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秀
(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chǎn)權學院,重慶 400054)
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
劉 秀
(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chǎn)權學院,重慶 400054)
案例教學法突破傳統(tǒng)理論講授法而別具一格,具有傳統(tǒng)理論講授法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創(chuàng)新,但案例教學法亦有亟待改進的地方。我國的法學教育借鑒西方案例教學法的合理內核,通過采用演繹法發(fā)揮傳統(tǒng)理論講授法的優(yōu)點、運用歸納法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長處、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三種模式,初步形成了適應我國法律制度和法學教育實際的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傳統(tǒng)理論講授法;應用依據(jù);創(chuàng)新實踐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jù)專業(yè)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xié)作,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來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方法[1]。案例教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采用的“問答式”教學法可以看做是案例教學的雛形。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此基礎上將問答積累的內容編輯成書,并將一個原理對應于一個例子,這些例子就是案例的雛形。案例教學法后來發(fā)展成為美國、加拿大等普通法系國家法學 、醫(yī)學、商學等學科的教學模式,被學界稱為哈佛模式。20世紀 80年代,隨著比較法熱在我國迅速崛起,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教學法被介紹到中國。最近幾年,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法學院普遍嘗試使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只有案例而無判例,作為法學教育根基與土壤的法律體系與英美之間有本質區(qū)別。我國學者借鑒判例教學法的合理內核,初步形成了適應中國法律制度和法學教育實際的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突破傳統(tǒng)理論講授法而別具一格,具有傳統(tǒng)理論講授法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創(chuàng)新。
盡管案例教學法根植于判例法國家的法律文化背景,但其對訓練學生的法律思維、培養(yǎng)學生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大有益處[2]。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把實際案例擺到學生面前,要求學生自己去分析和解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聽講者和知識的接受者,為了解決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問題,學生就必須充分展開積極的思考,并力求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案例教學法重視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注重對學生進行法律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教師比較多地考慮社會對法律專業(yè)人才的實際需求,運用理論對我國司法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概括和總結,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可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快速反應能力、與周圍的人協(xié)調共事、溝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組織和管理能力。此外,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演講與辯論能力。
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案例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多向的,既有師生之間的溝通,也有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實現(xiàn)相互啟發(fā)、充分互動。案例教學法不是向學生單向的灌輸知識,而是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去求索知識,教與學的互動關系可以有效地展開。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教學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難度增大。組織案例教學費時費力,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課堂教學中不可控因素增多。如果所選案例不當,場景設計不合理,提供的條件設計不合適等,都會極大地影響教學效果。教師為了組織好案例教學,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3]。
案例教學法有許多突出的優(yōu)點,在高校法學課程的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不管美國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多么成功,如果無視中國國情,完全照搬西方那套案例教學法,教學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何況案例教學法亦有亟待改進的缺憾。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tǒng)理論講授法相比較,有許多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我國屬于成文法國家,在司法實踐中處理法律問題時仍然要首先著眼于法律的規(guī)定,良好的理論素養(yǎng)對解決實際的法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生連基本的法律知識和理論都沒有掌握,如何去進行案例分析呢?因此在我國的法學教育中,必須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法學理論知識。案例教學法所采用的案例是一個個具體的情景,它所顯示的往往是一個個特定條件下的現(xiàn)象或一個個表面的經(jīng)驗,并不就能反映問題的本質[4]。學生的法律知識容易局限在所討論學習的特定案例中,不利于系統(tǒng)掌握法的概念、原理和基本體系。
我國高校法學課程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法一般都處于主導地位,案例教學通常是為理論教學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讓學生討論,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案例教學是為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服務的,案例教學處于從屬地位。案例教學法沒有完整系統(tǒng)的法律理論為基礎,不能窮盡法律原理,因而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法。如果不顧中國國情,把案例教學當作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學方式,這就不可避免地會本末倒置,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案例教學法還有值得完善的地方。
案例教學法所采用的案例來源于實際生活,往往只能揭示部分的法律事實和法律適用,對于法學教育來說,這些案例對法學理論和原理的傳授缺乏針對性和時代性,也不能反映沒有發(fā)生過或在以后較長時期內不會發(fā)生的案件。隨著法律制度與司法解釋的不斷完善,具體的個案所體現(xiàn)出來的法律問題也容易與現(xiàn)行法律和司法解釋產(chǎn)生歧義。再者,某些法學課程如法制史、法理學理論性較強,基本不適合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
英美法系國家之所以重視法學案例教學法,是因為司法判例在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制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且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體制層次高,相當于我國的研究生階段的教育,學生素質高,使案例教學法容易推行[5]。再者,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主要是一種職業(yè)訓練,其目的就是培養(yǎng)合格的律師和法官,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案例教學法無疑成為了較好的教學方法。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法律制度沿襲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國家的判例法制度不相同的是,我國司法裁決的主要依據(jù)是成文法和法典,只有案例而無判例,作為法學教育根基的法律體系與英美之間有本質區(qū)別。因此,不能無視中國國情,完全照搬西方那套案例教學法。我國各高校的法學專業(yè)借鑒西方案例教學法的合理內核,初步形成了適應我國法律制度和法學教育實際的案例教學法,最為常見的案例教學法即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典型案例進行講授,具體說來有 3種模式:
課堂教學中理論講授占主導地位,教師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講深講透,使學生能夠很好地領會與理解,在此基礎上輔以案例,使案例教學取得良好效果[6]。這種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法為主,以案例教學法為輔,將案例作為一個例證,來證明和講解某一觀點,以系統(tǒng)的法學理論為出發(fā)點,以案例論證為終結點,先分析基本原理,然后在原理基礎上一步步細化,闡明原理中每一細節(jié)問題,最后用案例來驗證原理。
此法以系列的精選案例為出發(fā)點,以較為體系化的法學原理為終結點,先分析來自于生活中的現(xiàn)實案例,然后歸納出解決此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學理論,將枯燥的法學理論寓于鮮活的案例分析中,能保證教學中充滿懸念,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以案例教學法為主,以理論講授法為輔助方法,將案例作為課程的核心,圍繞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從實際案例中歸納出法學原理和理論。
這種教學方法將理論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并重,不分主次,既注重發(fā)揮理論講授法的長處,重視法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的講授,同時也注重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重視案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利用案例來解釋法學理論問題,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案例教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的高等院校中也被廣泛采用,但要適應當前社會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對法律人才的需要,仍有許多亟待改進和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同時也要不斷推陳出新,以便使這一教學方法能夠真正發(fā)揮在教學上的積極作用。
[1] 劉藝工.蘇格拉底與案例教學法及其運用[EB/OL]. [2011-03-03].http://www.chinalawedu.com/ new s/2O03.6/5/0913252450.htm.
[2] 王祖書.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引入與實踐探微[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9):102.
[3] 張明.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107.
[4] 陳才庚.亞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J].比較教育研究,2004(8):72.
[5] 劉天君.法學案例教學法探究 [J].教育探索,2006 (3):81.
[6] 黃紅琦,王劍鋒,劉家定.“案例引導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對軍隊院校法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4(6):125.
2011-03-22
重慶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項目“知識產(chǎn)權專業(yè)法學類課程亞案例教學法研究”(20080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劉秀 (1970—),女,法律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產(chǎn)權法。
G642
A
1007-7111(2011)04-0052-02
(責任編輯 張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