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渾源龍山考

      2011-04-12 21:25:21李潤民
      關(guān)鍵詞:渾源三老元好問

      李潤民

      (山西大同大學(xué)遼金文化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9)

      渾源龍山考

      李潤民

      (山西大同大學(xué)遼金文化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9)

      “龍山三老”是金元之際一個著名的稱號,涉及元好問、李冶、張德輝三位在金末元初聲名卓著的歷史人物?!褒埳饺稀钡凝埳?封龍山)又有兩說,一是山西渾源,二是河北元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通過考察辨證,河北元氏封龍山固然得天獨厚,為人所共知,而山西渾源龍山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元好問有詩,麻革、劉祁有記,還有不少詩文提及龍山,足見其在金元文學(xué)史上獨特的地位。

      渾源;龍山;元好問;劉祁;麻革

      一、金元名人在渾源及龍山的蹤跡

      山西渾源自古人杰地靈,尤其是金代斯文昌盛,人才輩出,渾源雷氏與劉氏便是享譽全國的文學(xué)世家。渾源的龍山更是代北名山,北魏時期已成為北方的佛教盛地,幾經(jīng)天災(zāi)人禍,經(jīng)唐宋恢復(fù),到金元時香火又盛,我們從元好問、劉祁、麻革的詩文中可見一斑。雷思、雷希顏,雷淵、劉撝、劉汲和劉從益,都是在龍山渾水的孕育中稱名當世的。元好問《興定庚辰太原貢士南京狀元樓宴集題名引》說:“晉北號稱多士,太平文物繁盛時,發(fā)策決科者率十分天下之二,可謂富矣?!鼻 洞笸尽肪硭妮d:“龍山,一名封龍山,東北距渾源州治四十里,高三里,盤踞八里,兩嶺中分處建大云寺,嶺西為文殊巖,危峰怪石……元初李冶、元好問、張德輝嘗游此,時稱‘龍山三老’。”[1](P87)卷六載:“龍山遺跡,州西南四十里封龍山,金時李冶、元好問、張德輝嘗游此,號‘龍山三老’,山中有劉京叔、麻信之諸賢題詠?!薄褒埳皆婍伲诖笤扑轮校鹂と死姿甲??!盵1](P118)

      《元詩選》巻一麻革《貽溪集》:“革,字信之,臨晉人。父秉彝,登金皇統(tǒng)九年進士第,歴官兵部侍郎。革生中條王官五老之下,長侍其先人,西觀太華,迤邐東□至洛,遂避地家焉。北渡后嘗自雁門踰代嶺之北,留滯居延。己亥夏,赴試武川,及秋歸道渾水,訪劉祁京叔于渾源,登龍山絶頂,自作游記?!?/p>

      劉祁撰《歸潛志》卷十三載麻革《游龍山記》:

      “余生中條、王官、五老之下,長侍先人,西觀太華,迤邐東□洛。因避地家焉。如女幾、烏權(quán)、白馬諸峯,固已厭登,飽經(jīng)窮極幽深矣。……越既留滯居延,吾友渾源劉京叔嘗以詩來,盛稱其鄉(xiāng)泉石林麓之勝。渾源實居代北,余始而疑之。雖然,吾友著書立言蘄信于天下后世者,必非夸言之也。獨恨未嘗一游焉。今年夏,因赴試武川,歸,道渾水,修謁于玉峯先生魏公……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識”因命余,余乃提筆,書凡游者名氏及游之歲月而去。……己亥歲七夕后三日,王官麻革為之記。同游者?!盵2]

