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劉因詠史詩的時代精神

      2011-08-15 00:49:44劉東岳
      山花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明妃詠史詠史詩

      劉東岳

      劉因詠史詩的時代精神

      劉東岳

      詠史詩濫觴于《詩經(jīng)》、《楚辭》。但是,真正名實相符的詠史詩卻始于東漢班固的《詠史》。南朝梁蕭統(tǒng)編選《文選》時已專列“詠史”一門,詩多以“詠史”為題。除左思《詠史》外,這些詩大致仍是剪裁史料,演繹成篇,鮮有寄托。

      唐代詠史詩空前繁榮。《文鏡秘府論》南卷《論文意》載:詠史者,讀史見古人成敗,感而作之。題材不再僅限于史籍,開拓了“懷古”“覽古”“詠懷古跡”等詠史詩的新領域。唐代詠史詩取材廣、立意高、寄意深。唐代詠史詩的繁榮與其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以及社會風尚息息相關(guān)。晚唐、五代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致力于創(chuàng)作詠史詩的詩人,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宋代詠史詩具有宋詩的共同特點,趨向于議論化、散文化、哲理化,抒情相對地有所削弱。王安石的詠史詩最為出眾,立意新穎,極有筆力,顯示出“議論高奇”和“辯博”的特點,當時人已稱譽他“荊公詠史詩,最于義理精深”(曾季貍《艇齋詩話》)。

      元代的詠史詩,借詠史諷喻現(xiàn)實,尤其是結(jié)合世事興亡、滄桑變化進行議論和抨擊,這是元代詠史詩最主要的特點。元代漢族詩人的詠史詩,從真正意義上來講數(shù)量不多,但劉因就有相當數(shù)量的詠史詩。詠史詩是詩與史的碰撞,是史實與創(chuàng)作主體的歷史觀、社會觀和文化心理積淀的兼融。不同時代、不同主體創(chuàng)作出許許多多各不相同的詠史詩來,這些詠史詩兼融著不同的時代精神和主體個性,呈現(xiàn)出異彩繽紛的情狀。在詠史詩方面,劉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詠史詩代表了元代的時代精神,又雜糅了主體獨特的歷史觀、人生觀、社會觀以及他復雜的文化心理而獨放異彩。劉因?qū)鹘y(tǒng)的詠史題材作了新的處理,從而使傳統(tǒng)的詠史詩在他那里發(fā)生了新的變化。

      劉因詠史詩的時代精神,集中表現(xiàn)在他對傳統(tǒng)歌詠對象的重新評價。中國古代詠史詩的題材很多,對女性的評論中,漢妃王昭君是令人矚目的人物,歷代詩人紛紛以王昭君為題材。創(chuàng)作詠史詩,史實雖然忠于一源,然而創(chuàng)作主體是生活在具體時代中的人,不同時代的詩人在同一題材中賦予了不同的時代精神,從而顯示出時代的色彩。漢以后,歌詠王昭君的詩歌數(shù)量很多,像王褒的《明君詞》,庾信的《昭君辭應詔》等,雖各具特色但卻共同表現(xiàn)憂怨悲慨之情,實際是魏晉時期一代文人情緒在以王昭君為題材的詩歌中的共同表現(xiàn)。六朝時期也有很多歌詠王昭君的詠史詩,或同情昭君,或指責畫師,往往是發(fā)個人人生之感慨和對昭君的惻隱之心。到了唐代,以王昭君為題材的詠史詩,有的雖也譴責漢廷“滿庭無大義”,但主要是重情,以王昭君本人的怨恨之情為主表達明妃與漢主之間的種種復雜感情,諸如唐代張祜的《昭君怨二首》:“萬里邊程遠,千山行路難。舉頭唯見日,何處是長安。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1卷五百十一,5834)白居易《昭君怨》:“明妃風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四星。只得當年備官掖,何曾專夜奉幃屏。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保?卷四百三十九,4895)皆如此。

      劉因以王昭君為詠史題材作詠史詩《明妃曲》:(2卷三,500)

