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
- 元好問詠史詩的得與失
金元喪亂之際,元好問從現實角度出發(fā),其詠史詩不僅表達了亂世中對正統(tǒng)的維護,更著力兼顧詠史詩的詩歌性。雖然元好問的詠史詩在議論的深度方面并未能盡善盡美,但是總體而言有得有失,其詠史詩歌仍然取得了較高的成就。【關鍵詞】元好問;詠史詩;正統(tǒng)思想;空間重構;作意好奇【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7-004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7期2023-12-26
- 學術研究成果的隨筆化寫作
周青松關鍵詞:元好問 傳論結合 隨筆化寫作1949年以來,元好問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關于元好問生平中一些關節(jié)點問題尚有諸多疑點。也許正因為此,胡傳志教授在2018年被推選為中國元好問學會第五任會長后,自認為“有責任為元好問研究貢獻綿薄之力”,于是通過在《名作欣賞》開專欄、在其他刊物撰寫相關研究文章的方式,為元好問研究提供新的助力,并于2021年結集出版了這部《元好問傳論》。具體來看,這部著作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和價值較為明顯,試分而述之?!皞鳌?/div>
名作欣賞 2022年6期2022-06-13
- 傳述與闡論:傳論書寫范式的因革新變
趙鹿園關鍵詞:元好問 金代 傳論 闡論金源王朝在時間上與南宋存在大量重合,因其為女真族所建,難以獲得文化的正朔地位認同,使得后世解讀金源文壇時難免帶有對少數民族政權的他者化認知偏見,即重點強調當時文人受少數民族政權的影響,而忽略金源文人與傳統(tǒng)文人間的相通性。這一現象,使得當前讀者對本就文獻較少的金源文人形象的認知又多了一層隔膜。胡傳志《元好問傳論》(中華書局2021年版;編者按:以下簡稱《傳論》,本文引自該著的內容,均在引文后標明頁碼)正是打破既有認知隔膜名作欣賞 2022年6期2022-06-13
- 我國傳統(tǒng)題畫詩的藝術性研究
題畫詩研究 元好問題畫詩是中國獨特的詩歌藝術表現形式,能夠達到“寫畫外意,書畫中情”的效果。人們在鑒賞畫作時,也可以將詩歌作品與畫作內容相結合,實現“詩畫互補”,進一步感受詩畫作品中所蘊含的深遠意境。題畫詩最早產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題畫詩大多為四言詩句。隨著人們對書畫品評的逐漸推崇以及詠物詩的不斷發(fā)展,題畫詩中出現了許多五言詩作。狹義層面的題畫詩特指畫家在完成繪畫創(chuàng)作時,為了進一步抒發(fā)畫中意境,在畫幅空白處所進行的詩歌創(chuàng)作,其中蘊含作者對書法、繪畫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元好問“以詩為專門之學”:金代詩人身份獨立的標志
關鍵詞:元好問 詩歌理論 金代文學 詩人身份獨立金代詩人身份的獨立性,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其標志便是元好問論金代詩人時多次提到的“以詩為專門之學”。元好問在論金代后期詩人時多次提到“以詩為專門之學”。他在《通真子墓碣銘》中稱秦志安“中歲困于名場,即以詩為專門之學”;在《張仲經詩集序》中稱張仲經“致力文史,以詩為專門之學”;在《中州集》卷十稱李汾“平生以詩為專門之學,其所得為尤多”;在《陶然集詩序》中言:“貞祐南渡后,詩學為盛”,“號稱專門”名作欣賞 2022年4期2022-04-25
-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瑾山月元好問雕像。新華社如果你看過金庸先生創(chuàng)作的小說《神雕俠侶》,一定對“赤練仙子”李莫愁記憶猶新。她一直念著一句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焙茈y想象,這句寫情的千古之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竟出自一位16歲少年。他就是元好問。當年,元好問赴京趕考,路遇一獵戶。獵戶說,剛射殺了一只大雁,沒想到另一只大雁不肯離去,悲鳴著投地而亡。元好問被這種生死至情感動,買下了兩只大雁,將其合葬,并在石丘上題名:雁丘。他寫下《摸魚兒·雁丘詞》,一句黨員文摘 2022年7期2022-04-06
-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年之手。他就是元好問。當年,元好問赴京趕考,路遇一獵戶。獵戶說,剛射殺了一只大雁,沒想到另一只不肯離去,悲鳴著投地而亡。元好問被這種生死至情感動,買下這雙大雁,將其合葬,并在石丘上題名:雁丘。他寫下《摸魚兒·雁丘詞》,一句問情,成了傳世名句。他生于金蒙混戰(zhàn)之際,一生飄零,半世蹉跎。拼盡全力,也不過是個四處避難的布衣文人??v觀他的一生,我們不禁思索:人生實苦,我們活著,到底為了什么?余華在《活著》里寫道:“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這個過程都要意林 2022年3期2022-03-11
