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發(fā)展的長效機制研究

      2011-04-03 04:48:29文,李
      當代教師教育 2011年3期
      關鍵詞:農村教師信息化信息技術

      王 杰 文,李 赫 男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信息科學與工程系,湖南 長沙 410205)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即教育系統(tǒng)中的人(教育者、學習者)能夠自覺、自如地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自己所從事的教育、教學、管理、學習與交流活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績效、促進學習。對農村教育信息化來說,直面農村基礎教育的小學教師是關鍵因素。但是,目前,農村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普遍較低,大部分教師都是“在知識本位、學科本位的師范教育中熏陶出來的,一些舊觀念對農村教師產生了深遠影響,要接受新的觀念還有一定的難度,有些教師甚至對信息技術持有懷疑和排斥的消極態(tài)度?!盵1]因此,盡管“十一五”期間,國家在農村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基本搭建起了教育信息化平臺,但實踐證明,收效并不明顯。

      教育部2011年1月4日,發(fā)布教師[2011]1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要“適應教育現(xiàn)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國家重視,政策支持,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精心規(guī)劃、有效組織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克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瓶頸”,力保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在對湖南省農村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現(xiàn)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養(yǎng)成與發(fā)展方案,僅供參考,不當之處,請同仁賜教。

      一、湖南農村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現(xiàn)狀調查分析

      2009年12月,我們對湖南省30余所農村小學進行了問卷調查,概括出5個方面的問題:[2]從事“語文”、“數(shù)學”所謂“主科”教學的教師較多(占67%),但是,“科學”和“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嚴重缺乏(分別為10%和7%); 廣大農村教師對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興趣比較大(占78%),但真正自覺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教師并不多(30%),大膽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實踐者極少(只有13%),還有不少教師(占2%)害怕使用信息技術會影響教學效果; 絕大部分教師缺乏教育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沒有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意識(有所了解者占71%,但認為自己比較清楚者不到25%),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水平較低; 有不少教師可以操作使用計算機、利用現(xiàn)成的課件授課,也會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玩游戲和從事其他娛樂活動。只有極少數(shù)教師能進行文字處理和制作教學課件(雖有70%的教師聲稱自己能進行簡單的課件制作,但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真正會制作的并不多); 廣大農村小學教師大多以“教書匠”自稱,缺乏應用與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僅把上課當做謀生的手段,很少教師會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只有近15%的教師撰寫過相關論文)。

      調查結果不容樂觀,我們不得不思索,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路在何方?從生態(tài)學視野來看,教育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社會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由信息人、教育實踐和教育信息環(huán)境等組成。教育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與社會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過程中不斷進化——當外界新的物質、能量和信息輸入時,現(xiàn)有平衡將被打破,此時需要調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各要素的狀態(tài)及其之間的關系來重構新的平衡。信息社會,信息豐富多彩、紛至沓來、令人無所適從;“十一五”期間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廣大農村教育信息化物質環(huán)境有了相當?shù)幕A,“農遠工程”已經落戶偏遠山村,但是,大量的投入并沒有得到預期的產出,原因何在?根本問題就是教育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主體——人的進化滯后,無法滿足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育教學要求。

      首先,農村教師缺少接受培訓的機會。沒有機會接觸新事物、新概念和新技術,難免目光短淺;其次,缺乏同行之間的交流。農村小學規(guī)模小,校際相隔又遠,少數(shù)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感興趣者一般都是孤軍奮戰(zhàn),如果沒有相當?shù)囊懔秃阈暮芸炀蜁适判?;第三,缺乏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普遍地,農村教師缺乏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和規(guī)劃,沒有合適政策的鞭策,教師的積極性難以激發(fā)出來,完全靠教師個人的興趣來支撐其行動,缺乏持久動力;第四,本來就不多的培訓機會,但培訓內容和模式又大多是帶有濃厚城市色彩的集中短期培訓。

      二、促進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發(fā)展的長效機制

      1.基本思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專設一章闡述“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明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和目標。對農村基礎教育而言,要實現(xiàn)《綱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標,應該以發(fā)展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為抓手,以提高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意識為突破口,以提高農村人口信息素養(yǎng)為宗旨,使學習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成為教育者與學習者的自覺行動。所以,在今后的10年期間,應該把對農村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作為教育信息化的重點工作。

      首先,要更新師范生的職前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理念,科學合理地定位教育信息技術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向,著實培養(yǎng)大批有志于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事業(yè)的人才;其次,要營造有利于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發(fā)展的人文環(huán)境;最后,通過校長、骨干培訓,建立學習同共體,專家指導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等一系列活動,構建起一個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發(fā)展的長效機制,逐步幫助農村教師從“謀生”向“謀業(yè)”轉變,從“教書匠”向“學者”、“專家”發(fā)展。