      初聞丹青寫明眸,明妃私喜六宮羞。再聞北使選絕色,六宮無慮明妃愁。

      妾身只有愁可必,萬里今從漢宮出?;诓粍e君未識時,免使君心憐玉質(zhì)。

      君心有憂在遠方,但恨妾身是女郎。飛鴻不解琵琶語,只帶離愁歸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休嗟妾薄命,此身雖死君恩重。來時無數(shù)后宮花,明日飄零成底用。

      宮花無用妾如何,傳去哀弦幽思多。君王要聽新聲譜,為譜高皇猛士歌。

      這首《明妃曲》與歷代以王昭君為題材的詠史詩不同,一反那種哀憐昭君命運、指責畫師貪婪、暗諷元帝好色的寫法。詩人既忠于史實又不局限于史實,其詩已不是史實的機械翻版,而是主體精神、時代精神的強烈反映。這首詩一開始,就鋪陳和描寫王昭君的美貌,將王昭君與六宮粉黛相比,“初聞丹青寫明眸,明妃私喜六宮羞”,這表明王昭君的外表十分美貌,不同一般的脂粉,而“再聞北使選絕色,六宮無慮明妃愁”,“愁”與“無慮”相對,更說明王昭君的不同凡響。王昭君是位心存社稷的剛強女子。劉因從一位理學家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段歷史。劉因筆下的漢元帝也不再是單純的好色之徒,而是一位處境尷尬的君王,心有余而力不足,詩中寫道“君心有憂在遠方”,這里的遠方之憂指的是匈奴的侵擾。這樣的詩句無法不使人聯(lián)想到宋代那些面對元蒙侵略束手無策,一再屈膝的統(tǒng)治者,這正是詩人獨具匠心之處。漢代深受外敵侵擾,耗資傷民,在邊患問題上,和親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劉因筆下的王昭君高人一籌,她看出了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因此才會“悔不別君未識時,免使君心憐玉質(zhì)”。但是“君心有憂在遠方,但恨妾身是女郎”,不能身披甲胄上陣殺敵,為國盡忠,只有選擇將身遠嫁他鄉(xiāng)換得暫時的和平。在這一點上足以看出劉因自己對這一段史實獨特的看法,不同于以往對王昭君的評價,劉因不是哀憐明妃的遭遇,而是著力于描寫明妃的“忠”與“義”。為君解憂,為國為民出力,才是真正的大忠大義,接下來的“飛鴻不解琵琶語,只帶離愁歸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休嗟妾薄命,此身雖死君恩重。來時無數(shù)后宮花,明日飄零成底用。宮花無用妾如何,傳去哀弦幽思多。君王要聽新聲譜,為譜高皇猛士歌”。更體現(xiàn)了劉因理學思想影響下的歷史觀與人生觀,一般的人是不明白明妃的深意,因此飛鴻才只帶離愁歸鄉(xiāng),而聲聲琵琶里卻傳達了一個弱女子心中不平凡的抱負,其實也是創(chuàng)作主體的抱負,是要譜出高皇猛士歌,要警醒君王,發(fā)憤圖強,只有強國勵兵才是解決邊患問題的根本方法,這也正是劉因作為一個理學家,作為一位遺民詩人的理想,也是他在那個時代大環(huán)境下得出的結(jié)論,刻上了那個時代深深的烙印。

      昨日的現(xiàn)實就是今日的歷史,詠史的歌詠對象在劉因那里并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劉因?qū)倓偝蔀闅v史的宋、遼、金的興亡,給予了更多的關(guān)注。他用史學家的客觀目光去關(guān)注這段歷史,用“大一統(tǒng)”的胸懷去衡量是非得失,往往作出非同尋常的符合歷史規(guī)律的評論。如他的《白溝》(2卷十五,604):