-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年之手。他就是元好問。當年,元好問赴京趕考,路遇一獵戶。獵戶說,剛射殺了一只大雁,沒想到另一只不肯離去,悲鳴著投地而亡。元好問被這種生死至情感動,買下這雙大雁,將其合葬,并在石丘上題名:雁丘。他寫下《摸魚兒·雁丘詞》,一句問情,成了傳世名句。在璀璨的唐宋詩壇,與李杜元白陸辛蘇相比,元好問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他生于金蒙混戰(zhàn)之際,一生飄零,半世蹉跎。拼盡全力,也不過是個四處避難的布衣文人??v觀他的一生,我們不禁思索:人生實苦,我們活著,到底為了什么?余華在《活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21年11期2021-11-26
- 提升元好問文化資源內涵的意義及策略
王文學摘要:元好問是中國金元之際文壇的杰出代表,是忻州市重要歷史文化名人,對元好問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可以進一步傳承和發(fā)揚歷史文化,可以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地方文化產業(yè)競爭力,助力忻州古城“古城活化第一品牌”打造,為山西轉型發(fā)展貢獻力量。關鍵詞:元好問;文化資源;策略元好問文化資源是指以元好問人生軌跡為中心的個人品行、人生理想、人價值觀以及貫穿其終身的思想、行為特質,也包括與其相關的建筑遺跡等。元好問是金元之際一代宗工,是文壇盟主、北方文雄,他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中國集體經濟 2021年24期2021-09-13
-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年之手。他就是元好問。當年,元好問赴京趕考,路遇一獵戶。獵戶說,剛射殺了一只大雁,沒想到另一只不肯離去,悲鳴著投地而亡。元好問被這種生死至情感動,買下這雙大雁,將其合葬,并在石丘上題名:雁丘。他寫下《摸魚兒·雁丘詞》,一句問情,成了傳世名句。在璀璨的唐宋詩壇,與李、杜、元、白、陸、辛、蘇相比,元好問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他生于金蒙混戰(zhàn)之際,一生飄零,半世蹉跎。拼盡全力,也不過是個四處避難的布衣文人??v觀他的一生,我們不禁思索:人生實苦,我們活著,到底為了什么閱讀時代 2021年8期2021-08-26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十三)
查洪德摘要: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是論詩絕句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這組詩的成功,首先在于富有警言妙語,其次是巧妙使用嵌句法。詩人或引用原句,或化用點出,都能妙合無間、出神入化?!墩撛娙住凡粌H是詩論文獻,也是一組精彩的詩歌。《楊柳》屬于無題詩,記一次重游,喚起前次游歷中浪漫偶遇的記憶,書寫不得再遇之悵惘,是以妙筆展現至情的詩作?!读嚎h道中》是寫景詩,同時寫出了景中之人。前兩句從大處著筆,后兩句聚焦于杏花。元好問曾批評秦觀“無力薔薇臥晩(曉)枝”是“女郎詩”,名作欣賞 2021年8期2021-08-16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十二)
三首》寫于金末元好問避兵河南期間,詩人因題畫而引發(fā)了思鄉(xiāng)的傷感?!吧S芫G”的可愛、“掠社錢”的有趣,逝去的快樂都變成痛苦的回憶?!冻龆级住穼懡鹜鼋旰笤娙酥鼗亟鹬卸佳嗑錆M今昔之慨。詩歌用典多而恰切,在今與昔、虛幻與現實之間自然轉換,感情沉郁與飄忽交織,讓人感受到亡國之痛的深重?!舵?zhèn)州與文舉百一飲》寫金亡十五年后在真定與老友白華、王鶚同飲,亡國已成往事,詩人深感現實的無奈?!叭赵卤M隨天北轉,古今誰見海西流”等句為清人趙翼所推崇,認為“千載后猶使讀者低名作欣賞 2021年7期2021-07-20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十一)
作于金亡三年后元好問自冠氏返回忻州故鄉(xiāng)途中。衛(wèi)州是金哀宗逃亡歸德前的慘敗之地,也是詩人當年為進取功名的經行地?!缎l(wèi)州感事二首》國事與身事分寫,而今昔興亡之感卻疊加為一,感懷更為深重?!堆蚰c坂》是一首紀行詩,所記是詩人經過的一段險路,但詩人卻只是借羊腸坂發(fā)揮,感慨貧老與人間行路之難。《外家南寺》寫詩人重尋陽曲外家,感嘆走遍天下,經歷無數,歸來卻依舊只能借僧榻而眠。內心的苦楚,人生的虛幻、悵惘與失落,沒有語言可以表達?!巴饧依胬跤洰斈辍本?,為沉郁的詩情點綴了少名作欣賞 2021年6期2021-06-20
- 從《論詩三十首》看元好問的詩學主張
程碑式的作品。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通過“以詩論詩”的形式,比較全面地表明了其詩學主張。即推崇風雅精神和建安風骨,欣賞詩歌自然天成、不假修飾,提倡寫詩要表達真情實感等。在詩歌的語言、內容、手法等方面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探討《論詩三十首》對研究元好問其人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詩學主張生于金元易代之際的元好問,是北方文壇的代表人物。其詩作《論詩三十首》以“以詩論詩”的形式,比較全面地表達了其詩學主張?!耙栽娬撛姟笔侵袊糯环N獨美與時代·下 2021年2期2021-05-17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八)
