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紀耀
黨校在建設文化強國中發(fā)揮作用的途徑探析
●萬紀耀
突出文化教學、科研以及學科、教材建設等工作,是黨校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提出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fā)展的奮斗目標。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各級黨校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校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需要不斷地探索文化教學、科研等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途徑。
文化建設 黨校 十七屆六中全會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課程是黨校學員的必修課程。
黨校教學布局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著眼于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的領導素質和執(zhí)政能力,以掌握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為重點并夯實學員的理論基礎,以把握時代特征和國際經(jīng)濟政治形勢為重點拓展學員的世界眼光,以強化大局意識和應對復雜局面為重點培養(yǎng)學員的戰(zhàn)略思維,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觀念和改進作風為重點加強學員的黨性修養(yǎng)。
根據(jù)形勢和任務的要求,黨校需要不斷地充實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布局,以文化課程充實教學內容,在教學布局中突出文化課程。
在教學布局中突出文化課程的地位,一方面,要把文化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版塊列入教學布局,在教學單元設置中,把文化課作為一個基本的單元。單元課程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文化建設和文化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文化體制改革等系列課程。另一方面,要在其他單元的教學專題中,滲透、融合文化的內容。比如,在黨史黨建、世情國情、形勢政策等方面的相關專題中,就應把黨在文化領域的相關政策、目標等內容融合其中。
黨校要通過在教學布局中突出文化課程的地位,注重發(fā)揮文化教學在資政育人中的作用,注重圍繞中央和各級黨委工作大局,把文化教學與黨的基本理論的教學相結合,與提高領導干部的領導素質和能力相結合,與提高學員的宗旨意識和黨性修養(yǎng)相結合,引導學員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認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當前,黨校的文化教學,還應使學員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使學員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牢固樹立和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yǎng)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陣地。
教學和科研是黨校的雙重職能,科學研究是黨校教育的基礎,作為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是黨校的使命和職責。
首先,黨校要圍繞文化教學開展文化研究。各級黨校可以按照“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的模式,專門設置一些文化研究課題,將課題成果轉化為教學專題進課堂。從專題申報、研究到轉化為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可以成立專門的項目組,實行教學、科研一體的項目化管理。
其次,地方黨校要注重加強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地方黨校對本地區(qū)文化的研究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具有較大的便利。因此,地方黨校進一步深化本地文化的研究,不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能性。要注重鼓勵申報和資助文化科研項目,特別是貼近現(xiàn)實的文化專題項目的立項,為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提供咨詢服務。要注重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省級社會科學基金等文化課題的申報立項和研究工作,有利于提升黨校在文化研究中的學術檔次和水平,也有利于獲得文化研究的資金支持。
再次,黨??蒲泄ぷ饕嫦蛏鐣?,加強與實際工作部門和政策研究部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及國(境)外學術界的合作和交流,建立開放的科研體制和以科研項目為樞紐的科研管理體制。要加強黨校之間的科研協(xié)作,充分發(fā)揮黨校系統(tǒng)的整體優(yōu)勢。要定期對黨校系統(tǒng)的科研成果進行評估,并對優(yōu)秀科研成果進行表彰獎勵。各級黨校應制定文化科學研究規(guī)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最后,黨校要重視圖書館(室)建設,有條件的黨校圖書館要辦成多功能、現(xiàn)代化的綜合性文獻資料中心,要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提高圖書館(室)的數(shù)字化水平,不斷充實、增添有關文化方面的報刊、雜志和書籍。黨校報刊和出版單位是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陣地,要堅持正確導向,活躍學術思想,刊登、出版有關文化領域的優(yōu)秀科研論文和著作,努力為黨校文化教學科研服務。
中國共產(chǎn)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fā)展者。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chuàng)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黨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的熔爐。
黨校學科建設是加強黨校教學科研工作、提升師資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建設。黨校學科建設,要立足于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干部的需要,重點建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逐步形成既與國內外學科發(fā)展趨勢相銜接又具有鮮明黨校特色的學科體系。
黨校在學科建設中要堅持把文化作為重點學科來培育,一是建立可行的制度培養(yǎng)文化學科的“名師”和優(yōu)秀青年教師。要通過引進文化學科高學歷人才,通過在職培養(yǎng)提高教師的學歷以及向高校、中央黨校或省級黨校派出教師訪問學習,培養(yǎng)文化學科建設人才。二是大力引導文化學科科研,資助著作出版。要在經(jīng)費上給予特別支持,引導文化教學和科研人員深化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文化研究,認真研究黨領導文化建設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實踐經(jīng)驗。三是注重文化精品課程的培育。要把培育精品課程和培育名師隊伍融為一體,由需求調研形成報告、論證分析形成計劃、課程設計明晰內容、集體備課查漏補缺、試講觀摩評估優(yōu)化、登上講臺檢驗成效、修訂完善強化時效等過程,建立精品課程開發(fā)流程,并建立精品課程體系。四是在教材建設中堅持把文化作為重點教材來規(guī)劃。教材建設是黨校教學的基礎工程。根據(jù)教學需要組織編寫充分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具有黨校特點的系列教材,建立與教學布局相適應的黨校教材體系。
[1]李君如.建設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意義[J].人民論壇,2011(32).
[2]杜毅.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現(xiàn)實針對性與歷史意義[J].前進,2011(11).
D261.41
A
1009-4245(2011)06-0005-02
作者:萬紀耀,中共黔西南州委黨校教師,法學碩士,郵編:562400
責任編輯:梁衛(wèi)軍
責任校對:羅恩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