      “作者曾飽游中原名山,又久厭塞外荒寒,因而對劉祁盛贊他家鄉(xiāng)渾源山水之美,將信將疑。而經(jīng)過兩天的游賞,目睹龍山山水之奇異,深為嘆服,發(fā)現(xiàn)龍山有他山不可或替的獨特勝景,覺悟到自己陷于因循通病,‘得于此而遺于彼,用于所見而不用于所未見’,偏執(zhí)己見,實乃孤陋寡聞,缺少全面的實踐。本文通過龍山記游,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了‘始而疑之’到‘觀山有得’的變化和體會。因為作者立意于此,所以寫龍山勝景,不僅描繪精美,更充滿驚訝、贊嘆、省悟有得的感情,情隨景移,意趣盎然。這是本文的顯著的藝術(shù)特點?!盵3](P98)麻革的《游龍山記》,寫法講究,渾然一體,頗受后人的重視與好評,多種游記選本都收錄。

      劉祁撰《歸潛志》十三《游西山記》:

      “余髫亂間,嘗聞先大人言,龍山之勝甲鄉(xiāng)山。時幼,未能往。其后在南方,北望依依,每以為歉。甲午歲還渾水。明年秋八月,釋菜于先圣。越明日,拉友人河陽喬松茂壽卿、云中劉偕德升,暨弟郁同游。初出西城,日方中,望西山而行。一二里,涉水。又前七八里,至李谷。谷在永安山下……嗚呼,余生山水間,故有樂山水心。然南游二十年,所居皆通都大邑,無山林,嘗迫狹不自得。今因北歸,得游歷故山,可勝快哉!況干戈未已,棲隱為上,行當結(jié)屋山中,覽天地變化之機,而又讀書足以自娛,著書足以自奮,浩歌足以自適,默坐足以自觀。逍遙澗谷,傲睨云林,與造化為徒,與煙霞為友,雖飯蔬飲水無慍于中。振跡寬心,可以出一世之外,又何必高車大蓋、騶騎滿前方為大丈夫哉?因記?!盵2]

      劉祁是渾源人,習慣稱家鄉(xiāng)的龍山為西山,岳神山(今北岳恒山)為南山。但今人楊鐮在其《元代文學(xué)編年史》中提到:“八月,劉祁出游封龍山,作《游西山記》。元太宗六年,劉祁還歸渾水。七年秋,進入封龍山游覽。《游西山記》是封龍山的工筆畫卷”似有理解之誤。[4](P61)劉祁對龍山感情更深厚,筆端常帶感情,對景物感受更真切,這是與麻革一個外鄉(xiāng)人所不同的。當然敘寫也就很隨意,不太講究章法,且議論感慨也多,這是劉祁的特色。

      金劉祁撰《歸潛志》卷九:“夢中作詩或得句,多清邁出塵。余先祖龍山君嘗夢得句云:‘山路嶄有壁,松風清無塵。’先子夢中詩云:‘落月浸天池’。余幼年夢中亦有作詩‘□猿哭處江天暮,白雁來時澤國秋’,如鬼語也?!盵2]卷十四《歸潛堂記》:“劉子,朔方人,生于云中之渾源山水之間。髫齡從父祖仕宦大河之南……豈知一旦時移事變,流離兵革中。生資蕩然,僮仆散盡,從行惟骨肉數(shù)口,舊書一囊。由銅壺過燕山,入武川,幾一載始得還鄉(xiāng)里。鄉(xiāng)帥髙侯為筑室以居。所居蓋其故宅之址。四面皆見山,若南山西巖,吾祖舊游。東為柏山,代北名剎。西則玉泉、龍山,山西勝處…榜其堂曰歸潛且以張橫渠東西二銘書諸壁”。[2]