查洪德關鍵詞:元好問 《老樹》 《秋懷》 《續(xù)小娘歌十首》《老樹》老樹高留葉,寒藤細作花。沙平時泊雁,野迥已攢鴉。旅食秋看盡,行吟日又斜。干戈正飄忽,不用苦思家。此詩寫作時間,或說金宣宗貞祐四年(1216),或說興定二年(1218)。就“旅食秋看盡”一句看,以貞祐四年說為近。這年夏,元好問舉家避兵南渡來到三鄉(xiāng)(今河南宜陽)。詩人本希望兵定回鄉(xiāng),但自夏徂秋,眼見秋已將盡,戰(zhàn)事不僅未已,反倒更殷,蒙古兵破潼關,入河南,東進閿鄉(xiāng)。歸鄉(xiāng)無望,于是打消回鄉(xiāng)之念。因思名作欣賞 2021年3期2021-03-12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七)
二首寫正大七年元好問前往幕府和登樓所感,第三首寫正大四年送好友雷淵赴幕?!侗幌垢班囍菽桓分校娙似埔率蓠R,倉促就道,幾分自嘲又幾分自解。詩多轉折又毫不費力,顯示了筆力的過人之處?!多囍莩菢恰穼懺娙说巧铣菢?,卻看不到國家軍隊振作的希望,加之濃重的游子漂泊之感,筆調悲涼?!稒M波亭為青口帥賦》是一首登覽兼贈人之作,難點在于要將登覽與贈人兩意俱到且融合無間。元好問于難中見巧,且能不為題目所縛,顯示出非凡功力。關鍵詞:元好問 鄧州 移剌瑗《被檄夜赴鄧州幕府》幕府名作欣賞 2021年2期2021-02-22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六)
查洪德關鍵詞:元好問 少室山 大明湖《少室南原》地僻人煙斷,山深鳥語嘩。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綠映高低樹,紅迷遠近花。林間見雞犬,直擬是仙家。這是一首可愛的山水風景詩,寫詩人獨自閑步山林的所見所感。少室,即少石山,中岳嵩山之西峰,又名“季室山”,位于河南登封西北,東臨太室山。元好問避亂河南期間,先寓居三鄉(xiāng),后移居嵩山。屢試不第,有些失意,決意隱居田里。此詩為閑步山間所作,感受林下的清幽。詩的前六句寫景,其中第一聯“地僻人煙斷,山深鳥語嘩”是總寫,寫出了行名作欣賞 2021年1期2021-01-25
- 元好問推崇《敕勒歌》的詩學理念、華化取向與獨特價值
下的文壇巨擘,元好問評《敕勒歌》與前人僅從藝術風格著眼不同,尤其重視胡漢互補之碩果生成,充分肯定北族詩歌的卓越成就及其在中國詩歌史上的突出貢獻。在中國詩歌批評史上獨樹一幟,值得關注。關鍵詞:元好問 《敕勒歌》 詩學理念 華化取向“中華民族”這一概念雖說提出于20世紀初,但在自覺之前的自在階段,有長久的歷史基礎和深厚的理念淵源。特別是遼金元民族大融合時期,北族決策者已不同于北朝元魏力主姓漢姓、服漢服之全盤漢化,而是創(chuàng)制本族文字,重視本族風尚,強調在多民族一體名作欣賞 2020年12期2020-12-21
- 元好問的書跡
胡傳志摘要:元好問現存十篇書跡,可分為“到此一游”類、游記文學類、悼念故人類、書論類。其中多數書跡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體現了他的書法藝術水平。這些書跡有助于考察元好問的生平行蹤,少數書跡能補充元集通行本的不足,糾正通行本遺山詞的個別錯誤。關鍵詞:元好問 書法 石刻元好問不以書法名家,卻熱衷于欣賞、品鑒書法,從現存大量精彩的書法評論來看,他至少是一位深諳書法的評論家,見諸記載的書跡不在少數,實際留存的書跡太少,不足以展現其書法成就?,F存書跡有以下十通:《重謁名作欣賞 2020年12期2020-12-21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五)
:本期所選三首元好問的古體詩,技法上各有獨特處。《西園》是詩人赴試汴京,游西園所作。對北宋亡國的感嘆和對大金即將重蹈覆轍的擔憂,使這首詩情感深沉,筆力凝重。思緒的跳躍與時空的轉換,單行卻轉韻,使這首詩既健利又流轉,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队拷鹜な就沃T君》可以看作是一篇用歌行體寫成的游記,長短變換的句式,形成了宏大的氣勢,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詩歌風貌。郝經說元詩“歌謠跌宕,挾幽并之氣,高視一世”,此詩確可當之?!堆汩T道中書所見》是蒙古窩闊臺汗十三年,元好問途經雁門名作欣賞 2020年10期2020-11-19
- 元好問的子女
摘要:元好問與原配夫人張氏生有三女一子:元真、元嚴、元順、元撫,其中元真一生幸福,元嚴經歷最坎坷,出家為女冠,元順十四歲去世,被稱作孝女,元撫仕至汝州知州;與繼配夫人毛氏生下兩男三女:元叔閑、元振、元摠、阿辛、佚名,其中元振仕至太原路參佐,元摠仕至尚書都省監(jiān)印,阿辛早夭。元好問在相關詩詞中表現出休戚與共的人間至愛。關鍵詞:元好問;子女;元真;元嚴;元撫元好問有兩任妻子,原配張氏,繼配毛氏。據大德碑本《遺山先生墓銘》記載,元好問育有三男五女(不包括夭折的阿辛名作欣賞 2020年10期2020-11-19
- 元好問詞傳播的兩個特例