      2.更新師范生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理念

      何克抗教授說得好:[3]“教育技術能力是任何學科的老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是大、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具有的能力,也就是‘如何進行教學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師范院校都開設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本意就是要培養(yǎng)師范生的教育信息技術能力,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重制作輕設計、重技術而忽視技術教育功能的現(xiàn)象。必須明確,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并不等于信息技術能力,必須區(qū)分教育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內涵,切勿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當做“課件、動畫和網(wǎng)頁制作”課程來開設?!艾F(xiàn)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應該強調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即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道德倫理、相關社會責任、基本信息技術技能和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教育信息技術專業(yè)人員的能力李龍教授認為應包括以下6個方面:[4]教學設計的能力;教育信息處理的能力;媒體(資源)應用、開發(fā)的能力;構建、維護物態(tài)教學系統(tǒng)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和管理的能力。我們認為對于面向農村小學的教育信息技術專業(yè)學生,其能力結構可以更具體地設定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能力;小學學科課程教學設計能力;信息技術與小學學科課程整合實踐能力;小學教育教學資源設計、開發(fā)能力;教育設施使用、維護與管理能力;小學教育信息化實踐與研究能力等。無疑教學設計是核心能力,尤其是結合農村實際的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事實上,要培養(yǎng)出真正有志于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的人才,還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和扎根農村的使命感。要當好教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yè),不想當教師的人是不可能當好教師的。當代大學生,對所學專業(yè)普遍缺乏認同感,對師范生而言,必須加強師范意識教育,以防同化。第二,強化面向農村學校的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必須強調,中小學校信息技術教師,不是單純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更不是電腦與網(wǎng)絡設備維修工,而應該是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的核心成員,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科教學的設計師,是學科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與研究的幫助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校本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與指導的最合適人選,是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核心成員。他們的職責應該包括:向全校師生傳播信息技術知識,幫助師生正確地、理性地、合法地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校本教師信息技術和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為學科教師提供及時的技術指導;協(xié)助各學科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與實施;與學科教師合作,設計、開發(fā)貼近農村生活、具有鄉(xiāng)土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結合農村基礎教育實際,協(xié)助學科教師開展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兼任學校教育設施使用、維護與管理工作。

      3.營造有利于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發(fā)展的人文環(huán)境

      調查發(fā)現(xiàn),農村教師大部分都比較保守,怕麻煩,甚至擔心使用信息技術會影響教學效果、費力不討好。所以,要加速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政府除了必要的軟硬件建設經費投入以外,還應盡快制訂相應的保障和激勵政策,鼓勵農村教師大膽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設施,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整合的改革實踐活動。年初,教育部發(fā)布的《意見》已經明確提出:“完善五年一個周期的教師培訓制度。規(guī)范教師培訓證書制度。建立教師培訓管理檔案,逐步實現(xiàn)教師培訓管理信息化、制度化。”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根據(jù)本地實際出臺相關的保障和激勵政策,為教育信息化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

      《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教師教育資源是教師培訓和學習的基礎平臺,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相關網(wǎng)絡學習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是深入持久開展農村在崗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的關鍵,必須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師范院校教育信息技術學科師生更是責無旁貸。近年來,我們結合湖南省教育廳教育信息化專項建設項目“小學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fā)與建設”和湖南省教育科學重大投標課題“湖南教育信息化體系構建研究”開展了一些工作,正是基于以上考慮,由于篇幅,此處不贅述。

      4.農村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養(yǎng)成與發(fā)展策略

      首先,要切實有效地開展在職教師培訓,牢固樹立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意識。目前,大部分農村小學沒有專職的信息技術教師,幾乎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有些學校不具備客觀條件,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有關領導和廣大教師缺乏教育信息化意識。因此,對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師和校長進行強化培訓是關鍵的一步。

      對校長而言,培訓的重點是信息化教學意識,包括信息化教學理念、職業(yè)道德倫理等;其次是基本信息技術技能。對信息技術教師而言,重點是信息化教學設計及實施能力的培訓。要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至少能夠完成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產品(媒體、資源)兩個層次的教學設計。

      但是,目前教師培訓大都采用集中方式,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問題:培訓規(guī)模不大,受益面太??;培訓結束后,受訓教師缺乏跟蹤指導,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無法長久堅持下去。另一方面,已在農村學校的數(shù)量極其有限的信息技術教師卻有勁無處使,且由于不上“主課”而往往被邊沿化,缺乏工作激情。如果能讓他們發(fā)揮專長,實施校本、或學點、學區(qū)的教師信息技術及其教育應用培訓,實為一箭雙鵰之舉,何樂而不為呢?何克抗教授指出:[5]“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的職責是如何幫助教師把已有的教與學理論很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從而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四川省滎經縣花灘小學利用每個星期四的下午進行2 小時的集中培訓,取得了顯著成效,就是值得推廣的經驗。[6]

