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研究

      2011-03-19 22:30:42
      關鍵詞:公民意識大學生

      駱 軍

      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研究

      駱 軍

      北京民國政府時期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宗旨、大學專業(yè)設置以及課程開設的現(xiàn)代化方面。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在前期黨化意識比較濃厚,在抗戰(zhàn)期間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讓高等教育為抗戰(zhàn)服務;在教材方面作了較大調整:直接授予大學畢業(yè)生軍銜等。由于當時中國缺乏公民文化的土壤,而無論北京民國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都不是一個民主政權,這就決定了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是一種無根的探索。

      民國;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

      一、近代中國公民意識教育思想簡述

      近代以來,救亡與啟蒙,成為中國的志士仁人探討的主旋律。而這一階段,很多志士都將教育與人才、教育與救國聯(lián)系起來。公民意識教育的核心即是愛國主義教育。而近代把救國與教育、救國與人才聯(lián)系起來,也是當時中國的時代需要。

      龔自珍將公羊學原來提出的“據(jù)亂之世”、“升平之世”、“太平之世”修改為“盛世”、“衰世”、“亂世”,用清代的康乾盛世作鋪墊,而把批評的鋒芒指向當代的衰世。而三世的變化,龔自珍則進一步將原因指向人才的匱乏:朝廷無才相、兵營無才將、學校無才士、田野無才農、居宅無才工、工場無才匠、街市無才商、甚至連才偷才盜都沒有①閻國華、劉 虹《:中國教育思想通史》第五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0~12頁。。鑒于此,龔自珍才發(fā)出吶喊與呼吁: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魏源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在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中也同樣具有影響力。他批評科舉考試、批判向空疏無實發(fā)展的理學、向瑣屑無用發(fā)展的漢學,提出進行社會政治改革,特別是在人才的養(yǎng)用方面進行改革的主張,在培養(yǎng)人才上要求實行尊德性與道向學的統(tǒng)一,教與化的統(tǒng)一,要求以自造自化、深思躬行的精神為學,以去人之短、成人之長的精神教人。更難能可貴的是,魏源在主張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這是從魏源論著中不難發(fā)現(xiàn)的愛國主義的光輝思想②《中國教育思想通史》第五卷,第21~28頁。。魏源的這種學習西方的同時又不忘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時代意義。

      嚴復是毛澤東所認為的“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的四大代表之一。1949年毛澤東提出嚴復是與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并列的代表人物③李澤厚《:中國思想史論》中,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580頁。。嚴復以“進化論”、“自由觀”和“民本”觀念作為他開“民智”思想的理論基礎,他運用這些思想,結合當時中國國情,深刻地剖析了影響“民智”開啟的歷史與現(xiàn)實的因素,探討了“民智”發(fā)展的歷史緣由,概括了以“改進民眾文化結構”、“革新民眾文化方式”、“提高民眾政治覺悟”、“增強民眾參與意識”為內容的開“民智”思想,通過加強“教育”和主張“立憲”的途徑來實現(xiàn)對民眾的智力開啟,從而達到保國保種的目的。他把西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合起來,闡述了開“民智”思想,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到了康有為、梁啟超時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更是明確無誤地提出教育救國的觀點。梁啟超認為,“今日為中國前途計,莫亟于教育,即當?shù)乐跃S新、草野之談時務者,亦莫不汲汲注意于教育?!雹倭簡⒊?教育政策私議》,載陳學恂《:中國近代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159頁。他說,“草昧伊始,蹄跡交于中國。鳥獸之害未消,營窟懸巢,乃克相保,力之強也。數(shù)千年來,…世界之運,由亂而進于平,勝敗之原,由力而趨于智。故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而要想開民智,則必須“立于教”。要想興學校、養(yǎng)人才以強中國,廢除科舉為頭等大事②湯志鈞、陳祖恩《: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戊戌時期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頁、第12頁。。

