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湘賓
摘要:薩滿教是古代西域各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薩滿教對西域各民族諸多方面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大自然的崇拜、對動物神靈的崇拜、對植物神靈的崇拜以及服飾、神器、巫術(shù)中所反應(yīng)的薩滿教影響等。
關(guān)鍵詞:薩滿教;大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
中圖分類號:G0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6-0111-02
薩滿文化是個世界性的文化現(xiàn)象,其流行區(qū)域集中在亞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歐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在西域,原始宗教發(fā)展到晚期,也出現(xiàn)了專職祭司——薩滿,這時的原始宗教稱為薩滿教。薩滿教在西域古代民族中都十分盛行。薩滿在回鶻人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們不僅參與部落重要事務(wù)的決策,連行軍打仗也要隨行,參與軍機并負責(zé)祈求神靈保佑軍隊打勝仗。大量的文獻史籍中對薩滿教信仰都有記載。
薩滿教作為西域諸民族的一種原始形態(tài)的宗教,有著非常龐雜的神靈崇拜,而對這些民族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迄今,在維吾爾、哈薩克薩克、柯爾克孜爾克孜、塔塔爾、烏茲別克、錫伯、達斡爾等民族中,還程度不同地保留著薩滿教的殘跡。如這些民族對天的崇拜、對太陽的崇拜、對麻扎的崇拜、對樹木的崇拜、對山水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等都可以看出薩滿教的影子。
西域諸民族在意識形態(tài)上具有的共性表現(xiàn)在大自然神靈崇拜、動物神靈崇拜和植物神靈崇拜之中。而這些神靈崇拜都是在萬物有靈觀念的基礎(chǔ)上逐漸形成的。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對大自然的崇拜
從遠古時代起,生活在新疆的人們就普遍崇拜日、月、山、水、土地、風(fēng)、雨、雷、電等自然物和自然現(xiàn)象。
其中對天的崇拜最為虔誠。蒙古語族和突厥語族稱天為“騰格里”,形成了較為獨特的“騰格里崇拜”。匈奴人尊騰格里為天神,并加以崇拜。匈奴酋長稱為“撐犁孤涂單于”,其中“撐犁”是“騰格里”的另一種漢語譯音,“孤涂”意為“子”,“撐犁孤涂單于”即“蒼天之子”的意思。突厥人把天神視為最高神,并且加以崇拜與歌頌,如很多突厥碑文中都特別地突出天神至高無上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天神還是蒙古人信奉的眾神中的最高神?,F(xiàn)在哈密地區(qū)維吾爾族群眾仍有祭天的習(xí)俗??梢姡膀v格里崇拜”是古代新疆多個民族的共同信仰,其信仰甚至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
崇拜天體,也是古代新疆各民族共同的信仰。在羅布泊地區(qū)的墓葬地表有七圈粗細有序的環(huán)行木樁,環(huán)圈外是呈放射狀四向展開的列木,其狀恰似一輪華光四射的太陽。在天山北部富蘊縣唐巴勒巖洞中,有一幅彩繪巖畫,上部是兩個同心圓,分別代表日、月,旁繪有彩云。對太陽的崇拜是西域各民族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維吾爾人至今忌諱面向太陽大小便,認為那是一種極不崇敬太陽的行為。對月亮的崇拜則更甚,如哈薩克薩克人每當(dāng)新月初升時,女人要面向月亮下跪,男子則要面向月亮肅立,雙臂伸直,手心向里,并向月亮禱告,長輩要為孩子們祝福。哈薩克薩克人認為月牙兒口傾斜則是災(zāi)年兇兆。