摘要:元好問詞有兩個傳播特例。一是傳播于九泉之下。在忻州孟氏墓穴中,出土張善夫題寫的《聲寄元遺山〈鷓鴣天〉》詞和元好問的《臨江仙》(今古北邙山下路)。其題寫時間是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所和詞作疑是元好問《鷓鴣天·效東坡體》。二是為元明話本小說中北宋人物所抄襲?!队魇烂餮浴肪硎弧囤w伯升茶肆遇仁宗》主人公趙旭所作的三首詞作,都盜自遺山詞而稍加改易。這種隱秘傳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值得繼續(xù)探究。關鍵詞:元好問;詞;張善夫;《趙伯升茶肆遇仁宗》元好問詞似乎比名作欣賞 2020年11期2020-11-19
- 元好問思想歷程的一段插曲
摘要:元好問早年曾接觸過理學思想,但并未產生興趣。金哀宗正大五年至六年,元好問因丁憂罷內鄉(xiāng)令而閑居白鹿原長壽村,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期間曾一度發(fā)愿致力于研習理學,這在《新齋賦》中有明確的表示。然而,由于其自我定位為詩人,思想上關心民生、重視事功,加上對理學家道統(tǒng)說的排他性和某些理學信徒的言行有所不滿,隨著復出任職,便很快又將理學棄置一旁。元好問在白鹿原淺嘗輒止的理學探索,僅成為其平生思想歷程的一段插曲。關鍵詞:元好問;理學;《新齋賦》今人論及金元思想史,一名作欣賞 2020年11期2020-11-19
- 元好問(昆?。?/a>
主要人物:元好問——金末元初史學家、文學家,當時北方文壇領袖,在金亡國以后,執(zhí)文壇之牛耳三十年。他在史學、詩、詞、散文、駢文、文學批評等各個方面都堪稱金乃至當時整個時代的巨擘。(生)趙靈芝——元好問妻子。(閨門旦)白 樸——白華之子。(小生)崔 立——金國將軍,與元好問同朝為官,后降元。(凈)白 華——金國大臣,后降元。與元好問是世交。(末)阿骨打——元軍將領。(副凈)春 玉——趙靈芝的丫鬟。(貼)元 坤——元好問的仆人。(丑)第一折 修冢[1232年秋,劇影月報 2020年1期2020-11-14
- 元好問在冠氏的交游與出行
胡傳志摘要:元好問在冠氏縣生活三年多時間,與李天翼、趙天錫等人交往,得到他們的照拂,先后游歷濟南、泰山等地,寫下一系列紀游和寫景抒懷的作品,尤以濟南之行所作既多又好。定居冠氏期間,與趙天錫感情深厚,應邀為趙氏撰寫獨特的《紫微觀記》。前輩詩人馮璧抱病來訪,又讓元好問感慨良多。關鍵詞:元好問 冠氏縣 趙天錫 濟南蒙古太宗七年(1235)三月,元好問自聊城移居冠氏(今山東冠縣),太宗十年(1238)八月離開冠氏,返回忻州。在這三年多的時間里,他受到李天翼的邀請,名作欣賞 2020年7期2020-10-21
- 元好問晚年的奔波生活
摘要:元好問自冠氏回家鄉(xiāng)忻州之后進入人生的晚年。十八年間,大多數時間奔波于東平、真定、燕京、順天府、獲鹿等地。如此奔波,或為撰述金朝史書等搜集資料;或應故交之約,赴各地撰寫碑銘志記等應用文章,并獲取一定報酬;或探訪舊友,感懷今昔;或游覽山水名勝,感受自然之美;或探望家人,享受親情。元好問的晚年,忙碌、充實而快樂。關鍵詞:元好問 晚年 奔波 撰述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元好問回到家鄉(xiāng)忻州。這一年,元好問五十歲,正是個半老不老的尷尬年紀。安貧樂道,含飴弄孫名作欣賞 2020年9期2020-10-10
- 元好問的家山情
摘要:元好問視忻州系舟山為家山,系舟山本是他父親元德明的讀書處。興定五年,元好問請前輩李通畫《系舟山圖》,他自己創(chuàng)作《家山歸夢圖三首軌又請劉昂霄、趙元、趙秉文、楊云翼等人分別題詩,趙秉文將系舟山更名為元氏讀書山。蒙古太宗十一年,元好問回到家鄉(xiāng),一度居住在讀書山,此后又寫下十多首以家山為題的詩歌。他晚年往返各地,仍然心系家山,體現出對家山的獨特感情。關鍵詞:元好問 家山 系舟山 讀書山古代士大夫喜歡將家鄉(xiāng)的山親切地稱作“家山”,將“家山”當成故鄉(xiāng)的象征,寄托名作欣賞 2020年8期2020-08-25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四)
山雜詩四首》寫元好問在解除羈管后,帶著家人從冠縣回家鄉(xiāng)忻州。他感覺有幸生還,得力于父祖讀書之功。《讀書山雪中》則從歡迎他的鄉(xiāng)人口中眼中寫來,渲染出夢幻般的狂喜感覺,使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九日讀書山用陶詩“露凄暄風息氣清天曠明”為韻賦十詩》記錄了詩人經歷國家破亡、個人顛沛之后,回歸故鄉(xiāng)的觀感。一切都是客觀記錄,卻能令讀者感受到詩筆入化境的勝概。關鍵詞:元好問 讀書山 喪亂詩《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四首》(選二)并州一別三千里,滄海橫流二十年。休道不蒙稽古力,名作欣賞 2020年8期2020-08-25
- 不止雁丘
算來,元好問專題自2019年第l期開始到本期(2020年第3期),已連續(xù)刊登15期。關于元好問,從父兄淵源到師友講習,從姻親到稱謂,從北魏身世到長安之行,從詩思到科舉觀……其人生與境遇漸次展開。為什么要開設元好問專欄?因為“元好問代表著金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從文學角度看,假若沒有元好問,北中國將是一片綿延起伏的山丘、原野,而沒有挺立的高峰,沒有標志性的景觀,金代文壇也將塌陷過半。元好問還直接關系到元代文學的發(fā)端。此外,元好問所編纂的《壬辰雜編》《中州集》和所名作欣賞 2020年3期2020-06-28
