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三德述評——以辛亥革命時期為例

      2011-03-21 00:03:29梅偉強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4期
      關鍵詞:洪門公堂辛亥革命

      梅偉強

      (五邑大學 廣東僑鄉(xiāng)文化研究中心,廣東 江門 529020)

      黃三德述評
      ——以辛亥革命時期為例

      梅偉強

      (五邑大學 廣東僑鄉(xiāng)文化研究中心,廣東 江門 529020)

      黃三德是美洲洪門致公堂的領袖人物,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做出過重大貢獻。中華民國成立后,黃三德在洪門于國內立案建黨、為洪門五祖建祠紀念等問題上,同孫中山產(chǎn)生了嚴重分歧,經(jīng)激烈爭吵而后分道揚鑣,“不復來往”,他本人也從革命功臣蛻變?yōu)楸瘎⌒詺v史人物。

      辛亥革命;黃三德;孫中山;洪門致公堂

      黃三德 (1863—1946),廣東臺山人。1878年赴美國三藩市謀生,當過礦工、洗衣工、送貨員、酒吧服務員等。1883年加入美國洪門致公堂,1897年被推為舊金山致公堂盟長 (大佬),直至1927年隱退。1903年,在檀香山經(jīng)孫中山長兄孫眉介紹與孫中山相識,接受孫中山革命反清的政治主張,“三德以為非實行武力革命,不足以救國,故引孫文為同調,欲助成之”[1]3,從此,黃氏追隨孫中山走上民主革命道路,為辛亥革命做出重大貢獻。

      黃三德對辛亥革命的重大貢獻,可以歸納為10個方面:

      第一,推介孫中山加入洪門致公堂。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建興中會,1896年前往美國開展革命宣傳。此時孫因未加入洪門致公堂,被美國各埠致公堂 “視同路人”,他失望而回。1903年,黃三德去函檀香山國安會館,推介孫中山加入洪門,并封以 “紅棍”(即元帥)之職,[1]2從而為孫中山在美洲華僑中開展革命活動大開了方便之門。

      第二,全力營救孫中山走出天使島。1904年,黃三德致函檀香山洪門昆仲,請其資助孫中山赴美。4月6日,孫中山抵達舊金山,因康、梁?;庶h人勾結美國移民局官員以孫中山持 “假護照”入境為由,而將其關入天使島木屋里,準備原船遣回。黃三德聞訊后,立即同唐瓊昌、伍盤照等想方設法積極營救。他提議由致公堂用500美元保釋孫中山,再用5000美元聘請律師和利打官司。和利認為,可代孫中山做檀香山出世假紙,使孫成為美國公民,然后由華盛頓方面律師向美國工農(nóng)部 (相當于今日移民局)上訴。黃三德表示同意。于是,和利為孫中山做了在檀香山出世的假紙,最終取得勝訴,?;庶h的陰謀以失敗告終。對此次事件,黃三德曾說:“查孫文并非在檀香山出世,但孫文為登岸計,不得不誓假愿,無可如何也?!保?]4孫中山離開天使島拘留所時,黃三德又組織洪門人士及教會的有志之士,前往碼頭熱烈迎接孫中山進入三藩市。之后,孫中山的住、食、行均由黃氏安排。

      第三,支持印發(fā) 《革命軍》向僑胞廣為宣傳?!陡锩姟肥敲裰鞲锩亦u容的力作,它無情地揭露、鞭撻清政權的腐敗無能,號召國人起來推翻清王朝。孫中山同黃三德、伍盤照商議在美洲發(fā)行此書。伍盤照答應由 《中西日報》社免費印刷1.1萬冊,黃三德承諾由致公堂負責郵寄之費用?!叭廊A僑得此有力宣傳品之啟導,不及半載,知識為之大進,此書之力多焉?!保?]105

      第四,策劃 《大同日報》“易幟”?!洞笸請蟆肥侵鹿玫臋C關報,黃三德是總監(jiān)督,唐瓊昌是主要創(chuàng)辦人。主筆歐榘甲為?;庶h人,他常在報上發(fā)表文章攻擊孫中山。黃、唐大為不滿,力勸歐氏同孫先生合作,歐氏不從。黃、唐遂迫使歐氏辭職,由孫中山派革命黨人、留日學生劉成禺負責筆政,《大同日報》便成了宣傳革命反清的報紙。這就是辛亥革命史上著名的 “《大同日報》‘易幟’”事件。