對雷和閃電的崇拜。哈薩克薩克人認為雷聲是老天打的槍,閃電是子彈,雷電把人畜劈死,是因世上有惡人。此外,哈薩克薩克、柯爾克孜爾克孜族婦女在春天第一次打雷閃電時舉行布施儀式。她們拿著裝滿牛奶、酸奶飲料和馬奶子酒的盒子在帳篷周圍兜圈子。維吾爾、哈薩克薩克等族把遭雷劈成是天神最嚴厲的懲罰,很懼怕被雷劈斷的樹木。達斡爾族中有一種習(xí)慣,被立為祖神者,多為非正常原因死(如雷擊)的女性成員。
對火神的崇拜。現(xiàn)今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中,火仍被認為是家庭的保護神。這些民族結(jié)婚時,新娘和新郎要舉行拜火儀式。另外,因新娘是外人,所以在進入新郎家時,要跨過一堆火,進屋后還要向灶火加一勺油。如果婦女外出多日返家或家中有病人都要進行火烙。另外,不能在火旁打擊物件,不往火中吐痰、便溺,不用刀、斧等利器觸火,不用水澆頭,不往火中仍污物,等等。
水也是崇拜對象之一。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語稱大水為“烏魯克水”,即“偉大的水”之意。常有一些老人在伊犁河、喀什河等河流邊上望水作禮拜、祈禱。而且還有許多有關(guān)水的禁忌。
二、對動物神靈的崇拜
動物崇拜在西域諸民族的薩滿信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狼的崇拜在各民族中都有所表現(xiàn),狼成為他們的圖騰。
至今,維吾爾、哈薩克族中仍然認為狼是神獸,狼身上的一切都是神物。如少兒生病,不吃不喝,便于狼乳頭或狼鼻使之吸吮。狼骨、狼毛帶在小兒身上,能防止小兒生病及遭遇不幸,并能保護小兒健康成長。
崇拜馬也是諸民族普遍的習(xí)俗。他們只在最隆重的祭司中才宰馬獻供,一般情況下絕不輕易宰殺。哈密地區(qū)維吾爾人在久旱無雨、莊家行將枯死的萬分危機關(guān)頭,才殺白公馬祭天,一般將馬頭浸在山中泉水里,做法祈雨。哈密維吾爾人還認為,馬前腿骨具有驅(qū)邪致病的功效,以治腿疼病時,往往用馬前腿骨來做法驅(qū)鬼治病。
在西域各民族中,山羊均被認為是最具有靈性,是諸神靈最喜歡的祭品,被視為圣潔。哈薩克薩克人將山羊保護神稱為“蘇克協(xié)克阿塔”,所以對羊的崇拜中尤以山羊為重。
這些民族中流傳著“薩滿是神鷹后裔”、“薩滿是靈魂是鷹”的神話。對鷹的崇拜現(xiàn)存不少,如維吾爾巴克西(薩滿)供有鷹翅;另外,維吾爾、哈薩克薩克人從不獵殺鷹,而養(yǎng)鷹做捕獵的助手,維吾爾、哈薩克的薩滿多聲稱自己能像鷹一樣在天山上飛翔。薩滿斗法也多化身為鷹。
哈薩克薩克人將貓頭鷹羽毛視為吉祥、如意的象征,故常常佩戴在年輕未婚女子帽上,婚嫁時裝飾在新房的壁毯上取吉順。
另,蛙在維吾爾民族的薩滿信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哈密維吾爾族中人,將蛙視作嬰兒的保護神。
三、對植物神靈的崇拜
植物神靈的崇拜在西域諸民族的薩滿教信仰中亦占有相當(dāng)重要的位置,甚至與他們的宇宙觀念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大樹曾是突厥祖先之圖騰。
維吾爾人之間仍崇拜大樹。哈密維吾爾人極崇拜桑樹,認為樹齡滿四十,即為神靈所據(jù),認為桑樹上居住著許多類似小雞的神靈,一般從不砍伐,或移栽。若桑樹擋住了門戶,也只能在別處開門。
人們還向大樹祈子,視其為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他們認為,不孕之婦女皆到樹林過夜,便能得子。英雄瑪納斯和阿勒帕米斯的母親都是在林中獨居求得妊孕的?,F(xiàn)今拜樹求子的習(xí)俗在維吾爾地區(qū)還比較常見。
維吾爾族每家院內(nèi)都中有果樹。在死者墳頭上要插上其樹枝,并且每年的節(jié)日和祭日都要換新樹枝,意即希望死者靈魂順此神樹到達神界。
