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東子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飯店設宴,招待參加開國大典的中外貴賓,這個宴會被稱為“開國第一宴”。
開國盛宴 重任如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開始,大約在下午5時結(jié)束的。夜幕降臨時,新中國的領(lǐng)袖、中共中央負責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lǐng)、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國民黨軍隊的起義將領(lǐng),少數(shù)民族代表,還有工人、農(nóng)民、解放軍的代表共600多人聚集在北京飯店的宴會廳,準備為新中國的誕生舉杯祝賀。
世界上著名的飯店不少,可是有幾家辦過開國第一宴?對北京飯店來說,辦如此正規(guī)的大型中餐宴會也是頭一回,重任如山!而且北京飯店過去只有西餐(以法式大餐最為有名),根本沒有舉辦過大型的中餐宴會。怎么辦?
政務院(現(xiàn)在的國務院)典禮局余心清局長親自出馬,操持此事。余心清是新中國留用的禮賓專家,對北京飲食業(yè)了如指掌,哪家飯館是什么風味,有哪些招牌菜,有哪幾位名廚,經(jīng)營情況如何,他都可以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聞名,僅菜系就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說。余心清局長和當時的飯店經(jīng)理王韌商量后認為,淮揚菜系口味比較適中,北方人、南方人都可以接受,于是決定先引淮揚菜進店。余心清就想到了“玉華臺”。
“玉華臺”是京城一家有名的淮揚飯莊,原來在王府井附近的錫拉胡同經(jīng)營。在它麾下聚集著一批名廚,他們身手不凡、各懷絕技,以“清蒸鰣魚”、“將軍過橋”(又稱“黑魚兩吃”)、“全鱔席”、“紅燒獅子頭”為招牌菜,名滿京城。由于種種原因,玉華臺這時正陷入經(jīng)營困難。余心清局長親自登門,做了許多工作,終于為北京飯店調(diào)來朱殿榮、王杜昆、楊啟榮、王斌、孫久富、景德旺、李世忠等幾位名廚。
舉辦大型宴會如同一場大戰(zhàn),又如同演奏一部交響樂,需要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因此,就要有一位總指揮,當時稱“宴會總管”,后來又叫“宴會設計師”。宴會總管對宴會上餐桌如何擺,上菜的路線如何走,主賓進出的通道多寬,哪道菜何時上,如何美化餐廳,都要有周到細致的安排。這一職務由北京飯店的鄭連富擔任,他長期任宴會總管一職,對業(yè)務非常精通。后來,鄭連富曾榮獲新中國第一位“宴會設計師”的專業(yè)稱號,可稱餐飲業(yè)中的“國寶”級人物。
開國第一宴的總廚師長由朱殿榮擔任。那些天,朱師傅的心里真是樂開了花,可是他沒有工夫笑,而是忙個不停。他知道這任務的光榮、艱巨——做了一輩子菜,為“開國第一宴”烹調(diào)菜肴,那可是頭一遭。
為了辦好開國盛宴,飯店作了周到細致的準備,所有的原料都經(jīng)過嚴格的檢疫,肉取哪個部位,菜用哪個地方,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此外,還臨時擴充了中餐廚房。為了辦好宴會,上上下下擰成一股繩。
“開國第一宴”神秘菜譜
宴會開始,樂隊奏起了歡樂莊嚴的迎賓樂曲,中央首長和中外貴賓,包括參加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代表和各行各業(yè)的代表走進了會場。據(jù)老同志回憶,當時參加宴會的有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
鄭連富的組織與安排完美無瑕:600多人的宴席,幾十張餐桌擺得疏密得當,主桌的安排既突出,又可以和一般的來賓席互相呼應,便于主桌上的首長們互相交談,也便于主桌上的首長和其他來賓交流;上菜的路線寬窄適當、布設合理,服務程序也考慮得周到細致……
