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慧
(延安大學(xué) 西安創(chuàng)新學(xué)院,西安710010)
美乎吾嬰寧
——也談《聊齋》嬰寧
郭 慧
(延安大學(xué) 西安創(chuàng)新學(xué)院,西安710010)
小說《聊齋志異·嬰寧》的主人公是遠居深山的狐仙嬰寧,她是蒲松齡著力刻畫的一個人物形象,作者賦予其美的名字、外貌、環(huán)境、性格。而且當(dāng)她從世外移入人間,便轉(zhuǎn)而成為一位勤勞、知禮、孝敬、無笑無戚,完全符合道德標(biāo)準(zhǔn)的少婦,這種轉(zhuǎn)變體現(xiàn)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
《聊齋志異》;嬰寧;美
《嬰寧》是《聊齋》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作者蒲松齡對他筆下這位性格鮮明的女性傾注了無比熾熱的情感,“異史氏曰”以“我嬰寧”稱之,即可見一斑。女主人公嬰寧一切都是美麗而神秘的,引起后世鑒賞者見仁見智的各種評說。
“嬰寧”二字源于《莊子》?!肚f子·大宗師》有一段闡釋“道”之內(nèi)涵有云:“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后成者也。”[1]綜合各家之說,以“擾亂中保持安寧”解釋“攖寧”,大致不差。
蒲松齡以“嬰寧”二字作為其心中理想女性之芳名,已不完全是人物姓名的符號或標(biāo)記,而凝聚有作者理想女性之內(nèi)蘊,是其深思熟貫后的選擇。從蒲松齡賦予嬰寧的性格來看,蒲松齡保留了“寧”而改造了“攖”,將具有強迫干犯意的動詞性的“攖”轉(zhuǎn)換成了人生之初的嬰孩的“嬰”,也即鬼母評嬰寧的“年已十六,呆癡才如嬰兒”的“嬰”。只有在嬰孩的童心那里,真善美和智慧寧靜才得以完整。
作者對嬰寧的外貌獨具匠心地用了“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十三個字進行藝術(shù)化的勾勒。精練的描寫中,嬰寧帶給人的是一種撲面而來的超凡脫俗的自然美。
首先,鮮花是大自然的美的象征,她且不拿別的花,而獨拿了梅花一枝。梅者,媒也?;?,人亦美,美妙的出場似乎還寄寓了一段巧妙的姻緣。此外,“拈”字也用得極巧,“拈”字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女子纖柔的體態(tài)美。
其次,嬰寧堪稱“容華絕代”?!敖^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絕代”二字,給讀者或者說給自己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再次,“笑容可掬”這四個字可以說是塑造嬰寧這一人物形象的關(guān)鍵。全文花費大量的筆墨描寫嬰寧的笑姿、笑態(tài),可以看得出,笑是女主人公最為獨特的性格特征。
典型的性格是在典型環(huán)境中形成的。從自然環(huán)境說,嬰寧這個可愛的少女從小就生活在與塵世隔絕的山野中。
門內(nèi)白石砌路,夾道紅花,片片墮階上;曲折而西,又啟一關(guān),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鏡,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籍幾榻,罔不潔澤。
至舍后,果有園半畝,細草鋪氈,楊花糝徑。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作者在極力為嬰寧這個超凡脫俗的精靈營造一個與世隔絕的美好家園時,主要借助了花。紅色與綠色都代表生命、熱情,充滿生活氣息。作者都把她置于花的海洋,在花的世界中所養(yǎng)成的愛花性情,如花的品格。
就社會環(huán)境來說,在《嬰寧》中,嬰寧未入世前與她最親密的是鬼母和婢女小榮,社會關(guān)系單純而樸素。當(dāng)王子服忍不住相思之苦,尋至深山,與鬼母道明來意,相互認親后,鬼母這樣說到嬰寧:“渠母改醮,遺我鞠養(yǎng),頗亦不鈍;但少教訓(xùn),嬉不知愁?!焙笥植_目批評嬰寧說:“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边@里沒有目不斜視,笑不露齒、言辭莊重,舉止消停、凡笑語莫高聲的嚴苛,而是充滿著人性化的關(guān)愛與寬容。鬼母的這些做法同嬰寧這個人物一樣顯得與世俗格格不入,這是因為她們都是源于自然,不屬于那個穢濁的現(xiàn)實社會。
(一)性格純真
嬰寧的笑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式最為動人的!但明倫評說:“《嬰寧》一篇以笑字立胎,而以花為眼,處處寫笑。”[2]159
例如:
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睉敉忄袜托Σ灰选f就浦匀?,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鄙鷨?“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fù)笑,不可仰視。媼謂生曰:“我言少教誨,此可見矣。年已十六,呆癡如嬰兒?!鄙?“小于甥一歲?!痹?“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屬馬者耶?”生首應(yīng)之。又問:“甥婦阿誰?”答曰:“無之?!痹?“如甥才貌,何十七歲猶未聘?嬰寧亦無姑家,極相匹敵。惜有內(nèi)親之嫌?!鄙鸁o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語云:“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碎連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