      寶符藏山自可攻,兒孫誰是出群雄。幽燕不照中天月,豐沛空歌海內(nèi)風。

      趙普元無四方志,澶淵堪笑百年功。白溝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劉因辭官不就,長期生活在容城故里,曾目睹昔日宋、遼的界河(即白溝),感嘆宋朝亡國的慘痛,寫下了此詩。劉因生活在元初,眼見蒙古貴族對南宋攻伐虜掠所造成的“數(shù)千里間人民殺戮幾盡”(《靜修文集》卷十七)的局面,感慨系之。全詩分兩層意思。前四句通過春秋晉國趙毋恤繼承父志,伐滅代國、開拓事業(yè)(《史記·趙世家》)的故事來感嘆宋太祖雖有收復幽燕之念,卻無有雄心壯志的兒孫,致使其“才到中天萬國明”的統(tǒng)一抱負化作泡影;慨嘆幽燕淪陷三百余年,趙匡胤徒然模仿劉邦唱《大風歌》而無鎮(zhèn)守四方的“猛士”。后四句意思說宰相趙普本無收復失地的壯志,諷刺屈辱的“澶淵之盟”竟成了“百年功”;后來,金邦強盛,宋室被迫南渡,江淮成了宋金國界,這不能單單歸罪于宋徽宗無能,而是因為宋統(tǒng)治者代代奉行對外妥協(xié)投降的路線造成的。詩人直接評述,揭示趙宋因妥協(xié)投降導致覆亡的歷史教訓。

      在劉因這首詩的影響下,元代其他的學者也有類似的看法。諸如郝經(jīng)的《白溝行》:“石郎作帝從珂敗,便割燕云十六州。世宗恰得關(guān)南死,點檢陳橋作天子。漢兒不復見中原,當日禍基元在此。”指出了宋王朝的衰敗,實始于宋太祖放棄燕云十六州的懦弱政策。面對侵略者,斗爭而存活,妥協(xié)而滅亡,這是一條普遍的歷史規(guī)律。劉因《白溝》詩中就揭示了這種規(guī)律。對待國家的興亡,劉因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看問題,而對改朝易代中朝臣的表現(xiàn),劉因卻主張保持個人氣節(jié),這與他理學家的思想并不矛盾。而元代也有很多與這首詩的基調(diào)不同。如虞集的《挽文山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云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痹娭邪盐奶煜榈谋瘎w為命運,認為宋室大勢已去,氣數(shù)已盡,失敗在所難免。因此他在品評歷史時,缺乏那種強烈的批判精神。大概是經(jīng)歷長時間后,文人已無猛志長存,只剩下家國之悲了,另外詩中句句使用典故,也是其與劉因不同之處。不過作者用典自然貼切,無堆砌之感。兩種風格,都是元朝詠史詩的典范。

      詠史詩發(fā)展到元代,大體與登臨懷古在題材上兼融,更重要的一個特點是與詠懷契合一處。其實,詠史詩自班固身后,就已悄然地發(fā)生了變化,主要是加進了抒情的詠懷成分。劉因的詠史詩,也有這個特點,其悲慨哀傷比興深微,十分感人。

      劉因?qū)υ螒B(tài)度,前后兩期有所變化,這種變化雖然沒有導致他反對元朝統(tǒng)治,但他后期確實對元政府有所失望,對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的弊病有所不滿。一個飽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漢儒,生活在一個壓制貶抑漢文化的時代,時常有一種無家可歸的感覺,正所謂“故國無家仍是客,病軀未老錯呼翁”。雖然劉因并不仇視元朝,但一統(tǒng)天下的蒙元,并沒有成為漢文化的代表,這不禁讓他感到苦悶。對他來說,由誰來統(tǒng)治這片土地是天定的,即“天作君之義”也只能接受,但是這個政權(quán)這樣排斥漢文化,卻讓他無法不與之離心離魄,他不禁回過頭去思考作為漢文化主體的宋何以滅亡,周、邵、程、張那些他所崇拜的宋文化的代表人物,何以不能救宋?如果說:“朱張遺學有經(jīng)論,不是清談誤世人”,那么宋亡是誰之罪?這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漢族政權(quán)為何崩潰?這些疑問折磨著劉因,矛盾的思想又使他不便直接表達痛苦和感慨,故其詠史、抒懷之詩也表現(xiàn)了主體情懷,其詩歌顯得沉郁而隱微。如《宋理宗書宮扇》(2卷三,504)這首詩以簡練的筆墨概括了宋朝的興衰變遷,心情凝重,令人傷懷。

      天津月明啼杜鵑,梁園春色凝寒煙。傷心莫說靖康前,吳山又到繁華年。

      繁華幾時春已換,千秋萬古合歡扇。銅雀香消見墨痕,秋去秋來幾恩怨。

      一聲白雁更西風,冠蓋散為煙霧空。百錢襪錦天留在,禍胎要鑒驪山宮。

      當時夢里金銀闕,百杯樓前無六月。瓊枝秀發(fā)后庭春,珠簾晴卷天門雪。

      棹歌一曲白云秋,不覺金人淚暗流。乾坤幾度青城月,扇影無情也解愁。

      五云回首燕山北,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漫漫冰峨峨,大風起兮奈爾何!