- 元好問的至暗時刻
摘要:元好問正大八年七月前后進入汴京,天興二年五月初北渡黃河。這21個月是元好問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金王朝急速衰亡,很多親友陸續(xù)去世。崔立兵變投降蒙古,元好問被迫參與撰寫崔立功德碑;蒙古兵入城后,他又主動上書耶律楚材,請求保護人才,加之兩度職務升遷,引發(fā)紛紛議論。汴京期間,元好問寫下了30首左右的喪亂詩,奠定了他在詩歌史上無可爭議的崇高地位。關鍵詞:元好問 崔立 耶律楚材 喪亂詩正大八年(1231)七月前后,元好問離開南陽縣令的崗位,進入汴京,擔任尚書省左名作欣賞 2020年4期2020-06-28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二)
名篇。關鍵詞:元好問 《眼中》 《山居雜詩》《范寬秦川圖》《眼中》通釋眼中時事益紛然,擁被寒窗夜不眠。骨肉他鄉(xiāng)各異縣,衣冠今日是何年。枯槐聚蟻無多地,秋水嗚蛙自一天。何處青山隔塵土,一庵吾欲送華顛。題目《眼中》,取詩的前兩字,一般說,如此命題屬無題詩。就這首詩所寫,作無題詩看也可,把“眼中”看作題目也可,即眼中所見、觀察所得。詩所寫,乃是“眼中時事”之“紛然”,是金亡之后,詩人眼見新朝時事紛亂,感覺還是避世為好,是感嘆時事之作。在蒙古鐵騎的橫掃之下,金滅亡名作欣賞 2020年5期2020-06-28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一)
潁亭留別》都是元好問的詩歌名篇,其中尤以《岐陽三首》為代表,其感情之震撼力、詩藝之表現力,都極為非凡。詩論家說元好問可直追杜甫,指的就是這樣的詩?!队吸S華山》是元好問的寫景名篇,若說元好問有凌云健筆,此詩可以當之?!稘}亭留別》則是一首很特別的留別詩,不寫別情,卻借此寄寓人生思考,屬于元好問“雅正”一路的五言古詩。由此詩,我們可以體會其淳靜,也能感受其郁勃。關鍵詞:元好問 《岐陽三首》 《游黃華山》 《潁亭留別》元好問詩的經典之作,感動過歷代無數讀者,征服了名作欣賞 2020年4期2020-06-28
- 論《續(xù)夷堅志》地理信息地圖的創(chuàng)建
區(qū)域分布圖以及元好問的行跡路線圖,通過將文本信息可視化的方式,分析故事發(fā)生地在中原地區(qū)呈現出的集中分布狀況,以及元好問行跡與故事發(fā)生地之間的密切關系。關鍵詞:元好問 《續(xù)夷堅志》文學地圖《續(xù)夷堅志》是元好問晚年繼洪邁《夷堅志》之后的續(xù)作,是一部具有史料性質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幾乎其所錄的每篇故事都會交代該事件發(fā)生在何地,且地名真實可查,這一現象使筆者意識到研究其中所涉地理因素或許能發(fā)現文本之外的信息。然而,目前學界對《續(xù)夷堅志》中有關地理方面的研究還僅停名作欣賞 2020年4期2020-06-28
- 遺山縣令的民生情懷
胡傳志摘要:元好問先后在內鄉(xiāng)、鎮(zhèn)平、南陽三地擔任縣令,最初可能得到楊云翼等人的推薦,累計三年左右。在內鄉(xiāng),他關心民眾,勸課農桑,不忍催逼租稅。工作之余,與來訪的詩友把酒論詩。在鎮(zhèn)平代理縣令,時間短暫,情緒低落。在南陽,精神大振,打算大展身手,南陽期間所作的《南陽縣令題名記》《宛丘嘆》體現了他作為縣令的民生情懷。關鍵詞:元好問 縣令 內鄉(xiāng) 南陽元好問曾在河南內鄉(xiāng)、鎮(zhèn)平、南陽三地擔任縣令,相關文獻記載有矛盾之處,本文采納狄寶心先生《元好問年譜新編》的觀點,其縣名作欣賞 2020年3期2020-06-28
- 元好問的軍旅生活
胡傳志摘要:元好問兩度從軍,當與金末簽軍制度及朋友推薦有關。第一次進入方城完顏斜烈的幕府,第二次進入鄧州移刺瑗軍中,擔任從事官。元好問先后受到兩位主帥的禮遇,卻沒有依附主帥,幾個月后就離開幕府。從軍期間,元好問游覽當地名勝,憑吊歷史,思考蒙金戰(zhàn)爭形勢。他質疑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方略,體現了他基于現實的獨特見解。關鍵詞:元好問;從軍;完顏斜烈;移刺瑗文人從軍,代不乏人。元好問有兩段軍旅生活經歷:一是正大三年(1226)進入方城(今河南方城縣)完顏斜烈的幕府;二是名作欣賞 2020年2期2020-06-24
- 元好問的聊城新變
胡傳志關鍵詞:元好問 聊城 南冠 歷史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五月三日,元好問被蒙古士兵羈押,從開封城郊的青城出發(fā),北渡黃河,進入山東境內,被羈管于聊城(今山東聊城)。蒙古太宗七年(1235)二三月間移居相鄰的冠氏縣(今山東冠縣)。如果說,此前的圍城是元好問一生中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刻,那么,不足兩年的聊城歲月,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期,出現了諸多新變,使得他最終成為“一代宗工”。聊城時期,元好問最突出的身份變化是“南冠”“累臣”,也就是囚犯,如他所說“憔名作欣賞 2020年6期2020-06-24
- 元好問詩歌通釋三則(三)