      第五,授權孫中山改造洪門致公堂。洪門創(chuàng)立于清初,原為 “反清復明”秘密組織,帶有封建幫會神秘、狹隘性質。美洲華僑中十之八九加入了洪門。該組織后來變得極其渙散、守舊,總堂與分堂各自為政,彼此較少聯(lián)系,加上康、梁?;庶h人很多骨干分子的加入,使之處于保皇黨的影響之下。孫中山以洪門致公堂 “團體渙散,主張分歧,不能為祖國革命之助”[3]432向黃三德提出實施改造、會員重新注冊的建議。在黃授權下,孫起草了 《致公堂重訂新章要義》和 《新章程》80條,將 “聯(lián)合大群,團集大力,以圖光復祖國,拯救同胞”列為致公堂不可缺的 “義務”;在章程中將中國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綱領規(guī)定為致公堂 “宗旨”,并 “以協(xié)力助成祖國同志施行宗旨為目的”,從而把致公堂改造成了革命組織,其成員多能自覺為民主革命而奮斗。

      第六,親自陪同孫中山巡游美國各埠,向華僑宣傳反清革命。致公堂改造后,為了向會員宣傳新章程,動員會員重新注冊登記,同時向僑胞宣傳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黃向孫提出到美國各埠游說建議,孫中山十分贊同,并說 “游埠要演說,演說頗困難,最好大佬同去幫忙,則我省力甚多”[1]5。黃欣然同意,并決定由致公堂提供孫游埠費用。1904年5月下旬至9月下旬,黃三德親自陪同孫中山從舊金山出發(fā),穿越美西、美中、美東的洛杉磯、亞特蘭大、費城、華盛頓、芝加哥、紐約等30多個城市。每到一地,先由黃三德 “開臺演戲”(洪門用語,意為招收會員拜盟行禮),然后孫中山登臺講演,宣傳其革命主張。但因洪門組織過于渙散和?;庶h會員從中破壞, “雖經(jīng)總理舌敝唇焦,多方勸諭,而各分堂對于總注冊事,仍屬虛與委蛇,延不舉辦,各埠會員之報名注冊者,寥寥無幾”[2]115。盡管這次游埠未能完成總注冊及改造致公堂的任務,但孫中山的宣傳在華僑中播下了革命種子,為后來美洲同盟分會的成立、同盟會與致公堂的聯(lián)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七,促成致公總堂與同盟會美國總會的聯(lián)合。1911年夏,孫中山第四次赴美。鑒于美洲同盟會與致公堂不能聯(lián)合妨礙了革命事業(yè)的推進,他建議同盟會員一律加入致公堂。李是男等同盟會總會負責人表示擁護,致公堂黃三德、唐瓊昌等領導人也贊同,于是,雙方在各自的機關報 《少年中國晨報》和 《大同日報》登載了聯(lián)合布告。同盟會員加入致公堂后,致公堂的影響和力量進一步擴大。

      第八,組織洪門籌餉局,籌款支持辛亥革命。1911年6月,在孫中山主持下,洪門籌餉局 (又稱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對外稱國民救濟局)成立。孫中山為籌餉局手訂緣起、章程及革命軍籌餉約章,以資遵守?;I餉局職員由致公堂及同盟會薦人選任之,共40余人,黃三德為監(jiān)督,李是男為會計。之后,孫中山與黃蕓蘇走北路、張靄蘊同趙昱走南路,赴美國南北各埠演說籌款。行前,黃三德指示“由致公堂總堂發(fā)出布告,請各埠分堂慷慨捐助”[4]202?;I餉局為革命捐助的第一筆款項,是捐港幣1萬元給香港黃興,作為籌設暗殺機關的經(jīng)費。籌餉局從成立到當年年底,共籌得美金40多萬元,可見當時民氣之盛。[3]444需要指出的是,黃三德及美國洪門致公堂為辛亥革命的捐輸并非始自籌餉局之成立。孫中山發(fā)動的10次武裝起義,其經(jīng)費主要來自海外僑胞的捐助,其中洪門人士最為踴躍慷慨。最著名且為大宗者是黃花崗起義失敗后,孫中山急需15萬元以作善后之用。黃三德支持加拿大維多利亞、溫哥華和多倫多的洪門人士將三地四所致公堂樓宇典押出去 “變產(chǎn)助餉”,得款7.7萬元之多,占海外捐款之半數(shù)。此舉深得孫中山、黃興的贊揚。黃興說:加各地致公堂 “尊處同志聞系先變產(chǎn)業(yè),以急應軍需,熱度之高,洵為海外所未有,同人等不勝感服”[5]411。

