。

      二、參與刑事公訴程序的輕傷害犯罪被害人的經濟風險及產生原因分析

      包括法律在內的任何制度和規(guī)則在履行過程中都會給當事人或行為者帶來效益和成本。但預期效益的實現(xiàn)或成本的產生都依賴于該制度或規(guī)則在被履行過程中某種條件的出現(xiàn)。在訴訟過程中,這種能實現(xiàn)訴訟效益或產生訴訟成本的條件能否實現(xiàn)通常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即任何訴訟對訴訟參與人而言都客觀存在著訴訟風險問題。所謂訴訟風險是指訴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能致訴訟當事人以嚴重后果卻難以知道是否發(fā)生的一種潛在災難。參與刑事公訴程序的輕傷害犯罪被害人在訴訟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訴訟風險主要是經濟風險,體現(xiàn)在訴訟支出的必然性和物質損失獲得有效彌補的或然性方面:

      1.訴訟支出的必然性主要體現(xiàn)在被害人進行必要訴訟活動時應承擔的諸如車船費、誤工費等物質損失方面。如被害人在訴訟過程中聘請律師代理,還可能要承擔代理費等法律服務費用。

      2.物質損失獲得有效彌補的或然性主要體現(xiàn)在加害方(包括加害人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親屬)是否愿意進行賠償及其賠償能力方面。在刑事判決確定之前,由于加害方的積極賠償行為僅作為人民法院對刑事被告人減輕處罰的酌定情節(jié),故在刑事司法實踐中有經濟賠償能力的部分加害方在“賠了不打”等錯誤觀念影響下,為避免“既賠又挨打”風險而不愿意進行主動賠償,將相關財產進行隱匿以作為刑事被告人服刑后的生活費用。在刑事判決確定之后,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部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后簡稱為刑附民訴訟)被告確無賠償能力以及我國現(xiàn)行刑附民訴訟判決執(zhí)行立法存在的諸多缺陷,導致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判決在現(xiàn)行司法實踐中得不到有效履行或被強制執(zhí)行。[4]

      參與刑事公訴程序的輕傷害犯罪被害人在刑事司法實踐中遭遇到的上述經濟風險,其外因在于我國關于輕傷害犯罪被害人權利保障立法的不完善,內因則是:在以刑事被告人權利保障為中心的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模式中犯罪被害人常處于“被遺忘的角落”。而導致犯罪被害人處于“被遺忘的角落”的原因主要有:

      1.我國就犯罪被害人合法權益保障問題的理論研究較為薄弱,無法有效促進犯罪被害人合法權益保障立法。任何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與執(zhí)行應有成熟、深厚的法學理論作為基礎。我國法學理論界對犯罪被害人合法物質權益保障方面的研究一直處于較薄弱狀態(tài)。近些年,部分學者為加大對犯罪被害人合法物質權益的保障力度,建議我國借鑒西方立法例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但對如何界定刑事被害人補償范圍以及國家補償資金來源等問題都缺乏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因而未獲取立法機構的認同。

      2.受“打了不賠”等傳統(tǒng)觀念影響,目前我國部分民眾錯誤地認為:既然犯罪行為已經通過刑事處罰方式進行懲罰,為促使罪犯重新回歸社會成為一位正常的社會成員,對罪犯的民事賠償責任則可適當免除。社會民眾的這種認識誤區(qū),一定程度地導致目前我國部分學者對犯罪被害人物質損失彌補問題的研究得不到社會民眾的輿論支持,其研究成果也得不到我國立法機關的充分重視和立法支持。

      3.因犯罪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的情形各有不同,故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犯罪被害人猶如一盤散沙一樣不能有效團結起來,至今尚未建立起專門的犯罪被害人幫助機構或組織,致使犯罪被害人合法權益保障問題沒有引起社會民眾和我國政府的足夠重視。

      三、現(xiàn)行法律框架下參與刑事公訴的輕傷害犯罪被害人經濟風險規(guī)避措施分析

      由于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在犯罪被害人合法權益保障方面存在缺陷,導致現(xiàn)實生活中有部分犯罪被害人基于成本、收益考慮,在現(xiàn)行司法實踐中大多采取“忍讓”、“退隱”等消極行為以避免自己遭受“二次被害”。②雖然輕傷害犯罪被害人參與刑事公訴會承擔一定的經濟風險,但其也有可能通過參與刑事公訴來實現(xiàn)以下預期效益:1.協(xié)助并監(jiān)督控方履行控訴職責,通過對加害人準確定罪量刑來一定程度地滿足報復心理;2.依據(jù)地方性法規(guī)和刑罰的威懾力,使自己的合法物質損失通過刑事和解或提起刑附民訴訟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輕傷害犯罪被害人應積極參與刑事公訴程序并采取以下合法方式來規(guī)避經濟風險,從而保障自己的合法物質損失得到最大程度的彌補。