查洪德關鍵詞:元好問 《飲酒》 《學東坡移居》 《王右丞雪霽捕魚圖》《飲酒》通釋(五首選二)其一西郊一畝宅,閉門秋草深。床頭有新釀,意愜成孤斟。舉杯謝明月,蓬蓽肯相臨。愿將萬古色,照我萬古心。其二去古日已遠,百偽無一真。獨余醉鄉(xiāng)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難為功,乃見酒力神。誰能釀滄海,盡醉區(qū)中民。元好問這組詩共五首,是擬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原詩題下有注:“襄城作。” 襄城今屬河南。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問辭去國史院職務,曾到這里居住,過著半隱居的生活名作欣賞 2020年6期2020-06-24
- 元好問兒童詩中的文化精神
摘 要:元好問詩歌中有一類別有趣味的題材就是有關兒童的,它借由成人的目光來對兒童進行了審視,呈現了在儒家文化影響下的元氏對兒童的關懷和期許,又通過對兒童形象的描寫,表達了在曲折變幻的時代下自己內心的萬千感慨和對美好生活的深情眷戀,滿懷著對兒童與童年的深情,展現了在中國文化影響下的士人情懷。關鍵詞:元好問 兒童詩 文化精神中國古代的詩歌題材多樣,類型各異,真是姿態(tài)萬千、絢麗多彩,而兒童作為“卑微”“尚無顯赫勢力”的對象它以一種近乎不著痕跡的方式散落在歷代作品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4期2020-03-01
- 元好問接受稼軒詞的特征及其原因
批評兩方面看,元好問對稼軒詞的接受都在金亡之前。金源、南宋北南兩個政權、兩個王朝國家間的并立并沒有影響到元好問對稼軒詞的文學接受,這是元好問接受稼軒詞的基本特征。金人以“文化中國”的正統(tǒng)自居,在彼時元好問的接受視野里,他對稼軒詞的接受不存在古代版“民族意識”“愛國主義”等內容的“前理解”。原因即在于金源正統(tǒng)觀下的“夷夏之辨”在金代章宗時期理論上業(yè)已消解。今人受近代以降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和“民族國家”觀念及其意識形態(tài)觀的影響,認為王朝國家間的金宋分立對峙名作欣賞 2020年1期2020-02-25
- 元好問的嵩山歲月
摘要:元好問29歲自三鄉(xiāng)移居嵩山,接管其叔父元升的遺業(yè),38歲離開嵩山,就任內鄉(xiāng)縣令。除了參加科舉考試、權國史院編修官、應征進入完顏斜烈幕府之外,元好問在嵩山居住了7年左右。這期間,元好問以耕田為主業(yè),以讀書作詩為副業(yè)。他喜愛嵩山田園風光,游覽嵩山名勝,交往眾多詩人,有快樂,也有稼穡艱辛、生活困難、詩友散去、時不我待等方面的煩惱,最終出山,進入仕途。關鍵詞:元好問 嵩山 田園詩歌用舍行藏,是很多人奉行的人生哲學。若能進入臺閣廟堂,則兼濟天下,否則就轉身而去名作欣賞 2020年1期2020-02-25
- 元好問“詩囚”說之論爭
內容摘要:自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提出“詩囚”一語,歷代學者議論紛紛,至清更出現大量批評之聲,指其貶抑太過。本文簡要梳理孟詩審美認知的發(fā)展演變,探討清人為孟詩“大鳴不平”之因,從中探討元好問作此論的動因及其詩美觀,也更進一步感悟孟詩藝術特色。關鍵詞: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 “詩囚” 孟郊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十八:“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睎|野即孟郊,“潮陽筆”指韓愈?!霸娗簟币辉~即源自此。詩家歷來對“詩囚”一語及韓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1-26
- 試論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摘要:金代詩人元好問,以其杰出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獨到的詩學觀點,在金元之際的文壇上贏得“一代宗匠”和“北國詩人之翹楚”的美名。其詩學代表作《論詩三十首》集中而系統(tǒng)地表達了他倡導回歸風雅,推崇雄健詩風,追求天然自成的詩學觀點。是繼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后,又一部以詩論詩的文學批評著作。此外,《論詩三十首》獨特的藝術內蘊也是該作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關鍵詞: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 時代脈絡 詩學主張 藝術內蘊在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學長河中,揚起金元文學巨帆的,非金代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10-22
- 從元好問《摸魚兒·雁丘》淺析河南箏曲《打雁》的藝術表現
