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淮輝
(電子工程學院軍事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7)
2010年4月中旬,筆者隨軍事代表團赴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事訓練學院進行訪問,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事訓練學院院長林德銀準將全程陪同。由于我曾參加過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體能標準》在頒發(fā)前征求意見及下步修訂征求意見的原因,對新加坡部隊官兵體能訓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主動向他們索要了 “新加坡軍人體能達標訓練標準”,了解了新加坡部隊官兵在體能達標訓練的一些基本做法,具體有以下幾點認識和思考:
一是內容設置比較合理。新加坡軍人體能標準訓練的內容,主要有五項:一是仰臥起坐 (SIT--UP),二是立定跳遠 (SBJ),三是引體向上(CHIN--UP),四是4×10往返跑 (SHUTT LE--RUN),五是2.4 m跑 (KM—RUN)。雖然體能達標訓練的內容不多,但卻涵蓋了作為一名軍人身體素質所必須具備的 “五力”,即腹力、臂力、彈跳力、協(xié)調力和耐力。這種簡便易行的訓練內容,既反映了新加坡軍隊體能訓練場地完全符合新加坡寸土寸金、國土面積小的特點,又體現(xiàn)新加坡軍人體能訓練內容非常注重實際、實用。
二是標準確定比較科學。新加坡軍人體能訓練標準,按五個訓練內容,以不同的軍人年齡分別由低到高確定1至5個層次或E、D、C、B、A五個成績檔次,這種 “成績五檔”的分法,其好處:第一、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訓練要求。如25歲以下的軍人引體向上的訓練標準,1檔或E檔,是4~5個;2檔或D檔,6~7個;3檔或C檔,8~9個;4檔或B檔,10~11個,5檔或A檔,則必須>11個。這種依次遞增的個數(shù)雖少,既不使受訓者望而生畏,又能使廣大官兵樂于挑戰(zhàn)自我。第二,明確了優(yōu)秀的具體標準。新加坡軍人體能訓練標準,成績最好的即為優(yōu)秀,這樣就可激勵官兵去不斷爭創(chuàng)優(yōu)秀,但5個訓練內容的不同年齡段,其5檔或A級的訓練成績,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并非一般人不經過一番努力就可輕松取得。如30~34歲官兵引體向上的A級優(yōu)秀成績必須>9個。
三是組訓方式比較靈活。新加坡軍隊在組織軍人體能訓練和其它軍事基礎訓練方面,善于歸納和總結一些管用、實用的教學和訓練方法,如 “三討論”、“三檢討”的教學訓練方法,即:在每次訓練前,要組織受訓者討論過去在這方面訓練有什么障礙,有什么問題;在訓練過程中,再組織大家討論在實訓階段又遇到什么問題、怎樣改進;在訓練之后,還要組織受訓者討論,讓學員回顧和總結過去訓練出現(xiàn)的問題是否有效的克服了,有無出現(xiàn)新的問題,并采取了哪些有效對策。這種 “三討論”的方式,也稱之為:行動前的檢討,行動中的檢討,行動后的檢討。同時,還要求學員每天必須完成體能訓練的必訓內容。
四是激勵機制比較實善。新加坡軍隊在組織官兵體能訓練過程中,不僅用E級或1檔 “低標準”的達標成績,讓全體軍人經過一定的訓練基本上均可達標,以增強達到更高達標標準的信心。同時,還強調鼓勵體能訓練達標的優(yōu)秀人員,并明確規(guī)定每年不同年齡檔次的人員,凡在五項訓練內容中,均達到A級訓練成績的,給予個人200新元 (折合人民幣約1000元)獎勵,使新加坡官兵體能訓練倍加努力。
一是體能達標訓練課目的差別。我軍官兵體能訓練標準,從2006年頒發(fā)施行以來,對推動全軍官兵身體素質訓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由于項目多 (三大項)、內容多 (58類),且含有部分非軍事體能訓練項目,使所確定的訓練項目,不易全部訓到、訓好、訓扎實。如:攀爬項目和抗運動病的訓練,由于受場地和器材限制,就很難落實訓練內容,而新加坡軍人體能訓練課目就5項,非常簡便易行,肢體力量和腹部力量、拉力與彈跳力、速度與耐力,均體現(xiàn)在五個訓練項目之中。