飯店領(lǐng)導當時最擔心的還是主菜的烹制。中餐廚房建立不久,條件還比較差,尤其是廚師人手不夠,雖然臨時又從玉華臺飯莊借了兩位,但仍顯緊張。六十多盤菜,要都能達到色香味俱佳,是廚師們面臨的一大難題。
為開國盛宴掌勺的幾位廚師,個個身手不凡。孫久富號稱“孫快手”,不但干活精細、動作麻利,而且制出的點心也很有特色。他做的“淮揚湯包”和“火腿江米燒麥”軟糯鮮香、滿兜湯汁,而且從不破皮;僅燒餅,他就能做出四五十種之多,如“黃橋燒餅”、“蘿卜絲燒餅”、“冬菜肉末燒餅”、“燜爐燒餅”等等。
朱殿榮出身鼎鑊世家,14歲起師從名廚,練就了做大菜、辦筵席的過硬本領(lǐng)。他精通淮揚菜的各種技法,代表菜是“紅燒獅子頭”、“燒四寶”等。
開國第一宴的策劃和實施都是由余心清親自布置,并由楊紹德具體落實的。他們既考慮到赴宴者的口味,也考慮到廚師們的特長和當時能夠采購到的原料。這個值得載入歷史的菜譜是:
冷菜四種:五香魚,油淋雞,熗黃瓜,肴肉。
頭道菜:燕菜湯。
熱菜八種:紅燒魚翅、燒四寶、干燜大蝦、燒雞塊、鮮蘑菜心、紅扒鴨、紅燒鯉魚、紅燒獅子頭。
第二道和第三道熱菜之間上四種點心,咸點有菜肉燒麥、春卷,甜點有豆沙包、千層油糕。
點心、冷菜可以先做好,但熱菜卻必須現(xiàn)做現(xiàn)上桌,因此,朱殿榮的“壓軸戲”如何唱,就關(guān)系到“開國第一宴”的成敗問題了。
一口大鍋 聲名遠播
該上主菜了,卻見朱殿榮抄起一口大鍋來,就是大食堂做“大鍋菜”的那種大鍋。一名正等著上菜的服務員一見,吃了一驚:這不是“開國第一宴”嗎?人們要諷刺飯館的菜不好吃,常斥之為“大鍋菜”,可見大鍋做不出美味佳肴來。朱師傅怎么竟然用起大鍋來了,別是忙糊涂了吧?
說時遲,那時快,朱殿榮已經(jīng)把主料投入大鍋中,只見火光閃動、炒勺飛舞,接著下配料、輔料,迅速果斷,一氣呵成,決不拖泥帶水。朱殿榮手下生花,還不等人們看清,只覺香氣四溢,幾百人的菜,一鍋就燒出來了。
那個服務員看得眼花繚亂,一方面佩服朱殿榮,一方面又擔心:用大鍋燒,能做出好菜嗎?他看看其他人,許多人的眼睛里也露出懷疑的神情。他心里直嘀咕:“要是菜做不好,首長批評起來,問我們這菜是怎么做的,我可怎么說?”況且,自己負責的那幾桌還有民主人士,其中有好幾位是有名的美食家,糊弄別人可以,想糊弄他們,那是做夢!
服務員們端著一口大鍋做出的幾十盤菜上桌了。那位服務員心想:“到底是一鍋里炒出來的,模樣顏色都一樣,聞著也挺香,可就不知道吃到嘴里是什么味兒?!?/p>
其實,不光是那位服務員擔心,飯店的領(lǐng)導們更擔心。宴會的氣氛非常好,千萬別因為主菜沒有做好,影響了這必定要寫進歷史的開國盛宴。
那位服務員先給幾桌民主人士上了菜,然后又給幾桌解放軍高級將領(lǐng)上菜。部隊同志吃宴席如沖鋒陷陣,菜一上桌就進了嘴,評價跟著就出了口:“嗯,味道好極了!到底是大飯店,比我們的灶強多了!”
服務員又從那些民主人士的桌前經(jīng)過,特意留心聽了聽他們對菜的議論:“好!味道極佳,真可謂上品?!?/p>
“依我之見,可稱‘神品。只不過有一事不明,請各位賜教。宴會規(guī)模盛大,各桌的菜卻是同時上的,不知飯店動用了多少廚師,開了多少灶?”
“北京飯店名廚林立,十幾位廚師同時上灶,不成問題?!?/p>
“可是諸位不妨細看一下,各桌的菜顏色、式樣都如此一致,莫非是一口鍋燒出的?”
“那不可能!除非這是大鍋菜,要是用大鍋能做出這種‘神品,那除非是‘神廚……”
服務員聽到這兒,心里樂了:“朱師傅真有兩下子,一口大鍋能燒出幾百人的菜,而且連美食家都贊不絕口!”
其實這正是朱殿榮的“絕活”——善用大鍋。幾百人的宴會,他都是用一口大鍋一次燒出,下料果斷,口味極準。從“開國第一宴”以后,他這一口大鍋更是聲威大振。
看到客人們吃得滿意,北京飯店的領(lǐng)導和員工都非常高興。此時,宴會的氣氛達到了新的高潮,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與各界來賓互相敬酒,共祝新中國繁榮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