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芳 (四川教育學院音樂系 四川成都 610061)
奏鳴曲是一種多樂章的器樂套曲,也叫“奏鳴曲套曲”,由3-4個相互形成對比的樂章構成。其基本特點和曲式結構是:第一樂章為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為快板,用變奏曲式、復三段式或自由奏鳴曲式;第三樂章為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用復三段式;第四樂章為快板或極板,用奏鳴曲式或回旋曲式。
奏鳴曲“sonata”一詞源自意大利語“sonare”,意為“鳴響”,13世紀始見于音樂用語中。16世紀初泛指各種器樂曲,以與聲樂曲的泛稱康塔塔相區(qū)別。17世紀初,奏鳴曲有了更確切的含義,它指的是:新型的、套曲形式的器樂作品。當時意大利作曲家薩洛莫內(nèi).羅西作的奏鳴曲,最早采用了三重奏鳴曲的形式,即在通奏低音支持下,由兩只小提琴演奏同音域二聲部的多樂章結構。17世紀后半葉,古典奏鳴曲開始出現(xiàn)并鞏固其某些特征。當時的奏鳴曲分為兩類:一類是教堂奏鳴曲,主要在教堂演奏,是古典奏鳴曲的前身。另一類是由一系列舞曲組成的室內(nèi)奏鳴曲,多用于宮廷娛樂,并由此而發(fā)展成后來的古組曲。不論教堂奏鳴曲還是室內(nèi)奏鳴曲,多數(shù)為重奏形式,并且普遍運用鍵盤樂器演奏通奏低音。其中,意大利小提琴樂派的奠基人科雷利把奏鳴曲確定為一種多樂章的套曲形式。他的奏鳴曲采用慢板(Adagio或Grave)——快板(Allegro)——慢板(Adagio)——快板(Allegro)的四樂章形式。這種形式被巴洛克后期的作曲家普遍采納。如巴赫、亨德爾和勒克雷爾,也都寫作同樣形式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作曲家,如意大利的塔爾蒂尼和洛卡泰利,喜歡用三樂章的奏鳴曲形式,通常是慢板——快板——急板。
18世紀前半葉意大利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創(chuàng)作了500多首奏鳴曲,這些奏鳴曲大多采用古奏鳴曲的結構,為18世紀后半葉出現(xiàn)的套曲形式的近代奏鳴曲的第一樂章打下了基礎。到維也納古典樂派時期,古典奏鳴曲的結構完全定型。海頓、莫扎特的奏鳴曲,都采用了第一樂章為快板樂章和雙主題的原則。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55首奏鳴曲,他擴大了各樂章的結構,使主題與主題之間的對比更加戲劇化,尾聲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浪漫主義奏鳴曲,在結構上與古典奏鳴曲一脈相承。在風格上則有明顯變化,如重視感情表達、旋律優(yōu)美、演奏技巧有重大發(fā)展等。肖邦和勃拉姆斯的奏鳴曲都表現(xiàn)了浪漫主義奔放灑脫的感情。
所謂的“奏鳴曲式”是以對比、發(fā)展和統(tǒng)一的原則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大型曲式。它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除了基本結構成分以外,也包含一些重要的從屬成分。如在呈示部前面可有引子,在再現(xiàn)部后面可有尾聲。在呈示部與再現(xiàn)部中,主部與副部之間有連接部;副部后面有結束部。奏鳴曲式是一種富于辯證性的結構,它的曲式過程體現(xiàn)出矛盾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解決的運動,適用于以表現(xiàn)戲劇性沖突或哲理性思辨為音樂內(nèi)容的作品。奏鳴曲式不僅用于奏鳴曲中,也用于室內(nèi)樂、協(xié)奏曲、交響曲等大型音樂作品的相應樂章。
小奏鳴曲是指形式短小、內(nèi)容單純、易于演奏的奏鳴曲。小奏鳴曲一般有2-3個樂章。著名的鋼琴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趙曉生說:“18世紀以后的300年來,小奏鳴曲伴隨著奏鳴曲同步走過自身的發(fā)展道路,它與奏鳴曲同來共存,構成鋼琴藝術發(fā)展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論對演奏技術的鍛煉還是對音樂感覺的培養(yǎng),這批小奏鳴曲與復調(diào)曲練習曲一起,構成了鋼琴基礎教育的重要支柱。”[1]小奏鳴曲在訓練學生彈奏技巧,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鋼琴學習的必修內(nèi)容之一。
克列門蒂的鋼琴小奏鳴曲是他致力于教學的鼎盛時期創(chuàng)作的,無論是音階、琶音、和聲的變化還是彈奏技巧,都為后人奠定了基礎,是鋼琴學習的基礎教材??肆虚T蒂給后人留下了百余部鋼琴奏鳴曲,被人們稱為“鋼琴奏鳴曲之父”。他的小奏鳴曲中三度雙音、八度音和顫音的運用,突出了他與眾不同的風格。他的小奏鳴曲旋律活潑,和聲豐富,伴奏音型時而舒緩,時而澎湃,使演奏者感受到古典音樂的神韻。
鋼琴上真正的連奏(legato)風格也是克列門蒂確定的。他在抒情性樂句的演奏中充分保持每個音符的時值,使鋼琴真正發(fā)揮了氣息寬廣的歌唱性表現(xiàn)力。學習他的小奏鳴曲,無論對演奏技巧的鍛煉還是對樂感的培養(yǎng)都起著重要作用。