二是體能達標成績的檔次上的差異。新加坡軍人體能訓練標準的5檔成績制,可理解為:基本合格、合格、良好、優(yōu)良、優(yōu)秀。這種成績的劃分,讓新加坡全體軍人在體能訓練中都能感受到自己通過訓練的進步,都能激發(fā)出積極向上的訓練熱情,只要個人認真刻苦的訓練了,自己就能從基本合格向良好、優(yōu)秀邁進。我軍官兵體能訓練標準只有兩檔,即達標或不達標。既使訓練成績達標了,但沒有達標后的成績好壞之分;即使訓練不達標,也沒有個人不達標成績的強弱之別。就我軍與新加坡軍隊同項目、同年齡的訓練項目相比,我軍官兵體能達標的成績,往往也只是剛剛達到新加坡軍人體能訓練標準的C級或D級水平。引體向上,對我軍45~49歲人員,沒做訓練要求,也沒有考核標準,而新加坡軍人的體能訓練標準,不僅明確這個年齡段的人員要訓練引體向上,而且優(yōu)秀的標準必須超過5個。
三是體能達標訓練、考核的場地與器材保障的繁簡上有區(qū)別。由于新加坡軍人體能訓練項目只有5項,訓練和考核時,只需要用塊秒表和用根皮尺,無需更多的器材保障。我軍體能達標訓練從基礎性訓練到專業(yè)性訓練,多達數(shù)十個項目,除需常用的秒表、皮尺外,還需人體秤、啞鈴、沙袋、組合練習等器材保障,此外,還有一些需要專項訓練場地的保障,如游泳、障礙訓練等。
常言說:軍人的臂力、腹力、耐力、彈跳力,加起來就是戰(zhàn)斗力。這話有一定道理。軍人體能達標訓練,雖然項目分類很細,訓練內容繁多,但只要能把握關鍵,就能打牢體能素質基礎,就能牽住整個體能達標訓練的 “牛鼻子”,這就是要突出身體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訓練,即撐、拉、跑、跳項目的訓練。只要把這些簡單、易練、易考的訓練項目練好,軍人個體的體能素質就會迅速提高。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軍人體能達標訓練也和其它訓練一樣,切忌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嚴格按照總部 “每天一小時”的訓練規(guī)定,把體能訓練作為部隊和院校全體官兵及學員每天必須完成的一項工作。在實際操作時,一定要做好 “三個無論”,即:無論個人工作和其它訓練多忙,每天一小時體能訓練都要堅持不變;無論天氣環(huán)境發(fā)生如何變化,個人每天堅持體能訓練,始終不動搖;無論單位有無統(tǒng)一組織,自己都要按個人的體能訓練計劃落實好。
從我軍現(xiàn)行的 《軍人體能訓練標準》的實踐看,在達標訓練項目比較多的情況下,完成好通用體能標準的 “基礎性體能項目”非常重要,25歲以下的官兵或學員,每日除了對俯臥撐、仰臥起坐、10×5往返跑和3 000 m分別進行有重點的訓練外,還需隔日對四個項目進行綜合性連貫訓練,以增強訓練強度和難度。40歲以上人員在進行基礎性體能項目訓練時,除了按照 “標準”努力達標外,還需在此訓練成績的基點上,自我加壓,提高體能訓練素質。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全軍官兵要全面落實好軍委胡主席提出的 “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zhàn)爭為核心,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重要指示,必須強身健體,搞好軍人體能達標訓練。激勵體能達標訓練,除堅決貫徹總部關于 “體能訓練考核成績不合格的個人,當年度不能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的規(guī)定外,也可借鑒外軍組織體能訓練的經驗,對組織體能訓練達標好的單位和體能達標訓練成績優(yōu)異的個人予以獎勵,以確保官兵體能達標訓練始終保持高昂的練兵熱情,不斷提高訓練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