表現。關鍵詞:元好問;雁丘;河南箏曲;打雁一、元好問生平簡介及其作品《摸魚兒·雁丘》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1190年-1257年),北方文學重要代表人物,尤以詩文見長?!对贰肪硪话侔耸胖杏涊d:元好問文名擅一時,其南歸也,復贈之言,以博溺心、末喪本為戒,以自修讀《易》求文王、孔子之用心為勉?!睹~兒·雁丘》是元好問眾多傳世詩詞中的扛鼎之作。原文如下: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藝術大觀 2019年27期2019-10-12
- 元好問的師友講習(下)
則孤陋而寡聞。元好問不僅有許多身份不一、年輩不同的朋友,還有多位知交密友。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元好問自己也說“古來知己難”(《贈答楊煥然》),但他至少有三位以上讓他念念不忘的知己。他在編纂《中州集》時,直接將辛愿、李汾、李獻甫稱為“三知己”,赫然單列一類,他還說:“天下愛予者三人:李汾長源、辛愿敬之、李獻甫欽用。”(《蘧然子墓碣銘》)足以見出他們的感情是多么深厚!他們都是元好問的益友,讓我們感興趣的是,構成其友誼的基礎是什么?元好問與他們都講習些什么名作欣賞 2019年13期2019-09-28
- 遺山賦中的人生思考
山西 賈秀云元好問是金元之際重要的文學家,他的詩、詞、文、文論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對當時及后代文壇產生了重要影響。近年來,學界對元好問的文學成就、文化影響和人生經歷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元好問的賦作僅有四篇,學界對他賦作的關注度不高。元好問的賦作有著騷體賦的抒情特色,充分發(fā)揮了賦作抒發(fā)情志的功能,盡情抒寫了自己的慨嘆與思考,真實地表現了他當時的情感世界和他特殊時段對人生的思考,研究這些賦作對理解元好問不同時期的人生選擇具有重要意義。元好問的賦作有《秋望賦》《蒲名作欣賞 2019年13期2019-09-28
- 元好問的稱謂
讓人如墜云霧。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當然沒有蘇軾那么多稱謂,但行文中的自稱仍然多種多樣。何時稱名?何時稱號?何時稱地望?何時稱職官?其中有何講究?別人又如何稱他?這些問題費人思量,須逐次道來。最簡單的是名,基本用于自稱。與余、予、吾、某之類人稱代詞不同的是,以名自稱較為正式,通常是面向長輩、上級、尊者時的謙稱。元好問回憶父親元德明教誨時,自稱“好問兒時,先大夫教誦秀穎臨終詩”(《中州集》卷十《滕奉使茂實》);編輯父親詩歌時,自稱“先人捐館后十年,好問避兵南名作欣賞 2019年19期2019-09-26
- 因為一首詩,記住一個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滿16歲的才子元好問獨自赴山西并州參加科舉考試。在途中遇到一個捕雁的人說,他今天捕殺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脫的雁悲鳴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元好問聽后悲從中來。他從獵人手里買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邊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寫下了這首傳世之作《摸魚兒·雁丘詞》。元好問出生在山西忻州的一個貴族世家,從小天資聰穎。14歲時,元好問拜陵川大儒郝天挺為師。15歲時,元好問曾隨元格在陵川西溪參加一個宴會,即席賦五言詩,引起轟動,有人描述說“當時膝上王文度,五字詩意林彩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遺山賦中的人生思考
賈秀云摘要:元好問留下的賦作只有四篇,但賦作中真實直接地記錄了他當時的情感狀態(tài)和對人生道路的思考與選擇過程。從這幾篇賦作中可以看到元好問在國家危難、人生漸入老境的情況下,對自己人生的安排,也可以看到他在金末元初致力于傳承儒學、保存文獻典籍的內在動因。關鍵詞:元好問 賦作 人生思考元好問是金元之際重要的文學家,他的詩、詞、文、文論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對當時及后代文壇產生了重要影響。近年來,學界對元好問的文學成就、文化影響和人生經歷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元好問的賦名作欣賞 2019年5期2019-09-10
- 元好問的父兄淵源(下)
胡偉志摘要:元好問長兄元好古,科舉不第,狷介得疾,29歲死于忻州之難。他對元好問有所提點,曾大力褒揚元好問的詩歌。他的不幸命運影響了元好問的詩學觀和人生觀。元好問次兄元好謙貞祐年間南渡避亂,后流落南宋,不知所終。他與元好問手足情深,直接促進了元好問對家國文獻的整理與保護。關鍵詞:元好問 元好古 元好謙 詩歌元好問有兩個兄長:元好古(字敏之)、元好謙(字益之)。他們對元好問都有一定的引導之功,元好問多次提到他們,可是并沒有說孰伯孰仲,這就導致后來兩派不同的觀名作欣賞 2019年3期2019-09-10
- 元好問的父兄淵源(下)