      短短一首詩化用了“靖康之恥”、“驪山之禍”、“金人辭漢”等典故,用典之多實屬罕見。而運用自然、化用無痕,并沒有給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覺。“天津月明啼杜鵑,深園春色凝寒煙”,從南鳥北啼喻天下將亂,宋室將危,“深園”句則點明北宋王朝已滅。但是南宋政府并不以靖康之恥為戒,“吳山又到繁華年”,諷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后仍然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而這一切終于導致宋王朝的滅亡。全詩意在探討南宋滅亡的原因,旨在批評宋王朝政府的不恤國事,胸無大志,但非常明顯,作者并不是以一個“亡宋遺民”的口氣表達這種感情,對元朝的滅宋,他沒有更多的微辭:對宋的態(tài)度,則是指斥大于同情。是因為在劉因看來這是歷史的必然,但讓他弄不懂的是為什么作為漢文化傳承者的大宋會氣數(shù)已盡。“棹歌一曲白云秋,不覺金人淚暗流?!庇媒疸~仙人辭漢流淚的典故把詩人的感情傳達了出來,隱含著深深的漢文化之悲,全詩比興深微,感情隱藏的較深。對于蒙古統(tǒng)治者不重儒道而崇尚武力的不滿情緒,劉因也以隱微的方示表達出來。如《次韻叩泮官》(3卷一,671)

      誤我儒冠一不成,劍花搖落動江城。心飛北闕知天遠,夢入南荒覺地傾。

      磊落中原千古鹿,淋漓滄海一杯鯨。太平自有諸公在,誰向南陽問孔明。

      這首詩沒有明寫誰“誤我儒冠”,但是從“劍華搖落動江城”可知所指即蒙元?!靶娘w”二句含蓄地說明自己在文化傳承上是離蒙遠而離漢近的,但“南華”卻大廈將傾,這怎能不讓中原之士心生失落。眼看漢文化的主體大宋已亡,而自己所生之朝又非漢統(tǒng),對儒士并不重用,詩人心中不禁悲憤:“太平自有諸公在,誰向南陽問孔明?!卑地熋稍恢赜萌宄迹厥獾臅r代及復雜微妙的感情,使得劉因的一些詩寫得比興深微而寄托遙深,而這從某種意義上講也使他的詠史詩更加耐人尋味和感人至深。

      注釋:

      [1]《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1月版.

      [2]《靜修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靜修續(xù)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劉東岳,男,漢族,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人,河北大學教師、講師,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

      猜你喜歡
      明妃詠史詠史詩
      雞鹿塞懷古
      《詠史上·董仲舒三首其二》書法
      從《明妃曲》和《游褒禪山記》出發(fā)探究王安石的學者形象
      青年文學家(2022年7期)2022-04-24 15:14:31
      宋代《春秋》學對史論體詠史詩的影響
      北陵公園詠史
      揚子江(2021年5期)2021-09-06 05:34:24
      詠史抒懷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8
      從阮籍《詠史》詩的自創(chuàng)虛擬人物和神仙意象看其人生態(tài)度
      詠史詩的哲學意蘊(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7年7期)2018-01-22 02:19:58
      意象的組合——杜甫《詠懷古跡·明妃村》 李元洛
      中華詩詞(2017年2期)2017-11-08 08:46:48
      “明妃”劉詩詩
      齊魯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15:35:07
      岳阳县| 新兴县| 石台县| 东辽县| 土默特右旗| 东兴市| 基隆市| 牡丹江市| 澄城县| 江西省| 漾濞| 包头市| 罗平县| 南部县| 额敏县| 昌宁县| 房山区| 永清县| 同江市| 洞口县| 镇安县| 东至县| 宁强县| 全椒县| 襄樊市| 蒲江县| 老河口市| 博罗县| 北碚区| 保亭| 连南| 马龙县| 武强县| 肇东市| 安化县| 治多县| 商河县| 离岛区| 哈巴河县| 中卫市|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