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皇族內閣”與皇室內爭

      2011-04-10 21:04:54
      關鍵詞:宣統(tǒng)官制皇族

      彭 劍

      (華中師范大學 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79)

      “皇族內閣”與皇室內爭

      彭 劍

      (華中師范大學 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79)

      為了“鞏固君權”,在預備立憲期間,皇室成員大量涌上政壇。但把持朝政的皇室成員,內部分裂也很嚴重,爭權奪利,紛擾不堪。辛亥年皇族成員間圍繞著內閣問題展開的爭奪,可以說是這種分裂的集中反映。皇族內部的爭奪,不但影響了辛亥年的內閣制度文本,也影響了辛亥年內閣制度的運作。辛亥閣制與丙午閣制相比,少了對軍國大事負責的規(guī)定。這一情況,是由于貝勒毓朗得知在新內閣中沒有自己的位置之后起而與載濤等聯(lián)合爭權的結果。在皇族內閣內部,慶親王奕劻與度支大臣載澤之間矛盾頗深。載澤不但與奕劻競爭過總理席,而且在內閣成立后在財政方面扯奕劻的后腿。在奕內閣即將倒臺之際,奕劻曾阻撓載澤成為下一任總理大臣。另外,奕劻與農(nóng)工商大臣溥倫之間也有矛盾?;适页蓡T圍繞著皇族內閣所展開的諸多明爭暗斗表明,成立皇族內閣,皇室內部不但沒有走向團結,反而走向了進一步的分裂。清王朝的崩潰,除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士紳離心、督撫離心等之外,皇族內部的紛擾也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皇族內閣;皇室內爭;奕劻;毓朗;載澤

      1911年武昌起義之前5個月,清王朝設立了一個責任內閣。這一內閣,因其閣員多皇族而頗遭物議,它一出臺,就被稱為“皇族內閣”。長期以來,學界多將其視為清廷假立憲的鐵證,皇族內閣一出,清廷立憲的真實面目乃徹底暴露于世人面前,人們于是紛紛轉向革命,革命風暴于是一日千里,王朝統(tǒng)治于是瓦解。這是一個歷史的悖論。清王朝讓大量皇族進入責任內閣,本來是想通過借助皇族把持朝政,達到挽救愛新覺羅家族統(tǒng)治的目的,到頭來,卻是皇冠落地,王朝解體。至于內閣中的皇族成員,是否真的抱作一團,為拯救本家族的統(tǒng)治而努力,學者對此,幾無涉及。人們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為,皇族內閣的目的既然在于拯救愛新覺羅家族的統(tǒng)治,則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們,必然是精誠團結的。然筆者翻閱有關文獻,發(fā)現(xiàn)內閣中的皇族成員并不團結,他們中間,明爭暗斗其實非常之多,而這種爭斗,對于深入理解辛亥政局頗有助益。

      要講清楚皇族內閣中皇族的內斗,須明了宣統(tǒng)年間皇室成員在政壇的分布格局及其派分。

      有清一代,皇族參與朝政,并非不合“祖制”。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先們,尊重本族的傳統(tǒng),在入關之初,設計了一套鼓勵宗室、覺羅參與政治的制度。因此,在有清一代,皇子皇孫們只要有能力,是可以步入政壇高層的。當然,有權的地方就有利,有利的地方就有爭,因此,在有清一代,皇族成員之間拉幫結派、勾心斗角、爭權奪利的事情也是時有發(fā)生。不過,君主專制時代,只要有一個“乾綱獨斷”的“英主”高高在上,就基本上能夠控制局面,但一旦沒有了“英主”,問題也就會隨之而來。