      (一)依據(jù)地方性法規(guī)積極申請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指符合某種條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諒解,司法機關應被害人要求或者在征得被害人同意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從寬處理的訴訟行為。雖然目前我國最高立法機關和司法解釋機關并未作出關于刑事和解的法律法規(guī)或司法解釋,但部分地方政法部門結合本地刑事司法實踐已陸續(xù)出臺一些關于在輕傷害案件中適用刑事和解的地方性法規(guī)。③在司法實踐中,有些地方司法機關在處理輕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已開始實施刑事和解。④目前我國各地司法機關適用刑事和解方式處理輕傷害糾紛的前提條件之一,是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質損失已得到或能夠得到充分賠償。由于加害人通過刑事和解能獲取“從寬處理”,因此加害人及其親友極有可能會積極賠償輕傷害犯罪被害人的物質損失以促成刑事和解。現(xiàn)實生活中輕傷害犯罪被害人積極申請刑事和解,一方面可有效緩和與加害人之間的緊張對立關系,為雙方日后恢復和善關系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又可促使加害方積極彌補自己所遭受的物質、精神損失,使自己在心理上得到撫慰,在物質方面得到補償。

      (二)積極提起刑附民訴訟

      輕傷害犯罪被害人在參與刑事公訴過程中可依法提起刑附民訴訟。對輕傷害犯罪被害人而言,提起刑附民訴訟可產生以下積極功效:

      1.在節(jié)省訴訟成本的同時有利于自己的物質損失得到有效彌補。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司法解釋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刑附民訴訟案件不收取訴訟費。刑附民訴訟制度為輕傷害犯罪被害人主張民事權利提供了一個搭乘公訴“便車”的機會。公訴機關承擔了案件事實大部分的證明責任,被害人僅需就損失及與此相關的訴訟請求進行舉證即可。另外,加害方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的刑事裁判前對被害人的積極賠償行為通常被人民法院認為是加害人的認罪、悔罪行為,人民法院可依法對加害人酌情從輕處罰。這可有效督促加害人及其親友積極賠償被害人的物質損失。

      2.一定程度地監(jiān)督第一審人民法院的“重罪輕判”行為。在司法實踐中,部分基層人民法院受“刑罰輕緩化”等觀念影響,可能會漠視或忽視輕傷害犯罪被害人要求依法嚴懲加害人的意愿而對加害人進行枉法輕判。對第一審人民法院枉法輕判行為,參與刑事公訴程序的被害人無上訴權,但可以刑附民訴訟原告身份針對第一審刑事判決中的附帶民事賠償部分提起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依《解釋》第246條、262條規(guī)定,“應當就第一審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不受上訴或者抗訴范圍的限制”,同時,“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抗訴,刑事部分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如果發(fā)現(xiàn)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中的刑事部分確有錯誤,應當對刑事部分按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進行再審,并將附帶民事訴訟部分與刑事部分一并審理”。因此在刑事司法實踐中,輕傷害犯罪被害人以刑附民訴訟原告身份針對一審判決中的刑事附帶民事部分提出的上訴,有時能引發(fā)第二審人民法院對第一審判決中的刑事部分進行重新審查、處理,從而可有效監(jiān)督第一審人民法院的枉法輕判行為。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根據(jù)《解釋》第86條規(guī)定,在刑附民訴訟中被害人請求賠償?shù)膶ο罂梢允切淌卤桓嫒艘酝獾膽斬撡r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但在審判實踐中,涉及犯罪人以外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單位或共同侵害人的民事侵權事實,由于與刑事案件無關,刑事審判程序并不關注。即使被害人對其提出請求,法院也不接受而建議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侵權訴訟。[5]如被害人依《解釋》第86條規(guī)定執(zhí)意提起刑附民訴訟,部分基層法院則判決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共同致害人不承擔賠償責任。[6]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增大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判決日后被有效執(zhí)行的可能性,輕傷害犯罪被害人訴前應對加害方的經濟賠償能力和賠償態(tài)度進行必要調查。如發(fā)現(xiàn)加害方無經濟賠償能力或賠償態(tài)度差,日后法院作出的刑事附帶民事賠償判決被有效執(zhí)行的可能性較小時,被害人可不提起刑附民訴訟以避免該部分民事賠償請求日后被人民法院以“一事不再理”為由不予支持,可在刑事結案后視賠償能力選擇刑事被告人以外的應當負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作為民事侵權被告積極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權訴訟。