      其次,逐步構建起學習共同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提升在職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有不少學者指出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7]這種觀點已被教育界廣泛認可。因此,廣大農村中小學校校長應該鼓勵一線信息技術教師把工作重點放在促進校本、學點、學區(qū),甚或縣域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形成和發(fā)展,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能力上,而不要因“信息技術”課程少而安排去任教其他課程。

      小學教師學習共同體應該是“以高師—小學—教育行政部門為聯(lián)合基地,以優(yōu)質小學教師的成長為目標,以培養(yǎng)培訓過程的合作與研討為載體,通過項目合作、教學互動、共同研究、資源共享,最終推進小學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合作聯(lián)盟?!盵8]通過這種以小學一線教師為主體的、有高師院校教育信息技術學者指導和教育行政部門支持的學習共同體構建和運作,從而逐步樹立起廣大一線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意識,有效促進一線小學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發(fā)展。

      最后,鼓勵專家深入農村教育一線,開展農村小學教育信息化小課題行動研究,把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推向更深層次 要經歷培訓和學習共同體活動以后,廣大教師應該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并且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能力,但是,可以預見,這種應用仍然是低水平的。此時,開展現(xiàn)代教育理論培訓,更新廣大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關鍵。這個階段,教育信息技術學者可以通過串講送課、遠程指導授課等形式傳授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一線信息技術教師以協(xié)助學科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為主。

      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研究,由教育工作者與教育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教育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在教育技術理論和教學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盵9]

      小課題研究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由教師個人或少數(shù)合作者一起,在短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并直接被應用于研究者的教育、教學實踐,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10]

      教育信息技術學者深入農村學校,以一線教師認知支持者、引導者、幫助者的身份,引導開展旨在提高一線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小課題行動研究,是教師快速成長的最有效途徑。小課題行動研究的核心理念是促進教師自主成長,不斷提升教師的自我知識更新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在小課題行動研究中,教師成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慧、有悟性的教育實踐主體,為教師提供了一條螺旋上升的內在發(fā)展之路。例如,山東省海陽市、浙江省淳安縣通過以縣域為單位開展小課題行動研究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10][11]

      三、結束語

      師范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愿當教師、能當教師的人才,職后教師教育的任務是造就會當教師、樂當教師的好教師和名教師。相比之下,職后教師教育更為重要,已經得到各界的充分重視?!毒V要》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第一章就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明確指出要“完善培養(yǎng)培訓體系,做好培養(yǎng)培訓規(guī)劃,優(yōu)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辈⑻貏e強調“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薄兑庖姟芬裁鞔_提出要完善五年一個周期的教師培訓制度??梢灶A料,今后10年是國家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關鍵時期,同時還是基礎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有利時期,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培訓任重而道遠。

      [1]張進良.面向信息化的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生態(tài)學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0(6):24-28.

      [2]王杰文,李赫男. 湖南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xiàn)狀調查分析[J]. 當代教師教育,2010,3(4):71-74.

      [3]何克抗. 正確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涵[J]. 中國電化教育,2006(11):20-21.

      [4]李龍. 教學設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何克抗. 關于發(fā)展中國特色教育技術理論的深層思考(下)[J]. 電化教育研究,2010(6):39-77.

      [6]李元華,張汝鈞. 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研究[J]. 中國農村教育,2009(9):40-41.

      [7]王天曉. 教師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4):11-13.

      [8]郭維平. 構建小學教師教育共同體的探究[J]. 繼續(xù)教育研究,2101(9):91-93.

      [9]付麗萍,張軍征. 基于行動研究的農村學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20(7):66-68.

      [10]方展畫,程江平,徐敏娟. 淳安縣區(qū)域推進“小課題研究”之成效分析[J]. 浙江教育科學,2010(5):3-6.

      [11]車言勇. 縣域開展小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思考[J]. 當代教育科研,2009(18):53-54.

      猜你喜歡
      農村教師信息化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實效性——關于西部S省農村教師培訓狀況的調查報告
      新課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問題與對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南木林县| 梧州市| 光山县| 兰溪市| 锡林浩特市| 阳山县| 汾阳市| 临澧县| 吴堡县| 娱乐| 两当县| 海门市| 宣威市| 板桥市| 成安县| 昌吉市| 泾源县| 大埔区| 酒泉市| 嘉峪关市| 郓城县| 上蔡县| 桓台县| 灵山县| 明溪县| 得荣县| 肥东县| 凤阳县| 泰州市| 简阳市| 郴州市| 榆中县| 灵山县| 台北市| 牙克石市| 包头市| 宁阳县| 葫芦岛市| 惠水县| 泰来县| 屏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