      19世紀中葉以降,君主非幼即弱,滿清實際上已經(jīng)沒有“英主”,但有政治女強人慈禧太后任用權術,縱橫捭闔,清祚乃得以不墜。1906年,慈禧太后還痛下決心,仿行憲政,試圖通過預備立憲挽救王朝的統(tǒng)治。不過,她的立憲,以“鞏固君權”為前提。她“鞏固君權”的手段甚多,讓大量皇族進入中央決策層是其中之一。因此,在1906年之后,皇族進入政壇高層的速度也就加快了:1906年官制改革后,中央政府由11部組成,共有尚書、大臣13人,其中滿人7,漢人5,蒙古人1,滿人中,又有4人為皇族;①1907年6月18日,派醇親王載灃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②;同年9月20日,派貝子溥倫為資政院總裁③;1908年2月2日實授載灃為軍機大臣④。1909年7月15日,載灃以攝政王身份攝行海陸軍大元帥,并以其弟載洵為籌辦海軍大臣⑤,次日,又以其另一弟弟載濤管理軍咨處⑥,形成攝政王三兄弟把持軍政的局面。1910年8月17日,貝勒毓朗補授軍機大臣⑦;1910年11月5日,載澤、溥倫奉派為纂擬憲法大臣。⑧這種情形發(fā)展到1911年,便是皇族內閣的出臺。因此可以說,皇族內閣的出現(xiàn)是晚清皇族干預朝政的必然結果。

      皇族大量涌上政壇,從表面上看是顯示了皇族力量的強大,但在實際上卻未必有利于愛新覺羅家族的統(tǒng)治。因為皇族龐大,未必所有支系都與最高統(tǒng)治者一條心,而宦海如沙場,雖無鐵馬硝煙,但權力的爭奪卻也驚心動魄,“金枝玉葉”們一旦涉足政壇,就難免參與到權力的角逐之中,造成皇族從深層分裂。在慈禧掌權的早期,恭親王奕?與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之間就有過明爭暗斗。⑨到宣統(tǒng)年間,皇室內部的矛盾更加層出不窮,目睹了這種情形的清末御使胡思敬對此有極為形象的刻畫:“洵貝勒總持海軍,兼辦陵工,與毓朗合為一黨。濤貝勒統(tǒng)軍咨府,侵奪陸軍部權,收用良弼等為一黨。肅親王好接納溝通報館,據(jù)民政部,領天下警政為一黨。溥倫為宣宗長曾孫,同治初本有青宮之望,陰結議員為一黨。隆裕以母后之尊,寵任太監(jiān)張德為一黨。澤公于隆裕為姻親,又曾經(jīng)出洋,握財政全權,創(chuàng)設監(jiān)理財政官、鹽務處為一黨。監(jiān)國福晉雅有才能,頗通賄賂,聯(lián)絡母族為一黨。以上七黨皆專予奪之權,茸阘之徒,趨之若騖。而慶邸別樹一幟,又在七黨之外?!雹庖篮季此?,大權在握的皇族,其實并不團結,而是從內部分裂為七個小的利益集團,若加上“在七黨之外”的“老慶記公司”(11),則總共是“八黨”了。胡思敬的說法也許有些夸張,但至少反映出,皇族內部的分裂是非常嚴重的?;首宄蓡T間圍繞著內閣問題展開的爭奪,可以說是這種分裂的集中反映。我們將在下文指出,皇族內部的爭奪,不但影響了辛亥年的內閣制度文本,也影響了辛亥年內閣制度的運作。

      在預備立憲期間,出臺過兩份內閣官制。第一份出臺于1906年,第二份出臺于1911年。1906年和1911年分別是農(nóng)歷丙午年和辛亥年,因此,我們不妨將這兩份閣制分別叫做丙午閣制和辛亥閣制。丙午閣制由一份文件組成,而辛亥閣制則由《內閣官制》、《內閣辦事暫行章程》、《內閣屬官官制》、《內閣法制院官制》四份文件組成。(12)“皇族內閣”即是按照辛亥閣制建立起來的。

      比較兩份閣制,我們發(fā)現(xiàn)其所規(guī)定的內閣在軍國問題上的權限有所不同。丙午閣制的第十條規(guī)定,“凡遇重要事件,由各大臣及尚書開閣議”,“閣議”討論的“重要事件”的第二項就是“軍國重要事件”。(13)可見依丙午閣制,內閣是要對軍國大事負責的。