      渾源雷氏和劉氏在金代是享譽全國的文學(xué)世家和文治能臣。到元代孫氏崛起,成為武功的代表。劉因《渾源孫公先塋碑銘》:“…昔龍之山,有晦而淪。必孫氏之先,蓋有嗟其屈者。謂天道之或愆,今曄其華,賁及邱原,亦有嗟者,謂賦興之或偏。彼嗟者愚,不究其終,而不探其源,孰馭龍山,逰萬物巔。下視乎神川,…郁乎相輝,一代人聞。惟將作君,武臣桓桓。有子如公,復(fù)與雷劉之子而驄馬聨翩…”[5](卷8)王惲《孫公神道碑銘并序》:“云西風土雄碩,龍山峻極為之奠焉,渾流交貫,神川清淑資其潤焉。故士生其間,有瓌竒宏杰之稱,而劉雷為之冠焉。然山川炳靈奚間今昔,況河洛為帝王之里,并汾多攀附之臣。儷景風云依光日月者哉?若乃始以才技有光世緒,終則挺輸忠藎作時名卿,安榮福壽慶流后裔者誰乎?故宣慰使工部尚書孫公其人也。公諱公亮,字繼明,世家渾源橫山里。”[6](卷58)元明善撰《大元故保定等路軍器人匠提舉孫君墓碑》有序:“……(山下龍)嵷龍山,錦里爛爛。菡其暉華,而大厥家。神川之封,三爵俱公。始慎擇術(shù),仁被鍛鏃。五世效庸,以食函功?;室拥蹐D,完哉士體。保孫氏函,克受帝祉。猗嗟孫門,世載令人。允武允文,國也寶臣??垙氖司?,眾子惟肖。截截才妙,風棱清峭,方期巍調(diào),有奕它曜,云何四十一病不療?!盵7]

      劉因《示孫諧》:“龍山古壯哉,郁郁盤煙嵐。一讀元子詩,泠然玉泉甘。江山勝景要佳客,而我不到懐應(yīng)慚。雷家髯翁虎眈眈,劉氏遺愛存河南。百年喬木動秋色,籃輿誰與供竒探。昆山出美玉,楚國多楩楠。孫郎復(fù)貴種,良璞須深圅。勾萌慎培養(yǎng),云霄看巖巖。野失老矣一何拙,平生只有歸休堪。傳經(jīng)訪道可無媿,為我早辦龍山庵?!盵5](卷17)

      劉因《孫尚書家山水卷》三首:“扁舟老樹傍蒼崖,好似今秋雪嶺回。試問黃塵山下渡,幾人曽為?山來?!薄爸T公乆矣笑吾貪,是處云山欲結(jié)庵。只有皇卿解貲助,畫山須畫靜修龕?!?謂皇甫安國)“畫圗題品代移文,寄謝神州老使君。欲乞龍山恐孤絶,南州隆慮且平分?!盵8](卷14)

      劉因、王惲、元明善都是元代詩文大家,他們與渾源孫氏多有交往,王惲還寫有著名的《渾源劉氏世德碑銘》,是研究金元文學(xué)的重要文獻。

      二、元氏封龍山及“龍山三老”的歷史事實

      (一)問題的提出及“龍山三老”的出處和性質(zhì)康熙《山西通志》卷一百四十八載:“李冶,字仁卿,正定欒城人,登進士第,調(diào)高陵薄,未上,辟知鈞州事。壬辰城潰,冶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間。聚書環(huán)堵,人所不堪,冶處之裕如也。世祖在潛邸,聞其賢,遣使召之,且曰:素聞仁卿學(xué)優(yōu)才贍,潛德不耀,久欲一見,其勿他辭。及即位,欲處以清要,肯求還山。冶晚家元氏,買田封龍山下。而渾源志謂冶與元好問、張德輝嘗游龍山,為龍山三老之一,今兩存其說。”順治《渾源州志》上卷載:“龍山,一名封龍山,在城西南四十里,暑月雨霽,山氣上騰,其色如虹,頂有萱草坡,翠杉蒼檜,千尺凌云,又有文殊巖,大云寺禪寺,金麻革有《游龍山記》,一統(tǒng)志云:金末李治、元好問、張德輝嘗游此山,號‘龍山三老’?!蓖瑫戮磔d:“元好問,號遺山,太原定襄人,七歲能詩,以文名世,時游神川與李治、張德輝結(jié)吟社,稱‘龍山三老’。按遺山足跡遍雁代間,龍山獨稱三老,蓋地以人重耳?!币粋€稱謂涉及到金元之際三位名人,這一點毫無疑問,而事關(guān)兩個地方,到底是山西渾源,還是河北元氏,為何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有弄清楚的必要和研究的價值。