      注釋:

      ①這種潛意識的產生原因主要有:1.目前公、檢、法工作人員并非全都是法律精英,其社會形象尤其是其業(yè)務形象不佳;2.司法腐敗的客觀存在及其程度被夸大。

      ②所謂“二次被害”,在國內外法學界通常認為是犯罪被害人在參與刑事訴訟過程中因受到公安司法機關不公正的程序或實體待遇而致使其精神遭受進一步的創(chuàng)傷。

      ③目前主要有:2003年,北京市政法委員會發(fā)布了《關于北京市政法機關辦理輕傷害案件工作研討會紀要》;2004年7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檢察院和浙江省公安廳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當前辦理輕傷害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05年,安徽省公安廳會同省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檢察院共同出臺有關《辦理故意傷害案(輕傷)若干問題的意見》;2005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上海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輕傷害案件委托人民調解的若干意見》;2006年,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下發(fā)《湖南省人民檢察院關于檢察機關適用刑事和解辦理刑事案件的規(guī)定(試行)》。

      ④例如,廣州中院在2005年判決陳子華等13人故意傷害案,在未成年刑事審判中探索適用刑事和解(參見呂銳,鐘冠興:《在未成年刑事審判中探索適用刑事和解》,《人民法院報》,2007年4月30日第5版);2007年5月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人民法院少年審判庭試行刑事和解處理未成年搶劫犯罪案件(參見譚靈:《重慶沙區(qū)法院試行刑事和解化解矛盾》,《人民法院報》,2007年5月9日第1版);2007年6月江蘇無錫市錫山區(qū)人民法院審理一起故意傷害案件,以刑事和解方式順利審結(參見莊亦正,王曉紅,丁柯佳:《刑事和解:陽光下的“私了”》,《人民法院報》,2007年6月12日第3版)。

      [1]曹國華.輕傷害案件的法律適用:基于浙江桐鄉(xiāng)2004-2005年司法實踐的分析[J].法治研究,2007(3):24-29.

      [2]張建軍,劉小云.論輕傷害案件的程序選擇——以對天水司法實踐的調查分析為視角[J].檢察實踐,2005(1):75-76.

      [3]吳英姿.“鄉(xiāng)下鑼鼓鄉(xiāng)下敲”——中國農村基層法官在法與情理間的溝通策略[J].南京大學學報,2005(2):60-69.

      [4]宋高初.論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的執(zhí)行[J].內蒙古社會科學,2004(1):55-58.

      [5]楊瑞.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檢討——從被害人權利保護角度[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63-65.

      [6]袁正英.論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共犯的民事責任分配[J].法律適用,2009(2):11-15.

      猜你喜歡
      加害人人民法院公安機關
      滄州市運河區(qū)人民法院以黨建促隊建、促審判
      走近加害人家屬
      方圓(2022年6期)2022-06-13 18:51:39
      高邑縣人民法院 7天成功調解17個案件
      公民與法治(2020年7期)2020-03-11 15:35:08
      衡陽市公安機關黨員風采剪影
      公安機關處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實證研究
      被害人怠于采取公力救濟原因探析
      對已經移送公安機關案件的當事人做出罰款的行為是否涉嫌瀆職犯罪?
      公安機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的假說、推理和證據(jù)
      安平縣人民法院:知行合一踐行“兩學一做”
      以仲裁的視角看人民法院“審執(zhí)分離”的體制改革
      仲裁研究(2015年4期)2015-04-17 02:56:30
      景谷| 汝城县| 临西县| 万盛区| 油尖旺区| 平塘县| 林西县| 辽阳市| 南华县| 沂水县| 潮州市| 略阳县| 甘孜| 阿克苏市| 柯坪县| 吴旗县| 乌兰浩特市| 昌图县| 绥德县| 永定县| 马关县| 萝北县| 紫阳县| 保德县| 敦煌市| 平山县| 同德县| 呼伦贝尔市| 鄱阳县| 喀喇沁旗| 得荣县| 甘孜县| 宁海县| 扶绥县| 泗洪县| 衢州市| 康马县| 项城市| 隆子县| 兴隆县| 崇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