      而在辛亥閣制中,其對軍國問題的規(guī)定卻頗令人疑惑。

      首先,辛亥閣制中的《內閣官制》第十二條也是對內閣會議討論范圍的規(guī)定,其中沒有要討論軍國大事一項。(14)可見依辛亥閣制,內閣會議是不討論軍國大事的。那是不是說,依辛亥閣制,內閣對軍國大事不負責任呢?這一份閣制中的《內閣官制》第十四條規(guī)定:“關系軍機軍令事件,除特旨交閣議外,由陸軍大臣、海軍大臣自行具奏,承旨辦理后報告于內閣總理大臣?!保?5)依此,關于軍國大事,一般情況下都是由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具奏,辦理完畢后向內閣總理大臣報告一下即可,而無需經(jīng)過閣議,也不需要內閣總理大臣署名。如果我們考慮到,具奏權的問題乃是責任內閣確認“責任”的一個關鍵內容,誰在奏折上簽名,誰就該對具奏所涉及的事項負責。該條既規(guī)定軍國大事直接由陸海軍大臣自行具奏,不需要與內閣總理大臣連銜,實無異于說,內閣總理大臣對于軍國大事是可以不負責任的了。但是,這樣一來,就與該《內閣官制》的其他條款相沖突。該《內閣官制》第一條規(guī)定,“內閣以國務大臣組織之”;第二條規(guī)定,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都在國務大臣之列;第十條規(guī)定,具奏的時候,“關于國務之具奏事件,其涉各部全體者,由國務大臣會同具奏,專涉一部或數(shù)部者,由內閣總理大臣會同該部大臣具奏”。(16)既然陸海軍大臣是內閣成員,則依第十條的規(guī)定,與陸海軍有關的具奏事件,應該必須有內閣總理大臣連銜才對。但第十四條卻規(guī)定軍機軍令事件由陸海軍大臣自行具奏,前后顯然矛盾。而更為關鍵的是,如此一來,內閣的責任體制遭到了破壞,內閣總理大臣無法對國務全體負責,責任體制無法真正確立起來。

      總理大臣不負軍國大事的責任,可以說是對總理大臣權力的極大限制。而限制總理大臣的權力,可以說是清季預備立憲期間在設計內閣官制的時候特別著意的一點。還在制定丙午閣制的時候,就因為有很多人宣稱設置內閣會導致總理大臣專權,影響君上大權,而使這一份閣制未能付諸實施。(17)辛亥閣制規(guī)定內閣不干預軍事,內閣總理大臣對于陸海軍政沒有署名權,可以說是延續(xù)了這一限制總理大臣的思路。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辛亥閣制中之所以會有內閣不干預軍國大事的規(guī)定,也與皇族內部的爭斗有很大的關系。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辛亥閣制中關于軍事方面的規(guī)定基本上是皇族內部爭奪的結果。

      相關人員在設計丙午閣制的時候,規(guī)定責任內閣由舊內閣和軍機處“改并”。(18)辛亥閣制出臺的時候,走的也是這一條路子。既然責任內閣要承擔起全國行政,成為一個責任政府,那軍機處必然要被“改并”,而在任的軍機大臣有的可能成為內閣的領袖人物,有的則可能失去往日的輝煌。宣統(tǒng)三年籌議責任內閣的時候,在任的軍機大臣是慶親王奕劻、貝勒毓朗、那桐、徐世昌四人。按照《內閣辦事暫行章程》,內閣成員除各部長官外,尚有內閣總理大臣一人、協(xié)理大臣“一員或二員”。(19)即使設置兩個協(xié)理大臣,在任的軍機大臣中,也有一人必須“出局”。當時的設計,確實是準備設置兩個協(xié)理大臣。到4月份,將由奕劻擔任內閣總理、徐世昌、那桐擔任協(xié)理已成定局,連一般商業(yè)報刊都已經(jīng)看到了這一點。(20)這完全是一種論資排輩的做法。軍機四臣中,奕劻是領班大臣,資歷最老,那桐和徐世昌的資歷也比毓朗要老些,毓朗出局,是符合中國古來官場的游戲規(guī)則的。