      元好問、李冶和張德輝是金末元初著名的詩人、學(xué)者和政治家,雖然三人經(jīng)歷不同,成就各異,但一個共同的稱謂把他們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道出了三人巨大的影響和所受的尊崇,這個稱號就是“龍山三老”。這一稱號最早的出處應(yīng)該是《元名臣事略》卷十:“宣慰張公,公名德輝,字耀卿,冀寧交城人。國初為丞相史忠武王幕官,尋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河?xùn)|宣撫使,入拜翰林學(xué)士,參議中書省事,出為東平宣慰使,出僉山東行省。復(fù)召參議中書省事,表乞致仕,未幾,起為侍御史,遂致仕歸……與人交重然諾,不戲言笑,在尊俎間亦以禮法自持,故元遺山呼為畏友,親舊不敢干以私恤,……與遺老敬齋游封龍山時人目為龍山三老云”。又《元史·張德輝傳》載:“張德輝,字耀卿,冀寧交城人……與元裕、李冶游封龍山,時人號為‘龍山三老’。卒年八十。”[8]這讓我們很容易和當時另一個群體稱號“河汾諸老”聯(lián)系起來。但是很明顯,后者是一個純粹的遺民詩人群落,相似的風格和經(jīng)歷使后人把他們當作一個流派看待,而前者則要復(fù)雜的多?!叭稀倍寄茉娔芪?,元好問是當之無愧的文壇盟主,而李冶更是一位科學(xué)家,張德輝又頗有治才。但真正把三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還是元初為了保存?zhèn)鹘y(tǒng)文化,弘揚儒學(xué)治道,為濟世救民而做的共同努力。這一點已有多人論述,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山與人的關(guān)系問題。