一個與世隔絕的村野間的女子,一個不受世俗侵染的女子,見到渾身散發(fā)著迂腐之氣的王子服時怎會不放聲大笑?她的笑包含了好奇,也包含了些許的嘲諷,而這間接地表明了她純真開朗的性格特征。
其后,嬰寧雖嫁入了王家,但笑聲卻并沒有遺落于鄉(xiāng)野。室中嗤嗤聲,皆嬰寧笑聲。她原有的天真樂觀、憨直無邪的性格也在笑聲中得到更充分的表現(xiàn)。
(二)亦憨亦黠
癡可以理解為傻、拙、鈍,訥等,也可以理解為天真、空靈、智慧、喜愛、執(zhí)著……作者精心刻畫的嬰寧具有“亦憨亦黠”的特點。
嬰寧的天真、嬌憨通過她與王子服的一段對話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不慣與生人睡”和“大哥欲與我共寢”都是絕癡之言,將其“呆癡如嬰兒”的性格特征刻畫得栩栩如生。其實,嬰寧在說“大哥欲我共寢”這句話時,丫鬟不在室內(nèi),而她母親是個聾子,聽到這話而且著急得不得了的,只不過是王子服。
蒲松齡在“異史氏曰”中說:“觀其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者;而墻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至凄戀鬼母,反笑為哭,我嬰寧殆隱于笑者矣?!保?]159天真嗜笑、純真得近乎癡憨的嬰寧形象中,又依稀疊印出另一個聰明狡黠的嬰寧。上元節(jié)有意遺花地上,看似無心而實是有意,借吳生之口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住處,正是這個狡黠的嬰寧之所為。在嬰寧第二次和王子服見面時“執(zhí)杏花一朵”處,但明倫這樣評價:“前遺梅,此執(zhí)杏。梅者,媒也;杏者,幸也。梅所以遺地上,笑而去;幸則唯含笑而入矣?!保?]149但是,嬰寧絕不是癡憨不知禮,缺少教誨的人,而是一個勤勞、知禮而又具有深沉感情的人。她到王家后,未學(xué)詩禮,就懂得“昧爽即來省聞”,“操女紅精巧絕倫”;她在母親面前直言不諱地說“大哥欲我共寢”,而與王子服成婚后,“生以其憨癡,恐泄露房中隱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語?!?/p>
可以看出,作者在極力塑造嬰寧的性格時,將其純真的一面渲染得近乎憨癡,而在敘寫其天真嗜笑、純真憨癡的過程中又流露出聰慧狡黠的一面。使讀者在欣賞這位簡單天真的明朗少女時,也仔細咀嚼著其中復(fù)雜的性格美。
然而,美麗純真的嬰寧卻與循規(guī)蹈矩的現(xiàn)實發(fā)生了沖突,嬰寧的笑聲,也終因世俗的約束戛然而止。鄰居家的兒子想勾引嬰寧,狡黠的嬰寧卻讓藏在枯木里的蝎子咬了那家伙一下,不治而亡。嬰寧惹事,也沒有留下任何證據(jù)。這本來是一樁懲惡的正劇,但在世俗的眼里笑卻成為誘惑罪惡的根源。忽然之間,嬰寧“正色,矢不復(fù)笑”,一個人所共仰的奇女子,摒棄了一切的過去,被現(xiàn)實的約束束縛了起來。
隨后,天真嗜笑的嬰寧哭求丈夫為母遷葬。她自己解釋破笑為涕時說:“曩以相從日淺,言之恐致駭怪。今日察姑及郎,皆過愛無有異心。直告恐無妨乎?妾本狐產(chǎn)。母臨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無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無人憐合厝之。九泉輒為悼恨。君倘不惜煩費,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養(yǎng)女者不忍溺棄?!眿雽幉粌H是個純真狡黠的女子,更是個有情有義,成熟聰慧的女子。而賢妻良母式的嬰寧也漸漸浮現(xiàn)出來了。
《嬰寧》篇從頭到尾其實都是在寫人,作者只是給它披上一件狐的外衣。這一形象或許是他內(nèi)心期待的一個理想人物,抑或是作者希冀能有這樣一個精靈給生活注入生命與活力。同時,作者又深刻地意識到,這類人是無法在那樣的社會中存在的,她們只能存在于理想的藝術(shù)之美中。因此,從生活的常態(tài)來看,嬰寧的結(jié)局是必然的。
換個角度,生活在自由時代的我們,或許也是不能接受那樣一個極度愛笑的女子的。過猶不及。或許不論是遠古時代,還是當(dāng)下生活,平凡適度、融入社會與他人之間的生活也許才是真正幸福生活的前提。
[1]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 M].北京:中華書局,1983:184.
[2]張友鶴.聊齋志異(三會本)[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I206.2
A
1001-7836(2011)07-0120-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7.052
2011-03-06
郭慧(1982-),女,山西太原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寫作研究。