安徽|胡傳志元好問有兩個兄長:元好古(字敏之)、元好謙(字益之)。他們對元好問都有一定的引導之功,元好問多次提到他們,可是并沒有說孰伯孰仲,這就導致后來兩派不同的觀點。在討論元好問的父兄淵源時,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一疑難問題,需要費些筆墨,略抒管見。一派觀點認為元好謙為長兄,元好古為次兄。依據是1937年的抄件《元氏家譜》。降大任先生《元遺山新論》、狄寶心先生《元好問年譜新編》等書贊同此說。狄著還補充一論據,就是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說:“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名作欣賞 2019年7期2019-07-12
- 新起點,新期待:元好問研究展望
學的代表作家,元好問研究亦是如此,經過一代代學人的不懈努力,元好問研究成果已經洋洋大觀,從生平交游到年譜,從詩詞文集編年校注到資料匯編、詩詞選本,從單篇論文到論文集、專著, 林林總總,自成系列,研究充分的程度至少不亞于,有些領域甚至超過了楊萬里、范成大等作家,成就非凡,不免讓一些初學者望洋興嘆,甚至望而卻步。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是,如何繼續(xù)開展元好問研究?實際上,元好問研究仍然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只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元好問研究的基礎文獻完備、名作欣賞 2018年31期2018-07-13
- 移巢別處覓雕梁
金代詩人元好問,字裕之,在金宣宗興定五年登進士第,官至翰林知制誥。在金亡之后不仕,人又稱為遺山先生。元好問是金代有名的詩人、文學家,由于他生活在金末,親見國家殘破,因此詩多感慨,寓有悲愴之情意。他的《論詩三十首》更是有名的文藝學理論著作,尤為后人傳誦研習。但是,人們只知道元好問,卻不知道他還有一個極有才華的妹妹。她寫的文章極為華麗,而且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在當時也頗負盛名。當時有一個叫張當揆的才子,官至平章,很想娶她為妻。他就托人去探探元好問的口風,問元好作文評點報·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24期2017-06-23
- 元好問出聯收徒
年,王思亷得知元好問在封龍書院與李冶、張德輝三人講學,便前往拜元好問為師:“學生王思亷久慕先生大名,深知先生乃當今之名士,飽學之鴻儒,特求先生將學生收入門墻列為桃李,學生愿追隨先生執(zhí)弟子禮!”元好問看著這位長跪不起謙恭有禮的學生說道:“元某雖是一介寒儒,以設學課徒為稻粱謀,但必須我出對聯試看你的學識?!笨粗跛紒?,元好問當即出上聯:推金山倒玉柱,小子因何低人半截?等元好問剛念完,王思亷就接了下聯,對的也很巧妙。仗圣典啟頑蒙,先生果然高我一頭。元好問聽了連聲對聯 2016年6期2016-11-25
- 縣令設宴斷案
陳志國金朝時,元好問到鎮(zhèn)平縣擔任縣令。他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特的賣地案。這天一大早,有人前來告狀。元好問接過狀紙一看,狀紙上寫道:現有本縣金家莊村民金二狀告本村秀才金詩書,金詩書雖飽讀圣賢之書,但不行圣賢之禮,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以致家道中落,淪為賴皮。其父生前曾將村東三畝三分地以五百兩紋銀賣給原告金二,但其父死后,金詩書耍賴死不認賬。望大人明斷是非,替小民金二做主。元好問看罷狀紙問金二:“你說金詩書父親生前把地賣給你,可有賣地契約?”金二連忙從懷里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5年6期2015-06-08
- 縣令設宴請原告
陳志國金朝時,元好問到鎮(zhèn)平縣擔任縣令。他上任第二天,就遇到了一宗奇特的賣地案。這天一大早,有人前來告狀。元好問接過狀紙一看,狀紙上寫道:現有本縣金家莊村民金二狀告本村秀才金詩書,金詩書雖飽讀圣賢之書,但不行圣賢之禮,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以致家道中落,淪為賴皮。其父生前曾將村東三畝三分地以五百兩紋銀賣給原告金二,但其父死后,金詩書耍賴死不認賬。望大人明斷是非,替小民金二做主。元好問看罷狀紙問金二:“你說金詩書父親生前把地賣給你,可有賣地契約?”金二連忙從懷里故事會 2015年2期2015-02-26
- 當過為民請命的官,做過惹人非議的事
元初時的大詩人元好問。不過與“風流才子多春思”不同,寫下如此動人詩句的元好問,卻沒有一件纏綿悱惻的風流韻事傳世。他一生戀愛的對象就是詩詞、史學。雖然生在金末元初朝代更替的亂世,他卻深懷強烈的使命感,為后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成為“詩文史學,萃于一身”的“一代宗匠”。元好問是北魏拓跋氏后裔,魏孝文帝南遷洛陽時,改姓元。元好問的先祖中,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詩人元結。他的父親元德明同樣詩才過人,可惜屢試不中,心灰意冷之下便寄情山水間,以詩酒自娛。元好問在7個月大時環(huán)球人物 2014年29期2014-09-10
- 傳述與闡論:傳論書寫范式的因革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