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輝 張芳麗
1.公允價值理論體系有待完善。雖然我國會計準則已全面引入公允價值,但有關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只是分布在一些具體準則中,并沒有像美國會計準則一樣單獨出具一項具體準則。我國財務會計基本準則中也未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進行詳細的規(guī)定。盡管在一些具體準則中提到了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但是關于公允價值層次具體內容的規(guī)定卻不一致,極大的限制了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運用和推廣。
2.公允價值運用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場環(huán)境。公允價值的定義以及公允價值計量的三個層次都要求公允價值首先應從一個活躍、完全競爭的市場中獲得。但是我國目前的市場化水平不高,難以形成一個統一而又充分競爭的活躍市場。在我國并非所有的計量項目都存在相應的市場價格,而且即便有市場價格的計量項目也會因為一些非市場因素出現市場價格失靈的現象。在這樣的條件下,就需要一些中介評估機構提供相應信息。然而我國的中介機構很難做到獨立、客觀、公正,所以提供的信息也就欠缺公允。公允價值計量就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甚至還可能淪為企業(yè)操縱盈余的工具。
3.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強,容易淪為操縱盈余的工具。在新準則體系中,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準則規(guī)定在滿足公允價值計量條件下,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損益。債務重組準則規(guī)定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金融資產確認和計量準則中規(guī)定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其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由于公允價值確定的主觀性強,隨意性大,管理當局可以通過調節(jié)公允價值,來達到調節(jié)盈余的目的。特別是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關聯公司進行的債務重組、非貨幣資產交換等交易中,公允價值嚴重失真,公允價值已成為企業(yè)操縱盈余的工具。
1.完善公允價值理論體系,建立獨立的公允價值具體準則。我們可以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的實際,盡快出臺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或應用指南,為公允價值的實際操作提供理論支持。公允價值計量準則應是一部以規(guī)則為導向的準則而不是以原則為導向的準則,應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問題做出詳盡細致的解釋說明。
2.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市場條件。市場價格是可靠程度較高的公允價值來源,所以當前的重點就是建立一個成熟、有效的市場。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市場體系,努力培育各級市場,如生產資料市場、資本市場、二手交易市場等。開發(fā)多種金融投資商品,擴大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和期貨市場。其次利用網絡技術建立全國市場價格查詢平臺,大力推進市場價格信息資源公開化、透明化。這就使得公允價值的取得更及時、更經濟,降低了企業(yè)獲取信息的成本,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再次要規(guī)范資產評估流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資產評估隊伍。同時,要強化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監(jiān)管,最大程度上保證評估價格的公允性,為公允價值的應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3.提高財務人員業(yè)務素質,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首先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樹立公允價值計量觀念。幫助會計人員掌握公允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方法,提高會計人員對市場價格、現金流量、風險、折現率等因素的職業(yè)判斷能力,從而減少由于一些技術因素而導致的信息失真。其次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強化監(jiān)督和懲罰力度,樹立誠信的觀念,從而減少由于主觀因素而產生的信息失真,操縱盈余。
4.加強公允價值計量的外部監(jiān)督。首先應充分發(fā)揮中國證監(jiān)會的監(jiān)管作用,限制企業(yè)會計政策的選擇權。要求注冊會計師嚴格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2號-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審計》的要求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以合理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的合法性、公允性。特別是在公允價值計量采用估價方法時,要詳細披露公允價值確定的依據、確定的方法及其變動對損益的影響。同時,要引入風險披露,增加會計信息透明度,避免公允價值計量淪為企業(yè)平滑利潤、粉飾報表的工具。
綜上所述,公允價值計量雖然目前還存在著一些難題和不足,但我國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是符合國際趨勢的巨大進步。隨著公允價值理論體系、市場環(huán)境的不斷完善,財務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公允價值必將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成為我國會計的主要計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