      (二)“龍山三老”在河北的依據(jù) 河北封龍山,雖然在縣志、府志、通志中都沒有明確的提到“龍山三老”或“封龍三老”,但封龍山的名字是早就確定的。乾隆《正定府志》載:“封龍山,元氏縣西北五十里,在獲鹿縣南,舊名飛龍,唐改今名……有書院,漢李躬郭元振,宋李昉張皤叟,元李冶后先于此講學(xué)。”民國《元氏縣志·地理志·山脈》載:“封龍山,乾隆志在縣西五十里范家莊村西,巍然崛起于太行之東,回環(huán)望之,四面如一,舊名飛龍,蓋山勢如伏龍故名飛龍,唐改今名?!薄对峡h志·地理志·古跡》載:“封龍山,按山開面向南,正南中峰之下有書院,金榆枓障二山左右對峙,有龍虎環(huán)抱之勢,‘封龍山’三字在山麓東南,大約二尺四五寸,舊志‘龍山聳翠’為八景之一?!薄对峡h志·教育志·書院》載:“封龍書院,在縣西北封龍山下,相傳漢李躬授業(yè)之所,唐郭震,宋李昉、張皤叟,金李冶,元安熙皆嘗講學(xué)于此。”而且,我們在《元氏縣志》中李冶《重修廟學(xué)記》一文記載中知道,李、張二人一個主講封龍書院,一個主管真定地區(qū)的教育,關(guān)系相當密切。元王思廉在其《龍泉院營建記》中提到:“因憶甲寅九月先大夫同張丈,奉先諸君陪遺山先生會飲于此,留題石刻故在,顧懷疇昔已自不能辭?!痹脝柋救嗽谄洹堵谷戮佣捻崱芬辉娭杏小办`巖龍泉曾一到,獨欠封龍展衰步”的詩句,以元好問愛山樂水的性格,封龍山不會“獨欠”下去的?!对际侣浴?、《元史·張德輝傳》一提到封龍山,多數(shù)人就確信無疑“龍山三老”是在河北的封龍山了。所以今人有下列論述:“龍泉寺元碑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元好問在封龍山活動過。”[9]“封龍三老指的是元好問、李治、張德輝,三人均為金元時期的詩人和名宦。他們都在元代真定所轄地區(qū)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晚年又歸隱于此,于真定路的人民和山水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薄皻v史上的封龍山,是一個集儒、道于一體的名山,文化宗教氛圍十分濃厚。元好問等人晚年歸隱于此,正于這瑞安定的環(huán)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密不可分?!薄胺恺埲暇哂休^高的社會地位,他們與元朝統(tǒng)治階級中的某些高層人物有廣泛而密切的交往?!盵10]“與張、元相比,李冶與封龍山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褒埳饺弦黄鹪诜恺埳交顒拥臅r期應(yīng)該就是1249至1257年之間”?!罢娑ǖ貐^(qū)之所以成為蒙元初期的人文薈萃之地,出了不少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其中既有漢人世候史天澤的功勞,也有龍山三老的功勞?!盵11]“元好問的晚年曾在封龍書院就教,與大科學(xué)家李冶、大詩人張德輝一起被稱為‘龍山三老’或‘封龍三友’?!盵11]“‘龍山’一詞,歷來頗多混淆,實則一在山西渾源,一在河北元氏。據(jù)嘉慶《一統(tǒng)志》載:‘龍山在渾源州西南四十里,亦名封龍山,其絕頂曰萱草坡,翠杉蒼檜,千尺凌云……夏時雨過,山氣上騰如龍,故名。金末李治、元好問、張德輝常游此山,時號‘龍山三老’。麻革‘游龍山記’,遺山‘龍山詩’均指此地?!度鹪姟纷⒃疲骸z山游神川,與李冶、張德輝結(jié)吟社,稱龍山三老’。施國祁亦注:仁卿居渾源,惟據(jù)蘇天爵名臣事略。仁卿‘居元氏之封龍山’,焦集賢撰仁卿文集序云:‘先生北渡后,隱居崞山,又之太原平定元氏,流離顛沛,未嘗一日廢’,均未提居渾源事。又遺山龍山詩只言‘玉峰(魏璠)有佳招’,亦未及仁卿耀卿,則三人結(jié)社吟詠之地,當以元氏之龍山為確。據(jù)一統(tǒng)志載:‘正定府封龍山在獲鹿縣南,結(jié)元氏縣縣界,一名飛龍山……《水經(jīng)注》云,洨水東經(jīng)飛龍山北,即井陘口?!杜f志》:山勢入伏龍欲飛狀,峰巒泉石迥環(huán)錯列,稱為奇勝。’山上有封龍書院,《一統(tǒng)志》載:‘封龍書院在獲鹿縣南封龍山上,……元李冶安熙皆嘗講學(xué)于此’。按正定為仁卿之故鄉(xiāng),由崞南歸,經(jīng)太原、平定而至元氏,乃捷徑,無北迂渾源之理。又遺山晚年常至鎮(zhèn)州(正定),且在獲鹿營‘鹿泉新居’,有定居意,耀卿則久居史天澤幕,且一度提舉真定學(xué)校,三人同在一地,結(jié)伴漫游,吟詠為樂,為極自然之事。地方志附會名人,以顯地靈,殊無足取?!盵13]

      三、正確對待和利用渾源龍山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名人效應(yīng)

