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2011-08-15 00:51:06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1年1期
      關鍵詞:文化背景外語教學跨文化

      于 虹

      (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002)

      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

      于 虹

      (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常州213002)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語言能力、非言語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適應能力等方面所構成的綜合能力。本文通過分析語言、文化、交際的相互關系,闡述了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密切相關,并且提出了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辦法。

      文化背景知識;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

      語言與文化不可分割、互相依存,語言的交際也包含了文化交際。語言的交際者盡管能用同一種目的語進行交談,但由于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對所用語言、所談內(nèi)容并非都能達到同樣的理解程度。外語教學也不能脫離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與歷史。如果只講語言,不了解語言賴以生存的文化,是不可能準確地理解和得體地使用語言的,也勢必會引起一定的文化干擾,最終導致交際的失敗。因此,在語言學習中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文化差異意識的敏感度和自覺性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有必要把提高跨文化敏感性作為教學的目標(胡文仲1988:1)。

      一、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性、社會文化的變遷。它不僅包括該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通過語言學習來認識文化,同時,對文化知識掌握的多少也可起到促進或阻礙語言學習的作用。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學習外語本身并不是學習目的,他們的目的在于在掌握外語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運用這種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進入使用這一特定外語的社會,成為其中一員,并參與其中的各種活動,包括獲取、傳遞信息等。這就是說,學習外語的目的在于交際,要交際,就必須具備交際能力。這里所指的交際能力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是指發(fā)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過程。作為一門學科,跨文化交際學不僅研究語言手段、非語言手段和社會范圍內(nèi)的文化差異,而且進一步對社會組織和價值觀念方面不同文化的表現(xiàn)作對比研究(胡文仲1994)。因此,在語言學習的同時必須習得文化知識,注意文化差異,培養(yǎng)交際能力。不了解其文化內(nèi)涵,在交際中往往會出現(xiàn)雖使用了符合語法規(guī)范的語言,但仍達不到交際的目的,甚至會造成誤會的現(xiàn)象。

      二、影響外語教學的文化因素

      1、中西方風俗習慣的差異

      在詞語的使用上,比如“狗”在漢語中,常常用來辱罵別人,如“狗腿子”,“走狗”,“哈巴狗”等。但在西方人眼中狗是倍受人們寵愛的動物之一,所以我們常見到這樣一些習語a 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等等。另外,關于顏色的使用,中西方也有較大差異,紅色在中國人眼中表示喜慶、幸福、興旺。人們結婚時貼紅雙喜,新娘穿紅旗袍,過年家家貼上紅對聯(lián)。但很多西方國家卻將紅色視為兇兆,如,red battle(血戰(zhàn))。我們所說的紅茶、紅糖在英文中則被譯為black tea和brown sugar。又如藍色,我們用它來形容沉靜、美好,而英語中卻用其表示沮喪、憂郁,如in a blue mood。同時,我們還應注意非語言因素在日常交際中的運用,即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的運用。拿最簡單的一個動作用手指人為例,在美國,人們用食指指人,德國人用小手指,而日本人則用整只手,但是在中國甚至亞洲的大部分地區(qū),用食指指人被視為粗魯、不禮貌的行為。

      2、文化背景知識

      主要指與一個國家相關的歷史文化地理文化作品等知識。除了要求學生能了解掌握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還應要求他們能通過學習了解,具有對目的語國家與本民族的文化差異進行對比的能力,從而進一步了解分析目的語國家人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審美觀等。

      以美國文化為例,學生需要了解的最基本的背景知識有War of Independence(獨立戰(zhàn)爭),Civil War(美國內(nèi)戰(zhàn)),Western Movement(西進運動)等等。通過對其歷史的了解,我們可以對其個人主義精神進行分析,并將其與我們所推崇的集體主義進行比較,從而得出這個民族的特點,他們注重實干,相信競爭,崇拜英雄,獨立性強。中西方價值觀念的差異導致中西方人有時無法順利溝通。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學著體現(xiàn)自我,他們充滿自信,自我肯定,自我表達心理感受而不受外界約束,公開發(fā)表不同的見解,這些卻往往被我們視為“自以為是”,“自負”,Individualism被看成是利己主義。

