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波
論大學生監(jiān)督權的功能與實現途徑
——以大學內的不公平現象為切入點
郭東波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不斷深入,高校內非公現象頻發(fā),并呈上升趨勢。建立和健全各種監(jiān)督權制度,是實現教育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的重要途徑。鄧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要有群眾監(jiān)督權制度,凡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劾、罷免,并使他們受到紀律、法律處分?!睂Υ髮W生的法律請求,高等學校是不能回避的。大學生對抗違法和不當的行政決定,是行政訴訟“可接受性”渠道。高校如何利用大學生來制約其權利行使的恣意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監(jiān)督權是指公民有監(jiān)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公務活動的權利,是國家權力監(jiān)督體系中的一種最具活力的監(jiān)督。監(jiān)督權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監(jiān)督權和公民通過自己選舉的國家代表機關代表行使的監(jiān)督權,另外,公民的許多權利具有監(jiān)督國家權力的性質。它主要包括五項內容,即批評權、建議權、申訴權、控告權、檢舉權。
大學生在選擇或享用高等教育服務時,依法享有獲取與自身相關信息的內容、目的、手段和價值的權利,是學校與學生共同保障學校平穩(wěn)運行的權利以及學生在制度上自由表達自己意志、進行申辯、陳述理由的正當權利。1.監(jiān)督權是一種知情權。是大學生與自身相關的教育系統各項政策內容與實施的反應,是對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詳細內容通曉的權利。2.監(jiān)督權是學生與學校之間共同維持學校秩序的權利。監(jiān)督權是滲透在現有法律體制框架內的內容,是使學生在接受現有學校體制下維護學校紀律又同時沒有侵害學生自身權力的產物。3.監(jiān)督權也是學生的一種申訴權。監(jiān)督權是對自己意志、行為進行申辯并解釋的權利。
不公平競爭的存在讓這些付出努力等待收獲的學子們被排斥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之外。不公平競爭直接侵犯了其他競爭者的權益,增大了其獲得資源的機會成本。通過監(jiān)督權機制能夠讓大學生及時保護自己的權益,彌補不公平競爭所造成的損失。
校園需要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沒有繁榮,沒有公平。但競爭必須有規(guī)則,規(guī)則首先必須正義。美國哲學家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無論它多么精致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修正;同樣,某些法律制度,不管它們如何有效率和有條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者廢除?!贝髮W生舉報監(jiān)督權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可以促進教育管理制度明朗化、公開化、公正化,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
大學生監(jiān)督權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功能是明顯的,這在大學生群體與個體兩個層面都深刻的表現出來。在大學生群體層面:1.是教育導向功能:學生監(jiān)督權的實施有助于良好的監(jiān)督氛圍的形成,特定的法律氛圍對全體學生有著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導向作用,它深刻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guī)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滴水穿石的功效。有關研究表明,群體中多數人的價值觀、行為準則、思想作風等,常會迫使其每個個體原本不同觀點、行為、作風等出現趨同現象。這種無形的引向,往往比硬性規(guī)定更有效。2.是規(guī)范約束功能:法律文化具有全體學生認同的意識特點,因而對生活在其中的學生有較強的規(guī)范約束功能。制度文化在這里得到重要體現,它對學生的行為作了明確的規(guī)范與界定,監(jiān)督每位成員必須遵守。3.是凝聚和激勵功能。尊重學生民主性的特點,其中的共性成分如同黏合劑,具有心理和情感上的凝聚力,促使學生發(fā)揮內在潛能,并激勵他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群體意識。4.是教育公平的實現功能。一個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最大機會是教育。教育不公平不但會進一步加大社會的不公平,制造不穩(wěn)定的因素,而且會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公平不會改變效率,但不公平一定會降低效率。大學是制造機會的基地,但人們在取舍中對機會成本的考量不一樣,因此而產生不公平。更重要的是大學資源的控制能力和分配不一樣而形成不公平。目前高校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甚至羞辱性制度的產生和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大學生對不公平事件的監(jiān)督權制度不健全、渠道不暢通、大學生對解決大學內不公平現象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fā)揮是很有關系的。5.可促進大學制度科學化、正義化的實現。青年學生疾惡如仇,對各種“羞辱性”制度深惡痛絕,其有效監(jiān)督可以推進各種“羞辱性制度”的全面清理和修改,確保大學制度的正義性與正義的制度化的內在統一與高度整合,從源頭上防范羞辱性制度的產生。
我國高等教育要尋求大學生監(jiān)督權的合法途徑,對于大學生充分行使監(jiān)督權,發(fā)揮其重要作用,顯得十分必要。大學生監(jiān)督權要體現協調性和層次性,更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之中可操作性要體現在學生監(jiān)督權行使的主要途徑方面。大學生對學校及其他競爭者實施監(jiān)督權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簡而言之,應有以下數種:
在學校相關制度制定和實施之初,由制度設計者和利益相關者(如一定數量的學生代表)進行深度對話和廣泛協商,使各方意見和訴求充分表達出來,為制度預案的科學化、正義化奠定堅實基礎,讓監(jiān)督權貫穿制度制定和實施的始終。
針對學校有關部門的違法、違紀行為,學生作為學校教育的終極受益者,任何事情都有權過問,都應該參與。特別是對于有損害學生利益的行為,大學生可就有關問題向相關部門提出詢問,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和合法建議。對有些學校工作人員的失職或違法行為可提出批評,可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反饋給校領導或者教育行政部門,幫助學校整改工作;學校也應高度重視學生的批評和建議,回應學生的各種詢問,并針對違法亂紀現象進行實質調查,認真解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申,即說明、申述、議論,即分析和說明;訴,即請求進行審理判決。大學生向學校有關部門訴述自己的合法權益被違法、違紀行為所侵犯,要求撤銷該種行為,或者以其他學生的不公平競爭行為損害普通學生的正當利益為由追究不公平競爭者的責任,恢復其被侵害的合法權益,達到公平正義。為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公平競爭,高校必須健全申述制度,暢通申述渠道。申訴制度對于實現監(jiān)督權,將監(jiān)督權落到實處,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
雖然現行法上有關于大學生申訴制度的規(guī)定,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各高校的申訴制度良莠不齊,有些申訴制度甚至與法治精神甚至法律的規(guī)定相悖,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統一的申訴制度并在大學生中進行宣貫。
在我國,憲法和法律賦予了公民廣泛的民主權利,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大學生也當然的享有這些權利。當然,這里所說的控告、檢舉并非完全是憲法中所規(guī)定的人民群眾監(jiān)督國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檢舉控告國家工作人員瀆職行為,而是作為一種手段給大學生就學校內部的違法、違紀情況以及學校內部沒有公正處理的糾紛等進行進一步救濟。
[1]周甲祿.輿論監(jiān)督權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2]羅爾斯,何懷宏等譯.正義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3]朱永新.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系統研究[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郭東波: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