      從以上材料我們看出,山西渾源的龍山是本名,而又名封龍山,是別名。河北元氏的封龍山是本名,只有在“龍山三老”這個稱號中才叫龍山,是簡稱,二者都與“龍山三老”關(guān)聯(lián)。不能否認河北元氏封龍山的正宗地位,但山西渾源龍山也非浪得虛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呢?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山西渾源龍山又名封龍山的來歷。清光緒《山西通志·山川考》載:“又龍山,方志以為封龍,又以為龍兌。以史記趙世家核之,皆不在此?!边@是史書誤讀誤解之故,因渾源有恒山又名常山,與河北曲陽恒山多有誤會,所以牽帶著把龍山和封龍也弄混了。筆者曾親自調(diào)查,按麻革《游龍山記》和劉祁《游西山記》的記述重游龍山,景色依舊,而古跡幾乎蕩然無存了。在新建的文殊殿中找到兩塊明萬歷年間的《千古龍山大云禪寺記》殘碑,可惜字跡漫漶不清,難以卒讀。在渾源龍山腳下荊莊村大云寺 (又名下寺,龍山上大云寺為上寺)發(fā)現(xiàn)僅存的金代大殿和其中的元明壁畫,更重要的是在大院內(nèi)找到僅有的一塊清康熙年間的殘碑《重修龍山寺碑記》,上書“按輿圖志,云中有豐隆山,其形勝壯如游龍……”。龍山又名封龍山的來歷,看來是同音誤傳之故。

      其次,元好問“得交此州雷與劉”并多次逗留渾源,還留下了《渾源望湖川見百葉杏花二首》、《念奴嬌》(小山招飲)、《游龍山》、《李峪園亭看雨》、《玉泉二首》、《贈玉峰魏丈邦彥》諸詩詞,可見元好問與渾源緣分頗深,是“龍山三老”在渾源的最有力實證?!队锡埳健罚骸瓣儆栉敬罅海媒淮酥堇着c劉,自聞兩公夸南山,每恨南海北海風馬牛,老龍面目今日始,一見更信造物工,……一峰一峰千百峰,雖欲一一顧揖知無由,金城偃蹇不得上,瑤甕回合如相留,……白云相望空悠悠,異時華表見老鶴,姓字莫忘元丹丘?!薄独钣鴪@亭看雨》:“龍山右脅松十里,細路蜿蜒繞龍尾,…玉泉元自別一天,眼界廓廓無神川,金城百里纔一俯,半尖浮圖插蒼煙,……只知龍山之神神更神,永安亦能撼詩人,晦暝變化千萬態(tài),畫出風雨元非真,夕陽展放紫翠屏,只欠松梢一輪月,山中一石回萬牛,況是一壑復(fù)一丘,不如一詩招將入南州,先生興來時臥游?!痹脝枌扆埳降膬墒自姡加玫檬瞧哐怨朋w,最適合表情達意,抒寫懷抱。元好問能放浪渾源山水間,既有人的因素,再加上絕勝山水,無怪遺山要流連忘返了。

      再次,兩山都是境內(nèi)名山,有著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文化氛圍。河北封龍山如上所述,固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渾源龍山也不遜色,前文已述,不再贅言。

      最后,崇尚名人、鄉(xiāng)土自重的文化心理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渾源州志》:“按遺山足跡遍雁代間,龍山獨稱‘三老’,蓋地以人重耳?!苯o我們很好的啟示: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必然有它的傾向性,揚善隱惡是人之常情,何況還有元好問確鑿的事例。李冶曾“流落忻、崞間”,離渾源并不遙遠,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來過渾源龍山的證據(jù),但既然是“嘗游龍山”,游過一次就符合要求,有待我們進一步考證這種可能。張德輝本是山西交城人,在《大同府志·流寓》中載其“中統(tǒng)元年拜河?xùn)|宣撫使”,來晉北游龍山也有可能。但這些都不影響人們把“龍山三老”拉在自家門下的自豪與執(zhí)著。歷史上這種并存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還是舉渾源的例子:如蘇保衡和魏璠到底是不是渾源人,怎樣理解渾源有蘇保衡墓,有劉撝和蘇保衡讀書的翠屏書院;魏璠是劉祁的姑丈,長期隱居渾源南山,麻革、元好問都來拜訪過。和“龍山三老”一樣,都有待我們不斷探求其歷史、文學(xué)以及文化的價值。

      渾源龍山不只景色絕佳,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引人注目。本文只是就金元之際龍山的相關(guān)情況作了些粗淺的探究,有待進一步的考察、研究與開發(fā)。

      [1](清)吳輔宏.大同府志[M].大同市地方志辦公室2007年標點本.