      第九,敦促孫中山回國參選臨時大總統(tǒng)。武昌起義時,孫中山正在美國游埠籌款。他是在10月12日行至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時,才從當?shù)赜⑽膱蠹埳系孟み@個消息的。黃三德力促孫中山立即回國,并籌得1萬元交給他作旅費。12月25日,孫中山由歐洲返抵上海,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孫回國后,黃三德同唐瓊昌策劃以各埠致公堂及華僑團體的名義大造聲勢,一日發(fā)出百數(shù)十封電報擁戴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電報費便逾千元美金。黃三德戲稱:“孫文之臨時大總統(tǒng),是三德一手造成,亦是洪門人士合力造成?!保?]241912年3月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向黃三德頒發(fā)兩張旌義狀,表彰他在中華民國開國之始,“懋著勞績,歷史不渝”和“為國宣勞,頗資得力”。[1]38孫中山給革命功臣連發(fā)兩張旌義狀予以表彰的,黃三德是唯一一位。

      第十,革命成功后繼續(xù)支持孫中山為捍衛(wèi)辛亥革命成果而進行的斗爭。民國建立后,黃三德批準由籌餉局出錢買6架飛機,由李綺庵、梅光培等人運回國內,成立飛機隊,支持孫中山的新政府。孫中山辭職后,飛機隊的6架飛機赴粵,被胡漢民的軍政府接收。黃三德有功于辛亥革命,但他不以功臣自居,正如他自己所說:“三德數(shù)十年之心如一日,不慕榮利,不求做官。當孫文得志時,三德無所求,數(shù)次回國,仍是空手而回。”[1]55事實的確如此。他做的 “大官”是北京農(nóng)工商部顧問、中國鐵路總公司顧問。這些官職, “虛銜而已,無實利焉”[1]55。在護國戰(zhàn)爭中,三德接受西南軍閥岑春煊、唐繼堯的任命,為歐美籌餉專員,籌錢支持反袁護國戰(zhàn)爭。三德說:“此次籌款,成績尚佳,所得款項,由公堂公議,直匯云南,為討袁之用?!保?]55

      以上十個方面,雖不盡全面,但概括了黃三德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重要貢獻及其與孫中山的友誼,從中可見,他的歷史功績是很大的。

      民國甫建,黃三德因為洪門在國內立案為合法組織、在廣州建洪門五祖祠、洪門改黨 (改屬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洪門人士為官、償還向致公堂的借款以及贖回被典押的致公堂產(chǎn)業(yè)等問題,同孫中山多次發(fā)生激烈爭吵,常常不歡而散。1922年,黃三德下決心 “不復與孫文來往”[3]45。兩位革命戰(zhàn)友從相識到相知、相交,共同為推翻清朝、締造民國同甘苦、共患難,結為生死之交,到最后竟彼此不再往來,“恩盡義絕”,這不能不說是辛亥革命時期的一大悲劇。筆者以為,這種悲劇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孫黃溝通不足,由誤會變成積怨。民國建立后,孫中山忙于國事,對黃三德提出的要求重視不夠,解釋更不夠。有的要求 (如洪門立案、建五祖祠等)推交胡漢民辦理;有的要求 (如洪門改黨)由馮自由向黃作解釋。同黃三德在一起時,孫中山也未多作耐心解釋,“話不投機半句多”,二人常動怒大吵,使座中之人 “各有驚訝之色”。從黃三德方面講,他對孫當時的困難處境體諒也很不夠。其實孫只當了三個月臨時大總統(tǒng),權力分散,財政極度困難,要滿足黃的要求,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黃三德對此不理解,由誤會變成積怨。

      第二,黃三德個人品質所致。黃三德原為 “反清復明”秘密組織的 “頭領”,是 “綠林英雄”式的傳奇人物,雖經(jīng)孫的 “革命洗禮”而為辛亥革命做了不少工作,但江湖義氣、派頭很重,民主政治意識淡?。患由虾殚T致公堂領導層的一些人 (如朱三進等)對孫的革命主張,特別是改造致公堂的做法并不心服,他們常在黃面前說孫的壞話,這對黃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黃氏坦言: “朱三進大佬之言,誠有先見,三德自愧肉眼無珠,識錯人矣?!保?]27

      第三,胡漢民拖辦加深矛盾。據(jù)黃三德說,他于民國元年3月1日從美國回到上海,時孫中山已解除臨時大總統(tǒng)職。他們在廣州相見,黃向孫提出致公堂立案為國內公開合法政黨,孫 “滿口應承,但推歸胡漢民”。以后,黃向孫提出在廣州建五祖祠事,孫也推給胡辦理。當時,孫中山已無職無權,而胡為廣東都督,所以,孫的 “推歸”是無可厚非的。黃把胡不予辦理的責任歸于孫中山,“蓋孫文對此事太過冷淡”[1]25,是沒有道理的。

