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花
疼痛是癌癥患者的一個最常見的主要癥狀。據(jù)WHO統(tǒng)計,全世界新發(fā)生的癌癥患者約有700萬人,其中30% ~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癌癥疼痛,不但限制患者的活動,減少食欲,影響睡眠,嚴重的會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礙甚至自殺。因此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癌癥疼痛控制的相關知識,以幫助患者減輕或解除疼痛,將疼痛對患者造成的身心傷害降到最低。
在臨床上,藥物是癌癥疼痛的主要治療方法。給藥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1 按階梯給藥 止痛藥物的選擇應根據(jù)疼痛的程度由輕到重,按順序選擇不同強度的止痛劑,即第一階梯到第三階梯。如患者首次就診時的疼痛是中至重度,其治療藥物應從第二或第三階梯開始。
1.2 按時給藥 止痛劑應有規(guī)律的按時給藥,而不是需要時才給。如患者突發(fā)劇烈疼痛,急需止痛藥物援助時,給藥應在原用藥方案基礎上增加一次,劑量按規(guī)定的1次/4 h劑量的50% ~100%。
1.3 盡可能口服給藥 止痛藥最好的給藥途徑是口服??诜o藥方便,血液濃度相對穩(wěn)定,即可避免注射給藥帶來的創(chuàng)傷,又可提高患者的獨立性,患者可在家中接受疼痛控制。
1.4 個體化給藥 患者對麻醉藥品的敏感度和個體之間差異很大,所以阿片類藥物并沒有標準劑量,應做到個體化對待。
2.1 轉移止痛法 可以叫患者坐在舒適的椅子上,閉目養(yǎng)神,先想自己愿意想的有趣的事、放一些輕松高調的音樂等分散注意力,增強止痛效果。20 min/次。
2.2 放松止痛法 全身松弛可給人輕松感,同時肌肉松弛可阻斷疼痛反應。如讓患者閉上雙目,數(shù)數(shù)字,打哈欠、屈髖、屈膝平臥、放松腹部肌肉,讓患者作深呼吸,用鼻吸氣,然后張口慢慢呼氣[1],使患者全身松弛阻斷或減弱疼痛反應,達到止痛目的。
2.3 物理止痛法 可以通過刺激疼痛周圍皮膚或相對應的健側達到止痛目的。如局部用薄荷油、樟腦酊等涂擦,也可以采用熱療或冷遼阻斷疼痛反射信息來減輕疼痛。
疼痛因人而異,故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十分必要。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的前提。主動熱情關心患者,工作認真負責,給患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學會讓患者疏泄,給予恰到好處的安慰和一定技巧的暗示療法。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由于疼痛的折磨,患者大多自感身心疲勞,長期臥床休息,采取被動臥位,多數(shù)還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應加強各項基礎護理,以周到的護理服務滿足癌癥患者多方面的護理需求[2],特別是基礎護理如:皮膚、口腔、呼吸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等的護理,防止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盡量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舒適、無痛苦的環(huán)境,從而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
5.1 便秘 便秘是阿片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便秘發(fā)生率約為90% ~100%,應用阿片類藥物可抑制腸蠕動,并使腸道腺體分泌減少,如患者液體攝入不足、活動減少、飲食中缺乏纖維素,則會使便秘加重。用藥中應配合使用緩瀉劑,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飲食中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嚴重便秘者可服用番瀉葉,必要時給予灌腸。
5.2 惡心、嘔吐 由于藥物刺激大腦中樞的化學感受器,使前庭敏感性增加,以及胃排空延緩,導致惡心、嘔吐。對用藥后出現(xiàn)惡心嘔吐,數(shù)日內服用止吐藥是有益的,并指導患者少量多餐,盡量吃一些干的食物,與湯和飲料分開,避免吃過甜和油膩食物。
5.3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是嚴重的不良反應,阿片類鎮(zhèn)痛藥作用于腦干呼吸中樞,隨劑量的增加,加劇呼吸抑制的程度,甚至造成窒息。當患者發(fā)生呼吸改變時,應幫助患者抬高頭部。
總之,癌痛不但影響患者的生理變化,還對其心理造成巨大傷害。要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心理負擔,延長有效壽命,就必須有效地控制癌痛癥狀。因此,臨床一線醫(yī)護人員要對癌痛護理加以重視,共同努力去攻克這一難題,為癌痛患者帶來福音。
[1]張海萍,李穎華.手術后患者的疼痛護理.中華醫(yī)學進展雜志,2004,2(10):68.
[2]邊志恒,胡紹毅.癌癥病人情況及護理需求調查研究.護理研究,2003,17(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