大樹還是天的支柱,是人界與天神之間的天梯。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的薩滿做法時所立的神繩柱,原本就是由大樹衍變而來。這些民族深信神木通天,時常對大樹傾訴心事及愿望,并這樣做天神能聽見并作出指示。
在維吾爾族中,尚有麥神崇拜的現(xiàn)象。哈密維吾爾人有敬麥神的習(xí)俗,每年秋收結(jié)束后村民們指定一家在家中培育麥苗,等麥苗長到三四寸長時,冬季也就來臨了,隨之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崇拜活動。首先是培育麥苗的人家殺羊宴請村民,整夜歌舞相伴,甚至天明。結(jié)束時,將麥苗轉(zhuǎn)交給另一戶人家,第二天便在該戶人家舉行,過程相同,如此進行下去,直到春天開耕、播種,將麥神移至麥田為止,年年如此。
四、服飾、神器與巫術(shù)中所反應(yīng)的薩滿教影響
薩滿教活動的任何場所都必須穿戴專門制作的具有不同特點的服飾,以此在信仰主體信仰對象之間建筑出自己的特殊位置和角色。西域諸民族薩滿的衣飾裝束主要有神帽、神衣、神裙、神、神靴、神襪、神手套等。
維吾爾族薩滿的神帽并無任何特殊的裝飾,東疆與北疆薩滿的帽子與普通人一樣,即為一頂圓形小帽,在顏色規(guī)范上則必須是白色的。南部的維吾爾族薩滿卻頗講究。他們頭戴的神帽是灰色或白色的三角氈帽。但有的薩滿做法時不戴神帽,卻留著很長的頭發(fā),披散在肩頭及腦后,有時遮住面部。女薩滿無神帽,但一般多梳小辮,垂于腦后及耳側(cè)。
哈薩克薩克薩滿的神帽必須用天鵝皮的材料。維吾爾族薩滿的神衣必須是白色的,款式與普通衣著并無什么殊異。
西域諸民族薩滿服飾簡單化的原因,是在伊斯蘭教強勁勢頭下以迎合伊斯蘭教徒的服飾心態(tài)而使薩滿及薩滿教在隱匿之中得以幸存的一種應(yīng)變措施。
達斡爾族的神帽稱作“瑪嘎拉”,頂上飾有鹿,帽頂鹿角間有一只鳥神形象,兩旁各有帶翅的神獸叫“空吉神”。根據(jù)跳神的需要,有時要在帽上綴以鹿皮制的小口袋,叫“求子袋”。
薩滿在進行宗教活動時,還需要憑借許多神器武裝自己,以增強神力。維吾爾族則用神鼓,與民間手鼓一樣,為淺圓形單面手鼓,無鼓槌,用手擊之。哈薩克薩克族和柯爾克孜爾克孜族卻不用手鼓而是用“霍布茲”和“庫木孜”琴伴奏。
維吾爾族用的神劍約長35厘米,雙刃,木柄,在劍身與木柄之間串有三個鐵釘,舞動時嘩嘩作響。至于神鞭,哈薩克、柯爾克孜族均用普通的馬鞭,而南疆的維吾爾族則使用三叉皮鞭,有時亦用馬鞭代替。此外還有神繩、神燈等。
西域諸民族薩滿的巫術(shù)活動比較豐富,大致有降雨術(shù)、生育術(shù)、辟邪術(shù)、除穢術(shù)、招魂術(shù)、迷魂術(shù)、禁忌術(shù)等等,名目繁多,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薩滿教是西域各個民族在古代所信仰的原始宗教,其影響在民族文化、習(xí)俗等諸方面均有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炳華.絲綢之路考古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2]蘇北海.絲綢之路與龜茲歷史文化[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3]周菁葆.絲綢之路藝術(shù)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4]周菁葆邱陵.絲綢之路宗教文化[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蓋山林.絲綢之路草原民族文化[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6]彭無情.新疆古代宗教文化與民族演變關(guān)系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