      另外,由于社會生活,無論是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科技方面,發(fā)生變化時,就會產(chǎn)生新詞或舊詞新意。例如,美國2001年“9.11”事件后產(chǎn)生了不少新詞。ground zero指的是世貿(mào)中心廢墟;Let’s roll.是“9.11”事件中美聯(lián)航93次航班上的乘客和機組人員為了不讓飛機成為恐怖襲擊的武器而喊出的話:“我們開始行動吧!”然后與劫機者展開了殊死搏斗,最終飛機墜毀在賓夕法尼亞州彼茲堡郊外。其他與此事件有關的詞語還有,evil doers(恐怖分子);terrible Tuesday(黑色星期二,指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襲擊的當天);anthrax(炭疽);foot and mouth(口蹄疫)等等。

      三、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傳授文化背景知識

      通過各種途徑把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與語言技巧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給學生適量而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同時把講解文化背景知識本身看作語言的實踐過程,兩者只要處理得當,便可同時得到加強,相得益彰。

      1、最為關鍵的是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中我們應把文化方面的課程提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盡管我們的基礎專業(yè)課中或多或少涉及到英美文化知識,但仍有必要為學生開設英美國家與文化的課程,并最好由外教授課。一方面可以避免教材陳舊,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與外教的交流中切身體會到中西文化的差異。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對于雙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加強了跨文化意識,有效地提高了英語水平。

      2、有的放矢,制作專題

      將英美兩個主要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風俗習慣等資料分成專題,經(jīng)常給學生講解,使學生從中逐步獲得有關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為其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打好基礎。這些專題可以分成:1)歷史地理:American Revolution(美國獨立戰(zhàn)爭)、Buckingham Palace(白金漢宮)、Rocky Mountains(落基山脈);2)宗教:基督教(Christianity);3)傳統(tǒng)節(jié)日:圣誕節(jié)(Christmas Day)、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等;4)民族習慣:姓名(Family Name and Given Name)、問候(Greeting)、稱呼(Title)、禁忌(Taboo)等;5)幽默故事(humorous story);6)典型性格特征(typical character)等等。

      3、運用多媒體,將文化背景知識形象化

      在外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化教學手段,以電影、電視、錄像等直觀教具,模擬真實情景,讓畫面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開口。電影是了解西方社會的一個有效手段。有些專門介紹社會風俗的記錄片,提供了豐富有用的材料。比如,《走遍美國》是一部較好的電教片,其中介紹了許多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如能對學生加以適當指點,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通過讓學生觀看專門介紹所學外語的民族社會情況的記錄片、電視片,學生能夠有機會更多地接觸所學外語的社會和文化背景知識,了解不同時期、不同階層的語言特點和文化風俗,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在教學中應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但也無須盲目模仿和生搬硬套。對于教師來講,必須具備雙重文化的理解能力,應對詞語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必要的解釋,并同本族語言進行適當?shù)谋容^,以便使學生了解兩種文化的異同點。同時,應持客觀態(tài)度,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并不涉及正誤、好壞問題,要理智地對待不同文化差異,培養(yǎng)對不同文化模式的容忍性,否則就會產(chǎn)生偏見。幫助學生避免用本族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外族文化,使學生獲得一種跨文化意識最為重要??傊?,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應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應樹立文化意識,并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胡文仲(1988).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胡文仲(1994).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02-10

      猜你喜歡
      文化背景外語教學跨文化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金橋(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2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讀·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Less Is More”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绍兴县| 思南县| 天气| 高尔夫| 墨竹工卡县| 镇平县| 马公市| 巴里| 庆安县| 元江| 萝北县| 高要市| 墨竹工卡县| 合阳县| 新宾| 无锡市| 霍邱县| 公安县| 长春市| 西华县| 许昌县| 肇庆市| 张家港市| 津市市| 沅陵县| 晴隆县| 革吉县| 盐津县| 仁寿县| 潮安县| 商都县| 临西县| 苗栗县| 东平县| 乌拉特后旗| 香河县| 隆林| 西华县| 股票| 盐源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