      [2](金)劉 祁,歸潛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費振剛.古代游記精華[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2.

      [4]楊 鐮.元代文學(xué)編年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5](元)劉 因.靜修集[A].四庫全書[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元)王 惲.秋澗集[A].四庫全書[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牛貴琥,李潤民.全元文補遺二篇[J].山西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8(1):55-59.

      [8](明)宋 濂等.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9]李金泉.小釋鹿泉市龍泉寺元碑[J].大舞臺,1999(4):58.

      [10]吳秀華.封龍三老與真定元曲作家群[J].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0(4):34-37.

      [11]魏崇武.封龍、蘇門二山學(xué)者與蒙元時期的學(xué)術(shù)和政治[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2):74-79.

      [12]東淑梅.龍泉寺發(fā)現(xiàn)元好問紀事碑[J].大舞臺,1999(4):89.

      [13]續(xù) 琨.遺山之師友淵源[J].元好問傳記資料.臺北:天一出版社,1984(6):59-60.

      〔編輯 趙立人〕

      A Survey of Longshan M ount in Hunyuan

      LIRui-m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aojin Culture,Shanxi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ree Longshan Seniors"(Longshan Sanlao)was a famous title addressing three prestigious people,Yuan Haowen,Li Zhi,and Zhang De-h(huán)ui,in Late Jin and Early Yuan dynasties.Some people say Longshan was in Hunyuan in Shanxi,and others say it referred to the Yuans in Heibei.Why was this?After investigations,it can be seen that though Fenglongshan in Hebeiwas well-known to people,the Longshan in Hunyuan of Shanxi ismore impressive,and it has beenmentioned bymany scholars in their poems,therefore,itenjoys unique importance in Jin and Yuan literary history.

      Hunyun;Longshan;Yuan Haowen;Liu Qi;Ma Ge

      K291.25

      A

      1674-0882(2011)02-0054-05

      2010-11-12

      山西省高校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研究項目(20082020);山西省社科聯(lián)“十一五”規(guī)劃項目2009-2010年度重點課題(SSKLZDKT2009121);山西大同大學(xué)科研項目(2010K13)

      李潤民(1971-),男,山西靈丘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遼金元文學(xué)。

      ·文學(xué)研究·

      猜你喜歡
      渾源三老元好問
      三 拜
      百花園(2024年6期)2024-06-10 05:24:28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黨員文摘(2022年7期)2022-04-06 10:09:07
      扎紙人的人
      西湖(2021年3期)2021-03-24 11:40:31
      渾源方言詞匯與普通話詞匯的差異
      ——以日常生活用詞為例
      元好問“誠”與“雅”的論詩主張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8
      清代《渾源州志》載圖之歷史文化特征
      “三老”斷案
      浙江傳統(tǒng)經(jīng)典書畫名作圖錄漢三老諱字忌日碑
      渾源:從歷史中找源泉
      論元好問碑銘文的創(chuàng)作特色
      锦州市| 简阳市| 泸定县| 喀什市| 阿鲁科尔沁旗| 湖南省| 榆树市| 兴化市| 延长县| 绵阳市| 乌鲁木齐市| 云林县| 儋州市| 定边县| 安化县| 年辖:市辖区| 监利县| 扬州市| 萨迦县| 永嘉县| 青海省| 宁阳县| 湖州市| 高阳县| 崇文区| 宜春市| 敖汉旗| 凤冈县| 永兴县| 永胜县| 通许县| 临沧市| 揭西县| 缙云县| 肃宁县| 德令哈市| 衡东县| 井冈山市| 黑山县| 玛纳斯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