      胡漢民為什么對孫中山交辦的事久拖不辦呢?據(jù)黃三德說,是因為 “胡漢民更輕視洪門,過橋則拉板也”[1]25。說胡 “過橋拉板”,把洪門支持革命的恩德 “置之腦后”,恐怕不是事實。但胡為什么“更輕視洪門”?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胡知道,洪門原是秘密結社組織,雖曾熱心幫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yè),但卻始終不肯接受孫的實際領導;二是胡不欣賞黃三德 “一副黑社會江湖派頭口氣,完全不懂民主憲政,極欲將致公堂在國內立案,建立祖祠,以立根基,并擴展其影響力”。他 “堅決反對黑社會的介入政治”。[6]507顯然,胡漢民不可能把自己的這些想法告訴黃,只好把責任推給孫中山。黃來都督府求見,胡 “托詞不見”,“三德為此事與胡漢民動氣數(shù)次”,但 “胡氏仍置之不理。孫推歸胡,胡又推歸孫”。[1]26-27胡、孫互相 “推歸”的結果,是進一步加深了黃三德對孫中山的猜疑與怨恨。

      第四,黎元洪、岑春煊、陳炯明等政客的挑撥離間。黃三德向孫中山提出的要求,有幾項后來被孫的政敵 “落實”了:黎元洪準其洪門立案,廣東省長朱慶瀾也批準其立案,北洋軍閥政府準其在上海建立祖祠。對此,黃感恩戴德,贊頌有加。

      辛亥革命成功后,黎元洪同孫中山爭選臨時大總統(tǒng)失敗,從此,視孫為政敵;陳炯明野心勃勃,后來發(fā)動政變,炮擊孫中山的總統(tǒng)府,欲置孫于死地。此二人的面目早為人所識。岑春煊又何許人也?岑是清末民初一位縱橫捭闔的政客,有桂系軍閥 “教父”之稱。他任職清朝兩廣總督時,曾用武力鎮(zhèn)壓1905年反美愛國運動和孫中山革命派的“亂黨活動”。1904年孫被關押在舊金山天使島時,岑訓令當時清廷駐美公使梁誠,盡速查清孫如何入境美國的 “詭計勾當”。1921年,北方軍閥爭權奪利,孫中山在廣州重組中華民國政府,岑春煊 “閑居”上海,當他了解到黃三德對孫的態(tài)度后,于是“拉黃打孫”,挑撥孫與洪門的關系,企圖利用黃在美洲僑社的影響力實現(xiàn)東山再起。1922年初,黃回美前岑 “盛情”邀請黃到上海 “晤談數(shù)天”,共商“如何改造政府,挽救國家危亡之法”。[1]45岑還寫了《致海外洪門人士之公函》[1]46-48給黃,委托黃 “代表”他問候海外洪門人士。岑在信中對孫中山極盡污蔑攻擊之能事, “再三聲明孫文搗亂,不能救國”[1]45,只有岑的 “愛國救國之心,數(shù)十年來如一日”[1]47,洪門人士只有跟岑走,才能 “救民于水火之中”[1]48;信中對黃三德大加吹捧,說黃 “奔走國事,鳳著勛勞”,今 “特派其回美,與諸公接洽……凡函中所未盡言者,統(tǒng)由黃君代陳一切,諸公與黃君共商,無異與煊面議”[1]47。之后,岑又發(fā)表《布告旅美僑胞》。黃三德說此文與公函 “詞異意同”[1]48,也是極力丑化孫中山的人格,否定孫從事的偉大救國事業(yè)。可悲的是,黃 “肉眼無珠”,竟分不清是非、善惡,認敵為友,在反對孫中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回到美國后,拿著岑的信,興高采烈地周游美洲各埠,盡情發(fā)泄對孫的不滿,無恥宣揚岑的 “愛國救國之心”。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1924年2月2日,陳炯明也給黃三德及美洲致公堂寫了一封信,[1]50-51一方面肆無忌憚地攻擊孫中山,為其反革命行為詭辯;一方面甜言蜜語吹捧洪門 “熱誠救國”,乞求 “鼎力籌助軍糈”。[1]51

      黎元洪、岑春煊、陳炯明等政客的 “離間計”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使有勇無識、有義無氣的黃三德沖昏了頭腦,加深了他對孫中山的不滿。