      但是,這對毓朗卻是一個打擊。自己也身為軍機大臣,而在新內閣中卻沒有自己的位置,因此顯得頗不得志。據(jù)報刊消息,當時的決策者似乎還想過安慰毓朗的辦法,給他一個“內閣上行走”的名頭,不過,毓朗對此并未領情,“頗形不允”,“謂過渡內閣之名不雅,不愿充當”。但這恐怕不是他的心里話,在他心里,另有所圖。報刊評論說,毓朗“頗形不允”的表態(tài)“恐托詞也”,可謂一語中的。(21)他的盤算,是通過掌控軍權與內閣抗衡。為達此目的,他與軍咨大臣載濤聯(lián)合,先鼓動陸軍大臣蔭昌、海軍大臣載洵在攝政王載灃面前力爭,宣稱“中國現(xiàn)值整頓全國陸海軍備之時,總理大臣須具有軍事上知識方可負完全責任,否則將來諸多窒礙”,(22)他們進而在旁贊成,并在閣制發(fā)表前夕“在監(jiān)國前極力爭議”。(23)于是,當閣制發(fā)表的時候,便有了內閣不過問軍國大事的規(guī)定。并且,在載濤、毓朗諸人的極力鼓噪下,在設立“試辦內閣”的當日,清廷還匆匆將軍咨處改建成軍咨府,以毓朗和載濤為軍咨大臣,隱然以軍咨府與內閣處于對等地位。(24)

      載濤、毓朗等通過把持軍咨府,為自己爭得了一定的權力,但卻破壞了閣制,使責任內閣不能對行政全部擔負起責任??偫泶蟪嫁葎?、協(xié)理大臣徐世昌、那桐對于這種局面頗為不滿。在軍機處體制下,一切軍國大事他們都有資格參與,而在所謂責任內閣體制下,他們反而無權過問軍事問題,這當然令他們大為惱火。(25)立憲國通例,組閣之初,內閣總理大臣都要演說一番,宣示政綱。奕劻組閣之后,雖然一再拖延,但還是在7月10日發(fā)表了一回演說。在這次演說中,奕劻注重于整頓財政和發(fā)展實業(yè),對于如何擴展陸海軍問題則無一語道及,(26)顯然是對載濤、毓朗等爭權的報復。這回載濤、毓朗感到受了打擊,在奕劻演說之后跑去詢問,結果奕劻語帶譏刺,冷冰冰地答道:“吾國內閣總理與各國情形不同,今海陸軍政既有軍咨府主持,自毋庸內閣參預?!保?7)載濤、毓朗受此冷語,回去之后又與陸軍大臣、海軍大臣聯(lián)合,提出對內閣的質問案,(28)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可見,辛亥閣制中內閣不過問軍國大事的制度規(guī)定,既是皇族爭斗的結果,也加深了皇族內部的紛爭。

      在皇族內閣內部,總理大臣奕劻與度支大臣載澤之間的矛盾也由來已久,積不相能。內閣出臺之前,在由誰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的問題上,奕劻與載澤之間就有過一番較量。奕劻主持軍機處二十多年,雖貪得無厭,無所建樹,但資格老,閱歷深,在看重資歷的中國,如果要在皇族中選擇總理大臣,他勝出的機會最大。載澤政治閱歷不足,但卻是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對憲政有比較多的直觀了解,思想比較開明,曾被時論譽為預備立憲的“開幕元勛”,(29)且其福晉與當朝太后系同胞姐妹,因此也頗具競爭力。這兩位皇親,一老一少,暗中較勁,勝負難分。后來是經(jīng)“某宮?!背雒娓深A,叮囑載澤“勿為第一次總理”,奕劻的總理席才確定下來。(30)但是,載澤雖然暫時放棄了對總理席位的角逐,但同時又在攝政王載灃面前揚言:“財政支絀,內閣經(jīng)費不可過事鋪張。”(31)表面上看起來是要內閣厲行節(jié)約,實際上是暗示他要在財政方面拉奕劻的后腿。報章對此評論道,載澤此語“顯有裁制之意”,(32)可謂一語中的。