      二、北京民國政府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

      (一)主動式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

      1915年,袁世凱頒定教育宗旨,規(guī)定國民教育為國家強盛的關鍵所在,需要提高民德、民智、民力。過去閉關鎖國之時,封建社會的帝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采取愚民政策?,F(xiàn)在“文明日啟,舉一切政教藝術乃至瑣瑣日用之微,無不由科學發(fā)明分功并進,舉全國之心思才力奔湊于一途?!备爬▉碚f,中國的教育宗旨應為:愛國、誠心、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貪爭、戒躁進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匯編》第三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5~34頁。。這些有關當時教育宗旨的法令盡管都是以大總統(tǒng)袁世凱的名義頒布,為袁世凱的復辟服務,但有些提法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比如,對國家與個人關系的論證方面,國家離不開個人,個人也必須依賴于國家的保護;再比如,主張青年學生在學術方面要循序漸進,不要貪功冒進,好大喜功,這也符合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觀點。但是,在“法孔孟”方面,袁世凱希望像封建社會一樣,利用儒家思想來禁錮青年人的發(fā)展,將他們培養(yǎng)成袁世凱的奴才和順民,不要過問政治,只是死讀書、讀死書,不允許青年人過問政治問題等等卻是應該反對的。

      北京政府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另一個體現(xiàn)是在當時大學所開設的專業(yè)和課程的現(xiàn)代化上。根據(jù)當時的大學規(guī)程規(guī)定,大學分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醫(yī)科、農科、工科。其中文科分為哲學、文學、歷史學、地理學四門;理科分為數(shù)學、星學、理論物理學、試驗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礦物學九門;法科分為法律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三門等等。與晚清的洋務學堂開設的專業(yè)對比一下可以看出,北京民國政府時期的大學專業(yè)設置已經(jīng)比較具有現(xiàn)代化教育的特征了,不再像以前主要開設西方語言學以及實用性的如軍事技術與軍工院校類的專業(yè),更不像舊式私塾,這實際上也是轉向公民意識教育的體現(xiàn)。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fā)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4頁。。通過專業(yè)的教育與訓練,大學生的公民意識才會得到加強,心理活動是人腦的機能,心理活動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陀^世界發(fā)生改變,通過大腦才會反應到人的心理。在近代唯有教育才能啟蒙,而要達到啟蒙的效果,教育的內容——大學的專業(yè)及課程設置必須要反應近代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的成果才能達到。

      1913年1月12日,根據(jù)北京民國政府公布的《大學規(guī)程令》,大學哲學分為中國哲學與西洋哲學。大學哲學分為中國哲學與西洋哲學,開始的課程如下:中國哲學(周易、毛詩、儀禮、禮記、春秋、公谷傳、論語、孟子、周秦諸子、宋理學)、中國哲學史、宗教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論理學、認識論、西洋哲學概論、印度哲學概論、教育學、美學及美術史、生物學、人類及人種學、精神病學、言語學概論⑤《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匯編》第三輯,第115~116頁。。再看政治學的課程開設情況:政治學包括憲法、行政法、國家法、國法學、政治學、政治學史、政治史、政治地理、國家公法、外交史、刑法總論、民法、商法、經(jīng)濟學、財政學、統(tǒng)計學、社會學、法理學、農業(yè)政策、工業(yè)政策、交通政策、社會政策、國際公法(各論)、殖民政策、國際司法、政黨史⑥《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匯編》第三輯,第123頁。。地理學專業(yè)開設的有:地理研究法、中國地理、世界各國地理、歷史地理學、海洋學、博物學、殖民學及殖民史、人類及人種學、統(tǒng)計學、測地繪圖法、地文學概論、地質學、史學概論。理科我們暫且以數(shù)學為例,當時的數(shù)學專業(yè)要求學習的課程有:微分積分學、微分方程式、函數(shù)論、近世代數(shù)學、近世幾何學、平面及立體解析幾何學、四原(或諸原)、概率學及最小二乘法、代數(shù)解析及方程式論、變分學、整數(shù)論、積分方程式論、理論物理學、星學、物理學實驗、數(shù)學演習①《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匯編》第三輯,第119頁。。

