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龍 宇
淺談幼兒的鋼琴啟蒙教育
遼寧/龍 宇
當今社會,鋼琴在全世界許多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已成為兒童學齡前音樂教育的首選樂器。鋼琴這一樂器之王,通常被人們譽為音樂皇冠上的明珠,從它那88個琴鍵中所流淌出的美妙旋律令世間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和折服。鋼琴成為學齡前音樂教育的首選樂器一方面是因為鋼琴本身就具有其他樂器無可比擬的豐富表現(xiàn)力。從古典音樂時期的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到浪漫主義時期的肖邦、李斯特、舒曼,一直追溯到現(xiàn)在,無數(shù)的音樂巨匠為之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們譜寫出的許多曠世之作,為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使我們受益良多。另一方面是因為鋼琴是所有樂器中唯一能讓兒童以最輕松、最沒有負擔的姿勢坐著演奏的樂器。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表明:學習鋼琴是開發(fā)右半腦和兒童智力最有效的途徑。學習鋼琴不僅使兒童的腦、眼、手、腳、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協(xié)調配合,還能使兒童的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指揮能力、閱讀能力、記憶能力以及觀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方面都得到明顯的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素質基礎。
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對象多為學齡前兒童,一般以五歲左右開始學琴為宜。年齡過小,柔軟的手指難以適應鋼琴鍵盤的重量;年齡過大,則會錯過腦神經(jīng)發(fā)育的最佳時期。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對幼兒進行鋼琴啟蒙教育呢?首先要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彈奏姿勢。從小就用科學的彈奏姿勢彈琴,日后才能漸漸體會到正確地運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來觸鍵和發(fā)聲,提高彈奏的準確性。保持正確的彈奏姿勢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身體要與鍵盤的中央對正,坐的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傾。前傾的目的是為了彈奏時把全身的力量都能轉移到兩只手的指尖上。但脊椎骨不可彎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懈。
二、雙手放在鍵盤上時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與鍵盤一致。
三、坐的距離以上身略向前傾,雙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體外側展開;下身則注意大腿根到膝蓋應略呈坡狀傾斜,膝蓋的位置在琴邊下,雙腳略向前伸。
四、手型應放松,手指自然彎曲,用指端肉墊部分觸鍵。掌關節(jié)自然拱起,像是虛握著一個圓球,手腕大約與鍵盤平行。大拇指第一關節(jié)僅以指側端觸及琴鍵靠邊緣的位置,無名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第一階段,應先讓兒童學習非連音(nonlegato)奏法,體會重量落下,用手和手臂的重量去觸鍵。要運用不同的指法,左右手及五個手指必須搞清楚彈奏。切不可過于要求聲音的“結實”而造成孩子用手腕、手臂或身體的力量去砸琴。
學習非連音奏法的關鍵是體會放松的感覺,只有在學會放松的基礎上才能進入到第二階段——學習連音(legato)奏法。連音奏法的關鍵是重心的移動。學習連音奏法要特別注意音與音的連接,第二個鍵下去的同時放第一個鍵,即后一音未彈下去之前,前一個手指不能離鍵。
幼兒鋼琴啟蒙教育的第三階段是學習跳音(staccato)奏法。跳音奏法不像非連音奏法和連音奏法那樣單一,可分為手腕跳音、手指跳音、手臂跳音等多種。
當學完三種奏法后,將三種奏法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練習。這時常常需要雙手同時用不同的奏法彈奏時值不同與音高不同的音。對于年齡幼小的兒童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特別要強調分手練習,在單手練得準確而熟練后再雙手合練,這樣就可以避免走彎路。
幼兒鋼琴啟蒙教學還應注意兩個方面:教材的選用和家長的配合與輔導。
在選用幼兒鋼琴啟蒙教材時,要全面衡量教材編寫和使用中反映出來的科學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的教材孩子不愛彈,有些教材盡管具備了較強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但如果對啟蒙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合適,教師本人對教材尚未吃透、未能掌握的話,仍不適合選用。
幼兒鋼琴啟蒙教學的成敗還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孩子的天賦與勤奮;二是鋼琴教師的水平與態(tài)度;三是家長的配合與輔導。家長與教師的配合,主要落實在孩子上課時間以外的全部練習的輔導中。學齡前幼兒接受鋼琴啟蒙教育,就像剛剛學走路一樣,需要父母的幫助。但這樣的幫助既不是喂飯式的包辦代替,也不能是巴掌加尺子的強迫威逼?,F(xiàn)在有不少的家長已經(jīng)認識到了輔導的重要性,從孩子學琴起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跟孩子一起學。琴童家長不僅要掌握一點識譜和彈奏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正確的輔導方法,要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練琴習慣,要盡早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孩子獨立練琴的能力,要幫助孩子學會安排每天的練琴內容和重點難點。家長還要在孩子練習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與老師溝通、研究具體的解決方法。
總之,幼兒鋼琴啟蒙教育是一個鋼琴教師、琴童以及家長的互動過程。
鋼琴師樂器中最好的“演員”,它不需要靠別人的幫助,就能在你的手指下演奏出動人的樂章。但是,鋼琴又是技術性最強的樂器,孩子們要掌握它,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在一招一式,而需要長久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