      果然,奕劻組閣之后,馬上感覺到在財權上受到了牽制。他曾向兩位協(xié)理大臣發(fā)牢騷:“某某兩親貴,一則牽制軍權,一則把持財政,均于暗中極力排擠,本邸有名無實,將何以擔負責任?”(33)此處所言把持軍政的親貴顯系前文提到的毓朗,而把持財政的親貴就是載澤。

      在宣布政綱方面的如下故事顯示了奕劻和載澤之間矛盾之深。四國銀行代表在第二期應交借款前突然向載澤宣布:“中國對于幣制一事現(xiàn)在茫無把握,且(有)與原定合同不符之處,且此次借款重在振興實業(yè)、整理財政,何以借款成立后尚無一定著手辦法?外國資本家因此頗懷疑慮,不愿投資?!保?4)這事給載澤施加了很大壓力,他認識到,為了讓四國銀行團兌現(xiàn)借款,最好是總理大臣能夠表一個態(tài),宣布此后將致力于振興實業(yè)、整理財政。作為國務大臣之一,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由載澤本人與總理大臣奕劻商量。但載澤卻沒有這么做,而是拐了個彎,找郵傳大臣盛宣懷商量,然后由盛宣懷“請總理大臣宣布政綱,此內閣宣布政綱之所由來也”。(35)同為親貴,同為國務大臣,卻不能直接溝通,而要拐彎抹角,通過其他國務大臣來作中轉,奕劻與載澤之間關系之僵持,于此可見一斑。

      宣布政綱時的另一個細節(jié)則顯示總理大臣與農(nóng)工商大臣貝子溥倫之間也存在著暗潮。奕劻在演說中間突然停住,向溥倫問了如下一個問題:“貴大臣對于振興實業(yè)之意見究以何者為先,抑皆所注重?”倫貝子答道:“據(jù)本大臣意見,似以開礦為當務之急?!睉c親王則謂:“中國民生凋敝已極,農(nóng)工商三者自難偏重,然中國為農(nóng)產(chǎn)國,則改良農(nóng)務似尤當注意。未審貴大臣以為何如?”倫貝子被這一激,竟未能回答上來,一時“默然”。(36)既是內閣政綱,就應該是內閣全體的意思,代表的是全內閣的意見,不應在發(fā)表政綱時由總理大臣提出此種問題,而當在確定政綱前由總理大臣與各大臣商量。慶王這一問,不過是想給自己的政敵一個難堪而已。

      由此觀之,奕劻內閣表面上集權皇室,但國務大臣中的皇族成員之間卻矛盾重重,再加上內閣與軍咨府之間的爭斗,整個皇室在建立皇族內閣之后實際上不是變強大了,而是變得比以往更加衰頹了。

      奕劻內閣一成立,就遭到了紳士集團的極力反對,不過其請愿倒閣的目的未能達到。奕內閣繼續(xù)在國人的非議中、在內閣親貴之間的相互扯皮中顛簸前行。武昌起義爆發(fā)之后,面對著全國轟轟烈烈的革命形勢,清廷的最高決策者才決定取消《內閣辦事暫行章程》,罷斥奕內閣。據(jù)金梁記載,在罷斥奕內閣之前,載澤將為第二任總理大臣的呼聲非常高,但是,奕劻卻以“甘讓權利于私友,決不任孺子得志”為宗旨,加以阻撓。(37)經(jīng)過他的努力,“孺子”確實未能得志,總理大臣之席確實落入到了他的“私友”袁世凱手中。袁世凱之東山再起,與他的野心與實力密切相關,也與革命形勢的發(fā)展有關,絕不會僅僅是奕劻“甘讓權利于私友”所能造成。并且,在革命大潮風起云涌的時局面前,即使沒有奕劻的干涉,清廷恐怕也不敢以載澤為總理大臣,授人以攻擊的把柄。但由金梁的這一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皇族內閣到解散之時,內閣中的皇族成員之間的傾軋也沒有停止過。