克列門蒂的作品36之1結構精巧,全曲充滿活潑可愛的氣息,如輕快的舞曲,非常典雅。全曲共3個樂章。第一樂章C大調(diào)。呈示部(1-15)小節(jié)、發(fā)展部(16-23)小節(jié),是一個小小的過渡。再現(xiàn)部(24-38)小節(jié)。第二樂章F大調(diào),是一個三段體,ABA的結構。A(1-12)小節(jié),B(13-18)小節(jié),A(19-26)小節(jié)。第三樂章,C大調(diào)。是一個二部曲式,ABAB。A(1-16)小節(jié),B(17-34)小節(jié),A(35-50)小節(jié),B(51-70)小節(jié)。
第一樂章Spiritoso,有精神的、熱情的、鼓舞的。呈示部1-15小節(jié),奏鳴曲的前四小節(jié)有一個男性的主題,很神氣的感覺,彈奏時堅定有力。彈奏時要求聲音有顆粒性。即“在指關節(jié)靈活獨立情況下,手臂自然下垂,用指尖彈下去,下鍵越快,發(fā)音點就越清楚,反作用力也就越大,手的放松也越快,這樣的聲音發(fā)出來也就越集中、飽滿、挺拔、充實,這就是顆粒性發(fā)音”。[2]第五小節(jié)是主題的第二次出現(xiàn),力度弱下來,跟第一次有對比。
第八小節(jié)是一個對比的女性主題,溫柔、親切一點。音階要彈成連奏,如鄭興三所說“音與音相銜接時,既沒有一點空隙,也不互相重疊。連奏中要運用重量移動方法,連奏的第一個音是用“提起來,落下去”的方法彈出的,彈第二個音時,要把第一個音落下時手指承受的重量感,轉(zhuǎn)移到第二個音上來”。[3]如果是一串音,要感覺到是在第一個音上落下去,最后一個音上抬起手的一個整體的動作,就好像是被串起來的一串珠子,提起第一個就能帶出一串。這個奏鳴曲中的連奏都要運用這種方法。手指不離開琴鍵,只是隨著需要向左或向右滑行。彈奏的過程要注意樂句的整體性與速度、力度的控制。
接下來是一個小小的過渡段。左手的單音把它強調(diào)出來,旋律在左手,右手的八度相當于是一個伴奏聲部,陪襯左手。右手用手腕和前臂的擺動來彈奏八度,就很輕松了。第24小節(jié)是主題的再現(xiàn),彈得溫柔親切一點,28小節(jié)是利用主題作的一個變化,雙音要整齊有力。彈奏雙音時,以斷奏表現(xiàn)樂曲的個性。
第二樂章Andante行板,很安詳、歌唱、優(yōu)美。
彈奏的時候左手的三連音要平穩(wěn),一點不動蕩。正如鋼琴家瓦爾特?吉澤金所說,在“彈琴時,就應當盡最大可能避免一切多余的動作。讓手指和手盡量不要遠離健盤?!盵4]這樣為下鍵的準確性和良好的音質(zhì)提供了保證。在鋼琴上要“唱”,彈出好聽的聲音,手指要柔順靈活,并且用放松的重量,運用臂力彈奏。第二樂章有三個顫音,顫音的彈奏,可以一對二來彈奏,11小節(jié)的雙音要彈得歌唱、圓潤、均勻。12小節(jié)注意樂句的呼吸。第13小節(jié)是第二個主題,充滿希望、祈求。19小節(jié)又回到A部分,彈得連貫歌唱。
第三樂章Vivace活潑的,生氣勃勃的。A(1-16小節(jié))以8分符為一拍的三連音彈奏平穩(wěn)。8個小節(jié)為一句,要學會分句和斷句,主題第一次出來弱一點。第9-16小節(jié)是主題的第二次出現(xiàn),音色和情緒上有所變化。B(17—34小節(jié)),17-18小節(jié)靜悄悄的感覺和19-20小節(jié)堅定有力在強弱上形成對比,要注意音樂的表現(xiàn)力,制造氣氛。21-31小節(jié),左手的和弦跳音彈奏時整齊有力,感覺像拍球一樣,有彈性。第35小節(jié)和43小節(jié)主題的出現(xiàn)要形成對比。注意連音、跳音要有區(qū)分,力度強弱有層次。從62小節(jié)到70小節(jié)結束,都是強奏。特別注意這里有一個長音階,彈奏要一氣呵成。彈奏音階的部分要反復練習。正如霍夫曼所說“只要學生愿意仔細研究他所學的樂曲,有耐心在必要時將困難部分重復一百次——當然是正確的重復,他就會很快獲得彈奏準確這一特點,而且還會體驗到技巧能力的迅速提高?!盵5]通過反復練習,音階才能彈得均勻、流暢,彈奏能力也會得到迅速提高。彈奏的過程,也是對小奏鳴曲的玩味和咀嚼的過程。只有搞清楚了作品的曲式結構,充分理解了音樂語言,再加上嫻熟的彈奏技巧,才能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克列門蒂的小奏鳴曲結構精巧、和聲豐富,彈奏他的小奏鳴曲聲音要顆粒狀強,音色透明,速度均衡有節(jié)制,節(jié)奏準確,音樂作品中每個小的地方都要清晰、準確。學習他的小奏鳴曲有利于固定手型,有利于完善連音、跳音等技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有利于我們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同時,也為以后彈奏中高級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要重視小奏鳴曲的學習。
[1]趙曉生.鋼琴小奏鳴曲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0年序.
[2]鄭興三.鋼琴音樂文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31頁.
[3]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128頁.
[4]卡爾?萊默爾,瓦爾特?吉澤金,現(xiàn)代鋼琴演奏技巧[M].姜丹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41頁.
[5]約瑟夫?霍夫曼.論鋼琴演奏[M].李素心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