      盡管這些課程有些并沒有被完全實施,“已成的學校,所教的無非是中國的經(jīng)史文學,就是死讀幾本外國文和理科教科書,也是去近代西洋教育真相真精神甚遠,此等教育有不如無,因為教的人和受教的人,都不懂教育是什么,不過把學校畢業(yè)當做出身地步,這和科舉有何區(qū)別呢?”②李 罡《:教育立法與中國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建立與發(fā)展(1902-1937)》,同心出版社2003年,第54頁。但是,這些課程的開設,尤其是西方哲學的逐漸被介紹、傳輸,畢竟起到了啟蒙的作用,促進了當時教育的現(xiàn)代化,一定程度促進了大學生公民意識的提高。

      北京民國政府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除了體現(xiàn)在當時教育宗旨的變化、大學專業(yè)的開設以及課程設置的現(xiàn)代化方面,還表現(xiàn)在允許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變化上。北京政府甚至還任命過女視學。這些現(xiàn)象表明女子和男人一樣開始享有國民待遇,對于增強當時大學生公民意識的影響及作用是不可被低估的。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32頁。。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xiàn)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發(fā)生矛盾。于是這些便由生產力的發(fā)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jīng)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fā)生變革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38頁。。思想觀念的變化需要加以時日才能更加明顯。

      如果說以上是主動式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話,那么,“五四”愛國運動則更多的是屬于被動式的公民意識教育,這種被動式的公民意識教育是由于外界的變化反應、刺激了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激發(fā)起了其愛國熱情,進一步增強其公民意識。

      (二)被動式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

      被動式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反對政府賣國,爭取國家、民族獨立方面,這以五四愛國運動為代表。1919年5月3日,北京的一些大學的代表在北大集會,決定4日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大示威。當晚北京高師的工學會也召開會議,決定次日舉行大示威時對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采取激烈行為。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北高師、匯文大學、中國大學、高等工業(yè)學校等13所學校的學生3000多人,來到天安門前集會。學生們手執(zhí)寫有“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等口號的旗幟,一致要求承辦曹汝霖(交通總長、訂二十一條時任外交次長)、章宗祥(駐日公使)、陸宗輿(幣制局總裁,訂二十一條時任駐日公使)。5月5日,北京??埔陨蠈W校學生實行總罷課,要求北京政府釋放被捕同學,懲辦賣國賊,6日正式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lián)合會?!拔逅摹睈蹏\動,正是啟蒙與救亡相互促進的表現(xiàn),在五四運動的第一階段,青年學生是運動的主力軍。

      可以說,正是學生的公民意識(或者說愛國意識)才促使這些莘莘學子奮起抗爭,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并取得偉大的勝利。在“五四”時期,英勇地出現(xiàn)于運動先頭的則有數(shù)十萬的學生,這是五四運動比較辛亥革命進了一步的地方。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都明顯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而五四運動時期的知識分子則比辛亥革命時期的知識分子更廣大和更覺悟⑤《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第558~559頁。。“五四”愛國運動時期的大學生比以往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更強,愛國精神更高。

      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

      (一)主動式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可能是首次在法律法規(guī)上出現(xiàn)“公民”、“公民教育”的一個時期??箲?zhàn)前,國民政府明確提出要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并指定公民教育的教師,編寫公民教育教材。1932年,國民政府規(guī)定,初級小學不特設黨義一科,高級小學也可仿照辦理,所有黨義教材分別納入社會及其它各科。初級中學及高級中學,所有歷史、地理及國文等課程標準應分別酌量改訂,并另設科目,包括公民生活及各科所不能容納之黨義教材,此科名稱擬暫定為公民科。至于大學及??茖W校課程門類分別較細,其情形異于普通教育,黨義一科應如何由??埔陨蠈W校課程中取消獨立地位,分別歸并于各科中,交由大學及專科學校課程及設備標準起草委員會詳加研討,俟有結果再行專案呈報①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090~1091頁。。