      學術界對于皇族內閣對辛亥政局的影響,已經(jīng)做了很好的研究,揭示出,皇族內閣的出臺使當時熱心君主立憲的人們認定清廷沒有立憲的誠意,從此與王朝離心,因而在武昌首義之后紛紛站到革命一邊,使王朝很快瓦解。本文對皇族成員在內閣內外的爭權奪利的研究則可以揭示,皇族內閣對清廷的影響還不止于此。對清廷而言,將責任內閣建成皇族內閣,本是想以此來捍衛(wèi)愛新覺羅家族的統(tǒng)治,但是,“金枝玉葉”們卻沒有精誠團結起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而是為一己私利明爭暗斗。在建立皇族內閣之后,皇族不是更加團結了,而是更為分裂了,這對于清廷的統(tǒng)治,造成了實在的危害。對清廷而言,皇族內閣的出臺,在內部加深了皇族的分裂,在外部失去了人心。在武昌起義前夕,清廷的統(tǒng)治,確實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由本文所述皇室成員圍繞著內閣問題的明爭暗斗,我們可以獲致這樣的認識:清王朝的崩潰,固然與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密不可分,也與士紳離心、督撫離心關系密切,但皇族內部的紛擾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注釋

      ①②④朱壽朋編、張靜廬等校點:《光緒朝東華錄》(五),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5580頁,第5681頁,第5841頁。

      ③《設立資政院派溥倫孫家鼐為總裁并會同軍機大臣擬訂院章諭》(光緒三十三年八月十三日),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606頁。

      ⑤⑥《宣統(tǒng)政紀》卷14宣統(tǒng)元年五月丙子,見《清實錄》(第60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本,第286頁,第288頁。

      ⑦《東方雜志》第7年第8期,宣統(tǒng)二年八月十五日發(fā)行,諭旨,第104頁。

      ⑧《派溥倫載澤為纂擬憲法大臣諭》(宣統(tǒng)二年十月初四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79頁。

      ⑨惲寶惠:《清末貴族之明爭暗斗》,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2年,第63頁。

      ○10胡思敬:《國聞備乘》,見《近代稗海》(第1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99頁。洵貝勒,載洵;濤貝勒,載濤;肅親王,善耆;澤公,載澤;慶邸,奕劻。

      (11)許指嚴著:《十葉野聞》,見章伯鋒、顧亞主編:《近代稗?!罚ǖ?1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6頁。

      (12)丙午閣制的草案可見之于《東方雜志》的臨時增刊《憲政初綱》,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出版;其定稿可見之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錄附奏折,檔案號03-9284-024。辛亥閣制的《內閣官制》和《內閣辦事暫行章程》見《政治官報》(總第1264號),宣統(tǒng)三年四月十一日,第9-13頁;《內閣屬官官制》、《內閣法制院官制》見《政治官報》(總第1310號),宣統(tǒng)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第14-16頁。

      (13)《內閣官制清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錄附奏折,檔案號:03-9284-024。

      (14)這一條規(guī)定的內閣會議的范圍包括如下十項:一、法律案及敕令案并官制;二、預算案及決算案;三、預算外之支出;四、條約及重要交涉;五、奏任以上各官之進退;六、各部權限之爭議;七、特旨發(fā)交及議院移送之人民陳請事件;八、各部重要行政事件;九、按照法令應經(jīng)閣議事件;十、內閣總理大臣或各部大臣認為應經(jīng)閣議事件?!秲乳w官制清單》,宣統(tǒng)三年四月十一日《政治官報》(總第1264號),第10頁。

      (15)(16)《內閣官制清單》,《政治官報》(總第1264號),宣統(tǒng)三年四月十一日,第10頁。

      (17)《御史趙炳麟奏立憲有大臣陵君郡縣專橫之弊并擬預備立憲六事折》(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123-128頁。《御史劉汝驥奏總理大臣不可輕設以杜大權旁落折》(光緒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421-423頁。《御史張瑞蔭奏軍機處關系君權不可裁并折》(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429-430頁?!队肥L信奏請將政務處并入內閣其他官制勿大更張折》(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430-431頁。《吏部主事胡思敬陳言不可輕易改革官制呈》(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431-436頁?!队汾w炳麟奏新編官制權歸內閣流弊太多折》(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438-442頁?!队啡~芾棠奏官制不宜多所更張折》(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438-444頁。《翰林院撰文李傅元奏厘定官制不能過促折》(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初七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457-458頁。