      黃三德雖對孫中山積怨極深,但仍懷有敬意。1925年孫中山病逝,黃聽此噩耗十分悲痛,他說:“國父不幸,是中華民族的不幸!”[7]1942年,當有人問他當年為何反孫時,他說:“我根本不會反對孫先生,所有誤會系由胡展堂 (即胡漢民)不肯為洪門立案俾在廣州建立五祖祠所引起”。[3]466

      黃三德73歲時口述出版了 《洪門革命史》一書,概述了他及美洲洪門致公堂同孫中山的恩怨瓜葛,書中不少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對孫的革命事業(yè)及人格魅力、孫同周圍革命戰(zhàn)友的關系、家庭及婚姻等,多有歪曲、丑化、污蔑,甚至無聊的人身攻擊。有史家對這本書的 “可靠性”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黃三德寫這本書的時間,“是在他與孫中山先生分裂十多年后,可靠性相當值得懷疑……我想如果這本書寫在1911年,內容可能完全不一樣”?!啊逗殚T革命史》是黃三德73歲時口述撰成的,捉刀寫書的人沒透露身份,當是時黃氏生活困苦,很是凄涼寂寞。書中的確把中山先生的偉大革命事業(yè)歪曲亂寫,甚至對孫總理作些無聊、令人不能置信的人身攻擊。從口氣看來,這冊小書斷然是出自中山先生的敵人之手”。[6]517因此,治史者必須采取嚴肅態(tài)度,對其多從各方面佐證以辨真?zhèn)巍?/p>

      筆者認為,史家們的評述十分中肯、客觀,值得深入探究。黃三德是一位悲劇性人物,其歷史結局是可悲可嘆的。不過,盡管黃三德其人、其書存在諸多問題,也無法否認、抹殺他為辛亥革命所做的杰出貢獻。黃三德是美國洪門一位傳奇式人物,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功臣,他不應該被歷史遺忘。

      (感謝美國洪門致公堂秘書長陳建平先生為筆者提供 《洪門革命史》等有關資料)

      [1]黃三德.洪門革命史 [M].1936.

      [2]馮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 [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劉伯驥.美國華僑史 (1848—1911)[M].臺北:黎明文化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76.

      [4]華僑革命史編纂委員會.華僑革命史:下冊 (一)[M].臺北:正中書局,1981.

      [5]杜元載.革命文獻:第65輯——中國同盟會革命史料(一)[G].臺北:臺灣 “中央”文物出版社.1974.

      [6]張希哲,陳三井.華僑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C].內部印刷本.臺北: “國史館”印行,1997.

      [7]陳素敏.黃三德:一生寫就 《洪門革命史》[N].江門日報,2011-04-04 (A04).

      A Review of Huang Sande's Contributions to the Xinhai Revolution

      (by MEI Wei-Qiang)

      Huang Sande was a leader of the American Hong League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Xinhai Revolution led by Sun Yat-sen.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Huang Sande had serious disagreements with Sun Yatsen over founding the Hong League in China and building shrines for the five founders of the league.After fierce quarrels he broke up with Sun.Huang changed from a revolutionary hero to a tragic historical figure.

      the Xinhai Revolution;Huang Sande;Sun Yat-sen;the Hong League

      I046

      A

      1009-1513(2011)04-0033-04

      2011-06-27

      梅偉強 (1939-),男,廣東臺山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五邑華僑史和僑鄉(xiāng)文化研究。

      [責任編輯 朱 濤]

      猜你喜歡
      洪門公堂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古巴洪門三十六誓考釋
      卷宗(2018年25期)2018-11-07 11:46:08
      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吧國公堂的房屋典當經(jīng)營*—以《公案簿》第13、14輯資料為中心的分析
      三尺公案”的由來
      奇聞怪事(2017年7期)2017-07-27 21:34:15
      清代洪門文化研究的幾個側面
      ——以乾隆末年至咸同年間洪門會簿為中心
      發(fā)揮洪門文化在僑海統(tǒng)戰(zhàn)工作中的作用
      上海公共租界行政訴訟制度探析
      農(nóng)家庭院葡萄香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對聯(lián)(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
      松溪县| 宿州市| 绥棱县| 湘潭县| 重庆市| 镇赉县| 门源| 江油市| 洛阳市| 井冈山市| 永新县| 云和县| 伊春市| 宜黄县| 宿松县| 兰西县| 富川| 梅州市| 慈溪市| 永年县| 榆中县| 高雄县| 西宁市| 信宜市| 闸北区| 威宁| 濮阳县| 山东| 东莞市| 托克托县| 湟中县| 宜春市| 和静县| 武义县| 红原县| 新平| 通辽市| 济源市| 自治县| 古交市|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