      由于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救亡成了壓倒一切的主旋律。這時期國民政府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讓高等教育為抗戰(zhàn)服務。包括協(xié)助政治部及軍政部造就軍事方面人才,分別擔任軍隊之工程工作,后方動員工作,與敵人后方政治工作;與敵人占領區(qū)域秘密設置臨時政治學院,以號召青年,團結人心,并為規(guī)復之準備;令各大學研究所研究軍事上亟待解決之問題,??埔陨蠈W校注意戰(zhàn)時教程,培養(yǎng)軍事工程技術及醫(yī)藥救護人才,并與必要時特設專修科,以應需要;規(guī)定學生參加抗戰(zhàn)優(yōu)待辦法。各校實行導師制,并成立訓導處,設置訓導長或主任,以資統(tǒng)率,劃一步驟,培養(yǎng)純正思想及真實簡樸耐勞之校風,并嚴格厲行軍事管理,養(yǎng)成整齊嚴肅、操作勤敏、守紀律、負責任、明禮義、知廉恥,現(xiàn)代國民之美德②《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114~115頁。。

      對于大學畢業(yè)生可以直接授予軍銜。??埔陨蠈W校學生在修業(yè)期間于應修各學科外,實授國民軍事教育,期滿考試及格者,為陸軍備役移補軍官;選修有關國防軍事科目,經(jīng)考試及格,短期入營者,應分別請求予以陸海空軍備補軍官③《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124~127頁。。另外,國民政府還通過收容流落在各地的失學大學生,通過訓練,直接補充到軍隊中以資任用。

      在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通過對高等教育的目標、高等教育的專業(yè)調整、教材的改變以及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等措施來提高大學生的公民意識,這對鞏固抗日戰(zhàn)爭統(tǒng)一戰(zhàn)線還是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的。廣大愛國青年學生“亡家失國之痛深切,愿意為民前驅,參加一切救國工作,實屬義無反顧”,“學生文化程度較高,愛國心特別熱烈,而且過慣集體生活,便于組織,同時學生的分別極廣,影響最為普遍深入”④《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138~139頁。。

      但另一方面,國民政府為了拉攏青年學生,在思想方面力圖對大學生進行控制,為其專制、獨裁服務卻應該被批判、被否定。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政府對大學生實行所謂的“訓育制”、“導師制”就是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控制。對廣大知識青年的訓練,就是為了信仰三民主義、信仰并服從領袖,認清只有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發(fā)揮所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諸美德,實現(xiàn)領袖提倡禮義廉恥之意義,涵養(yǎng)公誠樸實之精神。忠勇為愛國之本,孝順為齊家之本,仁愛為接物之本,信義為立業(yè)之本,和平為出世之本,禮節(jié)為治事之本,服從為負責之本,勤儉為服務之本,整潔為強身之本,助人為快樂之本,學問為濟世之本,有恒為成功之本⑤《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151~155頁。。從國民政府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的所謂的訓育的具體內容來看,就是要排除異己,尤其是排除中國共產黨宣傳的先進的馬列主義對青年的思想影響,讓青年學生成為蔣介石專制獨裁的工具與棋子,不讓他們接受進步思想的熏陶。

      (二)被動式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

      被動式公民意識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學生運動上。而這種運動往往也與反對南京國民政府的腐敗與賣國、獨裁與專制相關。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東北,接著又向華北發(fā)動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華北事變,進一步控制察哈爾,在冀東成立傀儡政權。國民黨政府繼續(xù)堅持不抵抗政策,竟準備于12月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適應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華北政權特殊化要求。失地喪權,亡國滅種的大禍迫在眉睫。12月9日,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北平愛國學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國民黨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鎮(zhèn)壓,30多人被捕,數(shù)百人受傷。10日,北平各校學生宣布總罷課。在“冀察政務委員會”計劃成立的10月16日,北平學生和各界群眾1萬余人又舉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之后,天津學生又組成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人民中間宣傳抗日救國。杭州、廣州、武漢、天津、南京、上海等地相繼舉行游行示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同時,也大大地增強了大學生的公民意識。