      (18)《內閣官制清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錄附奏折,檔案號:03-9284-024。

      (19)《內閣辦事暫行章程清單》,宣統(tǒng)三年四月十一日《政治官報》(總第1264號),第11頁。

      (20)“新內閣總理決為慶邸,協(xié)理決為那、徐二相,已成公然之事實。”《慶澤暗潮記》,宣統(tǒng)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盛京時報》,第2版。

      (21)(30)(31)(32)《慶澤暗潮記》,《盛京時 報》宣統(tǒng) 三 年三月二十一日第2版。

      (22)《新內閣不負軍事上之責任》,《盛京時報》宣統(tǒng)三年四月十六日第2版。

      (23)(25)《總理大臣不負軍事上責任》,《盛京時報》宣統(tǒng)三年四月二十日第2版。

      (24)《設立軍咨府諭》(宣統(tǒng)三年四月初十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上),第571頁;宣統(tǒng)三年四月十一日《政治官報》(總第1264號),第6頁。

      (26)《六月十五日內閣總理大臣演說詞》,《政治官報》(總第1328號),宣統(tǒng)三年六月十七日,第4-6頁。

      (27)《內閣政綱不及軍事之原因》,《盛京時報》宣統(tǒng)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第2版。

      (28)《軍咨府將質問內閣之種種》,《盛京時報》宣統(tǒng)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第2版。

      (29)《考政大臣之陳奏及廷臣會議立憲情形》,《憲政初綱》,《東方雜志》臨時增刊,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出版,立憲紀聞,第5頁。

      (33)《慶邸決擬辭退之心理》,《盛京時報》宣統(tǒng)三年五月二十二日第2版。

      (34)(35)《內閣宣布政綱之真相》,《盛京時報》宣統(tǒng)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第2版。

      (36)《慶內閣發(fā)表政綱之余聞》,《盛京時報》宣統(tǒng)三年閏六月初五日第2版。

      (37)金梁著:《光宣小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第38頁。

      責任編輯梅莉

      2010-02-20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委托項目“辛亥革命百年記憶與詮釋”(09JZDW004);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憲政編查館研究”(07JC770003)

      猜你喜歡
      宣統(tǒng)官制皇族
      皇帝的心愿
      領導文萃(2022年21期)2022-11-22 19:37:39
      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08-11 09:37:00
      金朝酋邦社會形態(tài)下勃極烈官制始末
      中醫(yī)藥堂傳奇第二十六回白氏創(chuàng)制敬宇眼藥 數(shù)代皇族傳遞奇跡
      乾隆初期對皇族內部斗爭的處理
      淺談師兌簋
      唐代太常少卿考
      藝術研究(2016年1期)2016-06-12 14:44:45
      A Prototype—Theoretical Approach to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寫在娜美上場之前,那些想說的話——一起加油,兄弟!
      電子競技(2015年5期)2015-09-10 07:22:44
      論清末三帝無嗣之真實原因
      卷宗(2014年10期)2014-11-19 19:37:32
      华宁县| 汶川县| 堆龙德庆县| 洱源县| 舞钢市| 河津市| 新丰县| 兴仁县| 崇明县| 崇左市| 米易县| 福州市| 驻马店市| 呈贡县| 怀化市| 三门县| 汕尾市| 肇东市| 青州市| 治多县| 涞源县| 永平县| 池州市| 偏关县| 利辛县| 江永县| 通州区| 乌鲁木齐县| 阿巴嘎旗| 东港市| 会同县| 大兴区| 连江县| 崇左市| 咸阳市| 卢氏县| 张北县| 伊宁市| 龙口市| 贡嘎县|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