      1946年12月24日,北平發(fā)生了美軍士兵強奸中國女大學生的事件。美軍的暴行激起了全市人民的公憤,北平學生率先開展了反美示威運動,這一抗議美軍暴行運動得到全市人民的支持,隨即迅速發(fā)展為全國規(guī)模的反美、反蔣愛國民主運動。至1947年1月,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武漢等數(shù)十個大中城市,共50多萬群眾參加了示威游行。為了加強對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愛國民主運動的領導,中共中央加強了城市工作部的工作力量,由周恩來兼任部長,并于1947年2月發(fā)出了《關于在蔣管區(qū)的工作方針和斗爭策略》的指示,要求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各級黨組織積極發(fā)展民主進步力量,開展人民運動,促進群眾斗爭,以配合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斗爭,推動全國革命新高潮的到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影響下,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日益發(fā)展。同年5月4日至18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城市學生舉行五四紀念會,并組織了反饑餓、反內戰(zhàn)罷課游行,遭到國民黨軍警的鎮(zhèn)壓。為反抗當局的鎮(zhèn)壓,南方與北方大中城市各學校學生沖破國民黨政府的禁令,于20日同時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是為“五二○”運動,它標志著第二條戰(zhàn)線的形成。

      從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出,貫穿當時大學生主動式公民意識教育的一個主線就是抗戰(zhàn)救國,而被動式公民意識教育則包含著反獨裁、反專制與反賣國的主線在其中。

      四、余 論

      政治社會本身如果不具有保護所有物的權力,從而可以處罰這個社會中一切人的犯罪行為,就不成其為政治社會,也不能繼續(xù)存在。只要有人被認為獨攬一切,握有全部立法和執(zhí)行的權力,那就不存在裁判者;由君主或他的命令所造成的損失或不幸,就無法向公正無私和有權裁判的人提出申訴,通過他的裁決可以期望得到救濟和解決。因此,這樣一個人,不論使用什么稱號——沙皇,大君或叫什么都可以——與其統(tǒng)治下的一切人,如同和其余的人類一樣,都是處在自然狀態(tài)中。而刀劍可以立刻使一切敢于責難他的人們保持緘默①洛克:《政府論》下篇,商務印書館1964年,第53~58頁。。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引入“公民”、“國民”等概念體系,本來是近代社會政治文化重大進步的產物和表現(xiàn),是20世紀前期中國社會文化轉型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成果,但是,由于當時的中國缺乏公民文化的土壤,缺乏基本的對人的、社會的權利與尊嚴的關注與尊重,而無論北京民國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都不是一個民主政權,都是用民主、共和來粉飾自己的專制、獨裁,他們既不代表封建領主貴族的利益,又不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而是自有其特殊利益的封建剝削者②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第2~3頁。。同時,民國政府又是一個通過暴力來維持其存在的政權,缺乏公民社會所需要的土壤,這就決定了民國時期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早產兒,是一種無根的探索,真正的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重任只能由本質上是民主的社會主義中國來完成了。

      駱 軍,華中師范大學外語學院黨委書記,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博士生;湖北武漢430079。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08azx009)

      ●責任編輯:車 英

      猜你喜歡
      公民意識大學生
      論公民美育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電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赞皇县| 汾西县| 昌图县| 岳西县| 南漳县| 新闻| 仙游县| 安泽县| 六安市| 同仁县| 会理县| 紫云| 清水县| 三江| 高碑店市| 浦北县| 玉田县| 德庆县| 吐鲁番市| 吉安县| 高平市| 敖汉旗| 东明县| 伊春市| 锡林郭勒盟| 德化县| 谷城县| 凤庆县| 丁青县| 淳化县| 调兵山市| 襄垣县| 尚义县| 锦屏县| 木里| 介休市| 河津市| 景洪市| 河间市| 广南县| 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